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達摩與惠能是佛教禪宗的始祖和六祖,他們是禪宗傳承中兩位關鍵人物,與廣州有著深厚淵源,也有很多的故事值得回味。廣州的四大叢林華林寺、光孝寺、六榕寺、海幢寺或多或少和他們有關的史跡,讓我們游一下這四大寺院。</b></p> 華林寺 <p class="ql-block"><b>西來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西來初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西來古岸</b></p><p class="ql-block"><b>蕭梁大通元年達摩尊者自西域航海而來登岸于此</b></p> <p class="ql-block"><b> 華林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梁武帝普通八年(527年),當時它的前身是“西來庵”。傳說中,印度名僧菩提達摩來到廣州,(520年)登上珠江北岸(今下九路),“結草為庵” 修建了“西來庵”,這個地方成為了他傳播佛教教義的第一道場。順治十二年(1655年)首建大雄寶殿,次建樓閣堂所,改“西來庵”為“華林寺”。</b></p> <p class="ql-block"><b>達摩祖師是禪宗的創(chuàng)始人, 來自于印度的一位王子,是佛陀(釋迦牟尼)的第28代弟子。</b></p><p class="ql-block"><b>達摩祖師在公元6世紀初來到中國,將禪宗的教法傳播到中國, 他到達的目的地點是中國南北朝時期的洛陽。而在廣州開始了他的第一個道場;而他的六代弟子惠能則在廣州把禪宗發(fā)揚光大。</b></p> <p class="ql-block"><b> 寺廟正中設有祖師殿,這座殿堂是為了紀念達摩祖師西來中國傳播宗教文化而重建的。殿前的對聯:“東土禪宗傳妙法,西域寶甸辟華林”,昭示了華林寺的特殊地位。</b></p> <p class="ql-block"><b>金壁輝煌的祖師殿,金光燦燦的達摩祖師。直指人心是教義,一花五葉是歷史。</b></p><p class="ql-block"><b>* 達摩祖師留下了膾炙人口的偈語:“我本來此土,傳法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币换ㄎ迦~指從達摩祖師(一花)傳承至六祖慧能后分化為五大宗派(五葉)的歷史脈絡。</b></p> <p class="ql-block"><b>禪宗是佛教中的一個重要宗派,注重直接體驗和覺悟的實踐,強調個人的內省和超越概念和文字的修行方式。禪宗教法強調直接指向人心的法門。</b></p> <p class="ql-block"><b>這是星巖漢白玉石舍利塔。建于清朝康熙四十年,即1701年。</b></p> <p class="ql-block"><b> 這座塔在1965年移至解放北路蘭圃內,人們在拆塔基時,意外在地穴中發(fā)現了裝有22顆釋迦如來真身舍利的四重寶盒(清代)。后歸還華林寺,期間舍利數量從22顆減至21顆,成為不解之謎。據資料介紹這些舍利曾經來自廬山棲賢寺,是前秦時期梵僧佛陀耶舍從天竺帶到中國的,后來轉移到了華林寺,如今已經成為了這座寺廟的鎮(zhèn)寺之寶。(有資料說21顆為高僧舍利,只有一顆是佛陀舍利,就更使人迷惑了。不過佛協元老趙樸初先生曾確認此盒內為釋迦舍利,卻是權威認證)</b></p> <p class="ql-block"><b>初祖達摩堂(祖師殿修建前原達摩堂),比起佛殿更似達摩起居室。</b></p> <p class="ql-block"><b>客廳</b></p> <p class="ql-block"><b>床榻</b></p> <p class="ql-block"><b>墻上四幅金漆浮雕畫,描繪了達摩的史跡</b></p><p class="ql-block"><b>?? 禪祖西來 履登穗埠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500年前,達摩祖師乘竹筏從天竺(印度)漂流至廣州,在此建西來庵(今華林寺),開創(chuàng)禪宗祖庭。</b></p> <p class="ql-block"><b>?? 入都庭對 無奈欠法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達摩在公元520年到中國,(當時是隋唐前的南北朝時代)在廣州弘法,公元527年抵達南京與梁武帝會面,應梁武帝詔與他論佛法,因理念不合,于是有了其后一葦渡江的典故。</b></p> <p class="ql-block"><b>?? 一葦渡江 九年長面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達摩與梁武帝因意見不同,達摩於是一葦渡長江(實際上應該是一大梱葦)去北魏。達摩“一葦渡江”后,相傳在嵩山西麓離絕頂不遠的一孔天然石洞中面壁九年。(我和不少人過去以為一葦渡江,是渡珠江。其實不是,是渡長江。)</b></p> <p class="ql-block"><b>?? 奇花結果 五葉永承傳</b></p><p class="ql-block"><b>杰亮居士偈 本山住持光明摹制 陳景舒敬書</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五眼古井位于華林寺南的西來初地后街,屬廣州九大名井之一,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該井始建于南北朝南梁普通年間,相傳由印度高僧菩提達摩帶領開挖,因井口設五個泉眼得名,井水曾用于配制丹藥治療眼疾。</b></p><p class="ql-block"><b> 清代《番禺縣志》記載該井為菩提達摩居留西來初地時帶領開挖,井旁現存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所立《敕封廣濟桐君廟碑》,碑文記載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民眾祈求桐君神護佑及敕封事由。</b></p> 光孝寺 <p class="ql-block"><b> 光孝寺歷史悠久,未建廣州城時,已有光孝(柯林)。因此民間有說“未有羊城,先有光孝”</b></p> <p class="ql-block"><b>全國重點文物單位</b></p> <p class="ql-block"><b>我們先去看看南粵先賢館(五羊仙觀西側)</b></p> <p class="ql-block"><b>南粵大地,賢哲輩出。其中56位先賢的歷史風采和人格風范。盛德懿范,盡在是矣。</b></p><p class="ql-block"><b>中國佛教禪宗南宗創(chuàng)始人惠能最其中一位</b></p><p class="ql-block"><b>惠能(638~713),中國佛教禪宗南宗創(chuàng)始人。唐新州(今廣東新興縣)人。師從禪宗五祖弘忍,得受衣缽為六祖。在法性寺(今廣州光孝寺)剃度,到曹溪寶林寺(今韶關南華寺)任住持36年,在新興國恩寺圓寂,真身今存南華寺?;菽艹珜ьD悟法門,將佛教中國化、平民化。《六祖壇經》是唯一稱之為"經"的中國佛教典籍。</b></p> <p class="ql-block"><b>“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lt;/b></p> <p class="ql-block"><b>水池北邊,禪字墻后是風幡堂。以紀"風幡之辯",方便后人參修。風幡堂在歷代都很受重視。清順治年間,天然禪師遷風幡堂于今址,位于東廊外側。</b></p> <p class="ql-block"><b>唐儀鳳元年(676年)正月十五日,印宗法師為惠能在菩提樹下落發(fā),并召請諸大德,于二月八日為其受具足戒。住持僧法才募緣修建發(fā)塔。</b></p> <p class="ql-block"><b> 經樓右側是六祖堂?;勰苁嵌U宗六祖,唐代高僧,他繼承了五祖弘忍的衣缽,成為禪宗南派的創(chuàng)始人?;勰茉诠庑⑺碌钠刑針湎绿甓瘸黾?,開始了他的禪宗傳教生涯。光孝寺因此成為禪宗的重要圣地。</b></p><p class="ql-block"><b>光孝寺六祖堂不僅是對慧能大師的紀念,也是對整個禪宗歷史的致敬。</b></p> <p class="ql-block"><b>?? 上聯“一佛制戒七佛說偈”實際上是指過去七佛所傳授的偈語,這些偈語被視為佛教的基本戒律,也稱為“通戒”。這些偈語不僅是對佛弟子的教誨,也是佛教教義的重要組成部分。</b></p> <p class="ql-block"><b>?? 這邊的下聯是說五祖?zhèn)饕吕徑o慧能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的一首“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偈語</b></p> <p class="ql-block"><b> 這個塑像應該是和六榕寺一樣仿作韶關南華寺六祖坐化的金身。</b></p><p class="ql-block"><b>有介紹說六祖殿是供六祖和達摩祖師,實際上六祖右側的佛像並不是達摩,應該是其師五祖弘忍。弘忍邊上金色小佛像應該是達摩祖師,表示了禪宗一脈相承。</b></p> <p class="ql-block"><b>???? 洗缽泉與達摩祖師“萬兩黃金”的傳說相關。據記載,達摩曾稱此井下藏有萬兩黃金,但眾人挖掘后卻涌出清泉,達摩解釋泉水價值遠超黃金。后來六祖慧能在此洗飯缽,進一步增加了其歷史價值。</b></p> 六榕寺 <p class="ql-block"><b>六榕塔</b></p> <p class="ql-block"><b>六祖堂,后面是六榕塔</b></p> <p class="ql-block"><b> 六祖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北宋端拱二年(989年),當時寺院重修,鑄造了禪宗六祖惠能的銅像供奉于寺內,因此改名為凈慧寺。六祖堂的名稱和六祖銅像的供奉,都與六祖慧能緊密相關,體現了六榕寺對禪宗文化的重視。六祖堂匾額是篆字。</b></p> <p class="ql-block"><b>這尊六祖銅像是按照韶關南華禪寺的六祖真身塑造的。妥妥的宋代文物,鎮(zhèn)寺之寶。</b></p> <p class="ql-block"><b>匾額內容:"一花五葉"。</b></p><p class="ql-block"><b>含義:典出《六祖壇經》中六祖的偈語"一華開五葉,結果自然成。"一華,又寫作一花,指佛教傳入我國后,禪宗以達摩為祖,代代相傳,至惠能創(chuàng)立禪宗,稱"一花";五葉,指禪宗由青原行思一系之下形成了曹洞宗、云門宗、法眼宗;由南岳懷讓形成了臨濟宗和為仰宗,這五個宗派即被稱為"五葉"。</b></p><p class="ql-block"><b>?六祖堂匾額“一花五葉”是由著名書法家中國現當代書壇巨擘沙孟海題寫,不僅體現了書法藝術的價值,也與六祖慧能大師的教義和禪宗的發(fā)展緊密相連。</b></p> <p class="ql-block"><b>"曹溪法乳"匾額是由鐵禪法師題寫的。鐵禪法師(1865-1946), 自清光緒年間起,住持廣州六榕寺四十余年。</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曹溪法乳匾額的含義</b></p><p class="ql-block"><b>曹溪:指的是韶關的曹溪,六祖惠能在南華寺傳道,曹溪也被視為"禪宗祖庭"。法乳:指的是佛法像乳汁一樣滋養(yǎng)眾生。</b></p> <p class="ql-block"><b>??(下二圖為韶關南華禪寺)</b></p> <p class="ql-block"><b>唐儀鳳二年(677年)始,中國佛教南派禪宗創(chuàng)始人六祖惠能來寶林及大鑒寺說法37載,使南宗禪法大播于天下。故南華寺素有南禪祖庭之稱,還與嵩山少林寺并稱為禪宗祖庭,在東南亞佛教國家有重要影響。</b></p><p class="ql-block"><b>?? 下圖為六祖真身</b></p> 海幢寺 <p class="ql-block"><b>海幢寺牌坊</b></p> <p class="ql-block"><b>天王殿</b></p> <p class="ql-block"><b>大雄寶殿</b></p> <p class="ql-block"><b>?? 海幢寺有三棵三百年樹齡古榕樹。其中左上圖那棵其貌不揚的心葉榕已經434年,是廣州數一數二的老榕。</b></p> <p class="ql-block"><b>?? 海幢寺這棵鷹爪蘭有380多樹嶺,所以有“先有鷹爪蘭,后有海幢寺”的說詞。</b></p> <p class="ql-block"><b>六祖殿在藏經閣左下側</b></p> <p class="ql-block"><b> 六祖殿對聯,上聯“一花開五葉”我們已經比較清楚了。而下聯“無樹極三途”出自六祖“菩提本無樹”的偈語,強調:無樹?:破除對“菩提樹”的執(zhí)念。三途?:佛教所言的“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引申為對執(zhí)念的超越。此偈成為禪宗“頓悟法門”的核心教義,與“一花開五葉”共同構成禪宗思想體系。</b></p> <p class="ql-block"><b> 2021年廣東省博物館曾和海幢寺聯合舉辦了“禪風雅意”展。系統(tǒng)梳理了嶺南寺僧書畫藝術發(fā)展脈絡,并展現了海幢寺的歷史文化與中外交流。 ?去年底在國家博物館進行了又一次展示,刮起了一陣禪風……</b></p> <p class="ql-block"><b> 禪風雅意展還以外銷畫、外文圖書文獻等展品,揭示海幢寺作為清代第一座對外國人開放的寺院,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特殊地位。 ?</b></p> 石灣陶瓷塑禪宗 <p class="ql-block"><b>(石灣陶瓷與禪宗的不解之緣,下列圖片部分攝自陶藝展,部分為網絡圖片)</b></p><p class="ql-block"><b>?? 石榴紅釉達摩取材自家傳戶曉的佛教故事。此模印達摩像,底部蓋有“灣溪劉傳”四字篆文款,是20世紀著名石灣陶藝家劉傳在1960年以前的作品。</b></p><p class="ql-block"><b>劉傳(1916-2000)</b></p> <p class="ql-block"><b> 石灣窯達摩立像:禪宗傳承與制釉工藝的完美結合。石灣窯紅釉達摩立像。這件作品不僅展示了精湛的陶瓷工藝,更深刻蘊含了禪宗文化的精髓,成為佛山深厚文化底蘊的有力見證。</b></p> <p class="ql-block"><b>?? 達摩(龍窯)。劉澤棉(1937-)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石灣陶塑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亞太地區(qū)手工藝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石灣陶藝世家劉勝學生,是劉勝記第四代傳人…</b></p> <p class="ql-block"><b>?? 達摩祖師 黃松堅,黃志偉(均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b></p> <p class="ql-block"><b>???? 此作“六祖慧能”盤坐于石崖之上,身穿袈裟,左手持一串佛珠,右手作法相。</b></p><p class="ql-block"><b>此《六祖》是黃志偉的精心之作,造型沉穩(wěn)厚重,形象豐滿;其衣紋線條與衣袍塊面起伏聚散,流暢自如;其釉色古樸,質感樸拙,古意盎然;人物既有一種滄桑感,又具有一種意態(tài)深沉的禪意,耐人尋味。</b></p> <p class="ql-block"><b>?? 達摩禪師 劉雪玲(國家級陶藝大師)</b></p> <p class="ql-block"><b>?? 禪宗達摩 劉雪玲( 國家級陶藝大師)</b></p> <p class="ql-block"><b>?? 一葦渡江 龐文忠( 國家級陶藝大師)</b></p> <p class="ql-block"><b>???? 封偉民(中國陶瓷藝術大師)作品《一默如雷》。</b></p><p class="ql-block"><b>封偉民作品《一默如雷》塑造的是達摩的形象,他把人物的身軀拉長了,用了變形、夸張的手法。仔細看人物的頭部:眉毛是骨頭的,眼蓋是肉的,鼻梁上面是骨頭的,鼻頭是肉的;幾個手指、關節(jié)、筋脈等等,封偉民抓住了人物特點,塑造得栩栩如生。匠心獨運的造型和結構塑造,讓人物呈現一種精神往上生長的感覺,“面壁九年”的達摩祖師形象躍然眼前。</b></p> 嶺南畫派畫禪宗 <p class="ql-block"><b>嶺南畫派紀念館,紀念館前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塑像</b></p> <p class="ql-block"><b>???? 高劍父(1879-1951)/《達摩像》</b></p> <p class="ql-block"><b>?? 高劍父/《紅袍達摩》</b></p> <p class="ql-block"><b>?? 高奇峰(1889-1933)/《面壁達摩》</b></p> <p class="ql-block"><b>?? 高奇峰/《拂塵達摩》</b></p> <p class="ql-block"><b>?? 關山月(1912-2000)/《菩提達摩面壁九年》</b></p> <p class="ql-block"><b>?? 關山月/《達摩》</b></p> <p class="ql-block"><b>?? 鄧芬(1894-1964)/《達摩面壁》</b></p> <p class="ql-block"><b>?? 李曉白(1958-)/《達摩圖》</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