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盛夏酷暑,暑熱難消。周末,尋一清凈之地靜心讀書,讀書靜心——抱樸草堂知行書院讀書會。踏進小院,茅屋草堂,小橋流水,魚兒暢游。書房內(nèi),書香茶香瓜果香,使人內(nèi)心平靜。</p> <p class="ql-block"> 讀書會開始,同讀韓愈《師說》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感悟為師之道。</p> <p class="ql-block"> 跟隨曾教授學習《道德經(jīng)》第七十一、七十二章: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p> <p class="ql-block"> 曾教授講,這兩章告訴我們,知道了不要自滿,有才能卻深藏不露才是為人的最高境界。永遠謙虛的人才能學到最多的知識。反之,知道一星半點就到處吹噓,這是一種很嚴重的病態(tài)。圣人明白這個道理,才沒有這種病。作為凡人的我們雖然做不到,但盡量朝這方向努力修煉自己。老百姓無所畏懼了,就會形成一股很大的畏懼,民威即天威。作為執(zhí)政者不能不重視民眾的感覺,玩弄百姓的生存之道。只有不壓迫人民,真心實意為人民服務,才能得到人民的擁戴。因此,圣人有自知之明卻不自我表現(xiàn),有自愛之心卻不顯高貴。所以,作為凡人的我們要學會棄自見、自貴之病,保持自知、自愛之品德。</p> <p class="ql-block"> 精彩分享,智慧大碰撞。蔣老師分享七十一章“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备嬖V我們謙虛謹言,深藏不露為上策,不懂裝懂是病態(tài)。當下流量社會,手機抖音視頻里胡言亂語,不懂裝懂的大有人在,可見有這種病的人非常之多。還好,我們坐在這里學道德經(jīng),認識了這種不正常的病態(tài)。第七十二章告訴我們民與官的關(guān)系。是為人民服務還是壓迫人民?這一章說的非常清楚。</p> <p class="ql-block"> 新來的寇老師作為一名高中老師學習七十一章頗有感觸,他說,作為老師,最大的職業(yè)病就是好為人師。尤其是面對學生時,生怕孩子成績落后,思想滑坡……總會喋喋不休地說教。反思這些年的說教,有的作用良好,有的作用微乎其微。細思,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教化,只有向善、向上之人值得說教。他分享前幾日去理發(fā),理發(fā)店年輕老板立志做善事回饋社會,為60周歲以上老人免費理發(fā)。寇老師跟他分享了凡四訓的故事,肯定了年輕人的想法,快速付諸行動,這種說教確實讓人不勝歡喜。畢竟用自己的知識幫助到別人也是一種幸福。寇老師的分享引起同為教育工作者的王老師、馬老師的共鳴。他們分享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家庭教育案例,講如何與孩子“走心”教育,家長的“孩子小,不放心”“我都是為你好”等話語,及家長對孩子教育不夠重視,期望值過低等,種種行為都是對孩子教育毫無意義,其中,不尊重文化的家庭教育出來的孩子最可悲。老師們的分享讓在座的家長們受益匪淺,慶幸參加了今晚的讀書會。</p> <p class="ql-block"> 多讀書,多運動。讀書交流分享會在蔣杰老師的主持下又要說再見了。相約抱樸草堂,讀圣賢書,解眼前惑。下期讀書會,期待你的參與,聆聽你的精彩分享。我們,不見不散!</p> <p class="ql-block"> 課后的分享交流,每個人不同的主題!</p> <p class="ql-block">知行書院抱樸草堂歡迎大家!</p> <p class="ql-block"> 增良心理,專注于心理咨詢、婚姻輔導,因為專業(yè),所以用心!</p> <p class="ql-block"> 約讀書房,一年讀四十本書,讓每個孩子愛上閱讀,讓每個家庭彌漫書香!</p> <p class="ql-block">特邀顧問:姚增良</p><p class="ql-block">審 核:田德強、趙來廣</p><p class="ql-block">校 對:徐秀芳、李曉麗、張文杰</p><p class="ql-block">編 寫:單連花</p><p class="ql-block">排 版 :蔣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