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喀納斯一一觀魚臺、三灣、老村、喀納斯湖</p> <p class="ql-block"> 早晨的喀納斯老村</p> <p class="ql-block"> 從喀納斯去往白哈巴路上的風景</p> <p class="ql-block"> 白哈巴村</p> <p class="ql-block"> 阿勒泰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 雙環(huán)首直柄劍</p><p class="ql-block"> 夏商時期</p> <p class="ql-block"> 菱形刻劃戳點高領圜底陶罐</p><p class="ql-block"> 夏商時期</p> <p class="ql-block"> 石罐、石鏃</p><p class="ql-block"> 夏商時期</p> <p class="ql-block"> 滑雪圖</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10世紀</p> <p class="ql-block"> 巖畫證史 源起雪都</p><p class="ql-block"> 阿勒泰地區(qū)地處新疆阿爾泰山南麓,是我國降雪最早、雪期最長的地區(qū),以雪量大、雪質(zhì)優(yōu)、雪期長而著稱擁有得天獨厚的冰雪資源。早在1萬多年前,居住在這里的先民就用白松木和馬小腿皮做成的毛雪板進行生產(chǎn)生活。</p><p class="ql-block"> 2005年在阿勒泰市汗德尕特鄉(xiāng)的墩德布拉克發(fā)現(xiàn)了人類腳踏滑雪板,手持單桿進行滑雪狩獵活動的巖畫。它的繪制年代可上溯到距今1萬至3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這一時間比挪威發(fā)現(xiàn)的巖畫及瑞典、芬蘭發(fā)現(xiàn)的古代滑雪板至少提早了幾千年。</p><p class="ql-block"> 2015年挪威、瑞典、芬蘭等18個國家的30余位專家對該巖畫進行分析、考證、鑒別,共同確定了中國新疆阿勒泰地區(qū)是"人類滑雪最早起源地",并于"中國阿勒泰國際古老滑雪文化交流研討會"聯(lián)名發(fā)表《2015阿勒泰宣言》。</p><p class="ql-block"> "人類滑雪的太陽,首先從阿勒泰升起"。2018年,在第26屆國際滑雪歷史協(xié)會頒獎典禮上,被譽為"中國滑雪之父"的我國首位滑雪冠軍單兆鑒,作為第一個站上國際冰雪運動賽事領獎臺的亞洲人向世界宣告:中國新疆阿勒泰地區(qū)是人類冰雪運動的起源地。</p><p class="ql-block"> 從此,中國新疆阿勒泰地區(qū)是"世界滑雪的起源地"得到國際公認。</p> <p class="ql-block"> 走G216沙漠公路穿越卡拉麥里有蹄類保護區(qū)時發(fā)現(xiàn)蒙古野驢</p> <p class="ql-block"> 哈密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 男木俑、女木俑</p><p class="ql-block"> 西周一春秋</p> <p class="ql-block"> 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中心</p> <p class="ql-block"> 回王墓</p> <p class="ql-block"> 阿勒屯古街</p> <p class="ql-block"> 瓜州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 象牙造像(復制件)</p><p class="ql-block"> 俗稱象牙佛,高15.9厘米,中寬15.7厘米,厚3.5厘米,兩邊對合,由象牙雕刻而成。外刻一尊騎象菩薩,雙手持寶塔,做虔誠狀。造像中分為二,內(nèi)刻54個不同情節(jié)的佛傳故事,共有人像279個,塔、車馬12個。從其造像的雕刻技法和裝飾形式來看,與印度恒河上游笈多王朝時期的犍陀羅佛教藝術(shù)風格極為相似。象牙造像是隋唐時西域諸國很流行的佛教藝術(shù)作品。這尊造像,就是這一歷史時期的佛教藝術(shù)產(chǎn)物。這件珍品,是中印兩國人民友好往來的歷史見證。</p> <p class="ql-block"> 涅磐變</p> <p class="ql-block"> 阿彌陀佛來引</p> <p class="ql-block"> 水月觀音</p> <p class="ql-block"> 張掖一一七彩丹霞</p> <p class="ql-block"> 南臺子向斜(夕暉歸帆)</p><p class="ql-block"> 形成于1.45~1.00億年前湖泊中的水平泥巖、砂質(zhì)泥巖,在距今約0.8億年前的地殼運動影響下,遭受擠壓而變形,巖層由原來的水平變?yōu)橄蛳掳?,地學上把這種形態(tài)稱為向斜。核部為谷,兩頭上翹,翼部常風化侵蝕成彩丘地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彩色丘陵為什么是多種顏色</p><p class="ql-block"> 彩色丘陵色彩與Fe2+/Fe3+色素離子的比值有關系:當?shù)貙又蠪e3+含量較多,F(xiàn)e2+/Fe3*比值較低時,地層顏色以紫紅和磚紅為主;當?shù)貙又蠪e3+含量較少,F(xiàn)e2+/Fe3+比值較高時,地層顏色以灰綠色和黑色為主;當?shù)貙又蠪e2+/Fe3+比值由低變高時,地層顏色逐漸由紅色向灰綠、黃灰藍灰過度,直至黑色或白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彩色丘陵是怎么形成的</p><p class="ql-block"> 彩色丘陵由距今1.37~0.96億年前(早白堊世)湖泊沉積的泥巖、砂質(zhì)泥巖組成,因巖層中所含礦物不同而呈現(xiàn)多彩的顏色,它也記錄了早白堊世氣候環(huán)境的變遷和距今3600萬年(新生代)以來構(gòu)造活動、風化侵蝕的歷史。隨著時間和氣候的變化,多彩的丘陵顏色變化萬千,頗有"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的氣勢,被譽為世界地質(zhì)奇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武威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 菩薩頭</p><p class="ql-block"> 天梯山石窟</p><p class="ql-block"> 明代(1368年~I644年)</p> <p class="ql-block"> 四大圓圈網(wǎng)紋雙耳彩陶罐</p><p class="ql-block"> 新石器時代馬家窯文化馬廠</p><p class="ql-block"> (約公元前2300﹣前2000年)</p><p class="ql-block"> 泥質(zhì)紅陶。敞口,圓腹,平底,腹部有對稱雙耳。肩、腹部用褐、墨兩色繪四大圓圈紋、垂帳紋,圓圈內(nèi)繪網(wǎng)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綠釉陶立馬</p><p class="ql-block"> 漢代(公元前202﹣公元220年)</p><p class="ql-block"> 紅陶質(zhì),綠釉。馬立姿,頜首張口,目平視前方,無尾。小豎耳,突圓目,大鼻孔,大腮,牙齒發(fā)達。</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木馬</p> <p class="ql-block"> 彩繪獨角獸</p><p class="ql-block"> 漢代(公元前202﹣公元220年)</p> <p class="ql-block"> 木雕丫髻彩繪女立俑</p><p class="ql-block"> 唐·圣歷二年(699年)</p> <p class="ql-block"> 木雕高髻彩繪女立俑</p><p class="ql-block"> 唐·圣歷二年(699年)</p> <p class="ql-block"> 木雕戴風帽男立俑</p><p class="ql-block"> 唐·圣歷二年(699年)</p> <p class="ql-block"> 前往塔城</p><p class="ql-block"> 大家猜到那個標識牌是干嘛的了嗎。</p><p class="ql-block"> 積雪標桿一一公路兩側(cè)指示路面邊緣的交通安全設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