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景山公園是一座歷史悠久、環(huán)境優(yōu)美,擁有深厚文化底蘊的皇家園林。位于北京內(nèi)城南北中軸線上,南依故宮,西靠北海,北與鼓樓遙遙相望,是北京城中心的最高點。景山是明、清皇宮后苑。1928年正式辟為公園,1957年被定為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定為國家4A級景區(qū),2005年年被評為北京市“精品公園“。下圖為 進入景山公園南門,首先看到的是綺望樓建筑和山頂萬春亭建筑。</p> <p class="ql-block">明永樂年間,明成祖朱棣在北京大規(guī)模營建城池、宮殿和園林。將拆除舊宮城的渣土和開挖紫禁城筒子河的泥土壓在元舊址基礎(chǔ)上形成五座山峰,稱“萬歲山”。清順治十二年(1655年),萬歲山改稱為景山。乾隆時期依山就勢在山上修建五方佛亭,自東向西依次為周賞亭、觀妙亭、萬春亭、輯芳亭、富覽亭,主要用作觀賞功能,一方面作為觀景點,具有優(yōu)良開闊的視野,另一方面其優(yōu)美的形式本身也成為一種景色,成為山脊輪廓線渾然天成的一部分。景山是北京中軸線上的制高點,又是老北京內(nèi)城對角線的交叉點,萬春亭位于景山的最高峰,登臨其上,可俯瞰京城,享有“京華覽勝第一處”的美譽。下圖為 雄偉壯觀的綺望樓和萬春亭建筑。</p> <p class="ql-block">萬春亭 是北京中軸線上的最高和最佳的觀景點,京華覽勝第一處。建筑為三重檐四角攢尖頂,上檐為七踩單翹重昂斗拱,中檐為五踩單翹重昂斗拱,下檐為五踩單翹單昂斗拱,檐上有琉璃寶頂,黃琉璃瓦綠剪邊,龍錦枋心金線大點金旋子彩畫,亭高18.9米,建筑面積296.5平方米。下圖為 遠眺北京中軸線最高和最佳的觀景點,景山萬春亭建筑。</p> <p class="ql-block">景山在故宮神武門對面,舊皇城南北中軸線上,是明代北京內(nèi)城的幾何中心,全城最高點。園內(nèi)占地22公頃,山高42米。元大都時,這里是大內(nèi)北部正中的大殿延春閣舊址。景山東西長約400米,南北寬約220米,傳說山下曾堆過煤炭,故又稱煤山。由于建于元宮舊址,意在壓勝前朝,因此又稱鎮(zhèn)山。當年,景山山坡植遍松柏、果樹,冬夏翠綠。山下豢養(yǎng)了成群的鹿鶴,寓意長壽。下圖為 景山公園游覽圖。</p> <p class="ql-block">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拂曉,李自成帶領(lǐng)農(nóng)民起義軍攻進北京城,明末最后一個皇帝朱由檢,倉惶逃出宮門,吊死在煤山一槐樹下。清順治十二年(1655年)改名景山。乾隆十六年(1751年)建五亭。山南麓正中為綺望樓,三楹,供奉孔子牌位。山北有壽皇殿,東面是永思殿,為清代帝后停靈的地方,再東還有觀德殿等建筑。解封后多次進行修繕,鋪設(shè)道路,大面積綠化,廣植花果,花卉以牡丹為著名。下圖為 景山公園綺望樓建筑。</p> <p class="ql-block">壽皇殿建筑群 位于景山正北的北京中軸線上,始建于明萬歷十三年(1585年),原在景山東北面,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移建至現(xiàn)今位置,總占地面積21256平方米,總建筑面積3798平方米。明清兩代的壽皇殿功能一致,都是作為供奉牌位,陳展圣容、陳列帝后生前心愛之物及舉行祭祖活動的場所。為配合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工作,壽皇殿建筑群經(jīng)過騰退、保護性修繕及布展工作后面向游客開放。下圖為 北京南北中軸線上,景山壽皇殿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壽皇殿清代時是供奉皇室祖先影像之所,南鄰景山中峰,殿門外正中南向有寶坊一座,左右寶坊各有一座。北為磚城門三個,門前石獅二兩座,門內(nèi)戟門為五楹。大殿內(nèi)有九室,規(guī)制仿太廟。下圖為 景山北面的壽皇殿寶坊、磚城門場景。</p> <p class="ql-block">宮門 始建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是壽皇殿建筑群的南大門,包括一座正門和兩座角門。面闊20米,進深4.97米。黃琉璃瓦廡殿頂。下圖為 壽皇殿建筑群宮門。</p> <p class="ql-block">前往壽皇門,也稱戟門,始建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是壽皇殿建筑群內(nèi)垣大門。壽皇門面闊五間(東西28.32米),進深二間(南北15.23米)黃琉璃瓦廡殿頂,和璽彩畫。下圖為 壽皇殿建筑群,壽皇門建筑。</p> <p class="ql-block">下圖為 壽皇門建筑正門場景。</p> <p class="ql-block">下圖為 壽皇門建筑前,精美的漢白玉大型石雕。</p> <p class="ql-block">下圖為 壽皇殿壽皇門,正門建筑。</p> <p class="ql-block">下圖為 壽皇門建筑正門,門楣上方懸掛的匾額。</p> <p class="ql-block">下圖為 從壽皇殿建筑群,壽皇門建筑正門內(nèi),觀看、拍攝壽皇殿宮門(磚城門)建筑、景山萬春亭建筑。</p> <p class="ql-block">從壽皇門西側(cè)旁門,進入壽皇殿正殿院內(nèi),按順時針方向參觀、游覽。下圖為 左 綿禧殿建筑。 中 壽皇殿正殿建筑。 右 碑亭建筑。</p> <p class="ql-block">下圖為 北京中軸線上古建筑,三座形制、規(guī)格、級別最高的建筑之一,壽皇殿正殿頂部特寫。</p> <p class="ql-block">壽皇殿位列皇宮主體建筑同一建筑軸線上,仿照太廟的規(guī)制而有所簡縮,近似于宮室正殿。其位置與規(guī)制,凸顯地位之重。壽皇殿建筑群以磚墻圍護、戟門單面、壽皇殿九大開間、坐落在十二階踏步之上、殿前為寬大的月臺、圍以石欄桿。殿面為最高等級的重檐廡殿頂、覆蓋金色琉璃瓦、一仿太廟而約之。壽皇殿建筑的高貴,體現(xiàn)了皇權(quán)的威嚴和對祖先的尊敬。下圖為 景山壽皇殿正殿建筑。</p> <p class="ql-block">參觀、游覽完壽皇殿建筑群碑亭、綿禧殿后,來到壽皇殿正殿建筑。壽皇殿作為建筑群的核心建筑,位于漢白玉須彌座臺基上,前面臺階中央配有團龍御路石。黃琉璃瓦重檐廡殿頂,上層重昂七彩斗拱,下層重昂五彩斗拱。下圖為 雄偉壯觀的壽皇殿正殿建筑。</p> <p class="ql-block">壽皇殿建筑群,作為皇家御用建筑 無論從建筑形制,建筑規(guī)模,建筑等級,以及華麗程度,都突顯出皇家氣派,是中國古代建筑中的杰作。下圖為 步行十二級臺階,走上壽皇殿月臺。觀察、欣賞、拍攝這座宏偉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下圖為 壽皇殿正殿,重檐廡殿頂上的匾額。</p> <p class="ql-block">明代壽皇殿為祭祀場所,清代為供奉皇帝畫像和進行祭祀的場所。因壽皇殿原殿規(guī)模較小,又因供奉雍正御容,為示尊崇,故將壽皇殿移至今址重建。下圖為 壽皇殿正殿建筑,以及壽皇殿建筑群場景。(360度拍攝)</p> <p class="ql-block">下圖為 在壽皇殿月臺上,回看、拍攝壽皇門建筑。</p> <p class="ql-block">壽皇殿始建于明萬歷十三年(1585年),原在景山東北。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重建壽皇殿,移位于皇宮建筑中軸線上,建筑規(guī)模和功能都有極大擴展。下圖為 在壽皇殿正殿前廊下,欣賞、拍攝壽皇殿建筑。</p> <p class="ql-block">下圖為 欣賞、拍攝精美的碑亭建筑。</p> <p class="ql-block">現(xiàn)址的壽皇殿,始建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面闊九間(東西54.90米),進深五間(南北26.53米),黃琉璃瓦重檐廡殿頂,和璽彩畫。曾供奉清代歷朝皇帝、皇后畫像,是清代皇家舉辦祭祖典禮的場所。下圖為 走進壽皇殿正殿殿內(nèi)參觀、游覽。</p> <p class="ql-block">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乾隆皇帝仿太廟規(guī)制重建壽皇殿,不僅使這處清代皇室內(nèi)廟得以正式設(shè)置,同時也極大提高了壽皇殿的等級和地位?!皦刍适プ媾d居久,先帝思親展孝弘……“。重修壽皇殿告成,供奉列祖列后圣容。上躬詣行禮。下圖為 壽皇殿正殿殿內(nèi),以及供奉龕位場景。</p> <p class="ql-block">下圖為 壽皇殿即正殿,是紀念追思先祖帝王的地方,殿內(nèi)左龕位匾題“對越在天”,為嘉慶帝御書。</p> <p class="ql-block">壽皇殿正殿帝王牌位,(云龍插屏)。左:咸豐、上 左起:嘉慶(同治)、雍正(道光)、順治(乾隆)、努爾哈赤(康熙)、皇太極(雍正)、康熙(嘉慶)、乾隆(咸豐)、(光緒)右:道光、同治。</p> <p class="ql-block">清光緒時期,壽皇殿內(nèi)陳設(shè)最為完備。壽皇殿按照父昭子穆規(guī)矩,供奉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共七位先帝龕位,懸掛這七位先帝及其皇后的畫像。下圖為 壽皇殿正殿,供奉的帝王龕位。(圖)</p> <p class="ql-block">每年除夕,壽皇殿內(nèi)部隔間的窗槅之外要放置七座插屏,懸掛清代自太祖努爾哈赤以及歷代已故帝后朝服像。下圖為 景山壽皇殿正殿殿內(nèi)裝飾、裝潢場景。</p> <p class="ql-block">正月初一即元旦,皇帝攜皇子及近支王公,在這里舉行元旦大祭,通過隆重的祭祀禮儀,表達對祖先的崇敬和懷念。以此檢視自身德行,求得先祖的護佑。下圖為 壽皇殿正殿,殿內(nèi)中龕位匾題“紹聞天下”,為嘉慶帝御書。(供桌設(shè)置后間)</p> <p class="ql-block">隔間外這些臨時懸掛的畫像,于大祭之后第二天即正月初二日撤下收貯。下圖為 壽皇殿正殿殿內(nèi),裝飾的屏風、供桌、燭臺、香爐,以及祭祀用品。</p> <p class="ql-block">下圖為 壽皇殿正殿殿內(nèi)場景。(換個角度拍攝)</p> <p class="ql-block">壽皇殿即正殿,是紀念追思先祖帝王的地方。殿內(nèi)右龕位匾題“同天光被”,為嘉慶帝御書。</p> <p class="ql-block">下圖為 建筑形制、建筑規(guī)模、建筑等級為最高的三大殿之一,壽皇殿建筑群正殿殿內(nèi)全貌。</p> <p class="ql-block">下圖為 壽皇殿正殿建筑,殿內(nèi)場景。</p> <p class="ql-block">下圖為 壽皇殿大殿雕內(nèi),整修一新,裝飾雅致,莊重肅穆。延續(xù)著始于周代的昭穆格局。</p> <p class="ql-block">下圖為 高貴典雅、奢侈豪華、精美絕倫的壽皇殿正殿,室內(nèi)建筑裝飾、裝潢。(二龍戲珠木雕圖案)</p> <p class="ql-block">下圖為 在壽皇殿正殿殿內(nèi),從左至右,依次參觀、游覽、拍攝、記錄。</p> <p class="ql-block">下圖為 殿內(nèi)參觀、游覽完畢,走出壽皇殿建筑。</p> <p class="ql-block">在壽皇殿正殿月臺周圍,欣賞、拍攝壽皇殿建筑群建筑。</p> <p class="ql-block">下圖為 左 壽皇殿正殿。 中 衍慶殿。 右 碑亭。(形制、規(guī)模與壽皇殿右側(cè)綿禧殿、碑亭相對稱)</p> <p class="ql-block">下圖為 壽皇殿正殿建筑。(左前方臺基上拍攝)</p> <p class="ql-block">下圖為 壽皇殿正殿建筑。(左前方臺基下拍攝)</p> <p class="ql-block">衍慶殿 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面闊三間(東西15.36米),進深三間(南北13.42米)。黃琉璃瓦歇山頂,和璽彩畫。曾貯藏愛新覺羅族譜玉牒。</p> <p class="ql-block">下圖為 在碑亭臺基上,拍攝壽皇殿正殿建筑、衍慶殿建筑。(局部)</p> <p class="ql-block">壽皇殿建筑群,精美的建筑藝術(shù),讓人目不暇接,大開眼界。</p> <p class="ql-block">碑亭(滿文) 始建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在衍慶殿與綿禧殿前各有一座,八角重檐攢尖頂碑亭。</p> <p class="ql-block">下圖為 碑亭建筑內(nèi)部,矗立著7米多高的石碑。南側(cè)是乾隆皇帝御筆親題的《重建壽皇殿碑記》,北面是《乾隆十五年五月初十日內(nèi)閣奉上諭》,分別由滿文和漢文書寫。</p> <p class="ql-block">古樹池 清乾隆年間,壽皇殿院內(nèi)新建28座樹池,樹池用料皆為乾隆時期利用前朝舊石構(gòu)件改造而成,其規(guī)模和技藝都十分罕見,特別是樹池采用拼插組裝構(gòu)造形式為樹木生長預留拓展空間的設(shè)計更令今人嘆為觀止。后經(jīng)不斷添建,現(xiàn)在共42座,大樹池40座,小樹池2座。樹池材質(zhì)為青白石,自下而上依次是土襯石(兩層)、梟(兩層)。其中下層梟雕刻云紋、上層梟雕刻八達馬紋飾(蓮瓣)。注釋:“八達馬”俗稱“八字碼”,是梵文的譯音,意為蓮花。下圖為 壽皇殿建筑群院內(nèi),雕刻精美的古樹池。</p> <p class="ql-block">下圖為 壽皇殿建筑群,精美的建筑藝術(shù),讓人眼花繚亂,大飽眼福,意猶未盡,流連忘返。</p> <p class="ql-block">站在壽皇殿建筑群東配殿臺階上,拍攝景山萬春亭、壽皇門,以及壽皇殿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東配殿 始建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面闊七間(南北25.36米),進深三間(東西11.8米)。黃琉璃瓦歇山頂,旋子彩畫。用以存放壽皇殿正殿內(nèi)陳設(shè)物品及祭祀禮儀時使用的樂器?!稏|配殿 壽皇殿祀禮》展覽非常引人注目,值得一看,不容錯過。下圖為 壽皇殿建筑群,東配殿建筑。</p> <p class="ql-block">清代壽皇殿元旦大祭、大喪儀式等祀禮莊嚴隆重,展示出皇權(quán)的威嚴和皇室的特權(quán),也體現(xiàn)了慎終追遠、敬祖孝親的文化傳統(tǒng)。下圖為《東配殿 壽皇殿祀禮》展覽現(xiàn)場。</p> <p class="ql-block">重建碑記 乾隆上諭 壽皇殿正殿月臺的東西兩側(cè)各建有一座八角重檐攢尖頂碑亭,亭內(nèi)矗立著7米多高的石碑。兩通石碑面南一側(cè)是乾隆皇帝御筆親題的《重建壽皇殿碑記》,北面一側(cè)是《乾隆十五年五月初十日內(nèi)閣奉上諭》。兩通石碑分別以滿文和漢文書寫,詳細記述了重建壽皇殿的理由、景觀和意義。</p> <p class="ql-block">下圖為 乾隆皇帝親題碑文。</p> <p class="ql-block">敬奉神御 綿祀于萬 先皇開創(chuàng)基業(yè),后世傳承發(fā)揚。國家時代的皇家宗廟祭祀,意在通過莊重的禮儀,懷念祖先恩澤、昭示自身虔誠敬謹。壽皇殿內(nèi)供奉自康熙皇帝始已故皇帝的龕位、畫像和遺物、其位次排列、延續(xù)了始于周代的昭穆格局。</p> <p class="ql-block">下圖為 清代壽皇殿元旦大祭、大喪儀式祀禮莊嚴隆重,展示出皇權(quán)的威嚴和皇室的特權(quán),也體現(xiàn)了慎終追遠、敬祖孝親的文化傳統(tǒng)。下圖為 莊嚴隆重的大祭場景。(圖)</p> <p class="ql-block">清光緒時期 壽皇殿內(nèi)陳設(shè)最為完備。壽皇殿按照父昭子穆規(guī)矩供奉七位先帝的龕位,懸掛這七位先帝及其皇后的畫像。下圖為 電視屏幕還原的壽皇殿,祭祀禮儀場景。</p> <p class="ql-block">每年除夕,壽皇殿內(nèi)隔間的窗槅之外要放置七座插屏,懸掛清代自努爾哈赤以降歷代已故帝后朝服像。正月初一即元旦,皇帝攜皇子及近支王公,在這里舉行元旦大祭。下圖為 元旦大祭場景。</p> <p class="ql-block">皇帝一臉虔誠,通過隆重的祭祀禮儀 表達對祖先的崇敬和懷念,以此檢視自身德行,求得祖先的護佑。</p> <p class="ql-block">視頻為 正月初一即元旦,壽皇殿元旦大祭 抒忱觀德,隆重的祭祀典禮場景。(3分鐘視頻)</p> <p class="ql-block">下圖為 左 清世祖章皇帝 順治愛新覺羅·福臨朝服像(1635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右 孝惠章皇后 博爾濟吉特氏(1641年11月5日-1718年4月7日)。以及每日祭祀陳列。</p> <p class="ql-block">下圖為 上 清朝皇帝前往壽皇殿祭祀次數(shù)統(tǒng)計:乾隆 在位60年 親祭 約307次。嘉慶 在位25年 親祭約132次。道光 在位30年 親祭約136次。咸豐 在位11年 親祭約79次。同治 在位13年 親祭約149次。光緒 在位34年 親祭約421次。宣統(tǒng) 在位3年 親祭約11次。中 清代幾處皇家祭祀宗廟場所。下 祭祀典禮活動使用樂器。</p> <p class="ql-block">下圖為 中左起 奉先殿位于紫禁城內(nèi)景運門東北,是明清皇室祭祀祖先的內(nèi)廟。景山壽皇殿 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壽皇殿重建于景山正北,“中峰正午,磚城戟門,明堂九室,一仿太廟而約之”。壽皇殿建成后用以供奉清代自圣祖康熙之后歷朝帝后畫像。圓明園安佑宮 安佑宮位于圓明園西北隅,乾隆七年(1742年)仿太廟之例建成,殿內(nèi)曾奉康熙、雍正、乾隆畫像。龕前陳彝器、書冊、佩用服物,合設(shè)中和韶樂一列。依照清制,凡遇皇帝誕辰、忌辰、令節(jié)、朔望,需上香行禮,謁陵、出巡回鑾等均需躬詣祗告。永佑寺 在避暑山莊萬樹園旁,乾隆十六年(1751年)建。寺內(nèi)中軸線上依次排列山門、牌坊、天王殿、正殿、后殿、舍利塔及御容樓等建筑。御容樓曾供奉康熙、雍正、乾隆畫像。右 誕辰忌辰單 此名單記錄每個皇帝誕辰及帝、后忌辰。誕辰則派大臣行禮;忌辰則要求官員素服,是日宮中早、晚膳不食葷。</p> <p class="ql-block">宮廷祭祀用品樂器-編鐘等。</p> <p class="ql-block">下圖為 壽皇殿正殿,祭祀活動場景。(模型圖)</p> <p class="ql-block">下圖為 參觀、游覽完《東配殿 壽皇殿祀禮》展覽,又返回到壽皇殿建筑群壽皇門。</p> <p class="ql-block">井亭 始建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井亭在戟門(壽皇門)外東西兩側(cè)有各一座,黃琉璃瓦盝頂,井亭中各有水井一口,供制作祭品時用水。下圖為 井亭建筑。</p> <p class="ql-block">下圖為 井亭內(nèi)水井。</p> <p class="ql-block">下圖為 壽皇殿建筑群內(nèi)古樹。(一級 國槐 清朝 約310年)</p> <p class="ql-block">下圖為 景山壽皇殿建筑群,宮門建筑。</p> <p class="ql-block">寶坊(牌坊) 始建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東、西、南共三座,平面呈三面圍合的格局。寶坊為三間四柱九樓牌樓,黃琉璃瓦廡殿頂,旋子彩畫。三座寶坊,南面寶坊北側(cè)額曰“昭閣惟馨”,南側(cè)額曰“顯承無斁”;西面寶坊東側(cè)額曰“舊典時式”,西側(cè)額曰“世德作求”;東面寶坊西側(cè)額曰“紹聞祗遹” ,東側(cè)額曰“繼序其皇”。下圖為 壽皇殿建筑群宮門外,精美的三座寶坊建筑。</p> <p class="ql-block">景山是北京中軸線上的制高點與重要的景觀環(huán)節(jié),其與故宮共同組成的布局關(guān)系,展現(xiàn)了中國宮苑傳統(tǒng)規(guī)劃理念。壽皇殿位于景山北部區(qū)域,中軸線之上,規(guī)格崇高。這一點,在參觀、游覽過程中,已經(jīng)充分地體驗到。作為清代皇家祭祀性禮制建筑,壽皇殿建筑群承載了豐富的文化信息,讓過往保持了真實的溫度,讓歷史恢復了生動鮮活。下圖為 透過壽皇殿宮門南側(cè)寶坊,北京中軸線最高點之上,景山萬春亭建筑清晰可見。</p> <p class="ql-block">下圖為 告別環(huán)境優(yōu)雅、古樹成蔭的景山壽皇殿建筑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