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寶雞市平均海拔618米,日出時間 05:48?</p><p class="ql-block">?日落時間 20:04。</p> <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14日早6.30點起床。7點吃飯,8點起程。</p> <p class="ql-block">下一站天水市麥積山石窟</p><p class="ql-block">天水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8000多年的文化史、3000多年的文字記載史和2700多年的建城史;以伏羲文化、大地灣文化、秦早期文化、麥積山石窟文化和三國古戰(zhàn)場文化為代表的“五大文化”,構成了天水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p> <p class="ql-block">天水市,古稱秦州,中國甘肅省下轄地級市,位于甘肅省東南部,地勢呈西高東低走勢,海拔在1000—2100米之間,地跨長江、黃河兩大流域,屬大陸性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1℃左右,年降水量500毫米以上,森林覆蓋率36.4%,是西北最大的天然林基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水是全國三線建設布局的老工業(yè)基地和甘肅重要的裝備制造業(yè)基地,傳統(tǒng)工業(yè)以電子信息、電工電器、機械制造、醫(yī)藥食品、建筑建材為主,集成電路封裝測試、數(shù)控機床、中高壓開關柜等在全國享有盛名。</p> <p class="ql-block">麥積山石窟,位于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qū),是麥積山風景名勝區(qū)核心景點。麥積山石窟位于秦嶺西端北側,是小隴山中的一座孤峰,高142米,因山形似農家麥垛而得名。麥積山石窟與莫高窟、龍門石窟、云岡石窟并稱為中國四大石窟。</p> <p class="ql-block">麥積山石窟始建于十六國后秦時期,歷經(jīng)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余個王朝、1600余年的開鑿和修繕,現(xiàn)存窟龕221個,各類造像3938件10632身,壁畫979.54平方米。麥積山石窟保存的造像以泥塑為主,保留有大量的宗教、藝術、建筑等方面的實物資料,體現(xiàn)了千余年來各個時代塑像的特點,反映了中國泥塑藝術發(fā)展和演變過程,豐富了中國古代文化史,為后世研究中國佛教文化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和史實。</p> <p class="ql-block">麥積山石窟,是麥積山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五大子景區(qū)之一,位于秦嶺西端北側,距城區(qū)28公里。鑿于十六國后秦時期,經(jīng)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10多個朝代的不斷開鑿、重修,遂成為僅次于敦煌莫高窟的我國第二大藝術寶窟,現(xiàn)存194個洞窟,泥塑、石雕7800多件,壁畫1000多平方米,崖閣8座,以其精美的泥塑藝術聞名中外,被譽為“東方藝術雕塑館”,是古絲綢之路上的一朵藝術奇葩,與敦煌莫高窟、山西云岡石窟、河南龍門石窟并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而麥積山石窟則以獨特的泥塑藝術獨樹一幟。</p> <p class="ql-block">麥積山石窟:中國瑰寶,世界遺產的璀璨明珠</p><p class="ql-block">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人類文明如璀璨星辰般點綴其間,而中國的文化遺產更是其中最為耀眼的幾顆之一</p> <p class="ql-block">地理位置與自然環(huán)境</p><p class="ql-block">麥積山石窟位于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qū)麥積鎮(zhèn)麥積山風景區(qū)內,距離市區(qū)約35公里。這里地處秦嶺西端北側,是小隴山中的一座孤峰,海拔高達1669.5米,因山形似農家麥垛而得名。麥積山四周被茂密的植被所環(huán)繞,空氣清新宜人,是一處遠離塵囂的靜謐之地。石窟就開鑿在這座孤峰的懸崖峭壁上,歷經(jīng)千年風雨洗禮,依然屹立不倒。</p> <p class="ql-block">歷史背景與藝術價值</p><p class="ql-block">麥積山石窟始建于十六國后秦時期,歷經(jīng)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余個王朝、1600余年的開鑿和修繕。現(xiàn)存窟龕221個,各類造像3938件10632身,壁畫979.54平方米。這些造像和壁畫以泥塑為主,輔以石雕和彩繪,展現(xiàn)了千余年來各個時代塑像的特點和風格。它們不僅是中國古代雕塑藝術的杰出代表,更是研究中國佛教文化、宗教藝術、建筑技藝等方面的重要實物資料。</p> <p class="ql-block">游覽麥積山石窟,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和藝術的享受。石窟群依山而建,錯落有致,每一座石窟都仿佛在訴說著一段古老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麥積山石窟始建于十六國后秦時期,歷經(jīng)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余個王朝、1600余年的開鑿和修繕。現(xiàn)存窟龕221個,各類造像3938件10632身,壁畫979.54平方米。這些造像和壁畫以泥塑為主,輔以石雕和彩繪,展現(xiàn)了千余年來各個時代塑像的特點和風格。它們不僅是中國古代雕塑藝術的杰出代表,更是研究中國佛教文化、宗教藝術、建筑技藝等方面的重要實物資料。</p> <p class="ql-block">民族融合、多元一體,彰顯中華文明的包容性。天水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區(qū),是民族融合的大舞臺。麥積山石窟是公元5—18世紀佛教沿絲綢之路傳播和發(fā)展的典型佛教石窟寺,也是中國石窟寺發(fā)展和佛教中國化的典型代表。麥積山石窟在1400多年的營建歷史中,各民族文化得以融合、東西方文明得以交流互鑒。</p> <p class="ql-block">古箏弦動,音符跳躍間,恍若千年前的風雅,見證著歲月滄桑。</p> <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4日,麥積山石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2014年6月22日,麥積山石窟作為“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wǎng)”的組成部分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為世界文化遺產</p> <p class="ql-block">麥積山石窟因其形似麥垛而得名,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遺產“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wǎng)”的遺產點之一。</p> <p class="ql-block">甘南麥積山石窟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該景區(qū)于2011年1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正式認定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成為甘肅省第3家、天水市第1家獲此殊榮的景區(qū)。??</p><p class="ql-block">以下是關于該景區(qū)的關鍵信息:</p><p class="ql-block">?歷史地位?:麥積山石窟始建于十六國后秦時期,歷經(jīng)多個朝代開鑿與修繕,現(xiàn)存221個洞窟、3938件泥塑作品及壁畫,被譽為“東方雕塑陳列館”。??</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初游麥積山石窟印象:</p><p class="ql-block"> 麥積山石窟游覽感悟的核心在于其跨越千年的藝術震撼、自然與人文的完美融合,以及對信仰虔誠的深刻觸動。? 作為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和世界文化遺產,麥積山石窟以獨特的泥塑藝術、險峻的懸壁洞窟和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把古人的智慧,充分的展示在世人面前,為游客帶來視覺與精神的雙重震撼,也讓人們深深地折服,令人心<span style="font-size:18px;">曠神怡。</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