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2020年8月22日~28日,我參加了“境遇梵音”--蘭州、扎尕那、拉卜楞寺、茶卡鹽湖、青海湖等雙飛七日游。</p><p> 22日下午,到達蘭州,參觀了德國人造的黃河大鐵橋,這是我第二次看這座橋,第二次親近母親河。黃河河面寬約200米,黃黃的湍流裹挾著泥沙,洶涌澎湃,從橋下急速流過。對面白塔公園的亭臺樓閣鱗次櫛比,河邊的柳樹垂著長長的枝條。</p> <p>母親河塑像</p> <p>德國人造的黃河大鐵橋</p> <p>大鐵橋夜景</p> <p>境遇梵音自組團隊</p> <p>扎尕那位于甘肅省迭部縣益哇鄉(xiāng)。</p><p>8月23日到達時下著小雨,只見俊秀挺拔、突兀的山峰連成一片,山頭與山谷云霧繚繞。正北是巍峨恢弘、雄偉壯觀、璀璨生輝的光蓋山石峰,古稱“石鏡山”,因灰白色巖石易反光而有其名;東邊聳峙壁立的俊俏巖壁,凌空入云;南邊兩座石峰拔地而起,相峙并立成石門;再南至東哇、納加一帶,峭壁矗立,清流跌宕,水磨飛輪,流轉(zhuǎn)不息。</p> <p> 山勢奇峻、景色優(yōu)美,猶如一座規(guī)模宏大的石頭宮殿,這片世外桃源雖然早在近百年前就被洛克譽為亞當和夏娃的誕生地,但至今仍是一塊處女地。</p> <p> 初秋天氣,扎尕那森林公園青山含黛,白雪皚皚,碧水如練,踏板房泛起青光,拉桑寺古樸神秘,雄鷹在鏡泊山和藍天白云間振翅盤旋;南面對峙的虎頭雄峰,雙耳臨風,傲視蒼穹,煙云變幻,巍然屹立--它們敢于蒼穹比高低,與東邊的臘子口群峰遙相呼應,大有一峰獨秀不算秀,千山比高足為高之氣勢?!皟?yōu)美獨特的風景,神秘的群山,讓我們感到如臨仙境,留連忘返。在這里,所有的語言都蒼白無力,唯有云白風清,心曠神怡,物我兩忘。</p> <p>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東北部、青海省境內(nèi),中國最大的內(nèi)陸湖。由祁連山脈的大通山、日月山與青海南山之間的斷層陷落形成。</p> <p>二郎劍景區(qū)</p> <p>青海湖邊油菜花地</p> <p>青海湖的構(gòu)造斷陷湖,形成初期原是一個大淡水湖泊,與黃河水系相通,那時氣候溫和多雨,湖水通過東南部的倒淌河泄入黃河,是一個外流湖。至13萬年前,由于新構(gòu)造運動,周圍山地強烈隆起,從上新世末,湖東部的日月山、野牛山迅速上升隆起,使原來注入黃河的倒淌河被堵塞,迫使它由東向西流入青海湖,出現(xiàn)了尕海、耳海,后又分離出海晏湖、沙島湖等子湖。</p> <p>青海湖祭祀</p> <p>沿著青海湖邊的草原非常寬闊,牛羊成群</p> <p>青青湖畔草</p> <p>湖天一色</p> <p>由于外泄通道堵塞,青海湖遂演變成了閉塞湖。加上氣候變干,青海湖也由淡水湖逐漸變成咸水湖。北魏時青海湖的周長號稱千里,唐代為400公里,清乾隆時減為350公里。在布哈河三角洲前緣約20公里處有古湖堤遺址;距湖東岸25公里處的察漢城(建于漢代),原在湖濱。東西兩邊已分別退縮25公里和20公里,水位下降約100米。青海湖呈橢圓形,周長300余公里。</p> <p>海咸河淡</p> <p>高山流水</p> <p>青海湖二郎劍景區(qū)</p> <p>2002年,由青海省人民政府提出并發(fā)起,由國家體育總局、國家廣電總局和青海省政府聯(lián)合打造環(huán)湖賽,每年7至8月在青海省舉行。經(jīng)國際自行車聯(lián)盟批準,環(huán)湖賽為2.HC級,是亞洲頂級賽事,也是世界上最高海拔的國際性公路自行車賽。</p><p> 二郎劍以其蜿蜒深入青海湖中的特殊地理位置,以草原、沙灘、動物為主的生態(tài)自然資源,以民間文化活動為內(nèi)容,成為青海湖旅游區(qū)一顆耀眼的明珠。目前,二郎劍已經(jīng)建成了以觀鳥臺、觀鹿園、觀海橋、觀海亭為組合的觀賞區(qū),以碼頭廣場、“吉祥四瑞”雕塑為組合的休閑區(qū),以水上摩托、自駕游艇為活動內(nèi)容的水上娛樂區(qū)。</p> <p>高原魂</p> <p>茶卡鹽湖,別稱茶卡或達布遜淖爾,是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蘭縣茶卡鎮(zhèn)的天然結(jié)晶鹽湖,是柴達木盆地四大鹽湖之一。“茶卡”是藏語,意即鹽池,也就是青海的鹽;“達布遜淖爾”是蒙古語,也是鹽湖之意。</p><p> 茶卡鹽湖氣候溫涼,干旱少雨,屬高原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4℃,年平均降水量210.4毫米。湖面海拔3100米,長15.8千米,寬9.2千米,呈橢圓形,總面積105平方千米。</p> <p>日落中的茶卡鹽湖</p> <p>日落中的茶卡鹽湖</p> <p>茶卡鹽湖與塔爾寺、青海湖、孟達天池齊名,是“青海四大景”之一,被旅行者們稱為中國“天空之鏡”,被國家旅游地理雜志評為“人一生必去的55個地方”之一。</p> <p>茶卡鹽湖形成原因:由于板塊運動,原被海水所覆蓋的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交界地帶逐漸隆起為青藏高原。在青藏高原的形成過程中,部分海水積留在低洼地帶,形成了許多鹽湖和池塘,茶卡鹽湖就是其中之一。</p> <p>大約10~13萬年前,茶卡鹽湖當時是一個外流湖,向東流入共和盆地、注入黃河,后來發(fā)生構(gòu)造隆起,使得茶卡鹽湖變成了內(nèi)陸湖在晚冰期時,茶卡鹽湖為一淡水湖。自全新世起,茶卡鹽湖開始萎縮,出現(xiàn)鹽類沉積,即便是在全新世中期的氣候適宜期 ,茶卡鹽湖仍表現(xiàn)為進一步的萎縮狀態(tài)。全新世晚期,鹽湖的萎縮咸化進一步加劇。溫度的作用對于茶卡鹽湖的形成演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相對于晚冰期,全新世溫度增高引起鹽湖的蒸發(fā)量增大遠大于降水量。</p><p>茶卡鹽湖底部為石鹽礦床。鹽湖自形成以來化學沉積相對連續(xù)穩(wěn)定,化學沉積鹽層厚度較大,一般4~8米,最厚可達10米?;瘜W沉積主要以石鹽為主,其次為石膏、芒硝、鈣芒硝、無水芒硝、瀉利鹽、白鈉鎂礬和水石鹽等 。</p> <p>中間為鹽雕塑像</p> <p>百度介紹:茶卡鹽湖夾在祁連山支脈完顏通布山和昆侖山支脈旺尕秀山之間,兩山常年積雪,雪山倒影在湖面,形成水天相交、鹽湖與雪峰交相輝映的青藏高原獨特自然風光。</p><p> 爾等到達茶卡鹽湖卻感到背景蒼茫單一,游人如梭。沒有辦法,只能背水一戰(zhàn)。眾玩家別出心裁,克服湖面寬闊、水山相連、白茫茫一片的單調(diào)場景,拍出與眾不同的影像。</p> <p>各回船,兩招手。</p> <p>手揮琵琶</p> <p>放飛心靈</p> <p>旋轉(zhuǎn)天空</p> <p>熱烈奔放</p> <p>回眸一笑</p> <p>即將遠航</p> <p>記錄瞬間</p> <p>絲路花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