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時光荏苒,歲月如歌。本人1984年11月---1985年4月參加我國首次南極考察不覺已過40個春秋,當年五個多月的南極和南大洋考察的艱險歷程至今不能忘懷。</p><p class="ql-block">(注:本文寫于2018年,發(fā)表后被美篇編輯部評為精品。有1.9萬閱讀量。為加入“紅星閃耀歲月"美篇好友圈,只好復制為副本,并于2025年7月11日重新發(fā)表,想了解更多南極考察情況,請閱讀南極考察回憶錄(二))</p> <p class="ql-block">我國的極地考察事業(yè)始于1980年前后,也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和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響了極地考察的號角。我國極地考察經(jīng)歷了初創(chuàng)階段(1980--2000年)和發(fā)展壯大階段(2001---至今)。1984年至今我國開展了41次南極考察和13次北極考察。目前我國擁有萬噸級的“雪龍”號、和“雪龍2號”極地考察船,建成南極長城站、中山站、昆侖站、泰山站.秦嶺站、北極黃河站和中一冰北極聯(lián)合站以及考察飛機,還在上海設有極地研究中心?,F(xiàn)在中國已躋身于國際極地考察大國的先進行列。</p> <p class="ql-block">中國的極地科學考察事業(yè)是振興中華、為國爭光、造福人類的偉大事業(yè)。黨中央、國務院對極地考察事業(yè)給予了高度關懷和支持。一幅幅題詞、一封封信電、一次次接見,無不充盈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關懷。這些既是對極地考察事業(yè)和極地工作者極大的鼓舞與激勵,也是極地考察工作順利開展的有力保障和巨大動力。</p> <p class="ql-block">1984年10月15日,時任中共中央副主席鄧小平高瞻遠矚,他從國家和中華民族的長遠利益出發(fā),為正在籌備中的中國首次南極考察隊,揮筆寫下:“為人類和平利用南極做出貢獻?!钡念}詞。這個題詞,指明了南極考察的意義和方向。中國,終于吹響了“向南極進軍”的號角!</p> <p class="ql-block">中國首次南極考察隊臨行前,萬里、習仲勛、李鵬、胡啟立等中央領導同志親切接見了考察隊隊員,并作了許多語重心長的指示。這些都給考察隊員巨大的精神鼓舞,堅定了我們實現(xiàn)理想和抱負的決心。</p> <p class="ql-block">1984年11月19日下午國家南極考察委員會和海軍在上海國家海洋局東海分局禮堂召開“熱烈歡送我國首次赴南大洋南極洲考察隊出發(fā)大會”。</p> <p class="ql-block">11月20日上午,在國家海洋局東海分局碼頭舉行了隆重的“熱烈歡送我國首次赴南極洲、南大洋考察出征大會”,有關方面領導社會各界人士共1000多人為我國首次遠征南極的勇士們壯行!少先隊員向考察隊編隊領導和代表獻上獻花。</p> <p class="ql-block">在歡送儀式上,武衡、羅鈺如、李耀文代表祖國和人民,分別將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一塊鐫刻著鄧小平題詞“為人類和平利用南極做出貢獻”的銅匾以及“中國南極長城站”的站標,莊重地授給中國首次考察船編隊總指揮、國家海洋局副局長陳德鴻等領導。</p> <p class="ql-block">1984年10月,成立了中國南極考察編隊,代號為“625”編隊。編隊下屬兩船兩隊共591人。其中向陽紅10號船155人,南極洲考察隊54人,南大洋考察隊74人(兩隊均在向陽紅10號船合計283人),海軍j121號打撈救生船308人。編隊指揮部下設指揮組、政工組。</p><p class="ql-block"> 另外編隊在阿根廷聘請1名船長顧問和3名機組人員,租用一架直升飛機。</p> <p class="ql-block">國家海洋局副局長陳德鴻任中國首次南極考察編隊總指揮兼黨委書記,海軍旅順基地參謀長趙國臣、東海分局顧問董萬銀任副總指揮。</p> <h3>南極洲考察隊54人,負責建站和南極洲考察任務,郭琨任隊長。</h3> <h3>南大洋考察隊74人,金慶明任隊長。</h3> <p class="ql-block">向陽紅10號科學考察船和海軍j121打撈救生船結伴而行,1984年11月20日從上海首赴南極洲、開辟南極新航線的處女航。</p> <h3>向陽紅10號和j121號兩船編隊劈波斬浪航渡太平洋,避臺風,過赤道,闖西風帶,經(jīng)過37天航行,于1984年12月19日順利抵達阿根廷烏斯懷亞港,經(jīng)過3天的休、整補給后繼續(xù)駛向目的地南極洲。</h3> <h3>編隊兩船通過聞名的“咆哮西風帶“。</h3> <h3>張志挺船長聚精會神操船。</h3> <p class="ql-block">左起,向陽紅10船副政委韓覺,船長張志挺與參加南極考察的北海分局向陽紅9號船船長顧祥、南海分局向陽紅14船大副陳天才在阿根廷合影。</p> <p class="ql-block">本人當年34歲,是向陽紅14船大副,根據(jù)上級指示,由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抽調到東海分局向陽紅10號船幫助工作。1984年11月10日從廣州赴上海參加我國首次南極考察,主要工作是在向陽紅10號船參加船駕駛值班。同時收集了解有關遠洋、外事活動和南極考察資料,為南海分局將來遠洋工作積累經(jīng)驗。</p> <h3>在南極考察兩船編隊1984年12月1日通過赤道時嗚汽笛一分鐘,兩船分別舉行赤道歡慶活動。</h3> <h3>圖為向陽紅10號船舉行赤道歡慶活動全景。</h3> <h3>海軍J121船同時在海上舉行過赤道歡慶活動。圖為來自廣州水面艦艇學校的五位教師和學員。</h3> <h3>兩船在太平洋航渡中規(guī)避了19號、20號臺風,排除了多次機械故障,保證了正常航行。</h3> <h3>南極編隊利用南極風暴間隙,穿過德雷克海峽,于1984年12月26日進入南極喬治王島民防灣錨地。附近有成群阿德利企鵝。</h3> <h3>1984年12月30日南極考察考察隊員登島將我國的五星紅旗第一次插上南極洲。</h3> <h3>南極洲考察隊1984年12月31日登上南極洲喬治王島考測地形。</h3> <p class="ql-block">向陽紅10船在每次重要行動任務前都召開動員大會,圖為1984年12月30日在向陽紅10號船召開卸運建站物資的動員大會。</p> <h3>1984年12月31日上午在南極喬治王島舉行隆重的中國南極長城站奠基儀式。</h3> <h3>長城站奠基儀式現(xiàn)場。編隊總指揮陳德鴻、副總指揮趙國臣、董萬銀為奠基石蓋土。兩船兩隊的主要領導和代表參加了奠基儀式。</h3> <h3>南極海豹也來湊熱鬧,在海灘迎接剛上岸的中國新客人。</h3> <h3>海軍j121船在吊卸建站物資。</h3> <h3>海軍直升飛機在吊裝建站物資。</h3> <h3>租用阿廷根直升飛機吊卸建站物資。</h3> <h3>考察隊員冒著嚴寒,淌入零下4、5度的冰凍海水在海灣來回搬運建站物資。</h3> <p class="ql-block">南極洲考察隊在建站附近海灘搭建了第一個帳篷。在南極長城站還未建成的一個半月中,考察隊員都是住宿在這樣的帳篷里。遇到狂風暴雪天氣,也出現(xiàn)過帳篷被刮跑的情況。</p> <h3>這是新華社記者戴紀明在南極建站初期為本人在帳篷處所拍的照片。</h3> <h3>考察隊在長城站址的海灘吃上第一頓野歺。</h3> <h3>在冰天雪地中艱苦創(chuàng)業(yè),肩扛手拉,苦干拼搏。</h3> <h3>爭分奪秒搶運建站物資,齊心合力建碼頭。</h3><h3><br></h3> <h3>自建碼頭,吊車搶運建站物資。</h3> <h3>搭建鋼架結構考察用房。</h3> <p class="ql-block">在卸完五百多噸的建站物資后,1985年1月19日兵分兩路,向陽紅10號駛向南大洋考察。海軍j121船繼續(xù)留在民防灣,將船上官兵組成青突擊隊,大力協(xié)助南極洲考察隊建站。</p> <h3>南大洋考察隊開始大洋考察測量。</h3> <h3>用箱式取樣器在南大洋底層取樣成功。</h3> <h3>在南大洋下網(wǎng)捕磷蝦。</h3> <h3>海洋浮游生物采樣。</h3> <h3>測定海水溶解氧。</h3> <h3>進行重、磁力測定。</h3><h3><br></h3> <h3>1985年1月26日,向陽紅10號船在南大洋考察進行一個星期時,遇到12級以上極地氣旋,風力最大34米/秒。巨浪巨涌使船上下顛簸、左右搖擺十分厲害。下午三時向祖國發(fā)出十萬火急的特級電報,告知該船處于十分危急狀態(tài)。</h3> <h3>在26日下午風力最大時,正好是張志挺船長和我本人在駕駛臺值班。張船長一邊采取最佳方案操縱船只與惡浪摶斗,一邊向全船發(fā)布緊急部署。我在海圖式不斷測定風向風力,測定船位,向張船長報告,并將所有原始數(shù)據(jù)和行動都詳盡記錄在航泊日志上。</h3> <h3>在這危急關頭,向陽紅10船全體人員沒有一個貪生怕死,堅守各自崗位,奮力搶救后甲板被海浪浸沒沖走的儀器設備和纜繩,全力以赴抗風保船。</h3> <h3>狂風惡浪造成向陽紅10號九次飛車,車舵失靈,后甲板沉入水中,所有儀噐設備、纜繩、吊車打壞移位,一片狼籍。</h3> <h3>經(jīng)過十幾個小時與狂風惡浪搏斗,26日23時多終于沖出危險地帶,向陽紅10號奉令返回錨地,28日回到南極喬治島民防灣。經(jīng)檢查船甲板有十處裂縫。</h3> <h3>1985年2月7日,中國南極考察隊人員</h3><h3>36名勇士登上南極半島祿克魯斯角雷。</h3> <h3>1985年2月16日,南極長城站在考察隊員頑強拼搏下,在兩船船員大力支持協(xié)助下,經(jīng)過46天夜以繼日的艱苦奮斗,基本建成兩棟工作房和四棟生活設施用房。春節(jié)前夕,2月18日武衡主任、楊國宇副司令率祖國代表團到南極慰問兩船兩隊人員。并帶來祖國報紙和書信。久別祖國親人格外親,考察隊員、船員奔喜若狂在飛行甲板將祖國代表團緊密圍住,握手擁抱。</h3> <h3>1985年2月19日,國務院發(fā)來賀電,熱烈祝賀我國南極長城站勝利落成!</h3> <h3>1985年2月20日上午,在風雪中隆重舉行中國南極長城站落成典禮。武衡主任、楊國宇副司令、錢志宏副局長先后講話。</h3> <h3>向陽紅10船員、南極洲考察隊隊員、南大洋考察隊隊員和海軍官兵參加了中國南極長城站落成典禮。</h3> <h3>前來參加中國南極長城站落成典禮的外國南極考察站隊員和國際友人。</h3> <h3>在向陽紅10號船的8名廣東籍船員與來自廣州3名參與南極考察隊員合影。廣東隊員還贈送龍蝦標本祝賀南極長城站落成。</h3> <h3>廣州水面艦艇學校軍官在長城站落成典禮上留影。</h3> <h3>我與南海水產所鐘振如研究員在長城站合影。</h3> <h3>在長城站門前的海軍大錨邊合影。</h3> <h3>廣州水面艦艇學校軍官在長城站的海軍鐵錨前合影。</h3> <h3>武衡等訪問蘇聯(lián)站,蘇聯(lián)科學家稱贊長城站建站速度驚人!</h3> <h3>南極考察時,張志挺船長與我在向陽紅10號駕駛甲板合影。</h3> <h3>為紀念首次南大洋考察和首次挺進南極圈,考察編隊向船員、隊員征稿設計“中國首次南大洋考察“紀念章,本人設計的“中國首次南大洋考察”紀念章在27份的設計稿中最后勝出。這是我在2月3日用手工設計的我國首次南大洋考察紀念章上報手稿。</h3> <h3>紀念章設計稿在海上發(fā)傳真報給上海造幣廠,由該廠在南極考察編隊返航時制作好后發(fā)所有考察隊員人手一份。這是我在南極考察中做了一件很有紀念意義的事情。</h3> <h3>本人在南極考察留影。</h3> <h3>南極地衣和苔蘚。</h3> <h3>南極成群海豹。</h3> <h3>南極豐富的磷蝦。</h3> <h3>南極帝企鵝比人還高。</h3> <h3>體積厐大而兇猛的南極賊鷗,在長城站建站的山坡上。</h3> <h3>南大洋底棲生物群落。</h3> <h3>南極大洋底棲動物冷水石珊瑚。</h3> <h3>1985年2月28日,南極建站與考察,南大洋考察工作全部勝利完成。除留下8人越冬考察外,其余全部人員準備返航。返航時經(jīng)智利彭塔阿雷納斯港補給。</h3> <h3>編隊南極考察往返航線示意圖。</h3> <h3>3月11日凌晨經(jīng)西風帶時,遇到十級大風,涌浪巨大,船舶搖擺達35度。向陽紅10船前桅三十瓩巨型天線被震落。3月13日通過惡浪滔天的西風帶。</h3> <p class="ql-block">4月10日我國首次南極考察編隊察,滿載著物質和精神的碩果,駛進黃浦江東海分局碼頭。這次南極考察編隊在海上歷時142天,航程26433.7海里。這次南極航行,開辟了一條從祖國到南極新的航線。完成了我國極地考察的偉大壯舉,并用實際行動塑造了“愛國、求實、創(chuàng)新、拼搏”的南極精神。</p> <p class="ql-block">南極考察編隊凱旋歸來,上級有關部門領導和上千名上海人民到東海分局碼頭熱烈歡迎勝利歸來的南極勇士。</p> <h3>陳德鴻、郭坤回到北京時受到北京群眾熱烈歡迎。</h3> <h3>首次南極考察勝利結束后,當年全國宣傳媒體大力宣傳“南極精神”,紅旗雜志、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和各地報紙紛紛發(fā)表社論、評論,報道南極考察事跡,全國上下掀起一股學習“南極精神”熱潮。感受到我國改革開放初期為實現(xiàn)“四個現(xiàn)代化”高漲的熱情。</h3> <p class="ql-block">5月6日,黨中央、國務院在北京中南海懷仁堂舉行“我國首次南極考察慶功授獎大會”。國家南極考察委員會決定授于南極洲考察隊、向陽紅10號船、海軍j121船、海軍航空兵179號機組各記集體一等功。南大洋考察隊記集體二等功。郭琨、張志挺、董兆乾、顏其德、劉寶珠等9人各記個人一等功。金慶明、周志祥、沈阿坤、鄂棟臣、郭南麟、于慶德、袁昌文等35人各記個人二等功。徐乃慶、馬懷昶等268人各記個人三等功。陶寶發(fā)、韓覺等188人受嘉獎。</p><p class="ql-block">梁松局長與本人有幸赴京參加南極考察慶功授獎大會。</p> <h3>李鵬、張愛萍副總理等中央領導向立功單位和個人頒獎。</h3> <h3>黨和國家領導人萬里、習仲勛、楊得志、胡啟立、李鵬等在懷仁堂后花園接見立功嘉獎人員代表。</h3> <h3>第四排有紅點者為本人。</h3> <h3>本人在我國首次南極考察中榮立個人三等功。</h3> <p class="ql-block">從上?;貜V州后,本人先后共八次被有關機關、學校和公司邀請作首次南極考察報告,并接受廣東有關報紙、電臺記者采訪。</p> <h3>在廣州中學生夏令營時作南極考察報告后給學生們講有關南極地衣知識。</h3> <h3>參加首次南極考察八名廣東隊員,(其中有五名是廣州海軍艦艇學院的教員。)被廣州市集郵學會組織參加“廣東南極考察隊員匯報展”。并發(fā)行紀念封。</h3> <p class="ql-block">經(jīng)過四十年建設和考察,我國目前擁有“兩船、五站、一基地”還有直升飛機和固定翼“雪鷹”號飛機。</p> <h3>南極長城站新貌。</h3> <h3>南極中山站。</h3> <h3>南極昆侖站。</h3> <h3>南極泰山站。</h3> <h3>雪龍?zhí)枠O地考察船。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雪龍2號極地考察船明年可投入使用。</h3> <p class="ql-block">北極黃河站。</p><p class="ql-block">還有中一冰北極聯(lián)合站</p> <p class="ql-block">2024年建成的南極秦嶺站。</p> <h3>前年我國購買的固定翼“雪鷹號”運輸飛機在南極正式飛行運輸考察。</h3> <h3>謝謝閱讀觀賞!</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