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AI技術能夠取代文學作品嗎?我的觀點是不能取代的。一部文學作品。代表了人類最復雜的思想。舉個最簡單的例子,AI能取得取代圣經(jīng)嗎?那美國人一定說不能,圣經(jīng)是我們唯一的。如果說AI能取代佛經(jīng)嗎?那佛教徒說不能,那是我們最高的。以色列是世界上最發(fā)達的國家。如果說用AI能寫出一部比舊約還好的書,那他們是不干的。因為他們知道,他們的信仰沒有了,他們認為舊約是永遠不可超越,即使到了人類的最后。他們也覺得不可能用AI來寫出一個東西來超越舊約。連這點兒最起碼人類固有的思想AI都取代不了。文學藝術是很難取代的,因為思想和文學藝術是人類在苦難中產生。而AI是沒有這種苦難和情感的,它主要是一個大數(shù)據(jù)的篩選分析提取,很難寫出像托爾斯泰的戰(zhàn)爭與和平,像魯迅寫的阿Q正傳,祥林嫂,像曹雪芹經(jīng)受了苦難磨練寫出來的紅樓夢。很難!很難!這種思想出來的東西即使連"論持久戰(zhàn)",AI它也不可能寫的出來。他只能是在現(xiàn)有的基礎上做一個大的分析。而在沒有產生的新的思想里邊,新科學里邊它在大數(shù)據(jù)里是不會存在的。包括科學的發(fā)現(xiàn),它也是沒有的。就連我這種笨拙的沒有思想的美篇AI也未必能夠寫出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作為非思想的東西,AI有可能達到比較好的表現(xiàn),比如說看病。你問一個醫(yī)生,他的回答只能是他那一點兒知識,但如果通過AI搜索,可能就是全中國或者全世界最好醫(yī)生對這個病的解釋。這些人的水平遠遠超過可能一個小的醫(yī)院,或者一個中等的醫(yī)院、一個新的醫(yī)生的知識水平。再比如玩象棋或者國際象棋也是一個道理,你走一步,他每秒幾萬次計算,很可能就走出一步非常好的棋。人類的大腦是可以疲勞的不可能做到。也算不了那么快,所以說有可能在象棋上要輸給AI。但是看病。醫(yī)生想給你小病大治,要你的紅包,醫(yī)生看病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賺錢,本來不該治的病可能要給你治。小病大治,這些東西都來源于人的思想,AI是解決不了的。也不會想出這些東西來。所以說,人類不論是好的思想還是這些不好的思想,AI是沒法兒取代的。</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