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去參觀了旅順監(jiān)獄舊址,這座紅色磚墻建筑靜靜地矗立在綠樹掩映中,仿佛仍在訴說著那段沉重的歷史。前言中提到,這里曾是日本侵略者監(jiān)禁和摧殘中、韓、蘇、日、美國等國反法西斯戰(zhàn)士的地方,也是抗日志士堅持正義、宣揚理想的戰(zhàn)場。站在門口,我仿佛聽見了歷史的回聲,那些為人類和平獻身的事跡,依然在激勵著我們?yōu)榻ㄔO和平世界而努力。</p> <p class="ql-block"> 走進展館,第一眼就被一座雕像吸引——那是安重根,1879年出生,1910年英勇就義。他坐在那里,神情堅毅,仿佛仍在思索著國家的未來。展館的墻上掛滿了他的事跡介紹,我站在雕像前,心中涌起一股敬意。他不僅是一位義士,更是一種精神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展柜中陳列著幾份泛黃的文件,字里行間仍能感受到那個時代的緊張氛圍。我輕輕讀著上面的文字,仿佛穿越了時空,回到了那個動蕩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 在一間陳列室里,我看到一封泛黃的手寫信件,是用毛筆書寫的,字跡工整,紙張微微泛黃。旁邊還有一個紅色標簽,寫著“安重根遺書”。我湊近細看,信中表達了他對家人的思念與歉意,也寫下了他對未來的期望。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他坐在牢房中,提筆寫下這些話時的神情。</p> <p class="ql-block"> 另一面墻上掛著一張舊報紙,標題是“大韓獨立”,背景是太極圖案,報紙上還有幾位歷史人物的肖像。我站在那里,讀著那些文字,仿佛聽見了那個時代人們對自由與獨立的呼喚。</p> <p class="ql-block"> 一份文檔吸引了我的注意,上面詳細列出了安重根控訴伊藤的15條罪狀。旁邊的展柜中,還陳列著他與妻子的合影,以及他寫給妻子的遺書。信中寫道:“愿你平安,愿你幸福。”落款是1910年2月14日。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一位丈夫對妻子的深情,也看到了一位義士對國家的忠誠。</p> <p class="ql-block"> 一張黑白照片吸引了我的注意,照片中幾位軍裝男子圍坐在桌旁,神情凝重。文字說明中提到,這是1910年3月25日,安重根與兩位弟弟會面時,將遺書交給了他們,并通過律師向同胞傳達了自由獨立的愿望。我站在照片前,久久不愿離去。</p> <p class="ql-block"> 展館深處,有一張安重根的半身雕像,放置在白色展柜中,燈光柔和,氣氛莊重。雕像下方刻著他的生卒年份,我站在展柜前,心中默念著他的名字,仿佛在與他對話。</p> <p class="ql-block"> 一塊刻有“青草塘”字樣的石碑靜靜矗立,旁邊是一張人物照片,照片下方寫著一段遺言。我讀著那些話,感受到一種深深的家國情懷。雖然不知道這位是誰,但他的遺言與安重根的精神遙相呼應。</p> <p class="ql-block"> 一尊立在韓國獨立館的石雕的照片,上面刻著安重根的詩句。我站在石雕前,讀著那些詩句,仿佛聽見了他心中的吶喊。</p> <p class="ql-block"> 在展館的盡頭,一封寫給母親的遺書讓我熱淚盈眶。信中寫道:“母親,請原諒我的不孝,愿您安好?!甭淇钍?910年2月14日。我站在那里,仿佛看見他提筆寫下這封信時的神情,那是一個兒子對母親最深的思念。</p> <p class="ql-block"> 遺言背景是一塊石碑前擺放著幾束鮮花,背景是哈爾濱公園的景色。文字說明中提到,安重根希望死后能葬在哈爾濱公園旁,等待國家主權恢復后回歸故土。我站在石碑前,心中默念著他的愿望,也默默為和平祈愿。</p> <p class="ql-block"> 一張圖紙展示著旅順監(jiān)獄的布局,紅色標注著死刑室的位置。我站在圖紙前,想象著那些年這里發(fā)生的一切,心中充滿敬意與哀思。</p> <p class="ql-block"> 展館角落,一座雕像被藍色燈光照亮,放置在白色展柜中。我站在那里,靜靜凝視著它,仿佛在與歷史對話。</p> <p class="ql-block"> 展館盡頭,一尊銅制半身像靜靜矗立,背景是紫色的,雕像神情嚴肅。我站在像前,心中默念著他的名字——安重根。</p> <p class="ql-block"> 展館中央,與之前一樣的黑色雕像在藍色燈光下靜靜矗立,周圍懸掛著紀念安重根的書法作品。我站在那里,仿佛聽見了歷史的回聲。</p> <p class="ql-block"> 展館一角,一間復原的牢房里,木床與木桌靜靜擺放,墻上掛著“無名入口”的牌子。遠處凝視,仿佛聽見了當年囚室中的低語。</p> <p class="ql-block"> 展館的最后,一段文字寫道:“一個民族如果沒有對其歷史的徹底了解,就不可能永遠存在下去?!蔽艺驹谀抢?,默默記下這句話,也記住了安重根這個名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