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恒俊廣寧<div><br></div><div>“打虎上山”是現(xiàn)代京劇《智取威虎山》中第五場,描寫楊子榮化裝打入座山雕匪巢之前,在林海雪原中抒發(fā)革命軍人豪情壯志,表達必勝的信念。因本場主要是楊子榮大段演唱,故把該唱段名稱"打虎上山",正式曲目名為《迎來春色換人間》。該唱段是本劇中心唱段,亦是現(xiàn)代戲經典唱段之一。<br><br>《智取威虎山》革命故事,一直被藝界演繹,真正家喻戶曉時,是1966年12月26日《人民日報》發(fā)表的《貫徹執(zhí)行毛主席文藝路線的光輝樣板》一文,首次將京劇《智取威虎山》與《紅燈記》、《沙家浜》、《海港》、《奇襲白虎團》、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和“交響音樂”《沙家浜》并稱為八個“革命藝術樣板”</div> 文革正兒時,八個“樣板戲”耳熟能詳,自己唱大家唱、上學唱放學唱、正調唱跑調唱,天天唱天下唱,不知其所以然唱,深入人心。忽有一日,不得唱,萬馬齊喑,不知其所以然緘口了,卻在心中哼哼。<br><br>花甲之年,文藝復興,迎來春色,大唱紅歌。《迎來春色換人間》從心中哼哼到卡拉OK,酒后抒情,豪唱加嚎唱。 我屬跑調那伙的,不敢豪亦不敢嚎,卻在內心細細品味,原來《迎來春色換人間》真是人間春色。<br><br>文革在那幾代人記憶中留下了深刻印象,當今,那個年代的文化被否定的差不多了。萬幸的是,海水退潮,留下貝殼,富有思想性與藝術性的《樣板戲》,被重新?lián)焓?,歷經潮水磨洗,底色更加锃亮。<br><br>今日唱紅歌,唱樣板戲,不是懷念那個年代,而是從歷史長河中汲取正能量,奔涌前行。 童祥苓演唱的楊子榮《打虎上山》戲中,楊子榮騎馬上山的表演采用了傳統(tǒng)的虛擬手法,用一馬鞭兒來表演騎馬。演員運用傳統(tǒng)戲曲形體動作在交響音樂的烘托下,加上陣陣的虎嘯聲、馬嘶聲,共同塑造出楊子榮孤膽英雄的光輝形象。<br><br>一位剿匪軍人,只身深入虎穴匪巢,在茫茫雪原中前行,面對寒冷,深雪峭壁、虎熊猛獸,還有兇殘之土匪,沒有戰(zhàn)友,沒有同伴,沒有商量,沒有協(xié)助,所有的危險一人面對。<br><br>此時,他想的不是個人安危,而是面對群山抒情寄志:<br>愿紅旗五洲四海齊招展,令飛雪化春水,迎來春色換人間!<br> 膽量與豪情哪里來,不是與生俱來,不是組織給予。因為他心中懷有對百姓過上好日子的期望,有對盤剝百姓土匪的憎恨,為做到這些,他隨時準備獻出生命,無所畏懼。<br><br>每看到此、唱到此,怎不感慨萬分、熱淚盈眶。先烈們、先輩們,為百姓今日之生活,不忘初衷,英勇無畏,壯志未酬誓不休,甘灑熱血寫春秋。<br><br>《智取威虎山》中孤膽英雄揚子榮,《紅色娘子軍》中烈火中永生的洪長青,《奇襲白虎團》中的偵查英雄嚴偉才,盡顯革命英雄主義,是人民軍隊軍魂與血性的寫照與生成。<br> 他激勵了抗美援朝最可愛的人英勇殺敵,激勵了共和國子弟兵歷次完成邊境自衛(wèi)還擊戰(zhàn)。<br><br>我曾參加79對越還擊戰(zhàn),楊子榮、嚴偉才、洪常青等心中英雄一直鼓舞我不懼生死、英勇殺敵。<br><br>今天,初衷未改,打虎已賦新內涵。<br>今日,歲月靜好,怎能忘記崢嶸歲月。 <b>附:</b><br><b>楊子榮生平</b><div><b><br></b>楊子榮,1917年出生于山東膠東。1945年秋,他加入八路軍膠東軍區(qū)海軍支隊,并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一員。1946年初,部隊開赴黑龍江省海林縣,改編為牡丹江軍區(qū)二團,楊子榮擔任團部直屬偵察排排長。<br><br>在建立鞏固東北根據地過程中,楊子榮在剿匪戰(zhàn)斗中表現(xiàn)出大智大勇,立下許多戰(zhàn)功。1947年2月初,他只身打入匪穴,里應外合,成功活捉了匪首座山雕,榮立三等功。同年2月23日,楊子榮在海林北部梨樹溝山里追剿殘匪的戰(zhàn)斗中英勇犧牲。</div> 楊子榮烈士陵園位于海林市區(qū)東山之巔,該陵園是為了紀念在解放戰(zhàn)爭時期剿匪戰(zhàn)斗中犧牲的偵察英雄楊子榮等烈士而建。<br>2017年1月,國家發(fā)改委、中宣部、財政部、國家旅游局、中央黨史研究室等單位公布《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qū)名錄》,楊子榮烈士陵園位列其中。 <b>《打虎上山》唱詞:</b><br>穿林海跨雪原氣沖霄漢!<br>抒豪情寄壯志面對群山。<br>愿紅旗五洲四海齊招展,<br>哪怕是火海刀山也撲上前。<br>我恨不得急令飛雪化春水,<br>迎來春色換人間!<br>黨給我智慧給我膽,<br>千難萬險只等閑。<br>為剿匪先把土匪扮,<br>似尖刀插進威虎山。<br>誓把座山雕,<br>埋葬在山澗,<br>壯志撼山岳,<br>雄心震深淵。<br>待等到與戰(zhàn)友會師百雞宴,<br>搗匪巢定叫它地覆天翻!<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