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家圍客家鄉(xiāng)村旅游區(qū)是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后裔聚居地,自開族以來已有600多年歷史,村內(nèi)仍完整保留18座明、清時期的府第式建筑(圍屋),最古老的建筑已達600多年,是典型的東江客家民居群。因環(huán)境優(yōu)美,有“南中國的畫里鄉(xiāng)村”的美譽。 2025年7月4--6日到河源參加北京攝影函授學(xué)院2025年的第二次面課,在6號下午5點左右來到距市區(qū)約26公里的河源義合鎮(zhèn)蘇家圍村落。 正是夕陽西斜時候,整個村落沐浴在金色的夕陽下。 迎親橋是入村的第一個景點,表示蘇家人像迎接親人一樣迎接朋友們的到來。據(jù)說站在橋上可以看到蘇家圍的全貌。 <p class="ql-block">從村里停車場過來,入眼的是一排低矮古樸的磚瓦房,房前雖布滿了電線,卻給人一種歷史感。</p> 讓人驚艷的是屋前那一片荷塘,荷葉肥嫩如蓋,不時有鳥兒掠過覓食,荷葉底下倒影綽約。 <p class="ql-block">塘邊的黃皮樹金果累累,引人垂涎,倒是益了鳥兒。</p> <p class="ql-block">村的另一邊,還是一片荷塘,荷塘里三個青頭鴨在荷中悠然自得,不時的起來撲翼,驚擾了池中魚兒。</p> <p class="ql-block">塘邊人家放學(xué)歸來的學(xué)童見我鏡頭向著他,害羞快步入屋,留給我一個背影。蘇氏后人的房屋,深紅色的門與窗,很是特別,低調(diào)沉穩(wěn)而又不普通。</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仍是荷塘,荷葉高低錯落有致,荷花嬌艷,藍天白云倒影在水中,一股清新氣息撲面而來。</p> <p class="ql-block">繼續(xù)向前仍是荷塘,我似乎入了荷世界。</p> <p class="ql-block">升起無人機,才明白了為何總走在荷世界里,也理解了蘇家圍的“圍”字含義。村前的溪流,村右的大東江,后方左側(cè)的高山環(huán)抱,山水環(huán)繞,自成圍墻,而幾個繞村的大荷塘,既是風(fēng)水布陣,亦是人為安全需要的村“圍”。所以蘇家圍村,沒有實墻,卻是有"圍”。</p> <p class="ql-block">從空中俯看,蘇家圍的民居不是客家人常見的圓形圍龍屋,而是方形的類似四合院式的,這是明清特色的"府第式"圍屋。全村18座圍屋上百間房看似雜亂地拼在一起,排水系統(tǒng)卻是有序的。</p> <p class="ql-block">穿過荷塘區(qū),便進入村里。一條石徑小路連通著家家戶戶。</p> 村口,石徑路邊有間客家酒坊。 <p class="ql-block">墻上大大的酒字,陽光灑照,讓人有點不酒而迷醉。</p> 意外的是竟然有個小哥在酒坊里,他專注看手機,我悄悄的拍了幾張照片離開。 <p class="ql-block">出了酒坊繼續(xù)往村內(nèi)走,村中所遇所見人少,同伴們又不見所蹤,村中廢屋多,一屋套一屋,似是進入了迷宮,因天色漸晚,怕迷路,只好退回石徑小路,沿著石徑往前走,急匆匆,沒深入研究府第式的構(gòu)造。</p> 到了村里顏色鮮艷的建筑處,原來是座正在修建的廟。 廟門口正對著大東江,一棵木棉樹挺挺直立。此時江水靜淌,唯有云在涌動卷舒。 問修筑工人,說穿過竹林可回到停車場。江邊幽深的竹林小徑風(fēng)景獨好,因蘇東坡一生喜愛竹子,故蘇家后人在沿江岸邊自生竹的基礎(chǔ)上再鋪種,以致綠竹成蔭,濃翠欲滴。蘇家圍人視蘇洵、蘇軾、蘇轍以及傳說中的蘇小妹為遠祖,給他們鑄了四尊塑像立于竹林映襯的地坪上。 <p class="ql-block">蘇家圍碼頭,兩艘游船靜靜的停在江邊,沒了白天的喧囂。一束夕陽透過厚云斜照,在江面上投下長長的金光,竹成剪影。</p> <p class="ql-block">突然一群鴨子出現(xiàn)在江面上的光束里,鴨聲,水波,驚艷了時光,也看呆了我,真有點沉醉不知歸路。</p> <p class="ql-block">兩艘船快速駛來,打破江面寧靜,水波蕩漾,夕照下瀲滟千波。船過,驚飛一行鷺鳥。</p> <p class="ql-block">不知不覺間,夕陽西沉己近尾聲。</p> 加快腳步,穿過一條長廊,終于看到傳說中五棵大榕樹的其中一棵。一對游人正悠閑沿曲徑散步。 進入此門,又進入一院子,聽到墻外同伴的聲音,才放慢腳步。 又穿過幾重門,終于出到村口廣場。蘇軾的石像靜靜的佇立在廣場一角。 回到停車場,同伴們?nèi)栽趯W⒌姆艧o人機。雞在草叢里覓食。美好的畫面。在蘇家圍,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包括墻上保留的上世紀的標語。 美好的時光易逝。夜很快降臨,月上天邊,華燈亮起,村落又是另一種風(fēng)景。 洋參于2025年7月6日傍晚拍攝于河源市義合鎮(zhèn)蘇家圍村。因來去匆匆,只走馬觀花欣賞拍攝了外圍的風(fēng)光,沒深入研究拍攝蘇家村舍府第式建筑的特色,留下一筆遺憾。 注:蘇氏的遠祖是漢朝的蘇武。建蘇家圍的蘇義峰是蘇軾之后第八代,出于蘇軾小兒子蘇過一脈?!傲x祖千年旺,峰裔萬載興“,蘇家圍的蘇公祠不是供奉蘇軾,而是祭祀蘇義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