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原創(chuàng):敏敏</p><p class="ql-block">圖文:敏敏</p><p class="ql-block">設備:iPhone 15 Pro</p> <p class="ql-block">坎特伯雷,英國國教的發(fā)源地,不同于其他熱門景點的喧囂,保留了難得的寧靜與優(yōu)雅,這座坐落于英國東南部肯特郡的小城。</p> <p class="ql-block">坎特伯雷歷史悠久,卻以其寧靜的鄉(xiāng)村風情獨具魅力。</p> <p class="ql-block">??必游亮點:</p><p class="ql-block">?世界之冠大教堂合:震撼的哥特杰作,英國國教心臟,更是喬叟《故事集》的終點!必訪UNESCO遺產(chǎn)。</p><p class="ql-block">?斯陶爾河泛舟一:乘平底船悠然穿行古鎮(zhèn),兩岸垂柳、古橋、花園如畫卷展開,浪漫滿分!</p> <p class="ql-block">?迷情中世紀街巷:漫步國王大道與麥爾街,邂逅歪歪扭扭的木筋墻老屋,逛獨立小店、藝術畫廊,轉角皆是歷史。</p><p class="ql-block">?遺址與城門:探訪圣奧古斯丁修道院遺跡,登臨英格蘭最大中世紀城門—西城門,俯瞰古鎮(zhèn)風情。</p> <p class="ql-block">??游玩建議:</p><p class="ql-block">?路線:小鎮(zhèn)兩三個小時就可以逛完,可以從 Canterbury west走到East,不走回頭路,但由于小鎮(zhèn)很小不用過于糾結路線,我們是原路返回就可以了。</p><p class="ql-block">?天氣:提前看天氣預報,盡量挑個好天氣去。天氣很大程度決定了這個小鎮(zhèn)的旅行體驗。</p> <p class="ql-block">到達坎特伯雷西站往右手邊走就是小鎮(zhèn)的主路,接下來的景點全都是步行可以到達的距離。</p> <p class="ql-block">?西門花園 Westgate Gardens: 著名網(wǎng)紅打卡拍照景點,河水清澈見底,運氣好的話還能看到成群結隊的天鵝?</p><p class="ql-block">?命坎特伯雷大教堂 CanterburyCathedral: 英國最古老的基督教建筑之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上獠楷F(xiàn)在正在修繕中,不過仍然可以進去參觀,細恩門票16磅,最后入場時間為下午15:30。</p> <p class="ql-block">漫步于古老市中心,或在清澈的煤煙河上泛舟,你將體驗到寧靜的水上風景。</p> <p class="ql-block">坎特伯雷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時期,古老的羅馬城墻至今環(huán)繞著這座城市。</p> <p class="ql-block">中午的坎特伯雷簡直是被陽光偏愛的寶藏地!陽光把石板路曬得暖洋洋的,踩上去像踩著一塊巨大的暖玉。</p> <p class="ql-block">追溯西門花園的歷史,便像翻開一本泛黃的家族賬簿,這里最早屬于坎特伯雷的權貴家族,是他們避開市井喧囂的私密天地。</p> <p class="ql-block">想象數(shù)百年前,身著華服的貴族子弟在修剪整齊的草坪上漫步,侍女們捧著茶點穿過紫藤花架,噴泉在陽光下劃出銀亮的弧線,只有鳥鳴與風聲能打破這份專屬的寧靜。</p> <p class="ql-block">花園的布局仍帶著舊日痕跡:規(guī)整的幾何花床、精心養(yǎng)護的古樹、藏在綠蔭深處的石雕,都暗示著它曾有的“私家屬性”。</p> <p class="ql-block">座橫跨圣馬丁河的西門橋,曾是連接花園與外界的唯一通道,橋頭的鐵門或許曾刻著家族紋章,如今雖已銹蝕,卻仍能窺見當年的門禁森嚴。</p> <p class="ql-block">時代更迭中,西門花園褪去了貴族的標簽,化作屬于所有人的綠意天堂。</p> <p class="ql-block">如今踏入這里,最先擁抱你的是滿鼻的草木清香,春日有郁金香鋪成的彩色地毯,夏日是紫藤花瀑布垂落廊架,秋日楓葉把小徑染成金紅,冬日則有常青藤在冷風中透著倔強的綠。</p> <p class="ql-block">圣馬丁河從花園旁緩緩流過,河畔的垂柳把枝條垂進水里,像在與游魚低語。</p> <p class="ql-block">陽光穿過枝葉,在草坪上織出斑駁的光影,孩子們追著蝴蝶奔跑,老人坐在長椅上讀報,情侶依偎著分享耳機里的音樂,連流浪貓都懶得挪窩,蜷在暖陽里打盹。</p> <p class="ql-block">那些曾為貴族獨享的景致,如今成了所有人的日常:坐在百年橡樹下野餐,看落葉飄進河面;在古老的噴泉旁駐足,看水珠折射出彩虹;沿著河岸散步,看游船載著歡笑從橋洞下穿。</p> <p class="ql-block">高墻早已拆除,取而代之的是敞開的入口,每個人都能自由走進這片自然,在草木間找到屬于自己的片刻安寧。</p> <p class="ql-block">從私家領地到公共綠地,西門花園的故事,是坎特伯雷“共享”精神的縮影。</p> <p class="ql-block">它證明了最美的風景從不應被獨占,當綠意屬于每一個人,自然的詩意才會真正流淌進城市的血脈里。</p> <p class="ql-block">#定格美好</p><p class="ql-block">旅行似乎是生命的魔術師,它可以延長人的生命,讓人回想起過去的經(jīng)歷是如此的充實和漫長,坎特伯雷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也被許多人成為油畫里的小鎮(zhèn)。</p> <p class="ql-block">坎特伯雷座堂(Canterbury Cathedral)是英國最古老、最著名的基督教建筑之一,位于英國東南的肯特郡郡治坎特伯雷,教堂本身已被列為世界遺產(chǎn)。</p> <p class="ql-block">這座宏偉的大教堂及其教區(qū),是催生英國基督教文明的搖籃,也是英國基督教興起和發(fā)展的見證,因此被稱為“天堂之門"。</p> <p class="ql-block">??開放時間:</p><p class="ql-block">?周一至周六 09:00 - 17:00(最后入場時間為 16:00)</p><p class="ql-block">?周日:12:30 - 17:00(最后入場時間為16:00)</p><p class="ql-block">???門票價格:</p><p class="ql-block">?成人(18歲以上):£17.00</p><p class="ql-block">?兒童(17歲以下):免費</p><p class="ql-block">?坎特伯雷學生:免費</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597年,當時圣奧古斯丁 (St. Augustine)受教宗額我略一世派遣來到英格蘭,傳播基督教,并在坎特伯雷建立了一座教堂,隨后,大教堂幾經(jīng)擴建和修復,形成了今天壯觀的建筑風格。</p> <p class="ql-block">堂在12世紀因坎特伯雷大主教托馬斯 ?貝克特 (Thomas Becket)被謀殺而聞名,他在1170年被國王亨利二世的騎士所殺,隨后成為圣徒,坎特伯雷大教堂成為歐洲重要的朝圣中心。</p> <p class="ql-block">坎特伯雷大教堂主要以哥特式風格為主,但融合了羅馬式元素,大教堂建筑復雜、宏偉,擁有高聳的尖塔、精美的彩色玻璃窗、以及繁復的雕刻細節(jié)。</p> <p class="ql-block">內部空間莊嚴,長長的中殿和恢弘的唱詩席給人以強烈的宗教氛圍。</p> <p class="ql-block">作為英國宗教的象征,坎特伯雷大教堂不僅是宗教活動的場所,還在英國的文化和歷史中占有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它是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世界遺產(chǎn)的一部分,吸引著全球游客和朝圣者。</p> <p class="ql-block">中殿已有600多年的歷史,Nave這個詞來自拉丁語中的一艘船,因為屋頂看起來類似于木船的木質支柱,它由HenryYevele 設計,在西端是一個巨大的窗戶,里面裝滿了彩色玻璃,其中大部分已有800多年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也萬萬沒想到這是米開朗琪羅鬼斧神工般的設計下產(chǎn)生哥特式建筑,內部光影效果非常震撼。</p> <p class="ql-block">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下的教堂真的不一般…坎特伯雷教堂內部空間非常大能夠同時容納近好幾千人在一起禮拜。</p> <p class="ql-block">每年平安夜彌撒時候,英國基督信徒們,會從四面八方趕來匯集到這里。</p> <p class="ql-block">但是那個時候很難仔細參觀,所以可以在冬季談季來,你可以在其里面漫游好久,牧師和志愿者都很樂意給你講教堂的歷史故事。</p> <p class="ql-block">里面真的處處是驚喜,有好多英國皇室以及大主教的tomb,玻璃窗花也非常的漂亮,地上的部分可以隨意拍照,但是地下的部分是不可以拍照,因為tomb都在存放在地下,但也不必害怕,畢竟在基督徒心中生命是永恒的。</p> <p class="ql-block">漫步于教堂之內,哥特式建筑的精髓在此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高聳的尖拱仿佛要刺破蒼穹,將人的目光引向神圣的維度;輕盈的飛扶壁巧妙地分擔著墻體的重量,讓建筑在穩(wěn)固中透出靈動。</p> <p class="ql-block">而那些鑲嵌在彩繪玻璃窗上的圣經(jīng)故事,在陽光的穿透下化作流動的光影,將《舊約》的莊嚴與《新約》的慈愛娓娓道來。</p> <p class="ql-block">從11世紀的諾曼式基礎到14世紀的垂直哥特式擴建,每一塊石頭都記錄著不同時代的建筑智慧,共同構筑起這座“石頭的交響曲”。</p> <p class="ql-block">坎特伯雷大教堂的“圣地”之名,與一位殉道者緊密相連——1170年,坎特伯雷大主教托馬斯?貝克特因與國王亨利二世的權力之爭,在教堂內被刺殺。他的殉道讓這里成為中世紀歐洲最著名的朝圣之地,喬叟筆下的《坎特伯雷故事集》便以一群前往此地朝圣的旅人為背景,讓這座教堂的名字隨著文學經(jīng)典傳遍世界。</p> <p class="ql-block">作為英國最重要的宗教建筑之一,坎特伯雷大教堂早已超越了單純的禮拜場所的意義,它是基督教在英格蘭傳播的活化石,是哥特式建筑藝術的教科書,更是無數(shù)人追尋心靈歸宿的象征,當夕陽為教堂的尖頂鍍上金邊,千年的風穿過回廊,仿佛仍在訴說著那些關于信仰、藝術與歷史的永恒故事。</p> <p class="ql-block">#定格美好 </p><p class="ql-block">走進坎特伯雷大教堂,那精美的雕刻、彩色玻璃窗,每一個細節(jié)都嗨翻了藝術的歷史感,這不僅是一座教堂,更像是埋藏著無數(shù)秘密的老箱子,等待你來發(fā)掘。</p> <p class="ql-block">多佛白崖位于英國英吉利海峽多佛,是一片長達5公里的白色懸崖,懸崖的最高點達110米,由細粒石灰石組成。多佛白崖被認為是英格蘭的象征,從歐洲大陸遠眺英倫,最顯眼的就是這片美麗的白崖。</p> <p class="ql-block">白崖被《國家地理》譽為世界的盡頭,它像一道山海之間的分界線面前是綿延無盡的起伏山巒在陸地的盡頭感受風和自由。</p> <p class="ql-block">白崖中間會有分岔的兩條徒步路線,我們選擇起伏比較小的線路,整個過程很曬,但是很治愈。</p> <p class="ql-block">手機早就沒了信號,倒成了最好的禮物,往草坡上一躺,能聽見草葉與風的私語,看見云影在崖壁上慢慢爬,時間在這里變得很懶,發(fā)呆成了最正經(jīng)的事,看海鳥掠過崖尖,看遠處的船影縮成黑點,心里會突然被一種溫柔的莽撞填滿,原來幸??梢赃@么簡單,不過是一片草,一陣風,一片望不到頭的海。</p> <p class="ql-block">往崖邊再挪半步,手機突然跳亮,“法國電信”的字樣撞進眼里。才驚覺腳下的海峽,正輕輕托著兩個國度的距離,站在英國的土地上,接收到法國的信號,這種奇妙的交錯,讓白崖的壯闊里,又多了絲浪漫的褶皺。</p> <p class="ql-block">當《國家地理》將英國南部的白崖冠以“世界的盡頭”之名時,或許并非指它是地理意義上的終點,而是因為站在崖邊的那一刻,人總會產(chǎn)生一種與世界邊緣溫柔相撞的錯覺。</p> <p class="ql-block">這片由白堊巖構成的巨壁,像大地隨手揮出的一道界線,將陸地的堅實與海洋的浩渺硬生生劈開,又在歲月里被風與浪磨出柔和的弧度。</p> <p class="ql-block">白崖的底色是純粹的白,那是千萬年沉積的白堊巖特有的色澤,在晴天時會反射出近乎耀眼的光,仿佛大地在此處將所有的明亮都攢了起來。</p> <p class="ql-block">崖頂?shù)牟莸閰s偏要與這份白較勁似的,鋪展出連綿的綠,風過時,草浪順著崖壁的輪廓流淌,像給白色巨墻鑲上了一層流動的裙邊。</p> <p class="ql-block">站在崖邊往下望,是垂直落差近百米的巖壁,巖層的紋理清晰可見,那是時光刻下的指紋,每一道溝壑里都藏著冰川紀的故事,每一塊松動的巖石都曾與海浪有過千萬次的私語。</p> <p class="ql-block">往前一步是海,往后一步是陸,白崖就以這樣的姿態(tài)成為山海之間最沉默也最堅定的分界線。</p> <p class="ql-block">面前北大西洋的浪濤不知疲倦地拍打著崖底,碎成萬千雪白的泡沫,又被風卷著往上飄,帶著咸濕的氣息撲在人臉上。</p> <p class="ql-block">身后是英格蘭南部起伏的丘陵,麥田與牧場在遠處鋪成深淺不一的色塊,村莊的紅屋頂像散落的紐扣,安靜地綴在綠毯上。</p> <p class="ql-block">當?shù)厝苏f,白崖的美是會變的。清晨的霧會給它蒙上一層朦朧的紗,讓白色巖壁在霧中若隱若現(xiàn),像海市蜃樓;黃昏時,夕陽會給白堊巖鍍上一層暖金,崖頂?shù)牟莸闀旧辖固巧B海浪都變成了橘紅色,而陰雨天,鉛灰色的云壓得很低,風帶著寒意呼嘯而過,白崖又會顯露出一種蒼涼的、近乎悲壯的美。</p> <p class="ql-block">站在這里,會忽然明白“盡頭”的另一層含義:它不是終結,而是兩種極致的相遇,陸地的沉穩(wěn)與海洋的狂放在此交匯,過去的厚重與此刻的自由在此重疊。</p> <p class="ql-block">最動人的永遠是白崖的風,它們從海上奔來,穿過草甸,掠過巖壁,帶著不容置疑的力量裹住每一個站在崖頂?shù)娜恕?lt;/p> <p class="ql-block">你可以張開雙臂,讓風穿過身體,仿佛下一秒就能順著氣流飛起來;也可以只是靜靜站著,看云被風推著在藍天上狂奔,看遠處的海平線與天際線模糊成一片,所有的思緒都會被風卷走,只剩下純粹的、與天地相融的輕盈。</p> <p class="ql-block">很多人舉著相機奔跑,想把這片風景裝進存儲卡里。</p> <p class="ql-block">可鏡頭怎么裝得下崖頂掠過的風?怎么留住浪濤里閃爍的光?</p> <p class="ql-block">多佛白崖最珍貴的,從來不是一張照片能鎖住的—是站在這里時,被天地包裹的渺小與遼闊,是風穿過身體時,那句沒說出口的“原來世界可以這樣干凈”。</p> <p class="ql-block">或許,“世界的盡頭”從不是一個遙遠的坐標,而是一種能讓人暫時脫離日常的心境。當站在白崖邊,看著陸地在此止步,看著海浪在此奔涌,感受著風在此無拘無束地穿行,便會懂得:所謂自由,不過是像這片崖壁一樣,坦然站在自己的位置上,一面承接大地的厚重,一面擁抱天空的遼闊。</p> <p class="ql-block">#定格美好 </p><p class="ql-block">如果世界有盡頭那一定是白崖,白堊紀時期的海底,海洋微生物在這里沉積1.3億年才形成了這絕美的風景,我們走的每一步 ,都是踩在化石上,這里也是周杰倫《怎么了》MV的取景地,仿佛在訴說著那些未曾說出口的遺憾,這里沒有信號,只有大自然的聲音與靜謐,這里的時間以億年為單位,白崖見證了歲月的變遷 ,這承載著歷史的記憶,在時間的長河中 人類是如此渺小,但我們也可以在這短暫的生命里留下屬于自己的足跡。</p> <p class="ql-block">軟件編幅有限,第十一集完接第十二集,第十二集風景更美更吸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