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早上醒來,聽同房的三哥說我昨晚打了呼嚕到十二點多,看來兩天沒有午睡、前天晚上三人間時聽秋新的呼嚕到一點多而睡的遲、昨天走了十幾公里,真的累了困了。吃過早飯,大家在民宿門口照張集體照,留下昨晚簽名后的隊旗,告別這個小山村。</p><p class="ql-block"> 南太行徒步第二天路線:抱犢村、老龍囗、西蓮寺、絕望坡、無燈隧道、錫崖溝、張溝、石板河。行至村口不遠,一片紅巖坡地,老龍口赫然眼前。雖然雨季未到?jīng)]有大水,但水流沖擊的痕跡清晰,可以想象激流瀑布的壯觀。崖邊裸露的紅色石英巖層如波浪翻卷,據(jù)說是1.5億年前古湖盆沉積的遺跡。一位放羊老人指點:“東漢大將馬武曾在此抱犢過河練就神力,村子才叫這名兒!”</p><p class="ql-block"> 離開老龍口,一路都是沿著微紅的高崖絕壁上的僅容一人如蛇纏繞山體的土路,向西蓮寺進發(fā)。一側(cè)是崖壁的腰線小道,一側(cè)是垂直三百米的深淵,走的人盡量貼緊赭色巖壁。沿著崖邊山路順時針走了11公里到西蓮寺。一路的叢林下穿越,只有不多的烈日悶熱。走到九蓮山峽谷看到一縷瀑布,西蓮寺的朱墻隱現(xiàn)于綠蔭,這個唐代古剎的飛檐下,香客正焚燒“天書帳盤”——一種用神秘符號書寫心愿的民俗,寺后石碑顯示這廟供過劉秀的救命恩人,河南山西都搶著認祖宗哩!西蓮寺也是一個補給點,午飯就在這吃,一個50元冰鎮(zhèn)大西瓜開場,雖然比家里貴一倍,但爽的不要不要的,還要羊肉湯硬菜補補。</p><p class="ql-block"> 西蓮寺至后靜宮走3公里水泥路,護欄一路都是就地取山體那種沉積巖的石板搭建,直到看見漢朝風格的后靜宮廟宇群。要去“無燈隧道”還要走南太行的絕望坡陡坡,此時卻下起了雨,雨不大,但絕望坡就很滑了,還好是上坡,下坡那就不好走了。這個隧道是山西和河南的交界處,90年代兩省商量合伙挖的,河南段不知什么原因,沒了后續(xù),隧道河南這頭出來就是懸崖,成了“斷崖路”,最后還是山西錫崖溝人們出工出力把隧道打通了。隧道口如巨獸之喉,大家各種照明光束刺破黑暗,燈光和腳步聲在一公里穹頂間回蕩成重奏。出洞到了山西的一側(cè)就是錫崖溝,坐車到張溝石板河,晚上我們就是吃住在這里。晚飯又吃了雞湯,連續(xù)三天吃雞湯,今晚的最好吃。還第一次吃到槐花炒雞蛋,味道不錯。住的就一言難盡了,這個賓館仗著海拔高避暑之地,沒有空調(diào),甚至沒有風扇,還好晚上還是涼爽。倒是住了一堆老人在此避暑,這些退休的一住就是以月為單位,每天70大洋,包吃包住,一周的飯菜都不重。</p><p class="ql-block"> 所謂太行奇跡,不在山有多高,而在人如何把生之渴望,刻進堅硬的石頭里。——錄自驢友夜宿錫崖溝手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西蓮寺修在西蓮村,寺比村大,方圓幾百里都很出名,跟劉秀也有關(guān),至今還流傳著許多有關(guān)劉秀的故事。西蓮跟八里溝一樣,同屬河南省新鄉(xiāng)市輝縣市上八里鎮(zhèn)松樹坪村,十幾戶人家,與八里溝景區(qū)相連,在九蓮山景區(qū)的西蓮峽的盡頭,爬上絕壁就到。上絕壁的方式也是爬天梯、坐電梯,當然也有古道,運送貨物還可以用索道。西蓮峽風光秀美,谷底有公路一直修到絕壁的盡頭。西蓮村頭的麥磨旁,老柿子樹上掛一口鐵鐘,當當當,當年的日本鬼子進村就是這樣報的警。西蓮村沿崖邊路再往前5、6里,有個后靜宮,差不多是石砌的房子,有好多間,似乎就沒了通常見的原住民,后靜官就修建在山清水秀的地方,下面還有個大瀑布。宮前面對秀麗的大峽谷,不知這個是不是九蓮山風景區(qū)Ⅴ字型的兩條峽谷之一。瀑布邊懸崖上層層的紅石頭風化了,隨時有掉落下來的可能,巖石中硬生生的長出一棵樹,日久天長,已經(jīng)長成了大樹。后靜宮也跟劉秀有淵源,當年的劉秀被王莽打得滿地找牙,可能在這兒躲過一陣子的難。武義有個叫劉秀垅的地方,山清水秀,據(jù)說也是當年劉秀逃難躲禍的地方,這個劉秀逃呀逃的,從輝縣逃到武義,一直逃著,就逃成了皇帝。當?shù)氐脑∶駴]那么多的盤纏跟著劉秀去逃難,只有學愚公在半山腰打了個山洞,走過山洞,可以從河南到山西。過了山洞就到了錫崖溝。</p><p class="ql-block"> 有“中國龍脊”之稱的太行山,是中國地勢第二大階梯和第三大階梯的分界,中國氣候季風區(qū)和非季風區(qū)的分界,東部濕潤區(qū)半濕潤區(qū)與西部半干旱區(qū),干旱區(qū)的分界。從地貌上看是以山地為主,兼有黃土丘陵、山間盆地分布的復合山地地貌。巖石類型齊全,地層完整。</p><p class="ql-block"> 錫崖溝紅巖大峽谷,中國的典范國內(nèi)罕見,與美國的紅巖大峽谷相似。絕壁深約130多米,總長40多公里,如刀劈斧剁,巖石色澤赤紅直立90度而下,大部分峽谷景觀在山西王莽嶺景區(qū),被稱為【紅巖絕壁大峽谷】。紅巖大峽谷屬南太行斷裂帶,峽谷眾多,全長7、5公里,震旦紀紅色砂巖壁東西對應,最寬處200多米,最窄處幾米,從底部至山峰頂部有800米之差,震出四個不同地質(zhì)年代形成的地質(zhì)痕跡,從下往上看,第一層為25億年前由巖漿噴發(fā)流動形成的片麻巖,第二層為18億年前的由海洋沙灘演變而來的硅化角巖帶,第三層為6億年前的海底軟泥形成的寒武系饅頭頁巖,第四層是73萬年至240萬年間的由山洪暴發(fā)沖積形成的喀斯特地貌。地質(zhì)學上稱為“四世同堂”,國內(nèi)罕見。</p><p class="ql-block"> 身前是河南,身后是江西,一腳踩兩省,江湖范十足!錫崖溝景區(qū)位于山西省晉城市陵川縣古郊鄉(xiāng)王莽嶺景區(qū)南端,與河南輝縣接壤。四周落差1000多米的深谷之中,以掛壁公路、紅巖大峽谷和太行水鄉(xiāng)為特色,兼具自然景觀與人文精神。核心景觀有掛壁公路,1962年起,村民歷時30年人工開鑿的7.5公里“之”字形公路,被譽為“世界奇觀”,是“愚公移山”精神的真實體現(xiàn),被《中國路譜》收錄。</p><p class="ql-block"> 太行水鄉(xiāng):谷底有南北走向的大峽谷,清泉飛瀑、云霧繚繞,形成“一線天”景觀,村內(nèi)建筑多用石材,呈現(xiàn)“野味”濃郁的鄉(xiāng)村風情。因天險與世隔絕,溝中200戶人家千年自生自滅,后通過掛壁公路與外界聯(lián)系。錫崖溝四周落差1000多米的深谷之中,掛壁路被稱為世界奇觀。該區(qū)山陡溝深,地勢險惡,峭壁環(huán)列,由于天險阻隔,溝中二百戶人家?guī)缀跖c世陷于隔絕,千百年來自生自滅。1962年,溝里人不甘閉塞,向大山宣戰(zhàn),歷時三十年,兩代人在村西絕壁上鑿出一條長7.5公里的掛壁公路,開創(chuàng)了中國鄉(xiāng)村筑路史上的奇跡,毛澤東同志名言中“愚公移山”、“人定勝天”的真諦在這里得到了真實體現(xiàn)。</p> <p class="ql-block">老龍口</p> <p class="ql-block">西蓮寺</p> <p class="ql-block">天門</p> <p class="ql-block">無燈隧道</p> <p class="ql-block">錫崖溝</p> <p class="ql-block">槐花炒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