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德國法蘭克福的羅馬廣場。廣場上具有典型的德式半木結構建筑,色彩豐富。</p> <p class="ql-block">法蘭克福的圣尼古拉教堂,位于羅馬廣場 。</p> <p class="ql-block">德國風味餐-大豬肘子和德國香腸。</p> <p class="ql-block">席勒廣場是德國斯圖加特市中心的歷史性地標,始建于16世紀初,由符騰堡公爵Friedrich委托建筑師Heinrich Schickhardt設計建造。作為戰(zhàn)后唯一按原樣復建的廣場,其前身為符騰堡公爵養(yǎng)馬院。廣場中央矗立著1839年丹麥雕塑家創(chuàng)作的席勒青銅雕像,該廣場由此得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一世騎馬雕像 。</p> <p class="ql-block">絆腳石-紀念碑 。它是為了紀念在納粹時期被驅逐和殺害的猶太人等受害者而設立的。紀念碑由石塊構成,擺放在地面上,常能看到人們獻上花束,以表達對受害者的緬懷和對歷史的銘記。</p> <p class="ql-block">德國斯圖加特新王宮廣場</p> <p class="ql-block">新王宮廣場的中央矗立著威廉皇帝紀念柱,紀念柱頂部是威廉一世的雕像,紀念他對符騰堡王國的貢獻 。新王宮是符騰堡國王的官邸,建筑風格宏偉,周圍環(huán)境開闊優(yōu)美。常有市民和游客在此活動。</p> <p class="ql-block">德國科隆大教堂:哥特式建筑的巔峰之作。科隆大教堂是德國最負盛名的宗教建筑,全名為:查格特·彼得·瑪麗亞大教堂,被譽為"最接近上帝的地方"。這座矗立在萊茵河畔的黑色巨人以其157米高的雙尖塔成為科隆市無可爭議的地標,遠遠望去如同兩把鋒利的寶劍直插云霄?。科隆大教堂的建造始于1248年8月15日,由當時的科隆大主教康拉德·馮·霍赫斯塔登主持奠基,但工程時斷時續(xù),直到1880年才由德皇威廉一世宣告完工,前后歷時632年,是歐洲建筑史上建造時間最長的建筑物之一?。這一漫長的建造過程背后有著戲劇性的歷史:1238年,法國國王路易九世炫耀獲得耶穌荊棘王冠并計劃建造宏偉教堂的消息,刺激了科隆大主教萊納德·馮·達瑟爾決心建造一座超越巴黎的教堂,以供奉他們擁有的"東方三博士"遺骸?。教堂的建筑風格代表了純粹的哥特式藝術,集宏偉與細膩于一身,被譽為哥特式教堂建筑中最完美的典范。其建筑外觀以高聳的尖塔、尖拱、飛扶壁為顯著特征,共有1.1萬座小尖塔裝飾著整個建筑???坡〈蠼烫谜嫉孛娣e達8000平方米,建筑面積為6000平方米,東西長145米,南北寬86米,中央大禮拜堂穹頂高達43.35米。作為歐洲北部最大的教堂,它也是德國第二高(僅次于烏爾姆大教堂)、世界第三高的教堂建筑?。教堂內(nèi)部有10個禮拜堂,全部由磨光石砌成,四壁上方有總面積超過1萬平方米的窗戶,彩色玻璃上均繪有《圣經(jīng)》人物,在陽光照射下形成絢麗多彩的光影效果。南側走道的"三圣王圣龕"是教堂的靈魂所在,這個黃金打造的圣物箱鑲嵌著4100顆寶石,據(jù)說存放著東方三博士的遺骸,中世紀時曾吸引無數(shù)信徒徒步千里前來朝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