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童年的記憶雖已漸行漸遠(yuǎn)了,但是,童年舌尖上的記憶卻永生難忘,媽媽的味道也時常在嘴里回味。</p><p class="ql-block"> 新中國在建設(shè)初期,國家底子薄,老百姓都不富裕,最好的生活就是能吃飽飯。雖然物價很便宜,一角錢能買好幾個雞蛋,但是卻很少人家舍得買雞蛋吃。</p><p class="ql-block"> 記得那時候偶爾喝頓西紅柿雞蛋湯,媽媽的手藝可真好:一顆雞蛋滿盆薄薄的像絲一樣的蛋花,兄弟姊妹們每人都能喝上滿滿的一大碗。</p><p class="ql-block"> 后來三年自然災(zāi)害期間是計劃經(jīng)濟時代,城市居民按人口分各種票證,每月一家二兩白糖,每人二尺布票,一人二兩肉票。小孩27斤糧食,大人30斤糧食。</p><p class="ql-block"> 糧食不夠吃的,輔食更加少。政府賣給市民的糧食是多樣的,有30/100的白面,70/100的粗糧,粗糧里包括小米,玉米面,地瓜干或地瓜面或鮮地瓜。過年過節(jié)時每戶給幾斤糙大米。</p><p class="ql-block"> 這些糧食都要仔細(xì)控制才能吃到月底,所以那時候玉米面、地瓜面都要摻上野菜才能湊付都月底。因此這拔野菜的活兒就落到了我們這些孩子的身上。</p><p class="ql-block"> 每天下午下了課,到山里到野地里去拔野菜,回來的時候天也快黑了,摘好野菜用開水焯一下再把它剁碎,加點鹽再加上玉米面或地瓜面蒸窩窩頭吃。就這樣的窩窩頭也不能任你吃飽。那時候,每個小孩子的臉上都是蠟黃的。由于長期的營養(yǎng)不良,有些人得了水腫,腿上一摁一個坑。</p><p class="ql-block"> 每年我就盼著大年三十的年夜飯,這是我到如今也抹不掉的美好的童年味道——鐫刻在我心靈深處的媽媽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年三十 早上起來,媽媽就開始忙活了。把各種需要的食材都準(zhǔn)備好,分的那幾斤大米不夠全家人吃的,于是就摻上一些小米,做2米飯。媽媽的手藝真好,做的米飯不軟不硬,恰到好處。黃白相間特別好吃。</p><p class="ql-block"> 做完了米飯接著做大鍋菜:豬肉切塊,豬肋條骨,調(diào)料放在大鍋里燉,等到豬肉煮熟了,再放上切好的白菜和粉條,廚房里香味四溢,饞的我們口水直流。這一頓飯讓我們每個人吃的飽飽的,我永遠(yuǎn)忘不了每年的這頓年夜飯。</p><p class="ql-block"> 現(xiàn)在我們的物資極大的豐富了,天天頓頓白米飯,都吃夠了,雞鴨魚肉盡情吃,可是就是吃不出當(dāng)年年夜飯的味道和感覺來,試著做了幾次,都沒有做出那時的味道。嗨,媽媽的味道已經(jīng)遠(yuǎn)去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