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丹東中朝友誼橋位于中國丹東與朝鮮新義州之間的鴨綠江上,是連接中朝兩國的重要交通設施。這兩座橋分別被稱為“中朝友誼橋”(上橋)和“斷橋”(下橋),它們不僅承載著交通功能,更見證了中朝兩國人民的深厚友誼和歷史變遷,同時也是具有歷史意義的地標。</p> <p class="ql-block"> 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期間,美軍為了切斷中國對朝鮮的援助,出動轟炸機600余架次對鴨綠江上的橋梁進行了轟炸。下橋被攔腰炸斷,朝方一側的8孔橋梁全部沉入江中,中國邊境一方所剩四孔殘橋保留至今,稱“斷橋”。</p> <p class="ql-block"> 斷橋,即下橋,是1909年5月由當時日本駐朝鮮總督府鐵道局在將安奉線(丹東-沈陽)臨時輕便窄軌軍用鐵路改成永久性商業(yè)鐵路的同時,在鴨綠江上所建的第一座鐵路橋。</p><p class="ql-block"> 整個工程使役中朝兩國勞工51萬人次,于1911年10月建成,橋長941.83米,寬11米,12孔,曲弦式下構鋼梁,每日定時開放,供過往大型船只通過使用。</p> <p class="ql-block"> 斷橋作為戰(zhàn)爭遺跡型旅游景點,于1993年修復開發(fā)。橋身漆為淺藍色,意在不忘殖民統(tǒng)治和侵略戰(zhàn)爭,祈盼和維護世界和平。橋頭上方曲弦式鋼梁正中懸掛的紫銅巨匾上的“鴨綠江斷橋”五個金色大字,以及橋上的成千上萬處彈痕,至今遺留宛然,成為抗美援朝的見證。</p> <p class="ql-block"> 為了緬懷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犧牲的英烈,當?shù)卣诤涌跀鄻驑蝾^樹立了彭德懷、毛岸英、邱少云、黃繼光等眾多英模塑像,以勵志后人。</p> <p class="ql-block"> 斷橋己成為國家級保護單位的旅游景點,吸收了大量游客前來參觀。游客不僅可以感受到歷史的厚重,還可以乘船游覽鴨綠江,欣賞中朝兩岸的風光。</p> <p class="ql-block"> 觀朝鮮于赤島,九里島和古代中朝重要通商口岸義州郡,觀兩岸朝鮮風光,最近距離觀朝鮮軍港、輪渡、檢查站、集體農莊、暗堡、軍人、朝鮮居民、生產生活場景盡在咫尺。</p> <p class="ql-block"> 中朝邊界一步跨,感受兩國近在咫尺的異國風情。在鴨綠江中,只要不上岸,就不越境,沿途可遠觀兩國風景。</p> <p class="ql-block"> 安東老街,一段歷史,一種情懷,一條老街,一話百年。自從1876年清政府設立安東縣,安東就是丹東從1876年一直解放后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 丹東中朝友誼橋與斷橋不僅是中朝兩國人民友誼的象征,更是歷史的見證。無論是中朝友誼橋的持續(xù)使用,還是斷橋作為戰(zhàn)爭遺跡的保存,都體現(xiàn)了人們對和平的珍視和對歷史的記憶。游客在參觀這些景點時,不僅能感受到歷史的厚重,還能領略到中朝兩國文化的交融與和諧共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