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洛陽白馬寺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中國第一古剎,是佛教傳入中國后興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更是全球唯一集中國、印度、泰國、緬甸四國建筑風(fēng)格于一體的國際化寺院。</p> <p class="ql-block">踏上前往白馬寺,心中滿懷期待。眼前的白馬寺,紅墻黛瓦、石馬佇立,瞬間宛若穿越東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歷經(jīng)千年的兩匹宋代石馬,為這座古寺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span>身高1.75米,長2.20米,作低頭負重狀,不禁想起當年二位印度高僧應(yīng)邀和東漢使者一道,用白馬馱載佛經(jīng)長途跋涉同返國都洛陽情景。為紀念白馬馱經(jīng),取名“白馬寺”。</p> <p class="ql-block">在白馬寺大門正對面,廣場南側(cè)新建了石牌坊為四柱三門,中門上書“中國第一古剎”。</p> <p class="ql-block">山門前有兩只雄健的石獅,四肢壯碩,昂首挺背,威武霸氣。</p> <p class="ql-block">穿過山門進入寺院,兩側(cè)有鐘鼓樓,均為方形二層樓閣建筑,鐘樓上懸黑底金字匾,書有“馬寺鐘聲”,鼓樓上掛“釋源鼓音”的匾額。</p> <p class="ql-block">《洛京白馬寺祖庭記》石碑,記錄元世祖忽必烈兩次下詔修建白馬寺而立,由當時白馬寺高僧文才和尚撰寫,著名書法家趙孟頫刻碑,人稱“趙碑”。</p> <p class="ql-block">斷文碑,奇文磨滅,古碑留蹤。</p> <p class="ql-block">大雄寶殿?是寺內(nèi)核心建筑,始建于元代,現(xiàn)存為明清重修,以珍貴元代夾纻干漆造像和獨特佛教藝術(shù)聞名。</p> <p class="ql-block">?木雕佛龕?,清代香樟木雙層貼金佛龕,榫卯可拆卸,上層龕額浮雕大鵬金翅鳥與六龍,演繹佛教“如來調(diào)和龍鳥爭端”傳說。??</p> <p class="ql-block">?大佛殿三世佛?,中央釋迦牟尼佛(娑婆世界),左側(cè)藥師佛(東方凈琉璃世界),右側(cè)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通高2.25米,體現(xiàn)“橫三世佛”體系。??</p> <p class="ql-block">最早傳入的梵文佛經(jīng)《貝葉經(jīng)》收藏于白馬寺。由于歷史原因,部分貝葉經(jīng)遭到焚毀。</p> <p class="ql-block">清涼臺原是漢明帝少時讀書乘涼之處,后為印度高僧攝摩騰、竺法蘭譯經(jīng)之所。中國最早的譯經(jīng)道場就在白馬寺的清涼臺,誕生了第一部中文佛經(jīng)《四十二章經(jīng)》和中文戒律《僧祗戒心》,中國第一個僧人朱士也是在這里剃度的。</p> <p class="ql-block">通往齊云塔院的天橋,廊橋正門上懸掛的匾額上書“中原第一比丘尼道場”,廊橋兩側(cè)墻壁上書“菩提道場”。</p> <p class="ql-block">齊云塔,金代佛塔,始建于東漢明帝時,本稱“釋迦舍利塔”,后屢毀于戰(zhàn)火,在金代得以重修。佛塔為四方形、疊澀密檐式磚塔,共13層,高約25米,是中國第一座舍利塔。</p> <p class="ql-block">齊云塔院內(nèi)的大雄寶殿,2005年7月,白馬寺多方籌資350萬元,在齊云塔西北處動工建設(shè)了三層大雄寶殿,為中原尼眾創(chuàng)建一個修學(xué)場所。</p> <p class="ql-block">順著參觀路線繼續(xù)前行,異域風(fēng)情建筑拔地而起,我們一行來到了國際佛殿苑。國際佛殿苑匯集了印度佛殿、泰國佛殿和緬甸佛殿建筑群。2010年白馬寺舉行盛大的印度風(fēng)格佛殿落成儀式。</p> <p class="ql-block">印度佛殿苑方方正正,也是印度政府在世界上捐贈的第一座佛殿苑。主體建筑大佛殿是仿印度著名佛教遺址桑奇大塔建造的。</p> <p class="ql-block">大佛殿中心是一個巨大的覆缽式穹窿頂,中央供奉佛祖說法像,表現(xiàn)佛陀在鹿野苑第一次說法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泰國佛殿,建筑以白、金、紅三種配色為主,規(guī)模較大,視覺沖擊力很強,屋頂是極具辨識度的三角形。</p> <p class="ql-block">規(guī)模最大的是泰國佛殿苑,主要建筑有舍利塔,大佛殿,四面佛,博物館,鐘鼓樓等等,建筑錯落有致,非常的泰國。</p> <p class="ql-block">2014年9月28日,白馬寺泰國風(fēng)格佛殿落成慶典暨恭迎佛舍利佛像開光法會隆重舉行。泰國副僧王、曼谷金山寺方丈帕蓬素提,泰國王室辦公室主任哌婁哈德蓋等700余人組成的泰國佛教代表團出席慶典。</p> <p class="ql-block">2014年6月,白馬寺緬甸佛塔苑竣工。6月30日舉行了盛大的“緬甸風(fēng)格佛塔苑落成慶典暨安奉開光法會”,緬甸聯(lián)邦共和國總統(tǒng)吳登盛一行72人,專程抵達白馬寺出席落成儀式。</p> <p class="ql-block">金燦燦的緬甸佛塔苑是緬甸政府在境外捐贈的第一個項目,與泰國佛殿苑毗鄰。主體建筑是仿緬甸仰光大金塔建造的縮小版,而四道主門是仿曼德勒皇宮樣式的。</p> <p class="ql-block">龍王護佛像,龍身盤在一起,龍頭高高昂起,盤起的龍蛇軀體形成一個寶座,上面坐著一尊金身佛祖。</p> <p class="ql-block">佛塔苑內(nèi)中心位置有8根白色的玉柱,每2根玉柱之間供奉1尊佛像,分別朝向東南西北4個方向。其中東西兩側(cè)為金佛,南北兩側(cè)為玉佛,4尊佛像均釋迦牟尼,分別表示佛陀成道、說法、布施和禪定的場景。</p> <p class="ql-block"> 游洛陽古都,一定不能錯過白馬寺?!懊髟乱姽潘?,林外登高樓。南風(fēng)開長廊,夏日涼如秋?!边@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筆下的白馬寺。今天這座著名古剎,仍名揚海內(nèi)外,吸引著眾多游客和信眾前來參觀、朝拜,善渡眾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