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郝洪山</p><p class="ql-block">雖然說起來,自己不僅并非是一個歷史學者甚至連一個歷史愛好者都算不上。然而,這也并不妨礙我一直以來對自己當年走過的那些地兒、遇過的那些事兒和見過的那些人都懷有一種純粹樸素且難以忘卻的情懷。</p><p class="ql-block">或許在我們人生那個少年不識愁滋味的階段的時候懵懵懂懂的我們只顧著拼命奔跑,卻忽略或是還看不懂這一路風景和太多的經歷。所以當如今我們都到了“年少不知事,知事已惘然”的這個年齡時,倘若還能夠有機會再以我們現(xiàn)在這個年齡、這樣一個閱歷、視角與認識去“走過曾經的那些地兒、那些事兒和那些人兒”的時候,或許不僅僅會有一種從未有過的有聲有色、有滋有味和妙不可言的感覺與感懷,而且更還會讓我們有了又一次置身其中的格外親切與溫暖……</p><p class="ql-block">當然,我在此也絕非是慨乎言之的準備發(fā)表一番諸如“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之類的醒世箴言。只是我個人一直認為,無論一個人也好、一個民族和一個社會也好,只有我們永遠記住了自己是從哪里來,也才能真正知道和記住了我們應該向何處去。正所謂,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p><p class="ql-block">說到底,任何的歷史都不是十全十美和完美無缺的。而且還一定應該是既沒有粉飾、亦沒有丑化和實事求是、原汁原味的?;蛟S也只有如此才真正能夠讓我們的后人們“發(fā)揚成績,糾正錯誤,去爭取更大勝利”……</p><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11日周五</p><p class="ql-block"> 于烏魯木齊</p> <p class="ql-block"> 辯識</p> <p class="ql-block"> 感慨</p> <p class="ql-block"> 進述</p> <p class="ql-block"> 觀影</p> <p class="ql-block"> 留念</p> <p class="ql-block">1949年10月1日,北京,毛主席、朱老總與賽福鼎在天安門國慶大典上</p> <p class="ql-block">1950年6月,毛主席、劉少奇、周恩來、朱德在北京接見鄧力群、包爾漢、賽福鼎等</p> <p class="ql-block">1955年10月北京 毛主席與賽福鼎在中共中央七屆六中全會上</p> <p class="ql-block">1965年6月,周恩來總理在和田視察工作</p> <p class="ql-block">1965年6月,周恩來總理、陳毅副總理在喀什</p> <p class="ql-block">上世紀七十年代,朝鮮金日成主席在烏魯木齊新擴建的機場航站樓</p> <p class="ql-block">1985年10月,新疆自治區(qū)成立三十周年大慶(左,陶峙岳、王震、王恩茂、郝建秀、鐵木爾達瓦買提、賽福鼎、賈那布爾等)</p> <p class="ql-block">1990年習仲勛與賽福鼎在深圳</p> <p class="ql-block">晚年的王震夫婦與賽福鼎夫婦</p> 江澤民與賽福鼎 <p class="ql-block">胡錦濤看望賽福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