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碧海鄰里家共讀社</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父母的覺醒》共讀分享</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第十期</p> <p class="ql-block"> 2025.7.14日晚,在社區(qū)黨委支持下,由碧海天順老兵志愿服務團巾幗紅志愿服務隊發(fā)起成立的碧海鄰里家共讀社第十期《父母的覺醒》共讀分享在騰訊會議室圓滿完成。家長們借由誦讀國學經(jīng)典《孝經(jīng)》的能量共振開啟了此次線上共讀活動。</p> <p class="ql-block"> 首先由芬導帶領家人們重點瀏覽了第九章“為人父母的迷亂”的重點段落、語句和詞語(真性情 舊日創(chuàng)傷 原生家庭 討好型人格等等),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家人們從不同角度分享自己的感悟,葉子老師分享了“父母是原件 孩子是復印件”,父母做真實的自己,在教養(yǎng)孩子的過程中喚起他們內(nèi)心的歡樂,是孩子的福氣!會讓孩子的成長過程輕松,并理所當然地認為生活是美好而充滿智慧的。讓他們明白生活沒什么可懼怕,只需擁抱它就好!</p> <p class="ql-block"> 一個幼小的孩童所尋求的只不過是父母無條件的接納。</p><p class="ql-block"> 如果父母太過專注于自己的感受不能對孩子的需求做出應有的反應,那么孩子長大后不僅會感到內(nèi)在的空虛,而且會感到心靈的分裂。</p> <p class="ql-block"> 從經(jīng)典中學習吸取正確的價值觀,擺脫主觀妄為,可以幫助我們克服原生家庭的影響。</p><p class="ql-block"> 自負的背后隱藏著自尊的缺失,全盤接受現(xiàn)實,才可面對自己真實的情感反應。</p> <p class="ql-block">如果父母總是表現(xiàn)出討好型人格,那么孩子也會學著取悅他人,并努力調(diào)整自己的狀態(tài)去迎合對方的好惡。</p> <p class="ql-block"> “不良”行為其實是在尋找自身固有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 如果我們希望通過取悅他人而獲得關注,那么在面對重要決策時 就會沒有力量。</p> <p class="ql-block"> 眾生的背后是生命模式,如果我們不能為自己樹立健全的底線意識,那么孩子也不會對規(guī)則和底線產(chǎn)生敬畏。</p> <p class="ql-block"> 任何不良情緒背后都有幾個正向的信息,父母可以學習引導孩子</p><p class="ql-block">。在交流中,即便是問問題要帶著覺知,少問為什么,多問怎么做??</p> <p class="ql-block"> 用心去傾聽 用眼神交流</p> <p class="ql-block"> 我們只有接納自己,才有勇氣去撫平創(chuàng)傷,展示真我</p> <p class="ql-block"> 無條件接納孩子,為孩子扣好第一顆紐扣。父母三觀正,樹立良好的規(guī)則意識,孩子才有力量面對各種環(huán)境</p> <p class="ql-block">導讀:王芬</p><p class="ql-block">主持:艷華</p><p class="ql-block">碧海天順老兵志愿服務團</p><p class="ql-block">碧海巾幗紅志愿服務隊</p><p class="ql-block">碧海鄰里家共讀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