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兩天前,蔡進老師告訴我們:三星堆博物館7月7日新推出了《古希臘的旅程-希臘考古出土文物精品展》。</p><p class="ql-block"> 今天,高溫暑熱,仍擋不住暑假前往三星堆博物館觀展的游客,上午10點半左右,我們到達時,“今日門票已告罄”。好在60歲以上老者,憑身份證即可直接進入,何況我們只是參觀“古希臘的旅程”展。進去展廳后仍是熙熙攘攘,人頭攢動,博物館旅游熱經久不息。</p> <p class="ql-block"> 《古希臘的旅程——希臘考古出土文物精品展》是由希臘文化部、三星堆博物館、良渚博物院聯合主辦的展覽。</p><p class="ql-block"> 展品包括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雅典衛(wèi)城博物館、伊拉克利翁考古博物館等31家博物館的172件/組珍貴藏品(含9件復制品),種類涵蓋陶器、青銅器、金器、大理石雕像以及濕壁畫等,生動地展現了古希臘文明的燦爛成就與對西方文明的深遠影響。</p> <p class="ql-block"> 希臘歷史發(fā)展不同時期孕育了獨特的文明成就,對西方乃至世界歷史影響深遠。</p><p class="ql-block"> 1. 史前時期(約公元前6000年-前2000年)</p><p class="ql-block"> 2. 青銅時代(約公元前2000年-前1100年):米諾斯與邁錫尼文明</p><p class="ql-block"> 3. 黑暗時代(荷馬時代,約公元前1100年-前800年)文明倒退與緩慢復蘇。</p><p class="ql-block"> 4. 古風時期(約公元前800年-前500年) 城邦確立,文明全面復興。</p><p class="ql-block"> 5. 古典時期(約公元前500年-前336年):文明的黃金時代,民主巔峰、文化繁榮與城邦爭霸。</p><p class="ql-block"> 6. 希臘化時期(約公元前336年-前30年):希臘文化向歐亞非擴散。</p><p class="ql-block"> 希臘的各個時期以其獨特的政治制度、文化創(chuàng)造,深刻塑造了西方的民主、哲學、藝術與科學傳統(tǒng),被譽為“西方文明的搖籃”。</p> <p class="ql-block"> 雅典娜女神還愿雕像(公元前5世紀晚期)</p><p class="ql-block"> 人們通過奉獻還愿雕像來表達對雅典娜女神的虔誠,祈求她的庇佑,期望在戰(zhàn)爭、生產、生活等方面獲得成功和幸福。</p> <p class="ql-block"> 阿伽門農黃金面具(復制品,公元前16世紀下半葉)</p><p class="ql-block">. 在邁錫尼國王阿伽門農死后,人們依其面貌所制成的黃金面罩,是強盛一時的邁錫尼文明的最好明證。</p><p class="ql-block"> 《荷馬史詩》記載:阿伽門農是古希臘邁錫尼國王,在特洛伊戰(zhàn)爭中,經過十年圍城最終用“木馬計”打贏了戰(zhàn)爭。</p> <p class="ql-block"> 金面具原件是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鎮(zhèn)館之寶。</p><p class="ql-block"> 在三星堆博物館里,“阿伽門農”金面具與古蜀銅縱目面具?交相輝映,一場醞釀了千年的文明對話,在青銅神樹下悄然展開。</p> <p class="ql-block"> 邁錫尼金面具造型逼真,對人物的五官眉眼等細節(jié)描繪清晰,生動地反映出逝者的面龐,展現出邁錫尼文明時期高超的藝術水準和審美觀念,是珍貴的藝術珍品。</p> <p class="ql-block">金帶(公元前16世紀)</p> <p class="ql-block"> 基克拉澤斯時期的女性大理石雕像(公元前2700-前2200年)</p> <p class="ql-block"> “煎鍋”形陶器(公元前3200-前2700年)</p> <p class="ql-block"> 來通陶杯(公元前17世紀)</p> <p class="ql-block">花盆(陶-公元前1600年)</p> <p class="ql-block">彩繪陶壺(公元前17世紀)</p> <p class="ql-block">彩繪乳頭陶壺(公元前16世紀)</p> <p class="ql-block">陶面具</p> <p class="ql-block"> 來通陶杯(公元前1600-前1450年)</p><p class="ql-block"> 古希臘來通杯是一種極具特色的古老飲器?!皝硗ā币辉~源于希臘語意為“流出”。來通杯主要用于禮儀和祭祀活動,人們通過舉起來通杯將酒一飲而盡或倒在地上,表達對神的敬意,或用于血祭等儀式。</p> <p class="ql-block"> 陶壺(公元前1800-前1600年)</p> <p class="ql-block"> 線形文字B泥板(公元前1800-前1700年)</p> <p class="ql-block"> 線形文字B泥板</p><p class="ql-block"> 線形文字B泥板是古希臘邁錫尼文明的“百科全書”,其破譯不僅解開了青銅時代希臘的語言密碼,使希臘文明的連續(xù)性從古典時期上溯至青銅時代,成為理解西方文明起源的關鍵鑰匙。</p> <p class="ql-block"> 展廳布置模擬“邁錫尼獅子門”。</p><p class="ql-block"> 邁錫尼古城“獅子門”是世界第一座將浮雕與墻壁融合的建筑。兩頭雄獅象征武力,中間的石柱象征權杖。</p> <p class="ql-block">馬鐙罐(公元前12世紀)</p> <p class="ql-block"> 帶喙赤陶壺(公元前1520-前1440年)</p> <p class="ql-block">雪花石膏赤陶(公元前1520年)</p> <p class="ql-block">單耳陶酒杯(公元前1520-前1410年)</p> <p class="ql-block">陶棺(公元前12世紀)</p> <p class="ql-block">宮殿式陶罐(公元前1500年)</p> <p class="ql-block">紅玉髓項鏈</p> <p class="ql-block"> 蝴蝶浮雕金質圓形飾件(公元前14世紀)</p> <p class="ql-block"> 五彩韻律基克拉澤斯陶盤(公元前17世紀中葉)</p> <p class="ql-block"> 野山羊風格陶酒壺(公元前630-前600年)</p> <p class="ql-block"> 車輪上的騎馬戰(zhàn)士小雕像(公元前7世紀下半葉)</p> <p class="ql-block"> 紅繪雙耳噴口混酒器(公元前420年)(展廳門前廣告展示的文物)</p><p class="ql-block"> 紅繪雙耳噴口混酒器是古希臘時期用于混合酒和水的容器。</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530年,雅典安多西多斯陶器作坊開始生產紅繪陶瓶。該技法以黑釉為背景,讓人物等形象保留陶土的紅色,與之前的黑繪技法相比,紅繪線條更靈活流暢。</p><p class="ql-block"> 人物刻畫寫實生動,通過姿態(tài)、動作、表情等,表現酒神狄俄尼索斯及其女信徒邁那得斯的場景,能讓人感受到他們的狂歡狀態(tài)。</p> <p class="ql-block">雙耳陶瓶(公元前800-前750年)</p> <p class="ql-block"> 幾何風格提水罐(公元前750-前725年)</p><p class="ql-block"> 幾何風格是古希臘黑暗時期末期和古風時期藝術中的一種風格。因陶器瓶畫裝飾主要采用抽象的幾何圖案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幾何風格調酒碗(公元前730-前690年)</p> <p class="ql-block"> 泛雅典娜節(jié)雙耳瓶(公元前425-前400年)</p><p class="ql-block"> 泛雅典娜節(jié)雙耳瓶是古代希臘用于雅典城每4年舉行一次的泛雅典娜節(jié)的獎品容器。</p><p class="ql-block"> 雅典娜女神形象,她身穿無袖長袍、頭戴戰(zhàn)盔、手執(zhí)矛與盾,有的形象還會與橄欖樹聯系在一起,象征和平和繁榮。</p> <p class="ql-block">洗滌陶盆(公元前630-前620年)</p> <p class="ql-block"> 青銅庫羅斯(男青年)小銅像(公元前6世紀)</p><p class="ql-block"> “庫羅斯”是希臘古風時期(公元前7世紀-前6世紀)藝術中最重要的雕塑類型,指青年男子的全身裸體雕像,體現了當時貴族階層理想的狀態(tài)。</p> <p class="ql-block"> 重裝步兵青銅像(公元前540-前525年)</p> <p class="ql-block"> 斯芬克斯形飾預構件(公元前6世紀)</p><p class="ql-block"> 斯芬克斯形象最早起源于古埃及,是法老卡夫拉為彰顯自己的神性和王權而建造。公元前兩千紀初,斯芬克斯形象傳入愛琴海地區(qū)以及古希臘等地出現,被賦予了新的藝術生命和文化內涵。</p> <p class="ql-block"> 阿提卡黑繪雙耳瓶(公元前525-前510年)</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6世紀至公元前4世紀末,阿提卡地區(qū)制陶業(yè)繁盛,阿提卡黑繪雙耳瓶在此期間大量生產,是當時古希臘社會生活與文化的重要載體。</p> <p class="ql-block"> 題材主要來源于希臘神話故事和日常生活。如赫拉克勒斯的英雄事跡、酒神狄俄尼索斯的狂歡場景等,也有描繪戰(zhàn)士戰(zhàn)斗、人們勞作等生活畫面。</p> <p class="ql-block"> 泛雅典娜雙耳瓶(公元前425-前400年)</p> <p class="ql-block">提水罐(公元前555-前550年)</p> <p class="ql-block"> 亞里士多德塑像(石膏復制品)(公元前1世紀)</p> <p class="ql-block"> 少女雕像(公元前520年)</p> <p class="ql-block"> 赤陶還愿浮雕板畫(公元前500-前450年)</p> <p class="ql-block">帕特農神廟南墻浮雕</p> <p class="ql-block"> 系涼鞋的尼姬女神浮雕(石膏復制品,公元前426-前421年)</p><p class="ql-block"> 尼姬是希臘神話中的勝利女神,常與雅典娜結合為“雅典娜·尼姬”,象征戰(zhàn)爭與勝利。</p><p class="ql-block"> 女神單腿站立,身體微傾,正彎腰調整涼鞋系帶。衣褶以透明化手法處理,緊貼身體曲線,展現出輕盈靈動的質感,被認為是古希臘藝術中“最具情色張力”的作品之一。</p> <p class="ql-block"> 阿芙洛狄忒(維納斯)女神雕像(公元前2世紀)</p> <p class="ql-block"> 阿芙洛狄忒(維納斯)女神半身雕像(希臘化時期)</p> <p class="ql-block">米洛斯的浮雕(公元前470-前460年)</p> <p class="ql-block"> 白彩細頸花瓶(公元前480-前470年)</p> <p class="ql-block"> 刻有教練與運動員浮雕的墓碑(公元前4世紀)</p> <p class="ql-block"> 泛雅典娜節(jié)形制的紅繪雙耳瓶(公元前500年)</p> <p class="ql-block"> 狄俄尼索斯大理石還愿浮雕(公元前1世紀)</p><p class="ql-block"> 狄俄尼索斯是古希臘神話中奧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他是古希臘人信奉的葡萄酒之神,不僅握有葡萄酒醉人的力量,還以布施歡樂與慈愛在當時成為極有感召力的神。</p> <p class="ql-block"> 青年戲劇面具(公元前50-公元50年)</p> <p class="ql-block">石雕戲劇面具(公元前5世紀)</p> <p class="ql-block"> 泛雅典娜節(jié)雙耳瓶(約公元前500年)</p><p class="ql-block"> 泛雅典娜節(jié)是古希臘雅典城邦為紀念守護女神雅典娜而設立的重要節(jié)日,融合了宗教祭祀、體育競技、藝術展演和城邦政治等多重元素,被譽為“古希臘文明的縮影”。</p> <p class="ql-block"> 跳躍配重運動員的紅繪杯(公元前5世紀)</p> <p class="ql-block">蛇形金手鐲(公元前3世紀)</p> <p class="ql-block">金桃金娘花環(huán)(公元前4世紀晚期)</p> <p class="ql-block">金冠飾(公元前3世紀早期)</p> <p class="ql-block"> 三星堆黃金面具</p><p class="ql-block"> 希臘文明是西方文明的一個重要源頭,對于西方文明的形成和發(fā)展起著奠基性的作用。三星堆文化和希臘的邁錫尼文明幾乎是同一時期的,而且都是青銅文化的代表性遺址。阿伽門農的金面具和三星堆的金面具其實也是相得益彰,反映了東西兩種文明在發(fā)展歷程中的相似性。我們把兩件金面具置于世界文明坐標系中時,看到的不僅是技藝的精湛與審美的差異,更是人類面對生命與永恒命題時的相似思考。兩件跨越時空與地域的黃金藝術品,在歷史的長河中形成奇妙呼應,無聲訴說著人類文明進程中那些不約而同的精神追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