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白眉棕啄木鳥據(jù)說是世界上最小的啄木鳥,沒有考證但在中國應(yīng)該是最小的啄木鳥。在拍長尾闊嘴鳥時它悄然飄過,只是匆匆看了一眼,第二天找了個當?shù)伉B導(dǎo)專門去找它,還好在一大片竹林中發(fā)現(xiàn)了它,的確它太小了,飛行速度又快,要陰暗的林中拍到它還真不容易,順利加新。</p> <p class="ql-block">時過一個月再次來到了弄崗,正值白眉棕啄木鳥的育雛期,當?shù)氐拇迕駮谒?jīng)常活動的地方插上很多竹桿,白眉棕啄木鳥只在死去的竹桿上打洞筑巢,這樣就方便白眉棕木鳥育雛,更好的保護它。</p> 白眉棕啄木鳥 (英文名:White-browed Piculet,學名:Sasia ochracea),是?形目啄木鳥科棕啄木鳥屬的鳥類。分布于東南亞的闊葉林及次生林中,特別是在竹林的中下層。該鳥種在西藏、云南、廣西、貴州等地可見,屬于罕見種類,其模式產(chǎn)地在尼泊爾。 白眉棕啄木鳥這種小型啄木鳥體長約10厘米,體重介于8.3至11.8克之間。雄鳥具有橙紅至橙褐的額頭和前額冠,額頭中央有一塊鮮亮的金黃色斑點;而雌鳥的額頭完全是橙色,缺乏金黃色斑點。頭頂至頸后橄欖綠,常帶些微的橙色調(diào);眼后有白色條紋;耳羽較暗,上體綠色,帶有可變的橙色元素,臀部(有時包括肩部和背部)主要是橙色,上尾覆羽黑色;上體棕色,翼羽邊緣綠色至黃綠色;上尾(10根羽毛)非常短,棕色,邊緣綠色;整個下體顏色從深橙色到較淺的橙色不等,有時胸部和側(cè)翼略帶黃色;下翼主要為淡黃色;喙短,上喙彎曲,上喙黑色,下喙灰色;虹膜紅色,眼周皮膚粉紅至紅色;腿橙色或橙黃色,僅有三趾。幼鳥上體更綠,下體灰或綠色,色彩較淡。 白眉棕啄木鳥棲息于低海拔和山腳森林,偏好密集的低矮植被區(qū)。以螞蟻及其幼蟲、小甲蟲(Scolytidae)、蜘蛛等為食。單獨或成對出現(xiàn),有時形成4至5只的小群,加入混合物種的覓食群體。在較低的層次上覓食,迅速穿梭于近地面的密集植被中;攀爬竹子、灌木莖和藤蔓;偶爾也會在地上覓食,跳躍在落葉間。覓食技巧包括頻繁的啄食,但未知是否挖掘木頭中的幼蟲。 白眉棕啄木鳥繁殖期在3月至7月之間,筑巢于竹子中。在中國,見于西藏、云南、廣西和貴州等地。 以上文字主要摘自《懂鳥》和網(wǎng)絡(luò),圖片為作者原創(chuàng),僅代表個人觀點。歡迎大家轉(zhuǎn)發(fā)分享、相互交流,但禁止將圖片下載另做他用、截圖轉(zhuǎn)載,如欲轉(zhuǎn)載,請一定注明出處,且禁止改變原創(chuàng)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