<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當踏入八鋼,大路中央轉盤處那高聳入云的標志便映入眼簾。標志下方“團結守疆 文化潤疆”幾個大字,在微風中莊重佇立。標志頂部,一輪紅日灼灼其華。這座地標從不是冷冰冰的建筑,而是刻在一代代人血脈里的象征,它是蘊含著新疆八一鋼鐵廠(簡稱:八鋼)往昔與未來的精神圖騰。對于八鋼人而言,無論漂泊在天涯海角每當歸心似箭地回到八鋼,遠遠望見它的那一刻,心中就會涌起澎湃的情感,情不自禁地哽咽道:“到家了,我回到家啦!”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八鋼,宛如一座鐫刻著歲月深痕的不朽豐碑,是艱辛奮斗的見證,更是輝煌成就的象征。時光流轉中,它的每一道輪廓都透著偉大與剛強;歲月更迭里,它始終迎風屹立,成為天山之上熠熠生輝的永恒經典,承載著無數(shù)人的記憶與滾燙情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里,浸潤著父親血染的青春,這里,傳誦著母親無悔的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回首往昔,八鋼已在半個多世紀的風雨中鐫刻下深深的年輪。于父輩而言,這片熱土是他們畢生榮光與驕傲的源頭。我的父親張炳光,當年那個從江西南昌奔赴而來的熱血青年,正是八鋼從荒野戈壁到鋼花綻放;從鑄劍為犁到千秋基業(yè)的親歷者和建設者。直至生命盡頭,八鋼始終是父親心頭最沉的惦念——那是父親與這片土地熔鑄一生的情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50年,19歲的父親響應國家號召,毅然匯入支援新疆建設的洪流中。從江西輾轉至西安,在銀行學校完成培訓后,便踏上了西行的征途。那時,關內尚無直達新疆的火車,新疆和平解放不久,正處在清剿烏斯曼匪幫的緊張局勢中。父親一行人乘坐著軍車,車頭架著機關槍,在解放軍的護送下一路顛簸,翻越千山萬水,足足走了近一個月,才從西安抵達迪化(今烏魯木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從此,父親像一塊經烈火淬煉的鋼鐵,煉就了堅韌豁達的生命底色,他用一生踐行著“祖國需要高于一切”的信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赤誠。1951年的八鋼,戈壁風烈,爐火初燃,父親帶著一紙調令踏足這片熱土時,這里連金融的影子都還是模糊的——整個"銀行",就他一個人。他在八鋼機關食堂賣飯票的角落,支起一張木桌就開啟了八鋼金融事業(yè)的第一塊基石。當有職工來買飯票時,父親就笑著勸職工:"師傅存點錢,給家里留個底,給國家添塊磚瓦。"就這樣父親趁勢做起了攬儲工作??沼鄷r間父親便揣著儲蓄宣傳頁挨家串門,蹲在居民家的炕頭聽家長里短,守在灶臺邊講復利生息,把金融的種子悄悄播進每個人心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為了給建設中的八鋼搭好金融的橋,父親白天跟著工人鉆廠房、爬高爐,泥漿沾滿褲腳也顧不上拍;夜里就著煤油燈整理調研材料,那些年,他和八鋼的干部職工同吃一鍋糙米飯,同住一間土坯房,工人們喊他"小張"時帶著熱乎氣,他叫老工人們"師傅"時透著真敬重。日子久了,賬本上的數(shù)字成了心照不宣的約定,飯桌上的閑聊變成了掏心窩子的牽掛。我至今記得上學時幫父親"攬儲"的模樣,拽著同學的衣袖說"把錢存到我爸那兒去,保準錯不了"。那時存5元10元的存單,就是銀行的大客戶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父親從最初“一個人的銀行”,到籌建起頭屯河區(qū)銀行辦事處,發(fā)展成擁有幾十個工作人員的正式銀行機構,父親無疑是當下銀行機構設在八鋼的創(chuàng)始人。毫不夸張地說,在八鋼,父親就是銀行的標志。父親或許從未想過自己是在開創(chuàng)什么事業(yè),他只是把每一筆儲蓄都當成信任,把每一次奔波都看作責任,在那個激情燃燒的年代,用最樸素的堅守,寫下了屬于一代人的金融史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現(xiàn)在還記得,家里那個破舊的黑色尼龍?zhí)岚獛追峒?,父親始終舍不得扔。他說,這是初到八鋼時領導送的,是當時他最體面也最要緊的辦公用具。那時八鋼的條件極苦,父親每天提著這個提包上下班,收來的現(xiàn)金全裝在里面。到了晚上,提包就成了他的枕頭,整夜枕在頭下。他常念叨:“這里面裝的,都是工人們的血汗錢啊?!钡忍岚锏拇婵顢€到一定數(shù),烏魯木齊明德路的“大銀行”會派人來取;有時,他也搭便車把現(xiàn)金送到市里。更難忘的是,他還曾徒步三四十公里去市里開會、送報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曾好奇地追問父親:“您當年提著錢袋子上下班,甚至把錢包墊在頭下睡覺,就不怕被搶嗎?難道從沒想過個人安全?”面對我的一連串疑問,父親神情淡然:“那時候的人思想單純,滿腦子就想把工作干好,沒琢磨過這些?!彼f,當年八鋼的工人干部,大多是解放軍戰(zhàn)士,還有來自全國各地的知識分子、青年學生、工人農民;加上軍事化管理和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的影響,大家的思想覺悟都很高。至于個人安危,父親語氣堅定:“干金融這行,就得忠誠,得問心無愧。真要是遇上搶錢的,我拼了命也得護住手提包——那里面全是工人們的血汗錢啊!”聽完這番話,我一時語塞,原本想責怪他的話全堵在了喉嚨里。我是干公安工作的,太清楚父親當年那樣做的風險有多大,心里忍不住一遍遍念叨:爸,您當時咋就沒想到向上級申請個保險柜呢…… 唉,或許這就是父親那輩人刻在骨子里的赤誠與擔當吧。他們的心里裝著集體,裝著責任,唯獨把自己的安??吹煤茌p很輕。那種樸素又滾燙的信念,隔著歲月回望,依舊讓人眼眶發(fā)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們家五口人里,有三人從事金融工作,哥哥和妹妹也都是銀行職員。父親常叮囑我們:“面對金錢,心里得干凈,不然容易栽跟頭?!备赣H在那個特殊年代的銀行工作經歷,放在今天實在難以想象。他不畏艱難、赤膽忠心的品格,足以稱得上是英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八鋼,父親的名字幾乎與“銀行”二字緊緊相連。老一輩的工人們常帶著笑意打趣:“咱這兒啊,老張就是銀行,銀行就是老張!”那份信賴,早已超越了職務本身。兒時記憶里,父親每年都會捧回一沓沓獎狀,隨之而來的還有暖水瓶、搪瓷臉盆、大茶杯這些帶著時代印記的獎品。它們靜靜立在屋里,不只是榮譽的見證,更藏著一個開拓者用歲月澆筑的堅守與榮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命運的風雨從不會因人的赤誠而停歇。文革期間,父親被打成“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整日掛著牌子接受批斗,還在單位干著打掃衛(wèi)生、養(yǎng)豬、挖防空洞的活兒。文革后期,父親恢復了工作,組織上要調他去市里銀行的消息傳來,母親悄悄縫好了裝細軟的布袋,我們兄妹數(shù)著日子盼搬家。父親卻在那個傍晚抽完一袋煙,平靜地說:"不去了。"他望著窗外八鋼的高爐剪影,語氣輕得像拂過爐頂?shù)娘L,卻重得能砸進人心里:"這里的每座高爐都認得我,每條巷道都踩熟了,工人們喊我'小張'的聲音,比市銀行的銅鈴好聽。"我后來才懂,那些年的批斗磨掉的是他的青絲,磨不掉的是他對這片土地的筋骨相連。他的襟懷從來像戈壁的天空一樣坦蕩,愁緒或許有過,但從不在臉上停留——因為心里裝著八鋼的爐火,裝著"師傅"們的笑臉,裝著那些“大客戶”存單背后的信任,這點委屈又算得了什么?他不是不懂得城市的舒適,只是早已把自己的根,深深扎進了八鋼的鋼渣與泥土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八十年代初,國家恢復保險業(yè)務,父親主動擔崗,又全身心投入到頭屯河保險公司(位于八鋼)的籌建工作中,再次成為拓荒者,他對待工作兢兢業(yè)業(yè)、任勞任怨,多次榮獲“先進工作者”“優(yōu)秀共產黨員”等稱號,贏得了眾人的尊重與稱贊。就這樣,父親在八鋼從事銀行、保險等金融工作,從意氣風發(fā)的青年,到白發(fā)蒼蒼的暮年,在這片熱土上奉獻了近四十載的青春與熱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91年,父親退休后,經組織安排,全家搬到了“城里”——八鋼人習慣將去烏魯木齊市里稱作“進城”。然而,父母對城里的生活極不適應,時常念叨:“這里沒有熟悉的人,心里空落落的,又陌生又孤獨。”有段時間,他們甚至想把家搬回八鋼。即便離開了,與八鋼的聯(lián)系也從未斷過:父親常和八鋼的同事、朋友、老鄉(xiāng)通電話,一聊就很久,話題總圍著在八鋼的點點滴滴,談笑間常常忘了吃飯休息。父親酷愛學習,整日手不釋卷,也十分關心國家大事。每當在電視或報紙上看到有關八鋼的消息,他都會認真記下來,或是把報紙精心收好,然后興致勃勃地講給我們聽。他常常噙著淚感慨:“創(chuàng)建八鋼太不容易了,那是艱苦奮斗和無數(shù)先烈用生命換來的?!备赣H對八鋼的愛深沉而熱烈,他總滿含敬意地說:“八鋼的工人太辛苦了,他們善良又樸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少小離家終不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父親質樸無華的品質,如怒放的鋼花;父親豁達寬廣的胸懷,似滔滔屯河水。父親在八鋼工作生活的幾十年里,八鋼人那份平和堅韌的特質,早已融入他的骨血。他也將這份情懷傳遞給了我們——教導我們做人做事,要像鋼鐵工人那樣:堅韌不拔,困結協(xié)作,責任擔當,熾熱真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父親時常像個孩子般念叨著要去八鋼“轉轉”,每次從那里回來,總會難掩激動:“八鋼的變化太大了!樓房多了,綠化美了,工廠也現(xiàn)代化了,好多地方都快認不出來了!”我們發(fā)現(xiàn)父親身上有個特別的“規(guī)律”:有時他身體不適,頭疼腦熱的,拉他去醫(yī)院,他總是倔強地不肯;可只要說“看完病去八鋼轉一圈”,他便會欣然應允。從八鋼回來后,他能興奮好一陣子,精神頭明顯足了,仿佛所有病痛都悄然退去。而只要聊起八鋼的人和事,他的眼里便會泛起異樣的光彩,整個人都鮮活起來。對父親而言,思念八鋼是深入骨髓的本能,常去那里走走看看,便是他最踏實的快樂。仿佛只要腳踩在八鋼的土地上,呼吸著那里的空氣,他就渾身舒坦,滿心歡喜。八鋼,是治愈父親身心的良藥,更是父親一生的牽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15年7月,父親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享年86歲。我記得,在他去世前兩個月,曾對我說:“你抽時間開車,送我再去八鋼看看……”望著父親拄著拐杖、步履蹣跚的模樣,我心疼地勸道:“您年紀這么大了,還是好好在家歇著吧?!备赣H卻執(zhí)拗地說:“我要去,這可能是最后一次了……”考慮到他年事已高、行動極為不便,我最終沒能遂了他的心愿。不曾想,父親竟帶著這個“最后一次去八鋼”的愿望與未了之情,遺憾地離開了人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面對父親的這份遺憾,我滿心內疚,常常自責不已——當初為什么沒有滿足他呢?我有時甚至會想,要是當時帶他去了,或許父親還能多陪我們些日子。這份內疚與遺憾,如同深深的烙印,一直刻在我心里,成了永遠的痛。其實,我知道,父親臨終前的遺憾,不是沒看夠風景,是放心不下他守護了一輩子的"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欲報之德,昊天罔極”。父親在世時,我常嫌父親做事過于較真,總覺得父親的固執(zhí)中透著幾分古板。那時的我,年輕氣盛,無法理解他那些看似執(zhí)拗的堅持。直至父親離去,當我回首父親一生的跌宕起伏,回想起父親為我們、為這個家所付出的一切時,才恍然領悟到:父親每一份堅持的背后,都深藏著滾燙的心血,一言一行,都透徹著潤物無聲的叮嚀!父親始終把“踏實做事、清白做人”作為人生準則。父親讓我懂得:平凡崗位上的堅守,原來也能活成一座山的模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备赣H雖已離世,但我堅信,他對八鋼的眷戀永不磨滅,他的魂魄定是永遠留在了這片土地……在父親心中,八鋼就是世間最美的模樣!祝福八鋼,祈愿八鋼的明天越來越好!這便是父親深藏心底、一往情深的希冀與愿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有一種精神,八一鋼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有一種情懷,淬火成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有一種背影,頂天立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有一種父親,雖死猶生。</b></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我滿含著無限的敬意和淚水,寫下父親的故事。它看似平淡如水,卻飽含著真摯深沉的情感,每一個字都浸透著時光的溫度。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去讀一讀父親這本厚重的書,都應該去寫寫父親的故事。因為那里面蘊含著歲月的沉淀和愛的傳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所寫的故事,不僅僅是父親血灑天山的縮影,更是無數(shù)父輩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人生觀的真實映照。祖國的召喚、人民的需要、民族的榮譽,構筑起父輩堅如磐石的信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心系邊疆,無怨無悔。 父輩身上無不閃耀著相似的光芒,彰顯著獨特的精神特質:他們淡泊如菊,于世事跌宕中堅守本心、不為世俗所擾;他們剛毅如鋼,面對生活重重挑戰(zhàn),展現(xiàn)出堅韌不拔的意志;他們從容如河,在歲月中沉淀出堅定風骨,以豁達的胸懷笑對人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父輩的人生,是一曲蕩氣回腸的奮斗贊歌,是一章值得永遠銘記的時代傳奇。父親的故事,何嘗不是千千萬萬父輩共同書寫的篇章?在八鋼,有無數(shù)像父親這樣的人,他們是頂天立地的英雄,是時代的脊梁,是民族的驕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父輩“艱苦奮斗、創(chuàng)建八鋼”的精神,鑄就了一座不朽的豐碑,值得我們用一生去敬仰、去傳承。父輩平凡而偉大的人生,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奮斗史詩,將永遠激勵我們一代代人庚續(xù)初心、勇往直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張鋼城)</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