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攝影:秋天</p>
<p class="ql-block">編輯后期:秋天</p>
<p class="ql-block">拍攝地:新疆獨庫公路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拍攝時間:2025年6月8日</p> <p class="ql-block">參觀獨庫公路博物館,博物館以豐富的實物展品、沉浸式展陳設計和厚重的歷史敘事,生動展現(xiàn)了筑路英雄的奉獻精神與公路背后的民族團結意義,是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教育基地。該博物館通過五個主題展廳、550余件展品及多媒體技術,再現(xiàn)了獨庫公路修建史及其精神內(nèi)核,我感受到英雄精神的震撼與愛國主義情懷的升華!?。?lt;/p> <p class="ql-block">站在“獨庫公路起點 獨山子”的石碑前,我忍不住按下快門。陽光灑在石碑上,映照出歲月的痕跡。站在這里,仿佛能聽見當年筑路官兵的腳步聲,感受到他們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信念。這條穿越天山的公路,不只是地理上的連接,更是民族團結與奮斗精神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走進博物館的展覽區(qū)域,一面紅色背景的墻格外醒目,上面寫著毛澤東的題詞:“為了幫助各兄弟民族克服困難,努力筑路!”這句話仿佛穿越時空,將我?guī)Щ啬莻€艱苦奮斗的年代。展柜中陳列的文件和書籍,記錄著筑路過程中的點點滴滴,也讓我深刻體會到國家對邊疆發(fā)展的重視與支持。</p> <p class="ql-block">在“跨越發(fā)展 續(xù)寫輝煌”的展板前駐足,我看到了獨庫公路帶來的巨大變化。展板上展示的城市現(xiàn)代化建筑、綠地和公園,與當年的荒山野嶺形成鮮明對比。這條公路不僅改變了新疆的交通格局,也帶動了沿線地區(qū)的經(jīng)濟發(fā)展,成為民族團結、共同繁榮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站在“禮贊英雄”的演講臺前,我仿佛聽到了無數(shù)筑路英雄的吶喊。他們用血肉之軀打通天山,用青春和生命鋪就這條通往未來的道路。背景中的風景畫描繪了蜿蜒的山路和蒼翠的山林,讓人不禁肅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獨庫公路博物館”的入口處,紅色的“562.75”數(shù)字格外醒目,這正是這條公路的總長度。站在石碑前,我感受到歷史的厚重與英雄的壯志。這里不僅是紀念的場所,更是傳承精神的課堂。</p> <p class="ql-block">博物館內(nèi)部的展示區(qū),巖石紋理的墻面讓人仿佛置身于天山之中。展柜中陳列的歷史文件和圖片,記錄著筑路官兵的艱辛與輝煌。那些泛黃的報紙、斑駁的書籍,每一頁都寫滿了奮斗的故事,每一行都鐫刻著不朽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在模擬的獨庫公路終點場景前,我仿佛看到了當年的終點標志。這條公路不僅連接了南北疆,更連接了無數(shù)人的心。那些黑白照片中的人物,有的在戰(zhàn)斗,有的在勞動,他們用行動詮釋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p> <p class="ql-block">站在“禮贊英雄”的風景畫前,我被那種莊嚴的氛圍所感染。畫中的山脈巍峨,道路蜿蜒,仿佛在訴說著一段段不為人知的故事。這里不只是一個展覽,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p> <p class="ql-block">在醫(yī)療衛(wèi)生展板前,我看到了當年的醫(yī)療場景。帳篷醫(yī)院、手術室、醫(yī)護人員的身影,讓我更加理解了筑路過程中的艱難。他們不僅修路,更在守護生命,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正是愛國主義的最好體現(xiàn)。</p> <p class="ql-block">部隊建設展板前,我看到了當年的軍事訓練和文化活動。那些黑白照片中,官兵們精神抖擻,斗志昂揚。他們不僅在修路,更在守護邊疆,這種責任感和使命感,深深打動了我。</p> <p class="ql-block">在介紹歷史背景的展板前,我讀到了毛主席的指示和筑路命令。1974年,數(shù)萬名官兵集結天山,開始了長達十年的筑路征程。他們用汗水和鮮血,換來了這條奇跡之路。</p> <p class="ql-block">在“天山壯歌”的文字前,我仿佛聽到了那首激昂的戰(zhàn)歌。168名官兵獻出了生命,數(shù)千人負傷致殘,他們的犧牲換來了今天的繁榮。2008年,部隊重返天山,繼續(xù)書寫新的輝煌。站在博物館前,我向這些英雄致敬,也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愛國信念。</p> <p class="ql-block">謝謝欣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