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北京到伊春沒有直達車,要在哈爾濱歇歇腳。</p><p class="ql-block"> 結束了伊春的康養(yǎng)之旅,返京時旅行社安排了一天的哈爾濱行程。</p><p class="ql-block"> 三十多年前來過哈爾濱,現(xiàn)在已經完全找不到過去的模樣,和國內城市一樣,街道兩旁是聳立的高樓,馬路上是滾滾的車流,路上熙熙攘攘的人群……當然也顯示一派國泰民安,其樂融融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這座與哈爾濱同齡,全長一千多米的“老江橋”,屹立在松花江上已有122年,它是松花江上第一座最早的鐵路橋,扼守交通要道,連接著哈爾濱的昨天與今天,見證著這座老城的榮辱滄桑。</p><p class="ql-block"> 如今,松花江水依然奔流不息,老江橋則完成歷史使命,在松花江上無聲的佇立,一座暫新的鋼鐵大橋在它身旁巍然屹立,新舊兩座橋如時空交替,共同見證這座城市新的傳奇。</p> <p class="ql-block"> 1979年鄭緒嵐的一首“太陽島上”唱響祖國大地,那時旅游對中國大多數(shù)人還是一項奢侈項目,但人人都渴望著看看太陽島。記得三十多年前來太陽島時我們還在江邊玩玩水,現(xiàn)如今太陽島是哈爾濱唯一的五星級風景區(qū),比以前大了不知多少,這次既然是打卡,也沒有觀賞游玩的時間,坐上景區(qū)觀光車在太陽島外圍繞了一圈。</p> <p class="ql-block">游人太多,想在太陽石前拍照都難?,F(xiàn)在手機功能太強大,把人去掉,來一張空景吧。</p> <p class="ql-block"> 防洪勝利紀念塔位于哈爾濱市道里區(qū)中央大街盡頭廣場,是為紀念1957年哈爾濱人民戰(zhàn)勝特大洪水設計修建的。防洪勝利紀念塔由高13米的圓柱形塔身和高7米的半圓形回廊構成,很是壯觀。塔身的浮雕生動地再現(xiàn)了戰(zhàn)勝洪水的情形,塔頂?shù)墓まr兵圓雕表現(xiàn)了戰(zhàn)勝洪水的英雄形象。</p> <p class="ql-block"> 斯大林公園是松花江畔的一座開放式景觀公園,據介紹是一處極具俄羅斯風情的景觀帶。早期不少影視作品如“黑三角”“夜幕下的哈爾濱”等等都在這里取景。</p><p class="ql-block"> 我們就在這塊大石頭前留個影吧!</p> <p class="ql-block"> 哈爾濱圣.索非亞大教堂位于哈爾濱市道里區(qū)中央大街東側,是一座典型的拜占庭式東正教教堂,始建于1907年3月,是沙俄修建中東鐵路的隨軍教堂。占地面積721平方米。1996年11月,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6月,教堂被修復并作為哈爾濱市建筑藝術館向公眾開放。圣·索菲亞教堂內部現(xiàn)作為“哈爾濱市建筑藝術博物館”使用。在此我們僅停留了15分鐘。</p> <p class="ql-block"> 最后一站,逛一逛擁有71座歐洲建筑風格,亞洲最長的商業(yè)步行百年老街——中央大街,每人品嘗了一根馬迭爾冰棍。</p><p class="ql-block"> 為消磨時間,漫步中華巴洛克風情街,這里原為華商聚集地,融合了歐洲建筑風格與民族傳統(tǒng),見證了哈爾濱近代發(fā)展與文化交融。</p><p class="ql-block"> 我們穿行在一個個17世紀意大利巴洛克風格與當今中式傳統(tǒng)四合院結合的院落,欣賞著西方元素穹頂、浮雕,中國吉祥圖案蝙蝠、牡丹,停留在現(xiàn)代文藝小青年時尚店鋪門前,時時被“穿越”氛圍所驚嘆!</p> <p class="ql-block">再見了,哈爾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