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12日,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我懷揣著對知識與藝術的熱愛,來到了無錫這座充滿魅力的城市,目標是那座承載著豐富歷史文化的無錫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聽說博物院9時開門,我早早便來到了這里。由于時間尚早,我決定先在博物院附近的太湖廣場和友好園散步,感受這座博物院附近的人文氣息。</p> <p class="ql-block">太湖廣場位于無錫市梁溪區(qū),這里簡直是市民休閑娛樂的天堂 。廣場規(guī)劃面積達67萬平方米,被太湖大道巧妙地分割成南、北廣場,又通過下沉式地下人行景觀通道相互連通。從空中俯瞰,整個廣場布局規(guī)整又不失靈動。地面鋪設著平整光潔的花崗石,每一塊都仿佛在訴說著歲月的故事,上面還鑲嵌著許多新奇的銅質浮雕,波浪、漁船、花卉等圖案栩栩如生,充滿了生活的氣息。北廣場的綠化令人陶醉,杜英、香樟、含笑、桂花等各類植物郁郁蔥蔥,珍貴的金合歡點綴其中,一團團綠,一簇簇紅,一層層黃,構成了一幅絕美的自然畫卷。這里不僅有優(yōu)美的環(huán)境,還是運動愛好者的樂園,滑板少年們在廣場上盡情展示著自己的技巧,乒乓球的清脆彈跳聲、飛盤在空中劃過的優(yōu)美弧線,都讓人感受到了青春的活力與激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離開太湖廣場,我來到了與之相鄰的友好園。這座園子占地約9000平方米,位于京杭大運河、太湖大道和太湖廣場之間,是無錫與日本友好交流的見證。1990年,在無錫市政府和日本相模原市政府締結友城五周年之際,共同建造了這座友好園。園內(nèi)景色宜人,櫻花林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仿佛在歡迎著每一位游客。人工湖波光粼粼,九曲橋蜿蜒其上,構成了一幅典型的江南水鄉(xiāng)畫面。而園子的核心建筑——柴胡塔,更是吸引了我的目光。這座五重塔是相模原市捐贈的,因其自古生長柴胡花而得名。柴胡塔的造型源自著名的奈良法隆寺五重塔,古樸典雅,莊重肅穆,塔身上的風鈴在風中輕輕作響,聲音清脆悅耳,仿佛穿越時空,將兩國的友好情誼傳遞給每一個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九點整,我準時踏入了無錫博物院的大門。這座位于太湖廣場南側、鐘書路北側的博物院,建筑面積達71000平方米,由原無錫市博物館、無錫市革命陳列館、無錫市科普館“三館合一”組建而成,于2008年10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是國家一級博物館、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 。整個建筑采用現(xiàn)代化全鋼架結構,造型厚重,又兼具吳地的水文化靈性,完美地體現(xiàn)了“水光石色”的設計理念,已然成為了無錫的標志性建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首先我們參觀了“繁花與繆斯”畫展,宛如一場跨越時空的藝術盛宴,將我們帶入了阿爾豐斯·穆夏那充滿奇幻與浪漫的藝術世界。這次畫展展出了穆夏的百余幅真跡作品,涵蓋戲劇海報、裝飾畫、商業(yè)海報、書籍插畫、平面設計等多個領域,全方位呈現(xiàn)了穆夏獨特的視覺美學。而穆夏本人,更是一位極具傳奇色彩的藝術家,他的創(chuàng)作生涯與藝術成就,深刻影響了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藝術發(fā)展。</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阿爾豐斯·穆夏于1860年出生在捷克摩拉維亞的一個小鎮(zhèn),自幼便展現(xiàn)出對藝術的濃厚興趣。他的早期藝術教育經(jīng)歷豐富多樣,在布爾諾的繪畫學校打下堅實基礎后,又前往維也納深造,這段學習經(jīng)歷為他日后獨特藝術風格的形成奠定了根基。盡管求學之路并非一帆風順,他曾因經(jīng)濟原因中斷學業(yè),還遭遇過火災致使作品付之一炬,但這些挫折并未磨滅他對藝術的熱愛,反而促使他不斷探索,最終在藝術領域嶄露頭角。</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9世紀末的巴黎,是藝術與文化的中心,也是穆夏藝術生涯的重要轉折點。1894年,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穆夏迎來了人生的重大機遇。當時,巴黎傳奇女演員莎拉·伯恩哈特急需一幅戲劇海報,穆夏憑借為她設計的《吉斯蒙達》海報一舉成名。這幅海報中,一位身著華麗服飾的女子側身而立,眼神深邃,背景中是交織纏繞的植物圖案,以流暢的曲線和細膩的色彩,完美融合了拜占庭、巴洛克以及東方浮世繪藝術的特點,開創(chuàng)了獨樹一幟的“穆夏風格”。這種風格以女性形象為畫面主體,運用大量花草圖案、優(yōu)美的曲線以及具有象征意味的符號,裝飾感極強,瞬間風靡巴黎,穆夏也因此成為巴黎炙手可熱的商業(yè)藝術家。此后,他陸續(xù)為莎拉·伯恩哈特設計了多幅戲劇海報,如《茶花女》《美狄亞》等,每一幅都堪稱經(jīng)典,不僅展現(xiàn)了他高超的繪畫技藝,更將戲劇的魅力通過藝術的形式傳遞給大眾。</p> <p class="ql-block">1939年,阿爾豐斯·穆夏與世長辭,但他的藝術作品卻永遠流傳下來,成為世界藝術寶庫中的瑰寶。他的“穆夏風格”不僅影響了當時的新藝術運動,還對后世的藝術和設計領域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在現(xiàn)代動漫、二次元繪畫中,我們依然能看到“穆夏風格”的影子,他被公認為現(xiàn)代動漫藝術和二次元繪畫的“鼻祖”。他的作品中對女性形象的塑造、對色彩和線條的運用,為無數(shù)當代創(chuàng)作者提供了靈感源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接著,我來到了“潮起江南展”。這個展覽以豐富的文物和詳實的史料,生動地展現(xiàn)了江南地區(qū)的發(fā)展歷程。從古代的農(nóng)耕文明到近代的工商業(yè)崛起,從傳統(tǒng)的手工藝制作到現(xiàn)代的科技創(chuàng)新,每一件展品都見證了江南地區(qū)的繁榮與變遷。我看到了精美的絲綢制品,它們細膩的質地、華麗的圖案,展現(xiàn)了江南絲綢業(yè)的高超技藝;還有古老的農(nóng)具,它們雖已歷經(jīng)歲月的洗禮,但依然能讓人想象到當年農(nóng)民們辛勤勞作的場景。通過這個展覽,我對江南地區(qū)的歷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感受到了這片土地的深厚底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隨后,我走進了“吳風錫韻”展廳,這里是無錫歷史文化的集中展示區(qū)。從泰伯奔吳開始,無錫這片土地便開啟了它獨特的發(fā)展篇章。泰伯為了讓位于弟弟季歷,毅然來到江南,帶來了先進的中原文化,與當?shù)氐耐林幕嗳诤?,奠定了吳文化的基礎。展廳內(nèi)展示了許多與泰伯相關的文物和史料,讓我對這位吳文化的開拓者充滿了敬意。隨著時間的推移,無錫涌現(xiàn)出了許多杰出的人物,范蠡便是其中之一。這位春秋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在幫助越王勾踐復國后,功成身退,來到無錫,開始了他的商業(yè)生涯。他的商業(yè)智慧和經(jīng)營理念,對無錫的商業(yè)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在這里,我看到了一些模擬的古代商業(yè)場景,仿佛能看到范蠡當年在無錫街頭忙碌的身影。此外,展廳內(nèi)還展示了徐霞客的相關事跡。徐霞客是明代著名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和文學家,他一生志在四方,足跡遍布大半個中國,所著的《徐霞客游記》不僅是一部偉大的地理著作,更是一部文學巨著。通過觀看他的旅行路線圖和一些手稿復制品,我被他的探索精神和堅韌意志所打動。</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來到了“泥塑雅韻”展廳。無錫的惠山泥人是中國民間藝術的瑰寶,以其獨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藝而聞名于世。展廳內(nèi)陳列著各種各樣的惠山泥人作品,有可愛的阿福、阿喜,他們圓潤的臉龐、憨厚的笑容,讓人看了心生喜愛;還有許多反映民間生活場景的作品,如戲曲人物、市井百態(tài)等,每一個泥人都刻畫得細致入微,生動形象,仿佛將一個個鮮活的故事展現(xiàn)在人們眼前。在這里,我不僅欣賞到了惠山泥人的藝術之美,還了解了它的制作工藝和傳承歷史,深刻感受到了民間藝術的魅力和生命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這次參觀無錫博物院的經(jīng)歷,讓我收獲頗豐。無論是太湖廣場的活力、友好園的寧靜,還是博物院里豐富的展覽,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不僅領略到了無錫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更感受到了這座城市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我相信,這次旅行的記憶將永遠留在我的心中,成為我人生中一段寶貴的財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