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原創(chuàng):敏敏</p><p class="ql-block">圖文:敏敏</p><p class="ql-block">設(shè)備:iPhone 15 Pro</p> <p class="ql-block">如果說旅行是一場與未知的浪漫邂逅,那么大英博物館就是我這場旅程中最期待的心動邀約。</p> <p class="ql-block">進(jìn)入大英博物館,那壯麗的中央大廳透過玻璃屋頂灑下的光線,仿佛時光在此凝結(jié),每一處細(xì)節(jié)都訴說著歷史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穿過大英博物館厚重的青銅門扉,我首先踏入的并非那聞名遐邇的埃及木乃伊展廳,而是轉(zhuǎn)角處靜謐的圖書館,這里仿佛是喧器前的過渡帶。</p> <p class="ql-block">這里仿佛是喧囂前的過渡帶,將外界的紛擾與館內(nèi)的宏大敘事悄然隔開,用沉靜的書卷氣編織出一片獨屬于思想的結(jié)界。</p> <p class="ql-block">深褐色的胡桃木書架層層疊疊,像靜默的哨兵守衛(wèi)著人類文明的智慧結(jié)晶。羊皮紙手稿在玻璃展柜中舒展著泛黃的身軀,中世紀(jì)修士精心繪制的泥金裝飾畫在光影中流轉(zhuǎn)著神秘光澤,每一道褶皺都藏著跨越世紀(jì)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說起這個圓形圖書館的歷史,那可不得了,早在1879年,它就成為了當(dāng)時倫敦唯一的擁有電燈和中央供暖的免費公共場所,要知道那個年代大多數(shù)家庭用的還是煤氣燈!因此吸引了很多人到訪,其中不乏咱們非常熟悉的名人,比如孫中山,馬克思,Virginia Woolf(《一間自己的房間》作者)和 Beatrix Potter(《彼得兔》的作者)等。</p> <p class="ql-block">孫中山當(dāng)時在倫敦的八個月里經(jīng)常來這里看大量的書籍,他在這里用英文寫了《倫敦蒙難記》,同時他的三民主義也是在這里逐漸成形的,所以這個圖書館對咱們中國人意義非凡,</p> <p class="ql-block">克思更厲害,他堅持天天來這個圖書館長達(dá)三十年!他著名的《資本論》就是在這里寫的,馬克思還專門夸贊過這個圖書館,說在冬天這個圖書館很溫暖,而且椅子坐起來很舒服。</p> <p class="ql-block">我最喜歡的是這個圖書館曾經(jīng)的館長在1836年說過的一段話:我希望一個窮學(xué)生能像這個王國里(英國)最富有的人一樣,擁有同樣的手段來滿足他的求知欲,追尋他的理性追求,查閱同樣的權(quán)威資料,探究最復(fù)雜的問題。</p> <p class="ql-block">大英博物館擁有800萬件藏品,三小時只能淺嘗輒止,本攻略只針對和我一樣沒有太多時間,想用最短最短時間感受人類文明的璀璨,或者說找到中國游客最關(guān)心的部分。</p> <p class="ql-block">??古埃及及兩河文明(1層4-10號廳)開館直奔鎮(zhèn)館之寶避開人潮,大英博物館最有看頭的還是埃及館的這些文物</p><p class="ql-block">??羅塞塔石碑:鎮(zhèn)館之寶,石碑破解古埃及文字的密碼,建議提前了解其三層文字結(jié)構(gòu)</p> <p class="ql-block">?埃及青銅貓:鎮(zhèn)館吉祥物,這只貓幾乎已經(jīng)成立大英的形象代言</p><p class="ql-block">?拉美西斯二世半身像</p><p class="ql-block">?圣甲蟲雕像</p> <p class="ql-block">去之前就聽人介紹說,進(jìn)了埃及館會有一種震撼的感覺,說實話,它并沒有震撼到我,可能是有之前去過埃及,畢竟那里整座埃及神廟更容易讓人震撼一點兒。</p> <p class="ql-block">但它畢竟是世界上最著名和最重要的古埃及文物收藏地之一。展示了超過10萬件古埃及文物,其中許多是極其珍貴的考古發(fā)現(xiàn),所有埃及文化中重要的元素都聚齊備了。</p> <p class="ql-block">展館很大,空間非常寬敞,從木乃伊、拾身人面像到各種埃及文字符號、埃及諸神等等,一應(yīng)具足,足以滿足你的想象。</p> <p class="ql-block">入口著名的羅賽塔石碑,說實話比較難認(rèn)真的看,因為周圍全是擁擠的水泄不通的游客,拍個照片都難,更別說認(rèn)真看看上面的埃及象形文字、古希臘文以及古埃及草書了。</p> <p class="ql-block">法老拉美西斯二世頭像:RamsesII,公元前1279-前1213年在位(新王國第19王朝),他在位66年,活到90歲,堪稱是史上最長壽的皇帝,他是個建筑狂魔,著名的阿布辛貝神廟、盧克索神廟、拉美西姆祭廟都出自他的年代,這座頭像,用紅色的花崗巖制造,原本在拉美西斯二世為自己建造的祭廟里,它的身體部分還依舊日在那座祭廟里。</p> <p class="ql-block">木乃伊作為古埃及文明的標(biāo)志性展品之一,在大英博物館的埃及館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時館內(nèi)還收藏了大量的碑文壁畫,這些壁畫記錄了古埃及社會的歷史、宗教和文化。</p> <p class="ql-block">在大英博物館的玻璃展柜中,靜默陳列的石器與金首飾如同時光膠囊,將古埃及人的智慧與浪漫凝固成永恒。那些歷經(jīng)歲月打磨的展品,不僅是精湛工藝的見證,更如同一把把鑰匙,開啟了通往三千年前尼羅河畔生活圖景的大門。</p> <p class="ql-block">金首飾展區(qū)則流淌著璀璨的奢華。黃金面具上細(xì)膩的褶皺勾勒出法老的威嚴(yán)面容,鑲嵌的青金石與綠松石在暗處閃爍著神秘幽光,仿佛封存著永生的秘密。</p> <p class="ql-block">項鏈上的蓮花造型栩栩如生,花瓣邊緣纖毫畢現(xiàn),古埃及人將對尼羅河的崇拜融入藝術(shù)創(chuàng)作,每一朵金蓮花都象征著重生與希望。</p> <p class="ql-block">手鐲與戒指上繁復(fù)的編織紋樣,展現(xiàn)出匠人們對細(xì)節(jié)的極致追求,這些貴金屬不僅是財富的象征,更是身份地位與宗教信仰的載體。</p> <p class="ql-block">貴族們佩戴著這些華美首飾出席祭祀儀式、參與宮廷宴會,讓璀璨的金光與神廟的燭光交相輝映,將對美的追求融入神圣與世俗的每一個角落。</p> <p class="ql-block">透過這些石器與金首飾,古埃及人的生活畫卷徐徐展開:從日常勞作中對實用器物的精心打造,到宗教儀式里對華美飾品的虔誠雕琢;從對自然材料的巧妙利用,到對神性與永恒的不懈追求,它們不僅是冰冷的展品,更是古埃及文明跳動的脈搏,在歷史的長河中,持續(xù)向世人講述著那段關(guān)于生存、信仰與美學(xué)的動人故事。</p> <p class="ql-block">??古希臘的榮光(1層 3層)</p><p class="ql-block">?從埃及館出來就去希臘館,英國人把帕特農(nóng)神廟幾乎整座搬來,希臘失去了最有代表性的文物,希臘館必看</p><p class="ql-block">?帕特農(nóng)神廟雕塑(18號廳):從埃及館西側(cè)樓梯直上3層,逆流參觀埃爾金大理石雕。</p> <p class="ql-block">??涅瑞伊得斯紀(jì)念碑(17號廳):順路欣賞這座小亞細(xì)亞陵墓,藍(lán)綠色石柱與女神雕像構(gòu)成絕佳拍照背景。</p><p class="ql-block">?蹲著的維納斯像(23號廳)</p> <p class="ql-block">??涅瑞伊得斯神廟</p><p class="ql-block">?這并不是帕特農(nóng)神廟哦!是按照帕特農(nóng)神廟風(fēng)格建造的,出土于土耳其西南部,涅瑞伊得斯是希臘神話中海神的女兒,和波塞冬一起樂于幫助同風(fēng)暴作斗爭的古代水手。</p> <p class="ql-block">?神廟頂上三角門楣的雕塑。講述了雅典娜女神從她父親宙斯的頭上完全長大并武裝起來,宙斯的頭被鐵匠神赫菲斯托斯的斧頭劈開了。</p> <p class="ql-block">?左邊是太陽神的遺骸,他在黎明時分乘坐馬拉的戰(zhàn)車升起。</p><p class="ql-block">??在對面的角落,月亮女神 Selene在西方的天空中下降,她的馬匹因旅程而筋疲力盡。</p> <p class="ql-block">我覺得很多時候不一定非得了解這座雕塑的具體內(nèi)容和背后的故事,你只需要靜靜地站在它面前,看著那面部或是平靜或是憤怒或是歡愉的神情,衣服那些細(xì)膩流動的褶皺,肌肉緊張飽滿的張力,然后展開你的想象,就很享受了。</p> <p class="ql-block">流落在大英博物館的中國文物有23000多件,它們雖然不會說話,卻靜默地守護(hù)著時光,讓我們一起走進(jìn)大英博物館中國館,通過這些國寶,拉開歷史的帷幕,感受歷史的厚度,來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p> <p class="ql-block">大英博物館的展廳中,一行關(guān)于中國文物的介紹文字格外醒目——“中國人創(chuàng)造了世界上最博大和悠久的文明”。這簡短的語句,是對中華文明璀璨成就的認(rèn)可,卻也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歷史傷痛與現(xiàn)實遺憾的注腳。</p> <p class="ql-block">當(dāng)我懷著對古老文明的崇敬之心走進(jìn)大英博物館,期望能在異國他鄉(xiāng)的展柜間,窺見中華文明的輝煌印記時,卻難免生出失望之感,“展品太少,也不是很特別”,這樣的反饋并非空穴來風(fēng),盡管大英博物館收藏著大量中國文物,如精美絕倫的瓷器、巧奪天工的青銅器、意境深遠(yuǎn)的書畫等,但相較于浩瀚悠久的中華文明而言,這些展品不過是滄海一粟,許多承載著重要歷史文化價值的文物,或許因種種原因未能在此展出,或許我對博物館太大的期望,沒有看到我想看的龍袍 、夜光杯 、佛頭 、龍椅….心情是有些失落的。</p> <p class="ql-block">踏入大英博物館中國館的瞬間,復(fù)雜的情緒如潮水般漫過心頭,這里的每一寸空間都彌漫著熟悉又陌生的氣息,雖未能如愿尋得所有心念的文物,但那些陳列的鎮(zhèn)館之寶,仍以跨越時空的力量。</p><p class="ql-block">?領(lǐng)略我泱泱華夏,綿亙數(shù)千載的魅力,十件<span style="font-size:18px;">鎮(zhèn)館之寶:</span></p><p class="ql-block">①《女史箴圖》(唐摹本)</p><p class="ql-block">2 :唐三彩墓葬俑</p><p class="ql-block">3 :九紋琉璃磚</p><p class="ql-block">4 :三菩薩壁畫</p><p class="ql-block">5 青銅雙羊尊</p><p class="ql-block">6:仰韶紅陶尖底瓶</p><p class="ql-block">7:遼三彩羅漢</p><p class="ql-block">8:康侯簋</p><p class="ql-block">9:慈禧扇子</p><p class="ql-block">10:景泰藍(lán)龍紋大蓋罐</p> <p class="ql-block">唐摹本《女史箴圖》雖未能得見真容,卻更添了幾分遺憾的悵惘,而其余的展品,每一件都承載著沉甸甸的歷史分量。(照片是網(wǎng)絡(luò)下載的)</p><p class="ql-block">??《女史箴圖》為大英博物館最著名的中國書畫藏品,東晉畫家顧愷之(公元345-406年)的《女史箴圖》畫卷被認(rèn)為是中國繪畫史上的里程碑。大英博物館收藏的版本為公元5至8世紀(jì)時期的唐代摹本,也是現(xiàn)存已知最早的中國畫長卷之一,距今已有1500多年,由于絹畫質(zhì)地脆弱不能長時間光照,這件藏品每年展出不超過6周。</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九紋琉璃磚</p><p class="ql-block">位于中國館入口,原為明代山西某寺廟屋脊的裝飾品,是山西琉璃藝術(shù)的巔峰之作,在這里親眼看到被四分五裂的漂洋過海帶到這兒的它們真的會忍不住淚光閃爍。</p> <p class="ql-block">?唐三彩墓葬俑</p><p class="ql-block">唐三彩墓葬俑是唐代墓葬中常見的隨葬品,以彩繪陶俑為主,包括人物、動物、器物等。這些墓葬俑生動地展現(xiàn)了唐代社會風(fēng)貌和民間習(xí)俗。大英博物館收藏的唐三彩墓葬俑數(shù)量眾多,形態(tài)各異,其中不乏珍品。</p> <p class="ql-block">?遼三彩羅漢像</p><p class="ql-block">遼三彩羅漢像是遼代陶瓷藝術(shù)的代表作品。這尊羅漢像高約50厘米,面部表情生動,肌肉線條流暢。羅漢身著袈裟,右手持錫杖,左手放在膝上,神態(tài)安詳。遼三彩羅漢像色彩斑斕,工藝精湛,展現(xiàn)了遼代陶瓷的高超技藝。</p> <p class="ql-block">?青銅雙羊尊</p><p class="ql-block">青銅雙羊尊是西周時期的青銅器,高約60厘米,重約30公斤,尊體為圓形,腹部兩側(cè)各有一只羊,羊角相連,形成一種對稱的美感。尊蓋為圓形,上有四只小鳥,代表著四季。青銅雙羊尊造型獨特,工藝精湛,是中國古代青銅器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慈禧的象牙扇</p><p class="ql-block">1900年八國聯(lián)軍侵華期間被掠奪至英國,后入藏大英博物館。扇面以象牙為材,雕刻出數(shù)百個形態(tài)各異的人物,包括不同發(fā)型、衣著和動作的市井生活場景,被譽為“扇子界的《清明上河圖》”。展現(xiàn)了晚清宮廷工藝的極致奢華。</p> <p class="ql-block">?仰韶紅陶尖底瓶</p><p class="ql-block">?仰韶文化時期,距今約5000至7000年,用途:吸水器:由于其底尖,容易入水,入水后又因浮力和重心關(guān)系自動橫起灌水,同時口小,搬運時水不容易溢出,曾被認(rèn)為是汲水器。</p><p class="ql-block">?釀酒器:隨著研究的深入,在一些尖底瓶殘留物中檢測出谷物發(fā)酵酒殘留,且甲骨文中的“酒”“尊”“奠”等字都與尖底瓶象形有關(guān),表明它可能是中國最早的釀酒器或盛酒器。</p><p class="ql-block">?禮器:在祭祀活動中,先民會把粟、黍等糧谷作物裝在尖底瓶中,擺在祭臺上供奉神明或祖先,具有少祈雨、慶典等禮儀功能。</p> <p class="ql-block">?明景泰藍(lán)龍紋大蓋罐</p><p class="ql-block">在蓋子下有一行字;“大明宣德年制”,高62厘米,它代表了中國古代金屬工藝的巔峰,宣德皇帝所獨享的這一對景泰藍(lán),僅存一對,另一只藏于瑞士蘇黎世,充滿了皇家氣派和歷史韻味。</p> <p class="ql-block">?康侯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康侯簋</span>是西周早期的一件青銅禮器,其內(nèi)壁鑄有銘文,記錄了周朝建立初期的重要歷史事件。周武王滅商后,為鞏固統(tǒng)治,將弟弟康叔(即“康侯”)分封至原商朝核心區(qū)域—衛(wèi)地(今河南北部),以監(jiān)督商朝遺民,維護(hù)周王朝權(quán)威。這一分封事件是西周初期“封建親戚,以藩屏周”政治策略的典型體現(xiàn)。</p> <p class="ql-block">?三普薩壁畫</p><p class="ql-block">?三普薩壁畫是大英博物館收藏的一幅精美的佛教壁畫,這幅壁畫描繪了佛教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的故事,畫面色彩鮮艷,人物形象生動。三普薩壁畫原有四幅,分別描繪了釋迦牟尼的誕生、成道、說法和涅槃四個階段。如今,其中一幅已流失海外,現(xiàn)存三幅。</p> <p class="ql-block">慈禧慈禧太后當(dāng)年八國聯(lián)軍逃離北京去西安的時候御筆墨寶'平安富貴'一生享受榮華富貴,權(quán)力巔峰,喪權(quán)辱國條約,鴉片戰(zhàn)爭…..花瓶此處就是平安的寓意,牡丹花本身就是富貴吉祥之意,玉如玉不言而喻,如意吉祥。</p> <p class="ql-block">大英博物館收藏的這些中國國寶,見證了中華文明的輝煌。它們跨越千年的時空,傳遞著中華民族的精神風(fēng)貌,當(dāng)我走進(jìn)大英博物館,欣賞這些國寶時,不禁為我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而自豪,同時,我們也應(yīng)該思考,如何更好地保護(hù)和傳承這些文化遺產(chǎn),讓它們?yōu)槭澜缢私夂妥鹬亍?lt;/p> <p class="ql-block">#定格美好 </p><p class="ql-block">關(guān)于歷史的印記,無論輝煌還是恥辱,我都希望更多人可以看到它,這些絕世珍寶,不應(yīng)該只出現(xiàn)在別國的博物館里,更應(yīng)該存在于每個中華兒女的心中,有幸在這里見過它們,擁有和存在同樣重要。</p> <p class="ql-block">在無數(shù)個輾轉(zhuǎn)難眠的夜晚,我的思緒總會飄向那座古老而又充滿魅力的城市—倫敦,想象著漫步在倫敦的大街小巷,觸摸歷史的痕跡,感受藝術(shù)的熏陶。</p> <p class="ql-block">尤其是那藏著頂級工藝的高端訂制一條街,以及裝滿藝術(shù)瑰寶的倫敦美術(shù)館,更是讓我心馳神往。</p> <p class="ql-block">于是在這個陽光明媚的日子里,我請了一位當(dāng)?shù)氐娜A人做向?qū)?,開啟了這場期待已久的高定街區(qū)與英國國家美術(shù)館深度之旅。</p> <p class="ql-block">我們與向?qū)г诩s定地點碰面,向?qū)且晃粺崆殚_朗的華人,對倫敦的每一個角落都了如指掌,我們的第一站,便是那聲名遠(yuǎn)揚的高端訂制一條街。</p> <p class="ql-block">踏入薩維爾街,維多利亞時期的鑄鐵路燈與砂巖建筑撲面而來。這條僅有500米的街道,自19世紀(jì)起便是英國紳士的“時尚圣經(jīng)"。</p> <p class="ql-block">向?qū)е钢诌叞唏g的門牌介紹:"1806年,這里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家西裝定制店,當(dāng)時裁縫們發(fā)明的'馬背剪裁法',讓西裝首次擺脫了僵硬的廓形。</p> <p class="ql-block">推開 Huntsman定制店的橡木大門,黃銅門牌上鐫刻著為丘吉爾007 電影主角定制服裝的輝煌歷史,店內(nèi)陳列著19世紀(jì)的木制人臺,上面還別著泛黃的剪裁圖紙。"這里的每把剪刀都有專屬工匠,"</p> <p class="ql-block">"這里的每把剪刀都有專屬工匠,"向?qū)崦构窭锏你y質(zhì)剪刀,"當(dāng)年愛德華七世還是威爾土王子時,曾因定制的馬甲太過合身,直接穿著參加晚宴,從此帶火了修身剪裁風(fēng)潮。</p> <p class="ql-block">至今,仍有許多人將西裝視為一個人的身份象征。若某人穿著一身合身且面料昂貴的西裝,那他將備受尊重,倫敦的西服定制街 —薩維爾街(Savile Row) 所出品的西服主要分為三種:即成衣,半定制和全定制。</p> <p class="ql-block">基本上,名人們都會選擇最合身的全定制西服。然而,若你的預(yù)算有限,其他兩種也是很不錯的哦。</p> <p class="ql-block">每雙鞋都承載著非凡的經(jīng)歷與故事,而在倫敦百年歷史地標(biāo)伯靈頓拱廊,我們的擦皮鞋匠人已經(jīng)在此工作多年,見證著無數(shù)倫敦行人的百面生活。</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節(jié)日氛圍濃厚的拱廊里,品嘗一杯來自 Noxy Brothers的咖啡、茶或熱巧克力,與擦鞋匠暢聊鞋履背后的故事,感受英倫傳統(tǒng)的擦鞋服務(wù),讓你的鞋子煥然一新,為節(jié)日增添一份獨特的光彩吧!</p> <p class="ql-block">珠寶工坊Wartski的櫥窗里,一條喬治時期的珍珠項鏈靜靜陳列,它曾屬于維多利亞女王的侍女,流轉(zhuǎn)百年依然散發(fā)著溫潤光澤。</p> <p class="ql-block">真正懂得生活的人,會走進(jìn)這條隱藏在Mayfair的百年拱廊。</p> <p class="ql-block">踏入倫敦的老街,仿佛跌入了一本厚重的歷史書,腳下的石板路早已被歲月磨得發(fā)亮,每一道溝壑都訴說著百年過往。</p> <p class="ql-block">墻面斑駁的磚石建筑高低錯落,維多利亞時期的鑄鐵雕花陽臺懸掛著綠植,與櫥窗里現(xiàn)代時尚的陳列形成奇妙碰撞。</p> <p class="ql-block">有些老街保留著中世紀(jì)的魚骨狀布局,轉(zhuǎn)角處突然出現(xiàn)的拱形門洞,仿佛通往另一個時空。屋檐下懸掛的銅質(zhì)招牌微微晃動,上面鐫刻的古老商號名稱,帶著伊麗莎白時代的韻味。</p> <p class="ql-block">偶爾能看到穿著復(fù)古的行人,高頂禮帽、束腰長裙,與街邊的紅色郵筒、黑色出租車相映成趣,讓人恍然間不知今夕何夕。</p> <p class="ql-block">聽許多離開后重訪倫敦的人說,十年二十年了,倫敦還是老樣子,其實即使翻看60年前甚至100年前的照片對比,倫敦也幾乎沒什么變化。</p> <p class="ql-block">一樣的建筑廣場公園地鐵站,甚至有些照片里連路人的衣著都相差無幾。</p> <p class="ql-block">為數(shù)不多的不同大概是以前街上就跑著幾輛馬車,而現(xiàn)在汽車堵著顯得道路狹窄;原來街上樹木稀疏,現(xiàn)在許多樹已經(jīng)亭亭如蓋。</p> <p class="ql-block">沒看過“日新月異”的傷口,或許很難體會倫敦“有歲月的風(fēng)韻卻沒有歲月的衰敗”的含金量。</p> <p class="ql-block">那些千年前到今天幾乎沒有斷代、斑駁但堅固的老建筑,那些跨越多少周期依然精致可愛的百年老店,那些賊光隱退寶光閃耀的古董藝術(shù)品,不僅是這座城市強大的精神內(nèi)核,也蘊含巨大的耐心與投入,以及漫長歲月里無數(shù)審慎決策中的自我更新與超越。</p> <p class="ql-block">在倫敦的街巷間穿行,向?qū)У闹v述如同打開歷史密語的鑰匙,從林蔭大道至英國倫敦國家美術(shù)館,這一路,我們踏著石板路,在一尊尊靜默的雕刻間駐足,三個多小時的時光里,歷史的碎片被串聯(lián)成璀璨的珠鏈,而最讓我心潮澎湃的,卻是那座承載著搖滾傳奇的建筑一原蘋果唱片總部大樓,倫敦薩佛街3號。</p> <p class="ql-block">三個小時的倫敦漫步,像被施了時間魔法,每一步都踩碎歷史的光影,每一眼都撞見流動的藝術(shù)。</p> <p class="ql-block">聽不完的故事,看不盡的藝術(shù),腳步終于停在英國倫敦國家美術(shù)館前,準(zhǔn)備入去在這里與梵高、莫奈、塞尚、達(dá)芬奇、拉斐爾、米開朗基羅、波提切利?一大堆大師們隔著時空見面,教科書里的畫作全部都是原圖哦,好期待老師講解畫中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站在倫敦國家美術(shù)館宏偉的柱廊下,掌心因期待而微微發(fā)燙。這座新古典主義建筑仿佛是一扇神秘的時空之門,門后藏著人類藝術(shù)史上最璀璨的星辰—梵高熾烈的向日葵、莫奈朦朧的睡蓮、達(dá)芬奇深邃的筆觸.?.那些曾在教科書里靜靜沉睡的畫作,即將以最真實的姿態(tài)與我相遇。</p> <p class="ql-block">怎能不激動這可是藝術(shù)愛好者的天堂,這里擁有66個展廳,2300多幅13到20世紀(jì)西歐大師的名作,全部都是真跡哦,簡直就是一部立體的西方藝術(shù)簡史。</p> <p class="ql-block">館內(nèi)一磚一瓦都很精美,還有很多學(xué)校組織學(xué)生在對名畫進(jìn)行探討,對于我這種美術(shù)史小白,找了專業(yè)的中文講解老師,絕對對是正確的選擇,她帶領(lǐng)我重點講解,每一個作品都是有一個故事的,聽下來很有趣味,不浪費時間的同時,該看的名品畫圖也都不會落下。</p> <p class="ql-block">進(jìn)一次英國國家美術(shù)館,等于穿越整部歐洲藝術(shù)史!</p> <p class="ql-block">小Tips:</p><p class="ql-block">??官網(wǎng)提前預(yù)約可以避免長時間排隊</p><p class="ql-block">?紀(jì)念品商店就在入口和出口旁邊</p><p class="ql-block">?手機(jī)充滿電!這里沒有共享充電寶救命</p><p class="ql-block">?禁止穿拖鞋/大件行李入館,記得輕裝上陣哦~</p><p class="ql-block">?安全須知:雙肩包需前背,貴重物品隨身攜帶</p> <p class="ql-block">小貼士:注意不能用閃光燈、三腳架和自拍桿,部分展廳不能拍照,聽工作人員安排。</p> <p class="ql-block">?進(jìn)門右轉(zhuǎn)直奔Room45 逆時針環(huán)游主層,基本可以把主要作品一次打卡!</p><p class="ql-block">?建議游覽時間:2-3小時</p> <p class="ql-block">1824年,英國議會用5.7萬英鎊買下收藏家約翰?朱利葉斯?安格爾斯坦的38幅畫作,這便是國家美術(shù)館的起點。</p> <p class="ql-block">最初它棲身于一座私人宅邸,直到1838年,建筑師威廉?威爾金斯設(shè)計的新館在特拉法加廣場落成—這座融合了多立克柱式與古典浮雕的建筑,本身就是一件藝術(shù)品。</p> <p class="ql-block">老師指著門楣上的浮雕告訴我:"這些雕刻記錄著藝術(shù)史的關(guān)鍵時刻,從古希臘雕塑家菲迪亞斯的工作室,到文藝復(fù)興時期的佛羅倫薩作坊。"19世紀(jì)的館長們帶著使命穿梭歐洲,在拿破侖戰(zhàn)爭后的藝術(shù)品流散中,為英國搶救回倫勃朗的《自畫像》、委拉斯開茲的《鏡前的維納斯》等珍品。</p> <p class="ql-block">最富傳奇色彩的是1856年購入的波提切利《維納斯與戰(zhàn)神》,當(dāng)時這幅畫被當(dāng)作“佚名作品”低價出售,直到館長用放大鏡發(fā)現(xiàn)了畫家隱秘的簽名。</p> <p class="ql-block">二戰(zhàn)陰云籠罩倫敦時,美術(shù)館上演了一場驚心動魄的"藝術(shù)品大轉(zhuǎn)移"。1939年9月,館員們連夜將7000余件藏品打包,用棉被裹住油畫,木箱里塞滿鋸末防震,通過秘密列車運往威爾士的采石場和莊園。</p> <p class="ql-block">最危險的時刻發(fā)生在1941年,一枚炸彈擊中美術(shù)館西翼,展廳淪為廢墟,但因藏品早已轉(zhuǎn)移,僅有幾幅復(fù)制品受損。</p> <p class="ql-block">戰(zhàn)后修復(fù)時,工人在墻壁中發(fā)現(xiàn)了館員們藏起的素描本,里面畫滿了防空洞中的藝術(shù)速寫,這些即興之作,如今也成了館內(nèi)的特殊藏品。</p> <p class="ql-block">維多利亞女王曾在這里舉辦私人畫展,丘吉爾在二戰(zhàn)間隙常躲進(jìn)印象派展廳沉思,但更多時候,這里是普通人的藝術(shù)殿堂:19世紀(jì)的工人帶著面包坐在地板上臨摹,如今的學(xué)生們圍在達(dá)芬奇畫作前寫生,街頭藝人會把莫奈的色彩搬上特拉法加廣場的畫板。</p> <p class="ql-block">楊凡艾克的這幅阿爾諾芬尼夫婦,我就差臉貼上去看了,美術(shù)教材第一次貼臉呈現(xiàn)在眼前,真的有種汗毛豎起來的感覺,近距離看了男人的貂皮大衣,女人的綠色羊毛大衣,腳下的小狗,窗邊的橘子,屋頂一半燃燒一半熄滅的蠟燭,還有鏡中四人的身影,真的真的,鏡中的夫婦倆沒有牽手。</p> <p class="ql-block">倫敦的國家美術(shù)館看到這幅《向日葵》,盡管看過很多次圖片,還是一下子被它那種濃烈的色彩和飽滿奔放的筆觸打動,駐足良久,聽老師的解說,這才更加理解梵高在他的《向日葵》里傾注的心血,以及畫面背后的秘密,這15株向日葵呈現(xiàn)出不同的姿態(tài)和生命狀態(tài),從盛開到枯萎,從花瓣到果實,人們的一生被濃縮在這小小一塊畫布之中,不論有什么樣的境遇,依然要有一份堅韌和追求,用一種燃燒般的熱情和追求來面對生活。</p> <p class="ql-block">莫奈的《睡蓮》組畫占據(jù)了整個展廳墻面,淡紫色的睡蓮在光影中若隱若現(xiàn)?!边@些畫作是莫奈晚年在吉維尼花園的癡迷之作,"向?qū)е钢嫴忌咸S的色塊,"他特意建造了巨型畫架,在白內(nèi)障逐漸惡化的情況下,依然憑借記憶和色彩本能捕捉水面的瞬息萬變?!按丝?,我仿佛聽見塞納河畔的風(fēng)聲,看見藝術(shù)家顫抖的手在畫布上留下永恒的波紋。</p> <p class="ql-block">離開美術(shù)館時,暮色已悄然降臨,那些凝固在畫布上的色彩與線條,此刻卻在腦海中鮮活地流動。這場跨越時空的對話,不僅讓我觸摸到藝術(shù)的溫度,更在向?qū)У墓适吕铮x懂了大師們藏在筆觸背后的靈魂低語。</p> <p class="ql-block">#定格美好 </p><p class="ql-block">?雖然自己從來都只是一個藝術(shù)的門外漢,無論是音樂還是繪畫都一竅不通,但在每一次靠近藝術(shù)作品的過程中,都能清晰感受到那種身臨其境的魅力和潛移默化的熏陶,唯有熱愛才方能抵御歲月漫長。</p> <p class="ql-block">軟件編幅有限,第九集完接第十集,第十集風(fēng)景更美更吸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