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在北歐.瑞典86.主角為“人”的博物館

嘉的士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到哥德堡市立博物館參觀,我的初衷是了解瑞典東印度公司及與公司中國的貿(mào)易交流情況。當(dāng)我進(jìn)入博物館開始參觀后,卻發(fā)現(xiàn)博物館當(dāng)時正在舉辦一個特展。(圖為廣告畫:哥德堡的誕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不知這個400年特展涉及哪些展廳和展出的內(nèi)容?博物館里三層的展廳太多,哪些又是常設(shè)的展廳,我不清楚,只能走到哪兒看哪兒。(圖為指引牌上原文與譯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原東印度公司大樓經(jīng)全面翻新與維修后,于1996年7月1日重新開放。改造后的博物館,在保留歷史印記的同時,融入了現(xiàn)代博物館功能,使博物館從靜態(tài)展示轉(zhuǎn)向動態(tài)交流(與觀眾的互動、定期舉辦臨時展覽、教育項目等)。匆匆走了一圈之后,除了對哥德堡的400年歷史有所了解外,我感覺這個博物館的一大特色是把“人”作為重點(diǎ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400年的哥德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敘博物館如何突出“人”之前,先了解一下哥德堡建城與發(fā)展史。在哥德堡成立100多年之前(1473-1621年),約塔河畔曾有一座小城鎮(zhèn)新洛多塞,(遺址在現(xiàn)哥德堡舊城區(qū)地下)。在17世紀(jì)初卡爾馬戰(zhàn)爭中被丹麥人摧毀。1619年,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決定重建城市。下圖為1619年哥德堡的第一份規(guī)劃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下圖為哥德堡城誕生之前的地區(qū)格局。北部的布哈斯蘭曾屬于挪威,南部的哈蘭曾屬于丹麥。中間的約塔河是瑞典通向西海岸之路,通過這條水路,瑞典與歐洲開展貿(mào)易,因而河兩岸最早建立了幾個堡壘,以保護(hù)這條水路。(圖中為建市之前,約塔河兩岸分布的多個堡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哥德堡建于1621年。它是在荷蘭人的幫助建立的,建城后,它很快成為一個擁有木屋,教堂和高大的防御工事的城市。該城從其建立之始即是一個國際化的城市,第一屆市政委員會就是由10個荷蘭人、7個瑞典人和一個蘇格蘭人組成。到了17世紀(jì)末,城市人口上萬,成為瑞典第二大城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700年代,哥德堡是一座軍事城市和貿(mào)易城市。海上船只來去,以開拓精神到達(dá)中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731年,瑞典東印度公司在哥德堡建立,這極大地促進(jìn)了哥德堡與亞洲尤其是中國的貿(mào)易往來。著名的瑞典古商船“哥德堡”號多次往返于瑞典和中國之間,開啟了中瑞海上絲綢之路。(圖為18世紀(jì)末外圍建有高大石墻的哥德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800年代,城市需要發(fā)展。城墻被拆除。工廠不斷建造,更多的人搬到這里。哥德堡擁有鐵路,水管,醫(yī)院,圖書館,大學(xué)和第一條電車線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圖為建于1766年的東門,1806年,哥德堡的城堡被拆除,但此門仍然保留到1826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832年約塔運(yùn)河的建成,進(jìn)一步提升了哥德堡港口的地位。約塔運(yùn)河連接了瑞典最大的湖維納恩湖和約塔河,使哥德堡成為北海至波羅的海航路要沖,加強(qiáng)了其與內(nèi)陸地區(qū)的聯(lián)系,促進(jìn)了貨物的運(yùn)輸和貿(mào)易的發(fā)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841年,哥德堡誕生了哈蘇相機(jī)。哈蘇相機(jī)在專業(yè)領(lǐng)域內(nèi)備受推崇,尤其是其在1969年阿波羅宇宙飛船首航月球時的使用,成為了哈蘇輝煌歷史的一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00年代,哥德堡是一個工業(yè)城市。擁有大型工業(yè)制造企業(yè),千人以上的造船廠,還有電子產(chǎn)品和制藥業(yè)等。城市迅速擴(kuò)展,人口己達(dá)13萬。新郊區(qū)正在建設(shè)。舊部分被拆除或改造。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紛紛來到這個海濱城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27年,哥德堡誕生了沃爾沃汽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00年代(千禧年)的哥德堡己成為一個動感之城和知識之城。港口是北歐最大的港口,但造船時代已經(jīng)結(jié)束。在舊工業(yè)用地上建起了新的社區(qū),這座城市正在不斷更新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原哥德堡造船廠所在區(qū)域,在城市更新中已發(fā)展成為現(xiàn)代化的新城區(q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維京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維京人,別稱北歐海盜,是歷史上生活在挪威、瑞典、丹麥地區(qū)的人,他們從公元8世紀(jì)到11世紀(jì)一直侵?jǐn)_歐洲沿海和不列顛島嶼,足跡遍及從歐洲大陸至北極廣闊疆域,歐洲的這一時期被稱為“維京時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不過“維京時代”這個說法, 其實(shí)是到19世紀(jì)才開始使用的。在那個時代,從東邊的黑海到西邊的北美洲,都可以看到維京人的船只。船上載有農(nóng)民、漁民、商人、征服者和殖民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9世紀(jì)中后期,維京人在英格蘭約克地區(qū)建立了約克王國,亦稱約維克的維京王國。10世紀(jì)末至11世紀(jì)初,丹麥的維京人征服英格蘭,成為英格蘭首位丹麥國王。其子克努特大帝繼承王位后,統(tǒng)治范圍不僅包括英格蘭,還涵蓋丹麥、挪威,形成龐大的北海帝國,統(tǒng)治英格蘭直至1035年他去世。維京人的后裔不僅遍及北歐地區(qū),而且存在于英、法、俄等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下圖中,是維京人的劍,劍身長度約70–80厘米(最長可達(dá)98厘米),重量介于1.2–4.5公斤,屬于單手劍范疇,需配合圓盾使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維京時代大約在公元1050年左右結(jié)束后,斯堪的納維亞地區(qū)成為基督教歐洲的一部分。我覺得這個轉(zhuǎn)變,與中國古代北方胡人在漢地建立的政權(quán)最終被漢文化所同化的情況有些類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圖為維京人的銀色十字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維京人在改信基督教之前,信仰北歐眾神,這些神靈構(gòu)成了他們的多神教信仰體系。維京人的神話和傳說圍繞著這些神靈展開,講述著神靈的故事、英雄的冒險等,反映了他們的價值觀和世界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梳子是在維京人墓穴中常見的一種物品。根據(jù)史書記載,英國女性非常欣賞北歐人梳理和編辮子的方式,無論是頭發(fā)還是胡須。維京人每周六都會沐浴,并且經(jīng)常換衣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看到這兒的介紹,我耳畔似乎響起了經(jīng)典歌曲《斯卡布羅集市》的優(yōu)美旋律。斯卡布羅是英格蘭約克郡的濱海小鎮(zhèn),斯卡布羅集市最初是由維京人頻繁在此登陸交換商品而形成的。自1253年起,在此后幾百年的歷史中,每年的秋天集市都會舉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這首誕生于13世紀(jì)的民謠,歌詞中的維京人這時已從殺戳和搶劫者變?yōu)樗寄钚膼壑说暮推狡矶\者。(圖為16世紀(jì)的用于砍、刺、砸的冷兵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文物中的“中國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博物館的某個展廳的中央,我看到了一個專設(shè)展臺,集中展示了一批中國文物,其中也有中國人的形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18世紀(jì),瑞典產(chǎn)的琺瑯制品(彩釉陶)開始與中國的瓷器展開競爭。當(dāng)時,只有中國人掌握了制作優(yōu)質(zhì)瓷器的技藝。歐洲人試圖破解瓷器的制作秘訣,盡管最終取得了成功,卻由于所產(chǎn)瓷器價格高昂,相比從中國訂購帶有歐洲圖案的制品反而更為經(jīng)濟(jì)。(圖為中國生產(chǎn)的外銷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瓷具之外,還展出了一些體現(xiàn)中國文化小擺設(shè)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18世紀(jì),歐洲彌漫著對中國元素的狂熱喜愛。中國的器物、圖案和樣式在歐洲變得極為流行,這種現(xiàn)象被稱為“中國風(fēng)”。這種中國風(fēng),后來我在奧地利美泉宮中也看到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當(dāng)瑞典東印度公司于1731年成立時,對中國的興趣激增。越來越多的莊園和高檔住宅里擺滿了中國物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其吸引力在于,中國當(dāng)時對歐洲人是封閉的,歐洲人認(rèn)為中國的東西是異國情調(diào)和神秘的。(圖為中國傳統(tǒng)漆器,百寶嵌木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圖案繪制于背面的玻璃畫,畫的邊框是用夜光貝等海貝磨成薄片鑲嵌而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以下為展品中的中國人物。下圖是一幅清代外銷瓷板畫,描繪了中國制瓷工人正在生產(chǎn)和外運(yùn)瓷器的勞動場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下圖中的粉彩瓷塑,屬道教人物形象,包括老子像、如意童子等,均屬 1731-1813年瑞典東印度公司貿(mào)易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圖中男子為潘姓三品官,為主管廣州十三行對外貿(mào)易行商的清朝官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玻璃畫,乾隆皇帝(1711年—1799年),名愛新覺羅·弘歷,是清朝第六位皇帝,年號乾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百年前的人生百態(tài)</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一個展廳中,看到了藝術(shù)家用微縮模型搭建起娃娃屋,屋中全面展示了1900年時的哥德堡人的日常生活百態(tài)。</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起初我想每一幅都與文字結(jié)合看,但時間不允許,只譯了這一幅上的文字。下圖為建于1640年的國王廣場,最初為軍事練兵場,18世紀(jì)轉(zhuǎn)為市民市集。1900年成為哥德堡最大露天市場,供應(yīng)全城生鮮食品; 該處至今仍是哥德堡核心農(nóng)貿(mào)市場,但己轉(zhuǎn)為室內(nèi)化、旅游化運(yùn)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藝術(shù)家用娃娃屋方式再現(xiàn)了當(dāng)年的哥德堡市民生活百態(tài),且均配有文字介紹,這是對歷史的最好保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娃娃屋之外有這個時期的大量展品,其中有一件特殊展品引起了我的關(guān)注,它是“分娩椅”。在20世紀(jì)初之前,當(dāng)時還沒有電話和汽車,那時瑞典婦女都在家里分娩,在助產(chǎn)士的幫助下完成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介紹宗教的部分中,一段文字有意思:當(dāng)時的瑞典是一個正在經(jīng)歷變革的宗教社會,在路德的小教義問答手冊中,社會的秩序是由教會來規(guī)范的。家庭中的父親被描述為對整個家庭的所有成員負(fù)有責(zé)任。同樣地,國王的權(quán)力也被視為來自上帝。因此,反抗權(quán)威等同于反抗上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述這段話的意思我怎么覺得似曾相識?想了一下,哦,西漢董仲舒提出的“三綱五?!敝械摹叭V”(君為臣綱、父為子綱)不就是這個意思嗎,只不過在這兒儒學(xué)變成了教會,皇帝變成了上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當(dāng)代哥德堡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400年展覽的最后部分,館方不惜用了數(shù)個展廳,通過影像、海量照片及圖表數(shù)據(jù)、文字等來反映當(dāng)代生活在哥德堡的人。這是一項龐大的工程,體現(xiàn)了對人(百姓)的重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翻譯并摘錄了其中幾段文字如下:我們?nèi)绾沃谱鞲绲卤す适?lt;/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哥德堡迎來建城400周年的紀(jì)念日時,市民們提出了許多慶祝方式的想法。其中一個建議是分享彼此關(guān)于這座城市的經(jīng)歷和故事。由此,“哥德堡故事”應(yīng)運(yùn)而生。哥德堡城市博物館決定采訪100位市民,我們希望與年齡、性別、出生地和職業(yè)分布均衡的居民進(jìn)行交談。我們利用哥德堡市網(wǎng)站上定期更新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來繪制圖表,并編制出一份可能的參與者名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們有諸多途徑可供探索:在街頭、社交媒體上、學(xué)校里以及社團(tuán)中搜尋。受訪者年齡介于6至97歲之間,我們與在校學(xué)生、大學(xué)生和博士生交談,還接觸了政府及市政官員、正在休育兒假的人、失業(yè)者、公共或私營部門的雇員、尋求庇護(hù)者、自由職業(yè)者和個體經(jīng)營者。(圖為釆訪影像資料,配有耳機(j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為什么住在哥德堡?大約一半的受訪者出生在哥德堡,另一半則是從瑞典其他地方遷移至此的。其中有來自瑞典南部的,也有來自瑞典北部的。還有一些人來自更遠(yuǎn)的地方,比如亞歷山大、大馬士革或卡薩布蘭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講述著為什么哥德堡會成為他們的家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或許是因為機(jī)緣巧合、工作、音樂、戰(zhàn)爭或愛情將他們帶到了這里。一位在開普敦長大、如今在哥德堡從事冰箱維修工作的技術(shù)人員說道:“我為自己能在這里生活感到非常自豪?!彼媱澢巴⒏裉m,但遇到了一個瑞典女子,隨后與她同行,并組建了一個家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許多哥德堡市民熱情地談到他們與自然的親密關(guān)系,特別是水,包括大海和湖泊。另一件經(jīng)常被提及的事情是哥德堡的開放性——這座城市被認(rèn)為是隨和和熱情的。一位與家人從中國港口城市大連移居到這里的生態(tài)農(nóng)民形容哥德堡是“熟悉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最后一段文字富有詩意:哥德堡擁有 400多年的城市發(fā)展史,你腳下的土地承載著層層疊疊的歷史記憶和無數(shù)人的生活痕跡?!澳闵碓诟绲卤?,人們先你而來。通過這片土地,你們彼此相連。人們在這里“想象、建設(shè)、拆除;生活、工作、墜入愛河;離開又歸來”。(圖為100位受訪者的照片及其對這個城市的感受及愿景文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展品的“動”與“互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時間允許的話,在這個博物館里參觀者還可以參與各種互動項目。我沒有把注意力放在這方面,下面是我偶然見到的“動”與“互動”,感覺它具有人性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當(dāng)我經(jīng)過下圖這個展廳,見墻上有18世紀(jì)的人物畫像,其中一幅的色彩明顯亮于旁邊的畫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忽然,這位女士活動,并開口說話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另一廳,有當(dāng)?shù)貐⒂^者走過時,用手去轉(zhuǎn)了墻上的一個轉(zhuǎn)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原來,它是個“職業(yè)命運(yùn)轉(zhuǎn)盤”,看看要是活在那時,你會從事哪種職業(yè)?然后去尋找對應(yīng)的展品深入了解這個職業(yè)。這個互動設(shè)計,將歷史敘事轉(zhuǎn)化為沉浸式體驗,增強(qiáng)公眾參與感。(圖中文字己譯成中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此外,就像瑞典的很多公共機(jī)構(gòu)(如之前在哥德堡圖書館)一樣,這個博物館里也設(shè)有兒童娛樂場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讓帶著孩子來博物館的家長,在自己參觀之余,也能讓孩子得到休閑和娛樂。</span><a href="http://www.h-ceramic.com.cn/5ekwxncb"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22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在北歐.瑞典85·“哥德堡”號與哥德堡博物館</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