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大槐樹</p><p class="ql-block">美篇號:7169804</p><p class="ql-block">圖片:自拍</p> <p class="ql-block"> 本人收藏這件光緒“囍”字冰梅紋青花天球瓶,長頸豐肩,大有接天地靈氣,聚日月精華的唯美寓意。尤其是腹圓若垂天之珠,彰顯富貴;頸頎似燦女娉婷,奪目儀態(tài)。此種器形,探其型制數源,亦可直追明初永宣之蹤跡。</p><p class="ql-block"> 當時由于鄭和下西洋外交日隆,大明宮廷亦接納了西域銅瓶這種形制之雄渾氣象,遂以泥胎復制,從此中土景德鎮(zhèn)陶瓷廠便有了這種渾圓飽滿的器物,天球瓶因此在華夏瓷史中就落地生根了。直至清代康、雍、乾三朝的不斷努力完善,天球瓶形制從此更加臻于成熟,一度成為宮廷陳設之重器。而本人所藏這件晚清光緒年間所制的青花天球瓶,除了在承續(xù)祖型雍容華貴之外,釉水也肥腴潤澤,胎骨上雖不比前朝堅密,卻仍不失精工之態(tài)。</p><p class="ql-block"> 這件青花天球瓶在繪畫上以冰梅紋樣為主基調,鼓腹處有四對黑體“囍”字紋,這種非常民間,非常民俗的裝飾形制與康熙朝開始興起的經典“冰梅”紋飾交相輝映,共同營衛(wèi)出一種極其傳統,極致樸實無華的民俗文化。這種現象級的民俗文化在當時的社會狀態(tài)下非常受歡迎,因為它寓意著“好事成雙,喜事連連;平安喜樂,福祿壽喜”。特別指出的是,這種以白色為底片,以鈷藍勾畫冰裂萬千,冰梅無數,疏朗有致,綻放異彩的青花紋飾,清寒中透出堅韌的生機;冰裂之間,暗合“一片冰心在玉壺”的孤高意境;而寒梅數點,把“梅花香自苦寒來”的文人風骨與哲學智慧進行唯美組合,也許這是清代對高潔精神具象化的不懈追求吧!風雨飄搖的晚清景德鎮(zhèn)窯火雖然幽微,卻仍然在努力的傳遞著這份穿越時空的凜然古意與中華文根,不能不讓人動容!</p> <p class="ql-block"> 在青花發(fā)色方面,光緒朝所用皆為浙江青料,色澤不可能有明朝蘇麻離青料的翠艷欲滴,鐵銹斑痕,但該瓶青花色澤沉穩(wěn),幽藍中略帶青灰調,還特別有含蓄古拙的韻味。尤其是在冰梅紋飾繪畫布局上舒朗有致,筆觸揮灑間法度森嚴;盡管少康、乾、盛世瓷繪之飛揚精絕,依不失內斂風骨。</p><p class="ql-block"> 此瓶個人判斷生于光緒“同光中興”。因為此時雖然大清王朝已經即將落幕,但手工制瓷業(yè)短暫的回光返照,以及景德鎮(zhèn)御窯廠的窯火在風雨飄搖中勉力重燃,無不深藏著對前朝鼎盛時期的無限追慕。本人這件天球瓶,器型承明初之雄渾樸茂,紋飾繼康熙之清和典雅,青花呈色雖受時代之所限,但仍然執(zhí)拗地以古法為燈塔,映照前代光華。就其存在本身來說,它不失為晚清世變中一縷不絕如縷的文化血脈,這難道不是對“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精神的一次無言踐行嗎?</p><p class="ql-block"> 這件光緒“囍”字冰梅紋青花天球瓶,它很像一位遲暮的滿清貴族,在暮色四合的黃昏里仍保持著舊日的端莊、典雅、清和、唯美。它上承永宣天球瓶之雄渾體魄,中合康熙冰梅紋飾之清風逸韻,下啟一個古老帝國在中華瓷器史上最后的榮光……</p><p class="ql-block"> 該瓶冰裂紋縱橫交織,暗合歷史經緯與其本身就有的裂隙;寒梅幽然綻放,也許這是文化命脈在霜雪中的無聲宣言。有時候坐對靜觀,捧讀此瓶,依稀能感知到晚清瓷器藝人的36度體溫,指尖所觸之處,還有一個民族在沉落之際未曾痊愈的傷痕!今天的我們,如何在盛世太平里借古器之形、之神,完成對自身文明根脈最深沉的回望與持守,這就是我們傳承古玩的終極與意義!借物抒懷,托物言志,豈止于物乎?我們這些古玩愛好者,站在用手工業(yè),冶金制造業(yè),文化藝術,科技創(chuàng)新,人文理念,哲學思想,精神追求等等共同搭建的平臺上,與歷史對話,與文明握手!希望我們古玩人對華夏器物之魂的孤詣與傳承一代代做下去……</p> <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14日<大槐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