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5年三月一號至四月十號我和太太在西班牙,葡萄牙南部和摩洛哥自由行了40天。除了葡萄牙的阿爾加維和號稱歐洲夏威夷的海島馬德拉我們依賴著公共交通工具在這三個國家不緊不慢地旅行。</p><p class="ql-block">當歐洲北部還是蠻荒之地的時候我們剛走過的這片神奇的大地已經(jīng)沉浸在古羅馬的繁榮中。接著的是伊斯蘭教的崛起,與土族柏柏爾人混容交合后的摩爾文明隨后北上伊比利亞。接著是天主教在伊比利亞重振旗鼓,逐出伊斯蘭教,開始大航海,第一個日不落王朝如海上旭日升起…… 雖然退出了伊比利亞,伊斯蘭文化并沒有沉沒,在北非的土地上繼續(xù)繁衍。</p><p class="ql-block">這片土地有著深厚的文化積累,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這一篇是十三篇逆時間順序回顧自己的旅行記錄的第四篇。</p> 卡薩布蘭卡,大西洋底浮出的圣城 里克咖啡館 <p class="ql-block">多年前把卡薩布蘭卡植入我腦海深處的是由亨弗萊·鮑嘉與英格麗·褒曼主演的電影《Casablanca》(譯為《北非諜影》)。電影主人公里克(Rick) 咖啡館里的一曲“As Time Goes By” 讓法國的微風吹進摩洛哥這片干枯的土地。法國1907年以后的殖民開啟了卡薩布蘭卡新興城市的時代,使其成為連接摩洛哥和歐洲的樞紐。</p><p class="ql-block"><br></p> 哈桑二世清真寺 <p class="ql-block">1956年摩洛哥在國王穆罕默德五世領(lǐng)導(dǎo)下宣布獨立。1961 轉(zhuǎn)位給哈桑二世??ㄋ_布蘭卡繼續(xù)著工業(yè),港口,城市建設(shè)的發(fā)展,??為摩洛哥人口最多,工業(yè)總產(chǎn)值占全國2/3,最主要港口的城市。</p><p class="ql-block">真正奠定卡薩布蘭卡為國際地標的是非洲最大,世界第三大的哈桑二世清真寺。清真寺立于大西洋之濱,其中1/3 的建筑由填海而成。真主的寶座在水之上,是古蘭經(jīng)的啟示,是哈桑二世的夢境,也是清真寺的設(shè)計思想。清真寺于1987年開工,1993完成。清真寺的建造耗資5-6億美元,其中60%來自每家每戶的舉國捐資。</p><p class="ql-block">清真寺由一片可容8萬人的廣場引入。廣場在重要伊斯蘭節(jié)日時供信徒祈禱使用。環(huán)繞廣場由124根花崗巖方柱,馬蹄形穹頂?shù)闹扰c清真寺主體建筑連接。</p><p class="ql-block">清真寺有建造時世界上最高的宣禮塔(210米),塔頂?shù)臉O光在夜間直射30公里,正對麥加方向。</p><p class="ql-block">清真寺的室內(nèi)禱告廳軸中心朝向麥加,可容納兩萬五千人,分男性主廳,女性樓座廻廊。主層下面有可容上千人的凈洗室,供信徒在進入禱告廳前事先清洗自己的手,面部各部位,和腳。大廳的大理石地板可供熱;頂蓋可滑動開啟;四壁和穹頂有各類材料組成的大理石墻壁,浮雕,精美雪松雕刻和馬賽克。在信徒禱告時間叚之間游人可在專業(yè)導(dǎo)游的領(lǐng)導(dǎo)下參觀,欣賞。</p> 齋月和出齋節(jié) <p class="ql-block">我們在卡薩布蘭卡經(jīng)歷了齋月和出齋節(jié)之間街市的巨大反差。計劃行程時網(wǎng)上查到卡薩布蘭卡不同于一般摩洛哥城市,齋月期間白天不愁找不到食品。到達的三月二十八日下午,我們就興致勃勃地前往有名的老城魚市找晚歺。結(jié)果街上冷冷清清,所有的飯館都不營業(yè),最后只得找到一家買甜點的小店以脆餅(Chebbakia),羚羊角酥(Kaab el Ghzal)就著茶將就過去。三月二十九日齋月的最后一天。上午參觀過哈桑二世清真寺后直奔里克咖啡館。這里完全是西方沙龍,價格是其他地方的兩倍以上,不遵守伊斯蘭的傳統(tǒng)約束。</p><p class="ql-block">出齋節(jié)三月三十日到四月一號三天。是全民慶祝的日子。出齋節(jié)的忙活在齋月最后一個下午(Aid Eve),二十九日下午就開始了。這是一個充滿儀式感的下午。人們忙著購買原材料,準備出齋節(jié)的第一頓豐盛的開齋晚餐(Ftour);換上新衣,女人找藝人做頭發(fā),畫玟身,打掃和佈置家里;街道上張燈結(jié)彩…以下記錄了卡薩布蘭卡老城的Aid Eve。</p> 哈桑二世清真寺的出齋日晨祈(Salat al) <p class="ql-block">開齋節(jié)首日,三十號去丹吉尓的火車票和去舍夫沙萬的汽車票都售空了。我們因禍得福地在卡薩布蘭卡滯留了一天,在哈桑二世清真寺體驗出齋日早晨的盛況(Eid al Fitr)。</p><p class="ql-block">Hassan II 的室內(nèi)空間可容25,000 人,室外廣場可容80,000人。 參觀清真寺時導(dǎo)游告訴我們出齋日早上有特別的禱告。界時室內(nèi),室外的空間都會被信徒占滿。旅社接待人員讓我們在九點之前趕到。沒想到早晨出租車幾番周折才把我們送到離廣場還要步行十分鐘的地方就開不進去了。我們在前往廣場的途中與參加完禱告的人流相遇。所有的人都喜氣洋洋,相互祝福。幸福象彩云一樣飛舞在每個人的臉上。幾乎所有的人都在把自己的幸福分享給別人。愉悅,自信,早晨的陽光是這世界上最美的風景!</p><p class="ql-block">很難想象有什么力量能抹去這世界上的主要宗教給人們的信念和期望。</p> 哈布斯區(qū)(Habbous)法國殖民時建造的新城 <p class="ql-block">為了緩解老城區(qū)的雜亂擁擠,法國殖民時期開啟了新城(new Medina)的設(shè)計和建設(shè)。除了寬闊的街道,新城力圖保持摩洛哥文化元素:穹門,行廊,雕刻的木門,四通八達的網(wǎng)絡(luò)街道。出齋節(jié)的第一個上午商店,飯店尚未開始營業(yè),不少衣著盛裝的小伙子來此拍留念照。</p> 海濱大道,出齋日狂歡的夜晚 <p class="ql-block">與卡薩布蘭卡舊城(Old Medina) 有天壤之別的是長約五公里的海濱大道。賓館,別墅,酒店,豪華餐廳,咖啡廳排列兩旁,這里就似一座浪漫的法國南方沿海城市。開齋日下午至凌晨這里更是舉城共慶的樂園。似乎全城的居民都帶著家小來這里,穿著鮮亮的新衣告別齋月的過去,看太陽西沉入海,華燈初上哈桑二世清真市。</p> <p class="ql-block">立足海上的哈桑二世清真寺代表著阿拉伯先輩自海上來,立足摩洛哥大地,吹著海風帶來的歐洲的氣息。這神圣的氣息,神圣的歡樂在開齋節(jié)里從這海濱一直向東漫去,流在沿途的公路旁,城鎮(zhèn)間,洋溢在摩洛哥虔誠的人民的臉龐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上一篇:</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h-ceramic.com.cn/5enqc46k" target="_blank">柏柏尓藍,舍夫沙萬(Chefchaouen)色彩的基因?</a></p> <p class="ql-block">下一篇:</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h-ceramic.com.cn/5etobfen" target="_blank">5, 馬德拉,世外桃源人間仙境</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