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大公雞的美篇

大公雞

<p class="ql-block">  這是我2022年2月17日開始動筆寫得回憶錄。19個段子用了多少時間,我也沒有記載。完全是隨心所欲,想到哪就寫到哪;沒有絕對的時間順序排列。這些都是我親身的經(jīng)歷,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的真實故事。</p> <p class="ql-block"> 《兒時的記憶》一 </p><p class="ql-block"> 1957年10月23日(農(nóng)歷),我出生在沈陽。打我記事起,應該是最困難的1960年。 </p><p class="ql-block"> 記得,那是自然災害的第一年,人們吃飯成了嚴重問題。為了補給糧食,爸爸在3301廠圍墻外,開墾了一塊地,種上了玉米?? 。收割的那天,爸爸帶領著我和大哥、二哥去地里收割玉米。那年我才4歲,跟著玩去了。為了解決吃的問題,我家房后的榆樹葉,榆樹皮都讓人們掠光了。因為糧食奇缺,不得不吃糠咽菜。那幾年很苦很苦……當年,我們家的住房子還挺寬敞,標準的三間房(東西兩個房間,中間是廚房)。我們哥四個和爸媽住在西屋,我爺奶和太爺住在東屋。四輩人在一起生活其樂融融!記得,爺爺為太爺百年,提前準備了一口棺材,放在東房山頭倉房里,很嚇人。那口棺材,是我四姥爺親手制作的,棺材質(zhì)量沒說的,松木材質(zhì),板材很厚,涂上紫紅色油漆,很棒!棺材打好后,我太爺還在里面倒了一會兒,看上去他很滿意。應該是兩年后的大年初三的下半夜一點我太爺死了,終年81歲。我太爺走前沒怎么麻煩大家,患病時拉稀,不怎么吃東西,不到一周時間就走了。臨死前他突然坐起來要吃東西(應該是回光返照),他喝了點水,吃了一個蘋果??后(爺爺親手打的皮)咽下了最后一口氣。記憶中的太爺比較瘦,個頭比我爺爺高一點,和我們不怎么說話,有時和你笑一笑,吃飯和我爺在一桌吃。太爺樣子,你可以在太山和他兒子的臉上找到。特別是王馳驍?shù)男Γ苜N近他太太太爺?shù)男Α?lt;/p> <p class="ql-block"> 《兒時的記憶》 二 </p><p class="ql-block"> 我這輩子只上過不到一周托兒所。那天,媽媽領我到3301廠托兒所,準備試一試看看行不行?當時我媽就在托兒所工作。托兒所只收本廠職工的孩子???? 托兒所條件比較好???? 可是我就是不愿去。拼命地哭?? 在地上打滾,把頭往墻壁上撞。我媽看我這么玩命地抗拒,心疼束手心軟了,只好放棄了送我上托兒所的念頭。把我留在家里,讓奶奶???? 看護我。當時我們哥四個(老五還沒出生),我和三哥都沒上學。奶奶照顧實在心有余力不足;沒辦法,媽媽????只能 辭掉工作回家協(xié)助奶奶???? 看護我們。那時,我們家經(jīng)濟來源主要靠爸爸???? 和爺爺上班的工資維持生活。為了補貼家計:冬天里我媽去過于洪菜窖收拾過白菜?? ,每天回來很晚;縫過抹布賣(我五姥幫找的活);我爺爺經(jīng)常利用星期天或下班后時間,和鄰居韓爺爺一起賣水果……現(xiàn)在想起來真是太不容易啦! </p><p class="ql-block"> 有一年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三個哥哥去中街看燈會,我小沒帶我。他們?nèi)齻€糊弄我偷偷地跑了,當時我很生氣!我看到他們?nèi)齻€跑的身影消失了,我哭鬧起來;我媽媽哄著我,這天晚上爸爸領我在鐵西一個小飯館吃了元宵。1964年初春,我的弟弟老五來到我們中間。那時,家里期盼著有個女孩。沒成想,又來個大胖小子!我爸就哥一個,純粹的獨生子。到我們這一代,五個???? 小子,五虎聲威,我爺爺、奶奶特別高興?? 王家人丁興旺后繼有人。聽媽媽???? 說過,我們哥五個都是吃奶粉長大的。說我小時候很有意思,自己抱著奶瓶子吃,吃飽了,把奶瓶子往旁邊一扔,就自己玩,特別省心;我們吃的奶粉都是爺爺供給的。到時候,爺爺???? 就把奶粉送到媽媽???? 面前。媽媽說,我們吃掉奶粉瓶子,一土籃子,一土籃子往外提?,F(xiàn)在想起,我的爺爺???? 真?zhèn)ゴ笱?!由于家庭?jīng)濟條件有限,我們?nèi)颐磕晗奶熘荒荛_心地吃一次大西瓜?? 為了我大哥學習,特意給他買了一個15瓦的日光燈。現(xiàn)在看來是多么好酸??!</p> <p class="ql-block"> 《兒時的記憶》三 </p><p class="ql-block"> 1964年9月1日我上學了,學校是沈陽3301廠紅星子弟小學。我們班主任是個女的叫張亞香;她個頭160cm左右,燙的頭,鑲個金牙,看上去張老師很和藹,她教過我大哥。上學的第一天,張老師讓我喊排當排長;當時我很靦腆不好意思,沒有膽量出來喊排,錯過了鍛煉自己的大好時機。每每想起這件事,我都很后悔。我是第二批入的隊,入隊儀式是在3301廠紅星俱樂部舉行的。那天,學校?? 有數(shù)十名同學戴上了紅領巾,在鮮紅的隊旗下宣誓??? 為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而奮斗!剎那間,軍樂隊鼓號齊鳴,中國少先隊隊歌響徹俱樂部每個角落。入隊儀式后我們觀看了,學校合唱隊和某雜技團的表演?;丶业穆飞希煜轮鴿鳚骷氂?。當時,我喜悅心情甭提有多么高興,蹦蹦跳跳地朝家的方向跑去! </p><p class="ql-block"> 在3301廠紅星子弟小學學習兩年多時間,給我留下記憶的同學是:肖德仁、馬駿、李慶榮、孫大華、劉廣深、李慧娟、王吉仁還有那個在二年級就離開人世的小羅鍋(他的名字我沒記?。?lt;/p> <p class="ql-block"> 《兒時的記憶》四</p><p class="ql-block"> 記得一次,我三哥做什么事惹怒了我爸。我爸抱著我追打著我三哥,三哥跑的快,我爸最終還是沒有追上他。那時我小不懂事,在我爸懷里就是一個勁的笑。 </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我大哥和二哥,把我太爺掛在墻上捋順直的鐵線,“偷”拿去做扎蛤蟆釬子;我太爺生氣了,我爺爺知道后就要打他們,他倆撒腿就跑。 </p><p class="ql-block"> 為了坐電車不買票,我和我哥那些大孩子一起,到我家房后電車場,電車上偷電車員檢驗過的票;我們從廢票箱里,急著火野 大把大把地把廢票揣在兜里,隨后很狼狽地逃之夭夭。拿回來搜索著能用的票,這樣我們再乘電車到哪都不用買票了。記得,一個夏天夜里我和我哥那伙大孩子,一起在肇工街站點十字路口那,偷私人賣的香瓜,吃的肚子疼?? 我們趴在地上(夏天板油路燙人)燙肚子。哈哈?? 類似這樣的淘氣事,我們沒少做。</p> <p class="ql-block"> 《兒時的記憶》五</p><p class="ql-block"> 要說摔跤,我大哥、二哥、三哥都會幾個絆子。那時在沈陽摔跤運動風氣盛行!空閑時間大家就在一起,找塊空地圍一個圈,就搭起場子。我二哥和他同學孫恩鋼、孟凡杰等總在一起玩,沒事就切磋摔跤招法。</p><p class="ql-block"> 我二爺家四叔摔跤厲害????記得一次,我二奶和我小姑、四叔來我家串門(他們家住在大東區(qū))。這天,我四叔在我家房后菜園子里和我們附近的孩子們,拉起架子。當時我四叔10多歲,摔起跤來沒有對手;連我二哥他們都不是個(我二哥的同學都大四叔2歲)。幾年后,我四叔拿到了遼寧省自由式摔跤冠軍??。我四叔其他體育項目也很棒????拳擊??足球?田徑等樣樣都行。那年,他被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足球隊選中了(由于家庭成分搞,政審沒合格沒能去上)。</p><p class="ql-block"> 我二哥和他們同學在一起,沒事就談論摔跤呀,打架呀,時不時的還抽煙??。文化大革命期間,三大派開始了文功武斗,三大組織(遼聯(lián),遼革站,八三一)招兵買馬準備大干一場。記得,在我家上趟房十字路口,遼聯(lián)派修筑了一個碉堡。我二哥他們拿著扎槍執(zhí)勤站崗,經(jīng)常在碉堡里抽煙??;我二哥年輕時,大大小小的架沒少打!。</p><p class="ql-block"> 我家在鐵西時,蓋縣我奶家的親屬經(jīng)常來我家串門 。五舅爺、六舅爺、老舅爺及他們家叔叔們都來過。特別是董玉芳大叔,在哈爾濱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讀書時,上學或放假,路過沈陽總要到我家看看,和我們一起玩,我們都喜歡他;董潔老姑也來過我家。</p><p class="ql-block"> 我五姥爺是我家???,我們兩家走動較多,我媽和五姥姥特別合得來。我和我三哥一起在五姥爺家住過,他家房后有個鐵道,每當火車??過來時,震得房子值顫動。他家三個舅舅和小姨都很懂事,見大人很有禮貌:什么您啊,什么您老啊,都是從他們嘴里聽到的。后來他們都很出息,我三舅還當上了營口市副市長。</p> <p class="ql-block"> 《兒時的記憶》六</p><p class="ql-block"> 一次,我爺爺、我太爺和韓爺爺去逛沈陽東陵我也去了。我們漫步登上了108凳臺階,游覽著美麗的風景。影影乎乎地記得,東陵好似搞廟會;吃的,玩的,唱戲的,變戲法的……好不熱鬧!我看著看著,就離開了爺爺?shù)囊暰€。他們往回走的時候,竟然沒有找我,把我給忘了!我發(fā)現(xiàn)他們沒有了,著急的哭了。我到處尋找他們,跟頭把式跑下那108凳臺階;還好,終于發(fā)現(xiàn)了他們身影。爺爺不著急地問我:你跑哪去了?現(xiàn)在記不得當時我是怎么回應的。那次出游,有驚無險挺幸運;我們游玩后吃的啥沒有記憶。</p><p class="ql-block"> 記得,鐵西老樹林那邊有個堆放稻草的露天倉庫。一些人力工,每天用人力車往市里拉稻草(現(xiàn)在看可能是給造紙廠)。為了一塊滑石,我們很多小孩,都幫他們推車?;敃r我們都喜歡,可以在地上畫一些跳格呀,占城游戲堡壘呀,能畫出好多好多玩的畫面。一次,我在幫推完車回來的路上。一個騎自行車的陌生男人,突然拽我上車,我奮力的和他撕扯著,最終逃出了他的魔爪。當時很害怕!這事我和誰也沒說?,F(xiàn)在想起來更可怕!那個陌生的男人,有可能是沒有子女或者是個人販子。</p><p class="ql-block"> 小時候我經(jīng)常和哥哥一起去河泡子洗澡,這個河泡子很大,一望無際。在于洪和鐵西交界處沈陽水泵廠附近。沈陽市區(qū)好多成年人及學生都到這里游泳,我們小不會游泳,就在淺水處玩。</p><p class="ql-block"> 我們小時候玩的游戲有:彈玻璃球,打啪嘰,打尕,打口袋,打野球,占城,騎驢,擯杏核,轱轆鐵圈,摔泥,摸瞎胡……實在是太多太多了。真是豐富多彩,玩起來開心快樂。但是和現(xiàn)在孩子玩的比起來,真是小巫見大巫,無法比擬。60年過去了,改革開放的中國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人們安居樂業(yè),享受小康生活,孩子們更加幸福的茁壯成長!</p> <p class="ql-block"> 《兒時的記憶》七</p><p class="ql-block"> 小時候我們經(jīng)常去“勞動公園”玩。公園距離我家很近,也就兩站地遠。我們進公園,從來不買門票,翻墻而入。記得一次,我和二哥、三哥、孫恩鋼等,到公園里剪駱駝??毛做毽子,駱駝??毛做的毽子踢起來沉穩(wěn),特別好!</p><p class="ql-block"> 一次,“勞動公園”來了一個馬戲團??。我管奶奶要了我一毛錢,去看馬戲表演。我翻墻進去后,買票時發(fā)現(xiàn)我那一毛錢沒有了,不知啥時掏兜丟了。很掃興,馬戲沒看成;我在公園里轉(zhuǎn)了轉(zhuǎn),就回家了。奶奶????問我馬戲怎么樣?好不好看?我瞎編了一通說:可好看了,看到了:訓蟒蛇,訓虎的,雜耍的,馬戲表演……</p><p class="ql-block"> 一次,在我家西邊臭水溝橋附近一個柳樹下,兩個40多歲男子擺個小桌喝酒。桌上唯一的下酒菜是一包花生蘸,兩個人推杯換盞小酒喝的那個痛快。我們幾個小孩站在旁邊眼饞地看著,不時地流著口水……現(xiàn)在看,那算得了什么?真是小菜一碟??墒?,在那個年代,他們算是有錢人!</p><p class="ql-block"> 一次很慶幸,我奶奶領我去蓋縣閆家峪舅爺家串門,我和奶奶????坐火車去的?;疖嚨缴硩徸榆囌?,我五舅家大叔和老舅爺家二叔接的站。我和奶奶分別乘坐兩個叔叔的自行車??來到老舅爺家。我奶奶姊妹八個,我奶奶是唯一的姐姐,七個弟弟,好一個大家族。這個姑奶奶,兄弟們都很尊敬愛戴她,倍受每個家庭地歡迎。除了二舅爺家在縣城住,是城市戶口;其他六個舅爺都生活在農(nóng)村務農(nóng)。七個舅爺屬三舅爺家困難,他和媳婦分手后,自己過日子。那次去閆家峪串門,除了沒有去城里二舅爺吃飯。剩余的舅爺家輪番的請我和奶奶吃飯,就連我三舅爺很要臉,也請我和奶奶吃了一頓飯(記得是我六舅奶幫做的飯)。在閆家峪我和奶奶一般都是住在:老舅爺和五舅爺家。在閆家峪子串門那些日子,我特別開心!和叔叔們在一起玩耍格外高興。那真是:吃的好!玩的好!心情更好!</p><p class="ql-block"> 1965年我爸爸從3301廠調(diào)到桓仁縣965廠(國營新風機械廠)。那時是備戰(zhàn)備荒,在全省各地,抽調(diào)了一大批優(yōu)秀干部和工人支援三線。1966年12月我們搬的家。記得當時,我爸從3301廠要來好多炮彈箱子用來裝搬家物品。965廠派來一輛解放汽車為我們搬家,開車是姓鄭的司機。我們頭一天晚上在沈陽工辦招待所住了一宿,第二天早出發(fā)奔向我第二個故鄉(xiāng)……在沈陽工辦招待所那天下午,我爸領我們看了一場電影“大型舞蹈史詩東方紅”,看完電影回到公辦招待所已六點多了。那天晚上我在招待所看到了,965廠子弟學校初一十多名學生,在趙樹春老師帶領下,準備去北京串聯(lián)接受毛主席檢閱(這是爸爸和我說的)。</p> <p class="ql-block"> 《兒時的記憶》八</p><p class="ql-block"> 汽車??在白雪皚皚崎嶇的山路上行駛著。1966年12月的天氣已經(jīng)很冷了,我爸抱著我,我媽抱著弟弟,坐在駕駛室里,鄭叔聚精會神地開著車。大約中午時間我們到達了新家!新家被群山環(huán)繞著,家的正前方就是遼寧屋脊“老禿頂子”,海拔1400多米。我家住在仙人洞山??腳下的四委,身后就是很高很美的“駱駝??崖子”山峰。汽車??走了大約3個多小時,廠里來了好多人幫助卸車,一些簡陋的家具安置在新建不久的磚瓦房屋里。這就是我們的新家;這就是我們工作學習開始的地方;這就是我第二個故鄉(xiāng)——桓仁965廠。</p><p class="ql-block"> 山溝里的冬天格外的冷,“老禿頂”的風聲就像火車??在咆哮。那年我九歲,總覺得大山后面就有火車??。</p><p class="ql-block"> 我們家安頓好了,幾天后著手我上學的事。聽程維京介紹三年級有兩個班,他說四堯子(王世學外號)一班好,當時他們倆比較熟悉。就這樣,我選擇了三年一班,班主任劉老師(女的)。</p><p class="ql-block"> 四委距離學校很近,也就1000米左右,中午回家吃飯。后來我逐漸大了,為了湊熱鬧也帶起了飯盒;我的進步和“文化大革命”有關(guān)。那時,每天早上都要搞三忠于四無獻(就是向老毛頭說奉承話)。我每天都主持上崗活動,后來又參加了學校文藝隊,當上了班級體育委員。這樣的鍛煉,給了我很大的自信心??。我組織的班級體育活動有聲有色,在學校風生水起,各項比賽活動都名列前茅!在大山里的學校,也就是農(nóng)村學校。教師匱乏,我們的班主任走馬燈的輪換著。教學的軟硬件可憐的不得了,隨便找一個人就可以當老師。體育、美術(shù)、音樂等課就是做比成樣,沒有像樣的教學器材,七年級時我班和二班拔河竟把繩子拔斷了;多么可憐的繩子?。〉?,就是在這困苦的條件下,同學們都堅持快活地學習著……</p><p class="ql-block"> 我們班同學較多,最多時達到50多人。到上六年級的時候,農(nóng)村的同學多數(shù)輟學回家種地去了。文化大革命掀起的跳忠字舞活動風起云涌,從工廠??到學校??每個人都在跳?,F(xiàn)在回想起來,真是愚昧無聊!</p><p class="ql-block"> 就在那條件極差歲月里,我們的同學樂觀向上,業(yè)余活動豐富多彩。下課間,同學們瘋狂的你追我趕相互抓人,踢毽子,跳繩,打口袋,占城,就連騎驢的游戲女同學也玩。有時,同學們利用課間暫短休息時間,把黑板放下來打乒乓球??……</p><p class="ql-block"> 八年級時,李樹峰老師擔任班主任,教我們數(shù)學。她是留校進修老師,教學不錯,和我們其樂融融,師生關(guān)系特別融洽。記得,我們?yōu)榱瞬贾媒淌?,下半夜才回家。那年,廠子下派學校??大隊輔導員,工具科方立群來到我們班,后來他和李老師結(jié)為伉儷。為我們校外活動。0方老師付出了很多很多……方老師的宿舍我經(jīng)常去。他是大連知青,下鄉(xiāng)在桓仁八里甸子公社,抽工進到965廠工具科磨工(日本????精密磨床)。后來,他到本溪市委黨校學習留校了。他曾任過:平山區(qū)區(qū)委書記,市委黨校副校長,市委宣傳部部長,市委秘書長。方哥對我真是目濡而染,我在方哥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他是我人生路上的楷模。</p><p class="ql-block"> 七年級的時候,我校來了幾名老師:曹云海(遼大中文系)王永清(遼師物理系)李建華(遼師中文系),這是我校建校以來振奮人心大事。三名老師都很優(yōu)秀,嘔心瀝血給我們傳授知識,我們受益匪淺。曹老師教我們語文,王老師教我們物理,李老師教我們體育;我們現(xiàn)有這點墨水和他們教學是分不開的。特別是曹云海老師語文課堂讓我回味無窮記憶猶新。曹老師的語文課教學豐富多彩,引人入勝,他就是為語文教師所生。他的板書,他的朗讀,他的范文……無與倫比讓人羨慕。后來曹老師調(diào)走了,走上了從政仕途。他在法庫縣當了一段團委書記,當了一段副縣長,最后到中國人壽保險公司沈陽分公司任副總經(jīng)理。</p> <p class="ql-block"> 《兒時的記憶》九</p><p class="ql-block"> 1967年的暑假,我坐火車回到沈陽,那年我十歲。陪伴我回來的是,四委的鄰居康大爺(康建偉爸爸);我們乘廠敞篷汽車??到南甸再坐火車到本溪,又轉(zhuǎn)乘火車??到沈陽。早8點多鐘從廠車庫站點出發(fā),晚上5點左右才到達沈陽(那時的交通實在是不方便)。出沈陽站后,康大爺把我送上了開往鐵西方向的有軌電車??,我到肇工街下了車,跑跑顛顛來到沈陽的家。一進屋看到奶奶????,我很高興!</p><p class="ql-block"> 這次來沈陽,我遇上了一個驚心動魄事情。一天晚上,8點多鐘???。我和大哥、二哥還有附近鄰里幾個哥哥,在電車??廠對面馬路牙子坐著,他們調(diào)侃著什么煙好抽。這時,來了兩個流氓(十八九歲)。上來就管我哥他們要煙,話不投機沒說兩句,那兩個流氓就動起手來,一個流氓上來就是一個飛腳踢向我大哥,另一個流氓拔出匕首,刺向高福田的臀部。剎那間,王吉華(我同學大哥,會武術(shù),匕首隨身。)只見他從后腰拔出兩把匕首,刺向流氓腹部,王吉華和那兩個流氓混戰(zhàn)一起,那兩個流氓見碰到對手,逃之夭夭。我們大家都沒有見過這樣的場面,撒腿就跑!我緊跟著我二哥往家跑,在孫恩鋼家那趟房子后面有一堆玻璃碴子,我二哥摔在上面,兩個膝蓋都被玻璃劃破。我們跑到家里,爺爺????問發(fā)生了什么?我們簡單地說明了情況,就見我爺爺拿著一個棒子出去了。</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才知道,那兩個流氓遛彎,無意中碰上了我們。高福田屁股挨了一刀??流了好多血,到醫(yī)院縫制后無大礙。被王吉華刺到腹部那個流氓,傷勢一定很重,不知是死是活。當時,鐵西幾個醫(yī)院??由遼革站控制,王吉華是遼革站的小頭頭,只要那個流氓去鐵西這幾個醫(yī)院??治療,王吉華就能抓到他們……</p> <p class="ql-block"> 《兒時的記憶》十</p><p class="ql-block"> 勤工儉學是我們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在山溝小學那幾年,冬天我們?nèi)熒仙綋撇窕穑榘嗉壢∨鸂t子用);搞實驗田種地(不知收獲的果實去到哪里?);到校辦小工廠??勞動(生產(chǎn)木制電燈坐);全校動員大會戰(zhàn)鋪墊小體育場(從一委溝里搬石頭,像螞蟻搬家似的);文化大革命期間的學校??,除了勞動就是勞動,基本是不怎么上課。動不動就拉練鍛煉,全校師生拉練去過華尖子公社,平頂山公社,聽貧下中農(nóng)作報告。記憶深的就是平頂山戴英博作的憶苦思甜報告,他小小的個子其貌不揚,說起話來黏黏糊糊,胡編亂講,師生們聚精會神地聽著(因為要寫讀后感),會場內(nèi)不時地響起:不忘階級苦牢記血淚仇的口號。記得,拉練的路上,每個班級的同學,都歌聲嘹亮,口號震天,邁著整齊的步伐大踏步前進著……</p><p class="ql-block"> 一次,學校??寫作班20多名學生,去暖河子煤礦體驗生活。大家乘坐升降車下到地下200多米,帶著礦工帽子,在頭燈照射下在巷道里行進著……現(xiàn)在想起來真有點后怕,那不是嚴重違反井下安全規(guī)則嗎?真是談笑凱歌還!</p><p class="ql-block"> 文化大革命期間,汪永家校長,宮殿華老師,薛延昌老師都不同程度受到批判和迫害。李國偉、張淑媛同學受父親牽連,也跟著批斗和勞動改造,那時和誰說理去,真是悲哀呀!</p><p class="ql-block"> 悲慘的文化大革命害死了好多人:白宏剛的爸爸,趙偉的爸爸,李青山的爸爸都死在那個年代。</p><p class="ql-block"> 1967年深秋,新風廠831派成員莫少杰領著外地831派約有30多人,來新風廠和遼革站談判并要搶槍。記得,831那伙人坐在四委下邊一堆水泥桿子上面,唱著遠飛的大雁好多歌。我模模糊糊印象:一輛汽車??開到四委,好像是李樹權(quán)挎著槍帶領一群人急忙火燎地向那伙人群走去。</p><p class="ql-block"> 在那個晚上,在大圍子學校發(fā)生了武斗。何寅昌何書記跳窗戶摔斷了大腿,萬振揚屁股莫名其妙地被砍了一斧子。</p><p class="ql-block"> 為了慶祝??大聯(lián)合革命委員會成立,二委、四委組建了秧歌隊。我們四委別出心裁地制作了一個很大很大的北京天安門城樓模型,需要用兩個帶車子推。這個作品很霸氣很壯觀,讓人們贊不絕口。那段時間,我們白天晚上都練習秧歌;我們秧歌隊有30多人,都是四委居民自發(fā)報名組成的。我是秧歌隊最小的那個(那年10歲),但我的高蹺踩得最好????我和王立山叔叔互動逗哏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叔當時扮演者劉少奇,大大的鼻子很逗人。我們秧歌隊是由鑼鼓嗩吶配樂(是從大圍子雇的)。二委秧歌隊配樂是大鼓和小號。雙方特色鮮明,好一個熱鬧!</p><p class="ql-block"> 為了制作天安門模型,謝麗君爸爸謝叔,王立山叔叔,他們倆會點木匠活,他們出的力最多做的貢獻最大。再說說那秧歌隊訓練吧,唐廟生、董成貴、尹良財?shù)仁迨?,郝大爺、康大爺、老婊子(王世信媽媽)等等四委人,指手畫腳跑前跑后忙的不亦樂乎!至今,每每提起四委秧歌隊都會使我回味無窮……頭些日子,和我三哥嘮起四委秧歌隊,他還說,我的高蹺踩的最好????????????</p> <p class="ql-block"> 《兒時的記憶》十一</p><p class="ql-block"> 山溝里的孩子最大優(yōu)點就是愛勞動。記得那幾年,學校??上半天課的時候較多。我們放學回家,就急三火四吃完午飯和小伙伴們上山撿柴去了。當時和我在一起的伙伴有:陳茂昆、于廣平、程維京、高鳳生等好多孩子。但我和陳茂昆在一起的時候較多!陳茂昆有一把小力氣,撈柴禾時比較恨債,他撈的柴禾總是比我們多一些。有時因柴禾多,時而出現(xiàn)繩子磨斷等問題,這時你就可以聽到他在絮叨:上當了,上當了。但我們互相幫助,還是一起把柴火倒騰回家。那些年:春天我們上山采山野菜;秋天我們上山采蘑菇和野果;春冬我們就上山砍柴火;沒有閑著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都能幫爸爸媽媽干活!挑水、洗衣服、做飯(包餃子蒸饅頭)收拾家等啥都會干。記得,我第一次做飯,想給媽媽一個驚喜。那天晚上,爸媽還沒有下班。我把小米滔凈以后就下到鍋里。恰好這時媽媽進了屋,我告訴媽媽飯我做了。媽媽很高興問我,你撒沙子沒有?我不知道怎么回事,說沒有?。≈灰娝槔匕衙滋统鰜?,細致板牙把米淘到鍋里。我恍然大悟,做飯還有這樣的程序。這就是我做的第一頓飯,那年我11歲。</p><p class="ql-block"> 每年5月前后山野菜就下來了。大葉芹、猴腿、刺嫩芽、刺果棒、蕨菜……種類繁多,還有很多野菜我們不認識,就不隨便采。我們采大葉芹就到老禿頂二層頂子去采!那個位置山高林茂濕潤,很適合大葉芹生長。我們把采來的大葉芹捋好,扎成一把一把的,放在用樹叉做的背夾里。二層頂子還有細參等藥材,我們偶爾也挖點細參晾干后到供銷社去賣,積攢點小錢。一委溝里小河套邊盛產(chǎn)刺果棒和猴腿,大家都去采。采蘑菇和刺嫩芽我們就到四委后山仙人洞山和駱駝??崖子,蕨菜多數(shù)長在山坡的撂荒地里。</p><p class="ql-block"> 撈柴禾我們多數(shù)在四委后山:仙人洞、西北天、駱駝??崖子這三個地方。我們?nèi)ヒ晃瘻侠飺屏藘纱尾窈蹋覀兪潜技t心柳、核頭秋子去的(我們帶著爬犁)。</p><p class="ql-block"> 每年秋天,山上的野果陸續(xù)下來。我們上山采:山里紅、山梨、李子、核桃、圓棗子……我和陳茂昆一起采核桃,他會爬樹,在樹上打或把樹枝鋸斷。我在樹下?lián)欤媸侵槁?lián)璧合,合作共贏!</p><p class="ql-block"> 在山溝上學那幾年,同學們混,老師們對付。毛主席語錄都是我們語文課堂教材,什么農(nóng)業(yè)課呀,政治課呀,都是扯淡!</p><p class="ql-block"> 有一年,很有意思。學校??從本溪師范分配來三名女老師:姓畢的老師眼睛特別大(金魚眼)同學們給她綽號:畢大眼;樸姓的老師眼睛特別?。毭籽郏┩瑢W們叫她:樸小眼;那個周老師蘋果臉,一天拿腔作勢,同學們背后管她叫周胖子。是不是巧合?是不是緣分?是不是讓你捧腹大笑?</p> <p class="ql-block"> 《兒時的記憶》十二</p><p class="ql-block"> 進山的頭一年因為我小,爸媽沒讓我上山撈柴禾。1967年初春,我就和小伙伴們開始上山撈柴禾了。我爸給我買了一把小刀鋸,鋸起柴禾挺快。那時不懂樹的質(zhì)量,專挑椴樹鋸,椴樹木質(zhì)軟好鋸,但生起火來火苗不旺。后來明白了,再撈柴禾專挑硬木的撿(柞木、水曲柳、核桃秋、紅心柳等)。</p><p class="ql-block"> 剛進山,四委撈柴禾的派隊有如下幾組:當時我媽她們沒上班,自然組成了撈柴禾第一梯隊;記得我媽和鄰里孟嬸、莽嬸、宋嬸等好多人每天都上山撈柴禾。后來,廠有了五.七家屬工,專干卸磚、水泥、沙子,鋪路等零散活,每月工資不到20元,可是她們干得勁兒勁兒的。撈柴禾第二梯隊就是我們這伙了,男的有我和陳茂昆、于廣平、程維京、李芳華、高鳳生等。比我們大一點的有康建偉、王世信、董德利、程維北等。女孩有高鳳蘭、莽玉鳳、莽玉華、郭艷秋、王慧榮、馬玉新等。我們這伙人是在上半天課的下午或星期天撈柴禾。第三梯隊就是父字輩了,大多數(shù)家的爸爸們都在星期天上山撈柴禾。每年十一國慶節(jié)放假(那時放假5天)是我們撈柴禾的最好時機。每個家庭都一伙一伙地上山撈柴禾!我們家的陣容最強,我們哥四個加爸爸,十一假日這5天就能撈出一個小柴禾垛來。</p><p class="ql-block"> 冬天撈柴禾為了省力,很多人都自制雪爬犁。我及我爸都不會做,我就斗膽地到附近農(nóng)村小圍子農(nóng)民家“借用”一個爬犁(杏木做的,很棒實)。我們在西北天山腰下,把柴禾整理好,規(guī)規(guī)矩矩放在爬犁上,捆綁好????只見一只爬犁隊伍前行在回家路上。回家的路都是下坡,我們時而坐在爬犁上,時而腳懸在空中飛舞,那個美勁兒就甭提多么開心啦!</p><p class="ql-block"> 要說撈柴禾最厲害非羅錘子(羅叔)莫屬。羅叔是四川人,當過兵,小個子1.5米左右,力氣很大,看看他是怎么把柴禾弄到家的?他家房山靠仙人洞山,山坡比較陡峭(坡度50°左右)羅叔把撿到的柴禾橫著擺成堆,逐漸柴禾堆就像一個小山,羅叔挑選一個小碗粗的柞木棒,撬著那堆柴禾垛,往山下反復地撬動,直至把柴禾垛撬到山下。他的干法讓我們目瞪口呆,沒有點力氣頭是絕對撬不動的。羅錘子叔叔你真厲害!</p><p class="ql-block"> 一年秋天,我們幾個小伙伴到四委后山撿蘑菇,在一個溝里松樹林下有一片松蘑,我們就搶了起來。誰也沒有注意,就在蘑菇地上邊的一棵小樹上有個馬蜂窩,我們瘋搶的動作驚動了螞蜂,只見成群的馬蜂蜂擁而出,瘋狂地向我們撲來,我們就像戰(zhàn)場上的逃兵四處躲藏。有一個叫宋建華小伙伴遭殃了,頭和臉都叫馬蜂蟄了。瞬時間他的臉就腫了起來,大家撿笑地逗他:你真厲害????中大獎啦!</p><p class="ql-block"> 要說四委撿蘑菇比較厲害的還是老唐頭、宋建華老媽、于廣平等人;有一年謝麗君一家中彩啦,她們一家在駱駝??崖子下山腰,碰到了榛蘑群。只見她們家全員出動,像螞蟻搬家似地把榛蘑一筐一筐往家倒騰,太眼人啦。</p><p class="ql-block"> 在山溝的每一天,我們的生活習慣和當?shù)剞r(nóng)村孩子一樣,除了上山就是上山,大山就是我們的朋友。</p> <p class="ql-block"> 《兒時的記憶》十三</p><p class="ql-block"> 文化大革命時期的學校??凈扯淡啦。學習好壞無所謂,只要你能干活,會來事兒,給老師們留個好印象,一切就ok啦!</p><p class="ql-block"> 那時候我們爭先恐后地做好事,冬天起早到學校生爐子,掃廁所,掃學校操場,擦玻璃等等。記得70屆我二哥班的王恩學、張旭東兩名同學,每天天不亮就到校掃學校操場,冬天掃雪把學校外邊的雪打掃的干干凈凈。就憑著這一點,沒有下鄉(xiāng),直接分配到我廠當上了工人,真牛逼呀!同時進廠的男同學:王世信、鄒吉森、張連志。女同學:李秀文、穆桂芳、王麗華、周淑珍、牟桂琴。進廠的這些同學,首先是,家庭出身好,父母沒有歷史污點,勞動態(tài)度好,學習好壞不算事兒,正符合毛主席的三好學生標準(德育,體育,智育)學習永遠放在后頭。</p><p class="ql-block"> 71屆有幾名同學挺幸運,沒有下鄉(xiāng),直接留學校當老師了(男:康建偉、丁智明、薛世杰,女:張桂玉、李樹峰、孫麗英)。好多好多優(yōu)秀的學生到農(nóng)村接受貧下中農(nóng)再教育去了……可悲的歲月,悲慘的年代。</p><p class="ql-block"> 72屆學生,有幾名同學在學校直接當兵了(李世杰,孫興國、曹貴軍、付興國)。沒有下鄉(xiāng),也算是幸運兒。</p><p class="ql-block"> 74,75屆同學沒有趕上好機會,一個不留的全體下鄉(xiāng),“在廣闊的天地里大有作為”純屬無稽之談!</p><p class="ql-block"> 說說剛到大圍子學校老師陣容:汪永佳中學校長,孫鳳武小學校長(這里不說小學老師了);中學語文老師:宮殿華、鄭作玲、石寶貴,數(shù)學老師:龐世政、趙樹春、薛延昌,當時能有這個班底就算不錯了。后來,曹云海、李建華、王永清三位老師加盟,學校的師資力量大大加強。宮殿華老師、石寶貴老師毛筆字,鋼筆字寫的不錯。特別是宮老師的語文課,唾沫星子滿天飛講魯迅的“故鄉(xiāng)”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喜歡宮老師上課,講的不錯也挺逗哏。說起龐世政老師的數(shù)學課,都說他講得好,我沒有感覺。也可能是他講的那段是珠算,視圖課和數(shù)學八竿子打不著,一點意思都沒有。龐老師很樂意挖苦學生,什么大大腦袋挎?zhèn)€書包,拎個飯盒,就是來混飯吃的,埋汰學生的話隨口就來。我們上九年級時,有個李慶余老師(是個右派)上課動不動就給同學們唱段京劇樣板戲。那時同學們本來就不愿意學習,他這一唱,可想而知同學那有心事上課??尤四?!</p><p class="ql-block"> 我們童年到少年時光的學習,就是這樣過來的。那些“名副其實”的可愛的園丁耽誤了我們最佳地學習時光。但我覺得,一切一切都不是他們的錯誤。就是那場最可惡的,史無前例的“無產(chǎn)階級文化大革命”。</p> <p class="ql-block"> 《兒時的記憶》十四</p><p class="ql-block"> 山溝的文化生活極為匱乏,小時候看個露天電影是最大的奢侈。一次,在三委橋下看電影“小兵張嘎”;正演到嘎子燒炮樓,大圍子老車家就著火啦!人們放棄了電影,直接奔5里外的大圍子方向跑去。大火吞噬了車家三間草房,當縣里的消防車跑了近百里的路程到達火災現(xiàn)場時,大火已被當?shù)乩习傩論錅缌?。僥幸的是,大火只是燒盡了車家的家當,沒有人員傷亡。</p><p class="ql-block"> 仙人洞是我們小時候的樂園,我們放學閑暇玩耍時就到那里。仙人洞距地面50多米,大小洞四五個。大洞面積很大,可容納1000多少人;大洞深處右上角有個小洞,可延伸數(shù)百米,洞里有個近6米深的陡峭斷崖,用繩子可以下去,可繼續(xù)往前走……我們小時候拿著自制的火把,走到那斷崖邊就沒有膽量下去了。大洞上面????4個小洞,特別是左側(cè)叫黑瞎子的洞(據(jù)說是黑瞎子巢穴)很險峻我們都進去過。仙人洞不僅僅是我們小孩????玩耍之地,也是大人們探險游覽的地方,我廠很多很多人都在仙人洞照相留過影。</p><p class="ql-block"> 在四委,我們小孩子同大孩子一起晚上捉迷藏。首先,把所有的參與者,按人均力量搭配分成兩伙。一伙人瞬時間跑到各處藏起來,另一伙分散開拉網(wǎng)式搜索。那時,有的藏在柴禾垛里;有的藏在黑暗角落;有的藏在犄角旮旯……伙伴們絞盡腦汁藏啊,搜啊,好不熱鬧!最有意思的是,四委新蓋了一個廁所,沒有正式使用,一個叫姜力青的大哥哥(他是暖河子煤礦采煤工人)只見他躲藏在大便池通道里。當時看到他那個狼狽樣,讓我哭笑不得。</p><p class="ql-block"> 每到冬天,我們就玩放冰車,放爬犁。我們的冰車從后山腳下一直能放到四委下邊那個小橋(能有500多米);放爬犁從仙人洞山半山腰100米處往下放,因為那山特別陡峭,一般人不敢輕舉妄動,略微有點膽量的只能在30米處往下放。有個來大膽(來德一,我廠工人)天不怕地不怕,他就到最高處往下放。大家把心提到了嗓子眼,目不轉(zhuǎn)睛注視著他。只見他巋然不動,穩(wěn)坐在爬犁上像個勇士,以風馳電掣般的速度從山上直沖下來。他成功啦,我們?yōu)樗麣g呼雀躍!</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來大膽騎自行車從四委大橋跟隨一輛解放卡車向四委方向駛來。由于飛馳汽車帶起的滾滾濃煙,眨眼間在我們大家面前駛過。只見陳振忠沖向濃煙中,一分鐘后誰也沒想到,來大膽從下邊推著自行車??上來了,大家驚訝??看著他,很后怕!他就掩藏在那滾滾的濃煙里,陳振忠再早一步進入,后果不堪設想……</p><p class="ql-block"> 小圍子有個養(yǎng)魚池,長50米寬20米,是小伙伴們的“游泳大世界”。夏天,我們經(jīng)常去那洗澡。我所謂的游泳就是在那里學會的!扎猛子,摟狗刨,仰泳花樣繁多,小伙伴們在水里打水仗更是別有一番熱鬧。</p><p class="ql-block"> 1969年965廠俱樂部建成了!從此,我們的文化生活逐漸豐富起來。廠先后成立了:廠文藝隊,籃球??隊,足球?隊,乒乓球??隊等,同時還有羽毛球??,象棋比賽。廠每年春季舉辦一次運動會;三大球工會每年組織一次比賽;半個月可以看上一次電影;每年可以看到兩次廠文藝隊和學校文藝隊演出。</p><p class="ql-block"> 有了電影院,為各大文藝團體來廠慰問演出創(chuàng)造良好外部條件,兄弟單位文藝隊經(jīng)常來我們廠演出。遼寧歌舞團,本溪歌舞團曾經(jīng)各來過一次。桓仁縣樣板戲?qū)W習班來過兩次:一次是演“沙家浜”,一次是演“杜鵑山”;演出格外成功,轟動了整個965廠!</p><p class="ql-block"> 四委大橋,三委大橋。是965廠職工家屬及孩子們經(jīng)常光顧的地方!當年我們對這兩座橋很羨慕,它是最美的景點之一。那種感覺,不亞于現(xiàn)在的珠港澳大橋??。如今回首那兩座橋,是多么的渺小,多么的可憐。就是這很不起眼的兩座橋上,留下了多少新風人的腳印??留下了多少新風人的倩影;留下了多少新風人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兒時的記憶》十五</p><p class="ql-block"> 四委有個老唐頭(當年50多歲),我們大家都叫他“唐大爺”。這個老頭挺厲害,游泳、撈柴禾、撿蘑菇、采山菜……都是一把高手。他有個特點:會講故事!我們這些小孩及我大哥那些大孩都愿意到他家聽故事。在他家的小屋里(幾平米),大家擁擠在一起,聚精會神地聽他胡編亂講。他的黃段子很多,這也是大家愿意聽的緣故。我記憶深刻的就是“?放屁的”那個段子:說在一個廟會上,一個漂亮女子突然放個屁,大家都在議論著誰放的屁?那女子滿臉通紅低著頭,很不好意思,恨不得找個墻縫鉆進去。就在這時,一個英俊瀟灑的男子大聲的說:屁是我放的。人們的議論自然消失了!在女孩回家的路上,巧??地碰上了那個男子。她很羞澀的謝謝那個男子,他們一起走到一片高粱地旁,女孩為了答謝男子,他們一起鉆進高粱地熱火起來。這時,男子一個隨從在找那男子大聲呼喊著:你在干啥呢?只聽到高粱地里傳出男子聲音:我在?放屁的呢!類似這樣的段子比比皆是,老唐頭很騷性。</p><p class="ql-block"> 老唐頭沒有老伴,沒事就用這種方式發(fā)泄自己。后來他出了事,他把四委鄰里的小女孩給玩了,有幾個小女孩讓他給干懷孕了。最后他以強奸幼女罪被判了7年刑!</p><p class="ql-block"> 1968年,1969年四委出了兩個“駭人聽聞”事件。一件事兒,新建的廁所墻壁上出現(xiàn)了“打到毛主席”的反動標語。廠保衛(wèi)科進行了細致的盤查,大約經(jīng)過一周地走訪調(diào)查研究,最終鎖定了目標:馮廣順。當年的他也就10歲多一點,他為啥寫反動標語,是來源于當年他媽媽被批判(他媽媽出身不好)。保衛(wèi)科同志經(jīng)過多次筆體對照,再三找他談話,他最終他不得不承認是他干的壞事。</p><p class="ql-block"> 另一件事是,四委在一周時間發(fā)生了四次火災,火災的起火點都是在堆放的松樹橈垛子里。大冷的冬天,寒氣襲人,每次著火??都是在上午10點之前。人們提心吊膽,猜疑著誰干的?廠保衛(wèi)科特別關(guān)注,下大力氣精心盤查,走訪街道到處尋訪。最后在一個孩子口中確定了嫌疑犯:崔洪殿!他當時11歲,父親經(jīng)常打罵母親和他姊妹,心里扭曲,以放火??釋放壓力和不滿。</p><p class="ql-block"> 這兩件事,今天看來是多么幼稚可笑。事情發(fā)生后,他們兩個在學校受到了批判教育,年齡太小了,沒有什么處分。</p> <p class="ql-block"> 《兒時的記憶》十六</p><p class="ql-block"> 1969年,我廠居民掀起了一場養(yǎng)豬風暴。為了改善伙食,有點油星?,有很多家庭都養(yǎng)了豬??。我們家也加入了這個行列!</p><p class="ql-block"> 記得一天中午放學回家吃午飯,看到一個小豬崽被圍困在柵欄里,很可愛!我好奇地打開柵欄門,小豬??迅速地跑了出來,只見它飛速的向外跑,我在后面緊追不舍。大約跑了200多米,在四委道下大地里被我抓?。菚r我跑的很快)。</p><p class="ql-block"> 我們給它建設了豬舍,每天和媽媽細心的照顧它,給它洗澡梳頭,想方設法讓它吃好早日長大。我和媽媽上山擼椴樹葉放在缸里發(fā)酵,給它煮菜放些苞米面,還有豆餅和豆泊(大哥從縣里搞到的)。在我們呵護喂養(yǎng)下小豬天天在漲分量!一次小豬生病了,我們找來獸醫(yī)給小豬打針??,一周后小豬痊愈了,我們很高興!經(jīng)過不到一年時間的喂養(yǎng),小豬漲到120多斤,可以吃肉啦。殺豬那天,我爸把關(guān)系好的鄰里請到家里大吃了一頓,大家推杯換盞好個熱鬧;可憐的小豬被大家吃光了。剩下一個小腿(是特意給蓋縣爺爺奶奶留的),還剩點就是豬下貨之類的東西。</p><p class="ql-block"> 要說養(yǎng)豬??,最厲害的就是李樹峰老師的媽媽。她老媽養(yǎng)豬很有章法,喂食特別細膩,每到豬要出欄的后期,她半夜起來給豬喂一碗黃豆,她喂得豬都長到600多斤,是文明全廠養(yǎng)豬狀元。</p><p class="ql-block"> 為了點油水,我們大半夜起來到小飯館排隊買油條;為了點油水,想方設法買到黃豆去榨油;為了點油水,我爸出差去北京我姨提前半個月買肉耗油等待著……艱苦的歲月造就了新風人勤勞,節(jié)儉,窮則思變的良好品質(zhì)。</p> <p class="ql-block"> 《兒時的記憶》十七</p><p class="ql-block"> 寫著寫著想起了1971年三十晚上那件事。都說三十晚上一夜不睡覺厲害????,那年三十晚上我們做到啦。記得,那天晚上我們在李旭家(他家其他人春節(jié)期間到哪串門去了)有崔恩強、趙利祥,我們四個人海闊天空,東扯葫蘆西扯瓢,整整熬了一夜。第二天早上四點多鐘才回家,終于熬了一宿,“厲害”呀!我回家整整睡了一上午。后來想想,存屬于扯淡找罪受!那個年代,沒有電視,沒有手機,書也很少,只有大家在一起聊天侃大山。每每過大年多數(shù)孩子吃的跑肚拉稀,全年的油水都在肚里,還有個好,不壞肚子才怪呢!</p><p class="ql-block"> 在山溝那些年過春節(jié),家家戶戶的人們,走街串巷挨家挨戶拜年,好一派北國風光。當?shù)剞r(nóng)村的秧歌隊,踩高蹺、跑旱船、地蹦子等五花八門的表演讓你目不暇接開心快樂!特別是正月十五鬧元宵夜晚,仙人洞村地蹦子花燈隊,扭??那個好????讓我終身難忘……</p> <p class="ql-block"> 《兒時的記憶》十八</p><p class="ql-block"> 我的文藝細胞是老天恩賜的。初露鋒芒應該是跳忠字舞!那時全國上下一盤棋,都在跳忠字舞,以此表達對毛主席忠誠和愛戴。我們學校也是如此,課間休息各個班級都組織跳忠字舞。同學們圍個大圈,伴隨著學校統(tǒng)一播放的音樂歡快地跳著,挺有意思。我的舞蹈是最棒的!受到了學校廣大的師生關(guān)注。</p><p class="ql-block"> 1968年冬天,學校??成立了文藝隊我被選上。當時有:王世信、姜健、李秀文、汪喜云、梁秀艷、井麗敏、王慧榮等,還有很多人我記不太清了;我是最小的。當時王世信說我比王長泰個高(實際我沒他高)就把我選上了。記得去時學跳個舞蹈,毛主席詩詞“重上井岡山”王世信教我跳蹬沙輪步。這個文藝隊成立不久,也沒有什么演出,就不了了之了。1969年學校??又重新組建了文藝隊,這個文藝隊一直堅持到1975年我下鄉(xiāng)而告結(jié)束。</p><p class="ql-block"> 學校文藝隊肩負著豐富廠文化生活的重任,同時也承擔著外事活動任務。我們每年要在廠俱樂部為職工和家屬演兩次文藝節(jié)目!為了協(xié)調(diào)關(guān)系,我們先后去過:寬甸部隊,六道河子,八里甸子,大四平,暖河子,新華廠等多個單位演出,并參加了桓仁縣中小學文藝調(diào)演。</p><p class="ql-block"> 學校宣傳隊隊員,男:王長泰、宋軍、高偉杰、孫勝東、陳茂昆、任宏生、劉鳳武等;女:王慧榮、井麗敏、李淑艷、張彩俊、賈桂榮、陳雨芬、井麗君、崔淑榮、蔣雅清、許曉慧、孫淑艷、李偉等。還有一些隊員在隊里時間較短,汪喜云、李秀文那時經(jīng)常和我們在一起,幫助化妝和排練。學校文藝隊主要負責人是石寶貴老師,編舞是張曉芬老師(廠派下來的)。樂隊開始是學校自己的(石寶貴老師、秦立偉老師、鄒吉深、戴世元、閆國慶、劉新民等);后來由廠樂隊為我們演出伴奏,文藝隊主要負責人是王鵬生。73~74年我在廠宣傳隊演出了兩年,75年我下鄉(xiāng)到農(nóng)村接受貧下中農(nóng)再教育去了。</p><p class="ql-block"> 在校文藝隊的7年時間,發(fā)生了很多事情。記得有一次,石寶貴老師讓我獨唱,當時我的確不好意思,就沒有唱。這下石老師對我耿耿于懷,他不是做你思想工作,而是放棄你不用你。我的嗓子的確不錯,那時他如果鼓勵我培養(yǎng)我,我可能是一名很好的獨唱演員(如今60多歲的我偶爾k歌一曲)。</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排練新疆表演唱,選演員時,石老師就不用我,宋軍和高偉杰參加了排練??墒歉邆ソ芨静恍?,勝任不了這個角色,在鄒吉深的強烈要求下?lián)Q上了我。這個節(jié)目很驚艷,兩個小孩扮演新疆大叔,騎著毛驢載歌載舞歌唱解放軍,受到了廣大觀眾鼓掌好評。</p><p class="ql-block"> 記得一次在大圍子學校排練節(jié)目,我在去學校的路上,發(fā)現(xiàn)路旁一塊地里有很多土豆。我跑到學校,把這個消息告訴大家,我們很多同學到地里撿了很多土豆。后來那家地的主人來了,說在起土豆時下雨了,地里的土豆根本沒有起完。我們把一部分土豆歸還了農(nóng)民,自己又留了一些,在水房蒸鍋里蒸熟后,大家美餐一頓。</p><p class="ql-block"> 1970年7月份文藝隊的全體人員集訓,住在廠俱樂部舞臺上,30多號人生活在一起其樂無窮。我們吃飯到廠大食堂,在俱樂部生活排練半個多月。我們每天很早起床練功:吊嗓子,背臺詞,壓腿,踢腿,翻跟頭,練下叉就將兩個大長椅子擺開在上邊使勁的壓。文藝隊能翻跟頭的有三個人:高偉杰、宋軍和我(那時都是自己大膽練習,沒有老師教練,我們只能翻前手翻,據(jù)說后手翻要比前手翻容易,可是我們誰也沒有敢嘗試過)。我在文藝隊是臺柱子,說、唱、跳樣樣可以。特別是對舞蹈情有獨鐘,理解曲子理解歌詞從骨子里往外跳,深受廣大觀眾好評。這輩子比較遺憾就是沒有機會從事舞蹈專業(yè)。我對樂器一點也不感興趣,從來沒有實打?qū)嵉膶W習過。這可能是和我不會識譜有關(guān)系,直到今天我也不會識譜,說起來挺叫人笑話。</p><p class="ql-block"> 記得有一天,大家在舞臺上你追我趕抓人玩。王慧榮跑著跑著,不知是誰把一個椅子放在了舞臺邊,只見她從大幕跑出來,一點反應都沒有,抱著那把椅子掉到舞臺下邊,還好只是下巴撐破了一點皮兒沒啥大礙。</p><p class="ql-block"> 一次,我們排練了一個憶苦思甜的短劇。許曉慧扮演一個窮人家放羊的小女孩,受盡了地主老財欺負凌辱。她演的很投入,很成功!記得,演出那天,臺下的觀眾群情激奮高喊著:不忘階級苦,牢記血淚仇,毛主席萬歲等口號。臺上臺下互動著,演出效果極佳。</p><p class="ql-block"> 1970年八一建軍節(jié)前夕,我們帶妝彩排,準備去部隊慰問演出。那天晚上,在彩排即將開始時。突然接到通知停止彩排,廠子基建科被洪水沖了,我們看到咆哮的洪水像脫韁的野馬瘋狂而下,很多地方被洪水沖的一片狼藉。那一年的洪水的確很大,但沒有影響我們?nèi)ゲ筷犖繂柦夥跑娛迨濉?lt;/p><p class="ql-block"> 學校文藝隊看上去很不起眼,但是她對我鍛煉很大。是她給了我自信,是她增強了我的膽量,是她為我人生道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那年那月那日很多很多故事歷歷在目……</p> <p class="ql-block"> 《兒時的記憶》十九</p><p class="ql-block"> 在新風學校從74屆開始,各類體育比賽:二班都勝過一班。唯獨我們75屆一班能夠戰(zhàn)勝二班。那時,我是一班的體委,各項活動都組織的有條不紊,把同學們的積極性充分調(diào)動起來。我們的隊列訓練,步伐整齊,口號響徹云霄;籃球比賽二班輸?shù)眯姆诜嘘爢T:李軍、梁北春、楊世清、王世學、白宏剛、鄭蘭周和我等;女隊員:蔣雅清、高鳳蘭、孫常芹、李坤、張玉鳳、閆敏等;)上述同學也是田徑賽場上的主力隊員。短跑男運動員:梁北春、楊世清和我,接力4?100米我們?nèi)思由侠钴姡??200米,4?400米孫國權(quán)和王世學有時也上場;孫國權(quán)后來長跑成績不錯。短跑運女動員:蔣雅清、李坤;4?100接力,4?200接力高鳳蘭、閆敏、孫常琴、張玉鳳也分別上場。 1974年學校運動會。4?400男子接力,74屆和我們75屆同場競技。我們班:楊世清、梁北春、孫國權(quán)和我組成的接力隊,所向披靡勇奪第一(并超過第四名一圈200米)?;叵肫鹨郧鞍嗉夡w育活動那些事,我特別感謝以上同學的支持捧場!同時也感謝班級全體同學的加油搖旗吶喊!今天,白宏剛、鄭蘭周、高鳳蘭、梁北春、李坤已不在人世,遠離我們走進天堂……愿我們健在的同學們幸福安康!享受美好幸福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我們那個年代,文化課學習是配角。學校不是到農(nóng)村勞動,就是到工廠??學習鍛煉。一個個小小的年紀不學習,除了勞動就是勞動,真是不務正業(yè),談笑奏凱歌。當年,學校??的體育課挺霸道,李建華老師是體育組組長。他本身是學文的(遼師中文系畢業(yè)),不知怎么讓他主抓體育工作,不可思議。李老師工作很認真,干啥事都叫真,學校體育活動開展的有聲有色。學校領導很給他面子,一切為體育開道讓路。學校開展隊列會操,不亞于部隊操練。聲勢浩大,氣勢磅礴,振奮人心。在他的主抓下,學校成立了體操隊。并在俱樂部為廠職工家屬做了匯報演出,收到了不少的掌聲。在學校體育活動中,我稍有點遺憾的是:體操隊找我參加我沒去;讓我領操我沒干;軍鼓隊讓我打大鼓我沒同意?;叵肫饋矶际俏业膯栴},現(xiàn)在看不管干啥都是一種鍛煉。體育課增強了我們的體質(zhì);加強了我們的紀律;提高了我們團結(jié)向上的集體精神。我熱愛體育活動!我熱愛老師和同學!</p> <p class="ql-block">  《兒時的記憶》要寫的東西太多了。我啰里啰嗦地寫了十九個段子,確確實實有點長。朋友們:浪費一點你們的時間,就把她當做一部短篇小說看吧!這些都是我親身經(jīng)歷過的故事,讓我記憶猶新。我想,這些故事也許曾經(jīng)也發(fā)生在你們的身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