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四省環(huán)游最后一個景點,了解一丁點哈爾濱市的故事,市容及購物。</p> <p class="ql-block">先看圣索菲婭大教堂,建于1907年,現(xiàn)在只供外地游容參觀外貌,里面不開放了。</p> <p class="ql-block">我從建筑四周不同角度拍了拍。</p> <p class="ql-block">廣場沒了中東鐵路模型。</p> <p class="ql-block">一座歐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第二個景點,到松花江大橋上參觀中東鐵路軌</p><p class="ql-block">下車經(jīng)過中央大街,也叫黃金街。始建于1898年,1924年,俄國建工程師科姆特拉肖克設(shè)計并監(jiān)工,用3年,鋪就了這條磚石路。</p> <p class="ql-block">這條街為什叫黃金街?因為地上一塊磚值一塊大洋,一塊大洋當(dāng)時可供一個普通家庭一個月生活費,黃金大街用了87萬塊磚,那就是說,用這條大街的磚的大洋,可供87萬個家庭一個月生活。</p> <p class="ql-block">截圖</p><p class="ql-block">這條大街兩旁,矗立著眾多的風(fēng)格各異的歐州建筑,匯集了眾多知名商家店鋪,可嘗到正宗俄式美食,還可買到各式各樣俄式商品。</p> <p class="ql-block">防洪紀(jì)會塔,它讓人民永遠(yuǎn)銘記1957年那場驚心動魄的抗洪斗爭,洪水己高出城市平面4米,以及在洪災(zāi)中經(jīng)歷的的苦唯和取得的勝利,銘記著那些抗災(zāi)英雄,它象征著哈爾濱人民眾志誠城,頑強(qiáng)拼搏,不畏艱險,戰(zhàn)勝困難的抗洪決心,是哈爾濱精神的體現(xiàn)。</p> <p class="ql-block">底座有兩塊木板寫的紅色數(shù)字,那是哈爾濱人民近百年來的三次大洪災(zāi),第一次1932年8月十二日,當(dāng)時哈爾濱淪陷日寇鐵蹄,省行政長官愚昧迷信,未采取有效措施,導(dǎo)致江堤毀壞,大水瀉入市區(qū),市民深陷水深火熱之中。</p> <p class="ql-block">哈爾濱松花江</p> <p class="ql-block">遠(yuǎn)處是中東大橋,是1896年李鴻章參加沙皇加冤典禮,簽定“中俄密約”,允許俄國在東北修建東清鐵路,后定名:大清東省鐵路,就是咱們現(xiàn)在說的“中東鐵路”</p> <p class="ql-block">鐵路由沙皇控制,成為他們掠奪中國資源,侵略中國的工具。</p><p class="ql-block">鐵路以哈爾濱為中心,西至滿州里,東至綏芬河,南至大連,共2400公里長。</p> <p class="ql-block">日俄戰(zhàn)爭結(jié)束后,稱中東鐵路。</p> <p class="ql-block">中東鐵路1898年動工,1903年通車運(yùn)營。</p> <p class="ql-block">鐵路開通后,大量資本注入,商貿(mào)發(fā)展迅速,</p><p class="ql-block">30多個國家在這設(shè)領(lǐng)事館,設(shè)銀行,哈爾濱由此發(fā)展起來。</p> <p class="ql-block">上到哈爾濱松花江大橋,看看當(dāng)年鐵軌,拍張照。</p> <p class="ql-block">白色的橋是現(xiàn)代鐵路橋,這座舊橋成了人民旅游參觀的橋。</p> <p class="ql-block">下午三點開始從哈爾濱往長春趕,本來6點半前可以到居住地,結(jié)果出了點小狀況,在長春城里開始繞,繞到這座大橋堵車了,剛好正對著夕陽,拍下了長春城夕陽影,意外收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