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古道,尤其是古蜀道,總是盛產(chǎn)傳說的地方。“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dāng)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勾連。”李白一首《蜀道難》更是讓天下人都知其“難于上青天”。</p><p class="ql-block"> 從古陳倉、洛陽、長安穿秦嶺到漢中,主要有四條古道——陳倉故道、褒斜道、儻駱道和子午道,跨大巴山從漢中到蜀地主要有三條古道——金牛道、米倉道、荔枝道。這七條古道歷史悠久,經(jīng)常被以關(guān)中為根據(jù)地的政權(quán)用作進(jìn)攻漢中、安康、四川、湖北等地的通道。因此,這七條古道也高度濃縮了從周文王歷兩漢三國至大唐安史之亂直到辛亥革命三千多年的歷史事件與人物,流傳下許多歷史典故和文學(xué)詩歌,至今沿途仍遺存有大量石刻文獻(xiàn)。今天,正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舉辦的“古道滄桑——蜀道石刻文獻(xiàn)展”,展示了80余件蜀道石刻拓片、詩意繪畫和圖片展板,其時間跨度長達(dá)2000多年。</p><p class="ql-block"> 我曾舍車策杖,在漢中、劍門關(guān)、江油、廣漢走過幾段古蜀道。走在這古道上,儼然是在走向那文明的襁褓時代,是站在時間的一端端詳時間的另一端;走在這古道上,仿佛一會兒按下了倒帶鍵、一會兒重播鍵,有時又像死機(jī)的桌面被定格在那里。這是可以觸摸得到的凝固的歲月,而道邊石崖那刻滿了滄桑的石刻,儼然在守護(hù)著那凝固的歲月。</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蜀道,不說空中,只就陸路已是高鐵、高速路四通八達(dá),不舍車徒步,是無法體驗(yàn)“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了。</p><p class="ql-block"> 道路總是真切地決定了人的活動,不管愿不愿意。沒有人會拒絕道路,都希望道路快捷安全,但道路的改善,讓人感到舒適的同時,卻少了驚心動魄,多了平淡無奇;少了故事傳說,多了枯燥乏味。</p><p class="ql-block"> "要想富,先修路。"這句話仿佛已成真理。當(dāng)行走在古蜀故道,那曾經(jīng)的繁榮僅存在于傳說、地方志、遺跡中。這曾因路而富的地方,卻因新路的建成而衰敗了。真是成也是路,敗也是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