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 字:吉 祥</p><p class="ql-block">圖 片:源于網(wǎng)絡(luò)</p><p class="ql-block">美篇號:7618514</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六七十年代的東北,每到年前家家戶戶都要蒸粘豆包。蒸上幾鍋后凍起來,然后冷藏在大缸里,等到想吃的時候再熱著吃。</p><p class="ql-block"> 記得小時候,我最喜歡吃的就是粘豆包。如果再配上點(diǎn)紅糖或白糖,香氣飴人,軟糯香甜,久吃不膩。</p><p class="ql-block"> 蒸豆包有的用蘇子葉鋪墊,也有的用白菜葉或玉米葉鋪墊。我母親喜歡用蘇子葉,我也喜歡吃用蘇子葉鋪墊的粘豆包,軟糯香甜之余還有蘇子的淡淡清香,更加誘人食欲。</p> <p class="ql-block"> 那時候孩子很少有零食吃,而且飯菜又沒有多少油水,愛運(yùn)動的孩子常常等不到飯時就會餓。小時候我常在姥姥或奶奶家里玩耍,每到餓的時候就會向奶奶或姥姥要吃的,她們二老便會給我熱豆包吃,而二老又各有熱粘豆包的獨(dú)特方法。</p><p class="ql-block"> 姥姥身體不好,不宜勞動,所以怕冷。姥姥自己用泥巴晾曬了一個泥盆,而后把做飯后的炭火裝進(jìn)泥盆中取暖,俗稱“火盆”。我餓的時候,姥姥就把凍豆包用菜葉包好,然后埋入火盆里,過一會,粘豆包就被炭火烘熱,而且是外焦里嫩,香氣氤氳,彌漫小屋,姥姥看著我幸福的吃著,她幸福地笑著,飽含含飴弄孫的溫馨、美滿。</p><p class="ql-block"> 而奶奶卻另有辦法,每次我在家里玩,她便提前把豆包放在暖和地方解凍,或是熱炕頭或是熱鍋里,等我喊餓的時候,奶奶再用少許豬油把豆包煎烙一下,外皮便成焦黃的鍋巴狀。奶奶如姥姥的樣子,會心的笑著看我吃完。</p><p class="ql-block"> 奶奶和姥姥加工后的粘豆包同樣是外焦里嫩,但是有不同的味道,異樣的口感。奶奶和姥姥給我的童年創(chuàng)造了無比的幸福,留下了難忘的記憶和不泯的兒時味道。 </p> <p class="ql-block"> 隨著時間的流逝、歲月的更遷、環(huán)境的改變和條件的好轉(zhuǎn),現(xiàn)在一般的都不再如以前須在年前大量的蒸粘豆包了,而且現(xiàn)在生活條件好,想吃隨時都可以買到,或者自己動手去做。</p><p class="ql-block"> 至今我依然喜歡吃粘豆包,但是卻總也找不到兒時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孩子們的幸福生活也已經(jīng)不是粘豆包時代的單一,他們的零食多樣、充盈。我也常吃孩子們送進(jìn)口中的零食,但我依然回味兒時粘豆包的味道,尤其是經(jīng)過奶奶和姥姥深加工后粘豆包的味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