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前幾<span style="font-size:18px;">日,雨天之中,懷著崇敬心情來到浦東祝橋鎮(zhèn)參觀張聞天故居及生平陳列館,憑吊偉大無產階級革命家、老革命前輩張聞天。</span></p><p class="ql-block"> 張聞天(1900—1976年)化名洛甫,上海南匯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理論家,是同毛澤東一起為中國革命勝利、為毛澤東思想形成和發(fā)展作出重要貢獻的黨的杰出領導人。</p><p class="ql-block"> 1986年9月,陳云為張聞天生平陳列館題寫了館額。</p><p class="ql-block"> 1935年1月的遵義會議上,張聞天作批判“左”傾軍事路線報告,挺身而出支持毛澤東為代表的軍事主張,在歷史轉折關頭發(fā)揮了關鍵作用。張聞天受會議委托,起草了《中央關于反對第五次反“圍剿”的總結的決議》。會后經中央政治常委分工,決定由張聞天負總責,毛澤東任常委,毛澤東重新回到黨中央領導位置,遵義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p><p class="ql-block">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張聞天從事外交工作近十余年,在新中國外交建設和國際問題研究上做了開拓性工作。20世紀50年代,張聞天先后擔任駐蘇聯大使和外交部常務副部長,參加了一系列重大外交活動,為推動中蘇關系、國際交往發(fā)揮重要作用,為新中國的外交事業(yè)做出了卓越的貢獻。</p> <p class="ql-block"> 張聞天戰(zhàn)爭年代照</p> <p class="ql-block"> 張聞天新中國照</p> <p class="ql-block"> 新中國1956年毛澤東與張聞天</p> <p class="ql-block"> 新中國1954年周恩來與張聞天</p> <p class="ql-block"> 新中國1954年陳云與張聞天</p> <p class="ql-block">陳云紀念書法手跡《回憶張聞天》</p> <p class="ql-block"> 張聞天生平陳列館</p> <p class="ql-block"> 1986年9月,陳云為張聞天故居題寫?zhàn)^額。</p> <p class="ql-block"> 陳列館區(qū)“聲聞于天”石碑</p> <p class="ql-block"> 《張聞天生平陳列館》大廳張聞天塑像。</p> <p class="ql-block"> 張聞天生平陳列館分為十大部分展陳張聞天生平事跡,展現光輝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第一部分:誕生 求學</p><p class="ql-block"> 在20世紀元年的新舊交替之際,張聞天誕生于浦東大地?!奥勌臁眱勺殖鲎杂凇苞Q鳴于九皋、聲聞于天?!彼揖骋髮?,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自幼天資聰穎、刻苦學習。6歲啟蒙于養(yǎng)正小學堂,12歲就讀于南匯一高,15歲考入吳淞水產學校,一年多以后轉入南京河海工程專門學校讀書,在該校結識了許多進步的同學并閱讀了《新青年》等大量的進步書刊,從而開始了最初的自我覺醒。</p> <p class="ql-block"> 張聞天生前使用的藏書用章 ——張聞天用書珍藏、“鶴鳴九皋、聲聞于天”(李白鳳旁刻)。</p> <p class="ql-block"> 張聞天出生的房間和故居孝友堂</p> <p class="ql-block"> 參觀故居實地拍攝客堂西側的正房是張聞天出生及與原配衛(wèi)月蓮結婚時的房間復原陳列。</p> <p class="ql-block"> 孝友堂 ,復原陳列,張氏族里聚會議事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張聞天 1920年7月赴日本學習。這是赴日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 張聞天1922年8月22日赴美勤工儉學。旅美期間,他一面在舊金山華僑報紙《大同報》擔任編輯,一面在加利福尼亞大學自學。這是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圖書館的閱覽室。</p> <p class="ql-block"> 第二部分 <span style="font-size:18px;">投身新文化運動</span></p><p class="ql-block"> 青年時期的張聞天積極投身反帝愛國民主運動,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熱情戰(zhàn)士。他宣傳新思想、抨擊舊制度,探索改造中國的道路。20年代初期,為了探尋救國救民的道路,張聞天從黃浦江畔踏出國門,先后前往日本、美國等國學習和工作,回國后擔任中華書局編輯,開展文化工作,譯介文學作品,創(chuàng)作長篇小說《旅途》、翻譯《西洋史大綱》等,作為“少年文學家”進行了革命文學的最初實踐。</p> <p class="ql-block"> 第三部分 <span style="font-size:18px;">踏上革命道路</span></p><p class="ql-block"> 1925年6月,在五卅運動浪潮中,張聞天毅然加入中國共產黨,開始了真正的革命生涯。入黨不久的張聞天被黨組織派往蘇聯留學,“洛甫”便來自于他的蘇聯名字。1931年初,張聞天從蘇聯回國,擔任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臨時中央政治局常委,主編黨報《紅旗》、《斗爭》等。1933年初到達江西瑞金的中央蘇區(qū),在1934年1月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上,張聞天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人民委員會主席,逐漸成長為一名無產階級革命家。</p> <p class="ql-block"> 瑞金城西云石山上云山古寺,是紅軍長征前毛澤東同張聞天合住過的地方。他們二人在這里進行過多次傾心交談。</p> <p class="ql-block"> 第四部分 在總書記崗位上</p><p class="ql-block"> 1935年1月的遵義會議上,張聞天作批判"左"傾軍事路線報告,挺身而出支持毛澤東為代表的軍事主張,在歷史轉折關頭發(fā)揮了關鍵作用。張聞天受會議委托,起草了《中央關于反對第五次反"圍剿"的總結的決議》。會后經中央政治常委分工,決定由張聞天負總責,他臨危受命擔任黨中央總書記。紅軍長征到達陜北后,張聞天主持瓦窯堡會議制定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又提出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方針,為實現從國內戰(zhàn)爭到全民抗日戰(zhàn)爭的偉大戰(zhàn)略轉變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p> <p class="ql-block"> 長征前的紅軍隊伍</p> <p class="ql-block"> 《張聞天生平陳列館》展陳圭膠人像:毛澤東與張聞天。</p> <p class="ql-block"> 《張聞天生平陳列館》展陳硅膠人像:</p><p class="ql-block"> 遵義會議的曙光劃破烏云密布的夜空,會議《決議》扭轉了中國革命的命運。</p><p class="ql-block"> 迎著初升的紅日,張聞天和戰(zhàn)友們在會議室外的長廊上又在籌劃著中國革命的明天(左起:周恩來、毛澤東、張聞天、王稼祥)。</p> <p class="ql-block"> 在反復看過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視劇如《長征》、《毛澤東》等片中,曾看到在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央紅軍踏上戰(zhàn)略轉移——長征之初途中,張聞天、毛澤東、王稼祥一路同行,毛澤東與張聞天、王稼祥交談紅軍前途,促成了遵義會議的召開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p> <p class="ql-block"> 遵義會議時毛澤東、張聞天、王稼祥三位住進原黔軍旅長易懷芝的公館(2014年4月參觀遵義會議舊址攝)。</p><p class="ql-block"> 遵義會議時中央軍革委與紅軍總部的領導則住原黔軍25軍第二師師長柏輝章的私人官?。ㄗ窳x會議會址)。</p> <p class="ql-block"> 張聞天在易懷之公館里的住所</p> <p class="ql-block"> 今天,原黔軍旅長易懷芝的公館舊址前特意塑造了毛澤東、張聞天、王稼祥三人的塑像,他們在深入交談(2014.4.于塑像留影)……</p><p class="ql-block"> 長征以來 ,毛澤東與張聞天(政治局常委),王稼祥(政治局委員)一路同行,毛澤東做了不少工作,而前已有湖南通道會議、貴州黎平會議的基礎(周恩來轉而支持毛澤東),加之經過湘江血戰(zhàn) ,中央紅軍由出發(fā)時的八萬余人損失剩三萬余人,紅軍將士強烈要求改變紅軍的指揮……諸多因素都促成了遵義會議的召開!</p> <p class="ql-block"> 1935年 11月,張聞天與在長征中共同戰(zhàn)斗過來的女戰(zhàn)友劉英在瓦窯堡喜結良緣。這是1937年劉英(右)與夏明(右二)、蔡暢(右三)、陳琮英(左)在延安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1937年11月29日,王明從蘇聯回到延安。圖為中共領導人到延安機場迎接王明,前排左二張聞天,左三毛澤東、右一王明。</p> <p class="ql-block"> 1937年 12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開有王明出席的政治局會議。張聞天在會上作了《目前的政治形勢和任務的報告》,王明在會上批評洛川會議以來的黨中央確定的方針。張聞天則在總結發(fā)言中認定"洛川會議的方針用一切力量爭取抗戰(zhàn)勝利是正確的"。圖為出席會議的部分人員合影。左起:張聞天、康生、周恩來、凱豐、王明、毛澤東、任弼時、張國燾。</p> <p class="ql-block"> 第五部分 <span style="font-size:18px;">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以后,張聞天的工作重心重新轉移到了理論宣傳和干部教育工作上。1938年張聞天籌辦馬列學院并擔任院長,加強對黨的干部的馬列主義教育,為黨和人民培養(yǎng)了一大批干部。40年代后,張聞天響應黨中央整風號召,在陜北、晉西北實地開展農村調查研究。張聞天為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確立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也為毛澤東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p> <p class="ql-block"> 1938年9月至11月,中國共產黨在延安橋兒溝舉行六屆六中全會,這是主席團成員合影。</p> <p class="ql-block"> 這是大會主席臺的一角。右起:李富春彭真、陳毅、張聞天、彭德懷。</p> <p class="ql-block"> 六屆六中全會的全體人員合影。后排第六人為張聞天。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于1938年11月6日閉幕,張聞天在會議召開期間曾向毛澤東提出要"把總書記一職讓掉",并"推舉毛澤東同志為中央總書記"。而毛澤東本人則"不主張?zhí)徇@個問題",因此,會議沒有討論、作出決定。但是,會后張聞天還是根據共產國際指示精神把負責全局工作的職權交給了毛澤東。</p> <p class="ql-block"> 六屆六中全會以后的張聞天</p> <p class="ql-block"> 張聞天與毛澤東等領導人 1943 年與國際友人馬海德在延安機場。</p> <p class="ql-block"> 第六部分 去東北開拓</p><p class="ql-block"> 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根據戰(zhàn)后形勢發(fā)展需要,張聞天主動要求到東北做地方工作,開辟和建設東北地區(qū)革命根據地。在黑龍江、遼寧等地的剿匪、土改、生產建設中,推行正確的農村政策和工商業(yè)政策,做出了突出成績,抵制了一些錯誤影響,表現出胸有全局、指揮若定的高超領導才能,為中國共產黨贏得全國革命勝利奠定了基礎。張聞天也積極探索經濟建設的基本方針,提出了關于經濟發(fā)展問題的真知灼見。</p> <p class="ql-block"> 抗戰(zhàn)勝利后,張聞天到東北做開辟革命根據地的工作。圖為初到東北的張聞天。</p> <p class="ql-block"> 1948年4月,張聞天同劉英到鶴崗視察,在車站向送行的同志們告辭。</p> <p class="ql-block"> 張聞天 1948 年 4 月視察鶴崗市工作時同東北電影制片廠文藝工作者的合影,左起:張聞天、吳印咸、陳波兒、劉英、袁牧之。</p> <p class="ql-block"> 1949年3月,在西柏坡召開的黨的七屆二中全會期間,張聞天(左二)和周恩來、董必武等親切交談。</p> <p class="ql-block"> 第七部分 外事工作歲月</p><p class="ql-block">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張聞天從事外交工作近十余年,在新中國的外交業(yè)務建設和國際問題研究上做了開拓性的工作。20世紀50年代,張聞天先后擔任駐蘇大使和外交部常務副部長,參加了一系列重大外交活動,為推動中蘇關系、國際交往發(fā)揮重要作用,為新中國的外交事業(yè)做出了卓越的貢獻。</p> <p class="ql-block"> 巡視我駐東歐六國使館: </p><p class="ql-block"> 1951年7至9月間歷時50天,張聞天受黨中央和外交部委托,以外交部黨委特派員身份視察了中國駐波蘭、民主德國、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六個東歐國家的使館。調研總結,明確了使館的主要任務和工作方向,為初生共和國的外交事業(yè)作出了重要貢獻。</p> <p class="ql-block"> 張聞天和劉英在北戴河海濱(1954年8月)</p> <p class="ql-block"> 1955年1月,張聞天回國專任外交部常務副部長。這是在外交部任職期間的張聞天。</p> <p class="ql-block"> 1959年4月,張聞天赴波蘭參加華沙條約締約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長會議。張聞天步入會場。</p> <p class="ql-block"> 1956年10月,張聞天(左一)和毛澤東、宋慶齡、周恩來、陳毅在中南海。</p> <p class="ql-block"> 黨的八大(1956年9月)主席臺上的中共領導人。右起:鄧小平、彭德懷、林伯渠、朱德、陳云、周恩來、毛澤東、劉少奇、彭真、董必武、張聞天。</p> <p class="ql-block"> 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于 1956年 9 月在北京召開。圖為會議開幕時的大會主席臺。</p> <p class="ql-block"> 第八部分 逆境中的求索</p><p class="ql-block"> 1959年廬山會議上,張聞天不顧個人安危、堅持真理,秉筆直書諫言中央,誠懇批評了"大躍進"和黨內不民主現象,因而遭受錯誤批判。廬山蒙冤后,張聞天身處逆境,但并未消沉,仍致力于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一系列理論問題研究,寫下大量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筆記。他進行大量社會調查,1962年在南方三省一市調查的基礎上,本著一個共產黨人的良知和對人民的忠心向中央進言,提出開放全國市場的正確建議。</p> <p class="ql-block"> 1959年6月30日,張聞天赴江西廬山出席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7月2日抵達廬山。7月21日在小組會上作了批評“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錯誤的發(fā)言,因此遭到批判并被罷官。圖為廬山會議前期的張聞天。</p><p class="ql-block"> 廬山河東路177號是張聞天參加廬山會議的住處,他明知“上面”有不同看法,還是說“我是黨員,應該講真話。表示不去管它”決心要講。三尺書案容乾坤,泰山壓頂不彎腰,張聞天用對黨的一片丹心,以無畏的獻身精神在繼續(xù)準備發(fā)言提綱。</p> <p class="ql-block"> 圖為張聞天被迫在“外事會議”上做檢討的“檢討書”。他在9月 5 日的“檢討”中對強加于他的所謂“里通外國”罪行進行辯駁說:“如果說在組織上,即情報關系上我有里通外國的問題,那我是不能接受,因為沒有這類事情?!?lt;/p> <p class="ql-block"> 廬山會議后,張聞天于1960年11月被分配到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經濟研究所任特約 研究員。他身處逆境,仍專心致力于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規(guī)律性問題的理論研究。這是他 1961 年春參加《社會主義經濟論(初稿)》香山討論會時,同與會同志合影。</p> <p class="ql-block"> 北京出版社 1990 年出版的《張聞天廬山會議發(fā)言》單行本。</p> <p class="ql-block"> 第九部分 狂瀾中升華</p><p class="ql-block"> 晚年張聞天盡管備受折磨,但始終堅定理想信念,對黨和國家的事業(yè)忠貞不渝,體現了一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人格風范和優(yōu)秀共產黨員的優(yōu)良作風。1969年張聞天被遣送廣東肇慶,在失去人身自由的情況下,以病弱之軀,寫下一系列撥亂反正的文稿,對社會主義許多重大理論問題作了深入的探討,史稱"肇慶文稿"。1975年疾病纏身的張聞天遷居江蘇無錫,度過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段時光。1976年,張聞天逝世于無錫,終年76歲。</p> <p class="ql-block"> 張聞天 1965 年和親屬們在頤和園</p> <p class="ql-block"> 張聞天、劉英在家中同孩子們在一起,劉海燕(劉英侄女)、黃亞華(工作人員黃關祥之 女)、張小倩(養(yǎng)女),左一為幼妹秀琴,后排右三為身邊工作人員孫時平。</p> <p class="ql-block"> 張聞天 1974 年在肇慶恢復黨的組織生活后即申請回北京治病,未獲批準,最后于1975年 6 月獲準遷居江蘇無錫。這年8月,他同劉英養(yǎng)女等一行來到這里。圖為張聞天 1976 年在無錫。</p><p class="ql-block"> 1976年7月1日,一顆赤誠為黨為人民的共產主義戰(zhàn)士的心臟停止了跳動﹣﹣張聞天病逝于無錫。</p> <p class="ql-block"> 展廳</p> <p class="ql-block"> 張聞天五十年代用的手表。30年代瑞士摩凡陀表,此表駐蘇時購買,在駐外和外交部期間使用。</p> <p class="ql-block"> 張聞天生前用過的鋼筆。生命不息,戰(zhàn)斗不止。張聞天終生筆耕不輟。</p> <p class="ql-block"> 第十部分 追思與遺產</p><p class="ql-block"> 張聞天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忠于黨、忠于人民的一生。1979年8月25日,黨中央為張聞天隆重舉行了追悼會,為其平反昭雪。</p> <p class="ql-block"> 張聞天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忠于黨、忠于人民的一生。1979年8月25日,黨中央為張聞天隆重舉行了追悼會,為其平反昭雪。</p> <p class="ql-block"> 1979年8月25日,黨中央為張聞天隆重舉行了追悼會,為其平反昭雪。追悼大會由陳云主持,鄧小平代表黨中央致悼詞并鄭重宣布,張聞天在遵義會議上“被選為黨中央總書記”,是“我黨在一個相當長時期的重要領導人”,對張聞天的一生作了高度評價,并號召全黨學習他的優(yōu)秀品德和民主作風。</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張聞天追悼大會照片、人民日報登載的《鄧小平致悼詞》。</span></p> <p class="ql-block"> 永恒的懷念 </p><p class="ql-block"> ——楊尚昆</p><p class="ql-block"> 張聞天同志堅持真理忠于信仰艱苦樸素嚴于律己的精神值得永遠學習。</p><p class="ql-block"> ——李鵬</p><p class="ql-block"> 一九九五年四月二十五日</p> <p class="ql-block">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張聞天文集》1—4卷出版暨紀念張聞天同志九十五誕辰座談會簽到。</p> <p class="ql-block"> 參觀無產階級革命家張聞天故居及生平陳列館,深為老革命家為中華民族獨立、中國人民解放事業(yè)建立新中國建立的豐功偉績所感動、所振奮、所激勵,這也是廣人民群眾尤其青少年為實現振興中華中國夢努力奮進不竭的思想源泉和精神動力。</p><p class="ql-block"> 參觀無產階級革命家張聞天故居與生平陳列館也看到老革命家張聞天的坎坷人生,但革命家那種矢志不渝、與中國共產黨榮辱與共、肝膽相照、為中國人民革命事業(yè)奮斗終身的可貴精神品質,感天動地,長久地在腦際縈繞,永志不忘,永遠銘記學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