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九歲之前,家里蔬菜少得可憐。十歲以后,盡管自家近30 米長的前院是菜園,可是土質不夠肥沃,八口之家的蔬菜,比吃供應的還得精打細算。媽媽上班,一大家子人的飯食都靠小腳奶奶,她經(jīng)歷了多少難,我兒時的視角往往視而不見,隨著年齡的增長,小時候所見的奶奶的行為,漸漸在眼前呈現(xiàn)無數(shù)個特寫鏡頭,刺激我的心靈深處,那數(shù)不清的故事,閃耀著柔弱肩頭扛著一家生活重任的高大形象。這形象,是我的偶像,也是我50年又20天的光陰里,時常隱隱的痛,62歲的奶奶,沒有享過清福,倒是時時刻刻都把自己和勞作緊緊綁在一起。就說當下吃的茄子,我一拿起茄子,一準想起奶奶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春天,奶奶小心翼翼地拿出自己備好的茄子籽,精心地在鋼盆里育苗,灑水多少都是有嚴格要求的,待秧苗育好后,等待陰天,他得提醒心思都在工作上的兒子,事先幫她備壟刨坑,上班的兒子媳婦都走了,奶奶就自己栽茄子,下秧后必須及時澆水培土,來不及等上班人回家,小腳奶奶就自己用臉盆端水(那時候沒有小桶)澆茄子秧,待水沉下去再培土,到了中午,還得管一家子人的午飯,現(xiàn)在想想,奶奶何等辛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平日里旱了,奶奶就端水澆澆,好在家里有洋井,水源不是問題。只要茄子秧長勢好,流再多的汗奶奶也開心。眼看著茄子秧上紫色花綻開笑臉,奶奶笑呵呵地對我說:“丫頭,吃茄子有盼望了”,我除了嫌茄子長得慢,不懂得替奶奶分擔一盆水的勞作。盼到茄子可以吃的時候,奶奶早就看好該摘哪幾只茄子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所以要說想起奶奶的故事,就是我們家的茄子吃了,茄子褲不能扔,奶奶無論多忙,都得趁茄子褲離開茄子后還有的水分,把“骨肉”分開,再把“肉”用線串上晾曬 ,到了冬天,蔬菜單調,有一個階段,經(jīng)常吃水煮干白菜葉,奶奶就把干茄子褲用溫水泡發(fā),炸“茄子”醬;吃膩了干白菜,吃到茄子味道的醬,食欲大增。一個茄子褲干了之后真是一丁點,可是奶奶為了改善一家人的伙食,就是這樣兢兢業(yè)業(y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茄子一夏天一秋天地陸續(xù)提供食材,解決奶奶無菜之憂。到了天氣轉涼,茄子個頭都僵在兩三寸長不長,時間長了倒是長得瓷實,趁來霜之前,奶奶把所有的茄子包(對長不大茄子的稱呼)一律采摘下來,同樣再把茄子褲去掉串上晾曬,更重要的是把茄子包上鍋蒸一下,留心把握不能蒸過火,然后放上韭菜和鹽,放在缸盆里,置于陰涼處。深秋我們上山植樹造林帶飯盒,這是最受歡迎的小菜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奶奶沒有趕上分田到戶,沒過著蔬菜綽綽有余的日子,可是她在拮據(jù)面前總是物盡其用,讓我們的飯食盡量可口。</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奶奶用勤勞善良,用自強不息,詮釋人生的價值,也常用一句話教導我:“無論啥時候,都得活出個人樣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越發(fā)領會奶奶的苦心:面對困境與優(yōu)渥,都不能忘記我是誰。</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