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攝影:小飛燕</p><p class="ql-block">編輯/文案:小飛燕</p><p class="ql-block">美篇號:32095037</p> <p class="ql-block"> 當都市的霓虹淹沒了星辰,不如踏上一場尋訪古鎮(zhèn)的旅程。在湖北的碧水青山間,散落著一顆未經(jīng)雕琢的時光明珠,它用斑駁的磚瓦,蜿蜒的巷陌和潺潺的流水,編織著關(guān)于歷史、文化與鄉(xiāng)愁的詩篇~它就是湖北荊州古城?,F(xiàn)在讓我們推開現(xiàn)代生活的喧囂,走進這個被歲月溫柔對待的秘境。</p><p class="ql-block"> 坐標:湖北荊州市荊州區(qū)張居正街2號</p> <p class="ql-block"> 一座荊州城,半部三國史。</p><p class="ql-block"> “朝辭白帝彩云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李白詩中的江陵,正是荊州古城的舊稱。這座擁有2800年歷史的城池,是三國烽火的見證者。漫步在賓陽樓斑駁的石階上,腳下青磚凹陷的紋路是千年馬蹄的印記,夜游古城墻,暖黃燈籠與飛檐翹角在月光下勾勒出一幅流動的水墨畫。也可在張居正故居的老槐樹下靜坐,讓蟬鳴帶著思緒穿越回到“宰相三杰“揮毫潑墨的年代。</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荊州古城是一座承載著渾厚歷史與文化底蘊的古城,它不僅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楚文化的發(fā)源中心之一,見證了無數(shù)朝代的更迭與歷史的滄桑。據(jù)史書記載,先后有6個朝代、34位帝王在此建都,如楚義帝、隋末梁王、唐代南都等。三國時期,荊州更是魏、蜀、吳三國爭奪的焦點,留下了“劉備借荊州“、“關(guān)羽大意失荊州”等膾炙人口的歷史典故。</p><p class="ql-block"> 荊州古城墻始建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現(xiàn)有城墻主要為明未清初所建。歷經(jīng)風雨洗禮,依然巍然屹立,城墻周長11.8米,平均高8.83米,面積4.5平方公里。是中國現(xiàn)存最完整的古城墻之一。</p> <p class="ql-block"> 賓陽樓矗立在高約10米的城臺上,作為荊州城墻的重要門戶,它也是荊州古城標志性建筑。賓陽樓原名“寅賓樓”,又稱“東門樓”,始建于明代。</p><p class="ql-block"> 賓陽樓高9.5米,寬12.65米,南北長34米。采用大木框架結(jié)構(gòu),飛檐翹角,雕梁畫棟,充滿了歷史的厚重感。登上城樓可俯瞰整座古城,感受“中式美學天花板”的壯闊。每一快青磚都鐫刻著歲月的痕跡,每一段城墻都訴說著歷史滄桑。</p><p class="ql-block"> 站在城墻之上,仿佛能聽到當年楚莊王“問鼎中原”的豪邁誓言,看到關(guān)羽“單刀赴會”的英勇身影。這座城墻不僅是軍事防御的屏障,更是中華文明綿延不絕的見證。</p> <p class="ql-block"> 走進古城,青石板路蜿蜓曲折,明清建筑鱗次櫛比,關(guān)帝廟的香火綿延千年,張居正故居的書香依舊,這些文化地標串聯(lián)起古城的歷史文脈。古城內(nèi)至今保留著傳統(tǒng)的手藝作坊,楚繡的精美、漆器的曲雅、青銅器的莊重,無不彰顯著楚文化的獨特魅力。這里是活著的文化博物館,每一處街道都跳動著文化的脈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沿著城墻漫步,踏上青石板路的第一秒,指尖劃過斑駁的磚墻,仿佛觸到了兩千年的楚風漢韻,感受到歷史的厚重,當站在賓陽樓上眺望護城河,寬闊的護城河環(huán)繞古城,與城墻相映成趣,恍惚能看見關(guān)羽橫刀立馬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 隨著夜幕降臨,華燈初上,賓陽樓披上了五彩斑斕的“輕紗“,在燈影交織下顯得格外絢麗,古老的城墻在燈光的映襯下,散發(fā)出時尚而耀眼的光芒,護城河畔,金鳳騰飛,燈火閃爍,游人如織,一步一景,人文氣息濃厚。</p> <p class="ql-block"> 荊州古城如同荊楚大地上的閃爍星辰,承載著三國風云的激蕩,承載著獨特的故事與風景,訴說著千年文明的傳奇,見證楚文化的輝煌。當你踏過斑駁的石板路,推開吱呀作響的木門,便推開了一段被時光凝固的溫柔歲月,它是一座活著的城市博物館,一部鐫刻在青磚黛瓦上的歷史長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