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暮春的陽光透過禮堂的窗欞,灑在舞臺兩側(cè)“校園文化藝術(shù)節(jié)”的橫幅上,也映亮了老年大學(xué)文學(xué)班朗誦組學(xué)員們略顯激動的臉龐。當主持人報出“下面,請欣賞文學(xué)班朗誦《與一條河流相遇》”,臺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那掌聲是對我們文學(xué)朗誦組的期待與敬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概在一個多月前,班長告知:接學(xué)校通知,每個班級都要準備一個節(jié)目,參加二年一次的“校園文化藝術(shù)節(jié)”。班長剛說完,班級就炸開了鍋,“我們老胳膊老腿的,寫寫小文還可以,哪能上舞臺?”“文化藝術(shù)節(jié)是舞蹈班,京劇班。朗誦班的活,我們文學(xué)班派不上用場吧”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談?wù)摬恍?。美女云鳳班長說“我們文學(xué)班可以把文字搬上舞臺啊,將文字轉(zhuǎn)化為聲音藝術(shù)……”一語驚醒夢中人,是啊,我們文學(xué)班學(xué)員喜歡伏案寫文,對文字理解的較透徹,只要稍加練習,用語言聲音參加校園文化藝術(shù)節(jié),應(yīng)該不成問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就這樣,班里決定,搞個集體朗誦,并且來個別出心裁。請王老師給我們寫一篇文章,既是原創(chuàng),又能體現(xiàn)文學(xué)班的特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們朗誦組的幾位學(xué)員,都是七十歲左右的銀發(fā)老人,從來沒上過舞臺,第一次參加校園文化節(jié)演出,既激動又緊張,生怕由于我們的笨嘴拙舌托不起文字的輕盈和厚重,影響班級的榮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于是大家采取了“笨鳥先飛”的辦法。在接下來的一個多月里加強排練。每周四下午是我們上課時間,大家不顧天氣炎熱,舍棄午休時間,提前一個多小時到校進行排練。蘇醒老師是我們朗誦組的“主力”,他退休前是一位語文教師,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他事先將朗誦稿用自己的聲音做“示范”,然后帶著我們逐字逐句打磨語氣。在老師和同學(xué)們的鼓勵下,在彼此的目光里,我們終于漸漸生出了勇氣與默契。當臺詞像小溪般終于從唇間自然流淌而出,大家的心也隨著日復(fù)一日的打磨變得溫潤而堅實起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此刻,燈光驟然亮起,把我們?nèi)珨?shù)籠罩。站在舞臺中央,我感到自己微微顫抖,又無比清晰,舞臺的背景采用的是高清全息投影,射映在巨大的舞臺多棱角的天幕上,藍天碧水中《與一條河流相遇》幾個大字映入眼簾,下橫作者——王賢友幾個字,更加奪目,這樣的舞美效果極為震撼!臺下觀眾好奇的目光,正聚攏成一片無聲的海洋。書記王普明用他那渾厚的男高音率先破開空氣“與一條河流相遇………在柔和的月光下,將剎那間心頭涌動的感念、沉靜、懷想,融入到筆墨之下,也許是由泥沙與水流交匯而成的,是濕熱的時光”。手里的無線話筒把我們喑啞的聲音渲染的溫潤悠長,文中的河流在我們的圓潤的嗓音中變得鮮活起來,經(jīng)巢湖,入長江,奔大海。臺下經(jīng)久不息的掌聲,是對我們表演的骨定。我們成功了,我們文學(xué)班的學(xué)員也可以把文字搬上舞臺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與一條河流相遇”是我們的授課老師王賢友老師的一篇散文。王老師以濃郁的鄉(xiāng)土情懷,“原汁原味”的鄉(xiāng)土語調(diào),通過派河的自然風貌,民俗傳統(tǒng)及人民的生活,抒發(fā)對家鄉(xiāng)的感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演出結(jié)束后,大家在后臺互相合影,手機鏡頭里定格著一張張笑容燦爛的臉。學(xué)友商啟珍感慨道:“年輕時總覺得文學(xué)是書本里的字,現(xiàn)在才明白,它早融進了我們的日子里,今天終于把這份熱愛搬上了舞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幾天后,云鳳班長的一條信息在班級群里引起轟動“祝賀咱們班朗誦組,在這次'校園文化藝術(shù)節(jié)'中,朗誦老師的散文《與一條河流相遇》獲得全校師生一致好評,并放在校園文化節(jié)首條推送”此信息一出,各種祝賀鼓勵的詞語布滿了班級微信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