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夢》賞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一個周五,第七期《歌手》,第一個出場的陳楚生唱了一首《大夢》。</p><p class="ql-block">由于電視打開晚了一點,第一首沒聽到。</p><p class="ql-block">《大夢》播出后,網(wǎng)上對此曲有些爭論。</p><p class="ql-block">銳評家丁太升認(rèn)為,陳楚生不應(yīng)該選這首歌,因為,陳楚生應(yīng)該選“好歌”。言外之意就是:“這不是一首“好歌”。</p><p class="ql-block">怎么?我心里“咯噔”一下…</p><p class="ql-block">我對陳楚生印象很好,特別是這次他到節(jié)目一開始就說:“我是一個需要時間的人,這三個月,什么也不接,只為歌手準(zhǔn)備,這個直播有上億人在看,確實有很大的壓力……”這種職業(yè)態(tài)度,值得佩服!</p><p class="ql-block">我馬上把這首歌翻了出來看。</p><p class="ql-block">這是一首“城市民謠”,陳楚生平鋪直敘,娓娓道來,沒有什么炫技,卻有“一詠三嘆”之感,只用了一些強(qiáng)弱、高低,就白描般地敘述了“我的一生”,還得了第2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仔細(xì)聽了一下。</p><p class="ql-block">起初,我也覺得丁太升有點對:整首歌從一個6歲的小孩摔倒在田野開始,就問了一個人生的問題:“我該怎么辦?”,這個問題從少年一直問到青年,青年問到中年,然后又從中年問到晚年,直到88歲,依然是“我該怎么辦”!</p><p class="ql-block">沒有答復(fù),沒有反抗,也沒有勵志。</p><p class="ql-block">《大夢》仿佛就是一個頹廢、低沉、無奈的人在喊——天??!我怎么這么倒霉!我的一生完全沒有任何幸福,除了無奈就是忙碌,沒有任何意義!整首歌在“我該怎么辦?”的疑問中將人生一步步走完,最后得出“人生如夢”的結(jié)論,于是在“大夢一場”的啦啦啦啦,啦啦啦啦……中結(jié)束。</p><p class="ql-block">既然這一首歌,核心思想聽上去就是“消沉”,為什么竟然還是有這么多人喜歡?而且是如此“啰嗦”,如此“拖沓”,長達(dá)9分鐘的“口水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一定有什么道理在里面。</p><p class="ql-block">我反復(fù)聽,反復(fù)想 ,是背景烘托的藝術(shù)效果?還是巧妙配器的音樂編曲?或者干脆,就是這種平鋪直敘的人生苦難打動了大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的確,歌手舞臺,《大夢》在暗色的背景下展開,樂隊在光影里若隱若現(xiàn),陳楚生一襲白衣,突兀地靜靜地坐在一旁。</p><p class="ql-block">……引子用的是彈撥樂器中阮,緩慢而幽怨,配以南簫的沉沉,仿佛暮鼓晨鐘,綿長而靜謐,隱隱約約有思想游走在無人的禪堂之上,那遠(yuǎn)遠(yuǎn)飄來是木魚?是誦經(jīng)?是回憶?還是傾述?</p><p class="ql-block">音樂氛圍與舞臺背景,烘托出一幅欲罷不能的虛無,讓你有些茫然又有些期待:這即將來臨的《大夢》究竟會是什么樣的“夢”???</p><p class="ql-block">當(dāng)你還在思考領(lǐng)悟等待時,人聲已然平靜進(jìn)入:</p><p class="ql-block">“我已經(jīng)6歲,走在田野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伴奏與演唱很配,融為一體,時斷時續(x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歌曲第一小段,一般都會給全曲定下一個基調(diào)。</p><p class="ql-block">大夢的這個基調(diào),就是從高音區(qū)多多多 多多多 多多多 多多多(我已經(jīng)六歲了 走在田野里 )西西西 西西西 西西西 西西西(一個不小心 撲倒在水里),連續(xù)的同音平行(敘事),并漸漸下行。</p><p class="ql-block">這是一種改革開放后流行起來的城市民謠的敘述方式,最典型就是《一封家書》,它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民歌,不用高低音大音程的拉扯,吸收了流行音樂的元素,有些喃喃自語的述說感,當(dāng)大夢第1小段發(fā)展到“該_怎么辦?”時,樂句結(jié)束在最低音的 一聲嘆息……“索 索 那”(怎么辦)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反復(fù)聽了,《大夢》將“人生”分成三個階段,三個階段都循著同樣的基調(diào)旋律,一遍一遍地反復(fù)吟唱,每個段落都是如此,基本沒有大的變化,沒有高潮。</p><p class="ql-block">大夢的旋律敘述感很強(qiáng),加上陳楚生用清麗的高音和沉穩(wěn)的中音娓娓道來,人們便很快陷入其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個階段有如交響樂的三個組成部分:呈示部—展開部—再現(xiàn)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階段由童年到青年組成,也是人生的成長階段。這是“我”進(jìn)入社會前的“怎么辦”?一種所有人都會經(jīng)歷的忐忑、擔(dān)心和恐懼。</p><p class="ql-block">這里又有3小段。</p><p class="ql-block">第1小段說的是童年,小孩在田野摔倒,弄臟了衣服,摔壞了玩具,他擔(dān)心的是爸爸媽媽的呵叱,這個“怎么辦?”是成長中最輕微的恐懼,甚至不算什么……</p><p class="ql-block">第2小段,要到幾十里外的縣城讀書,這種“怎么辦?”似乎也沒有什么沖擊力,這種情況在中國非常普遍,但少年對第一次離家的恐懼感應(yīng)該也是真實的,孤獨的一個人,會不會遭遇霸凌,是連家長都會擔(dān)心的。</p><p class="ql-block">直到第3小段,18歲已經(jīng)成年但還稚嫩的“我”,必須進(jìn)入“大人”階段,去面對真正的人生難題:高考落榜,是復(fù)讀還是打工?怎么辦?南下深圳,沒有找到工作,口袋里的錢也將用完,怎么辦?茫茫人海,世事如棋,連棋子都算不上的“我”,真正體會到——“我-該怎么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大段到第二大段之間,陳楚生在這里用了一段口琴來過渡。區(qū)別于低沉幽怨的絲竹,口琴簧片的金屬聲,冰冷而發(fā)亮,像月光下的秋水,嘶嘶發(fā)響,波光粼粼,沒有溫度,正好似這不安的心情,現(xiàn)實的無助與未來的茫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大段,才是《大夢》的核心段落——展開部</p><p class="ql-block">人生的展開,應(yīng)該就是青年時期的奮斗、中年的堅守、壯年的輝煌。</p><p class="ql-block">但《大夢》展開的,似乎并沒有這些。</p><p class="ql-block">第4小段,是28歲的我,談了對象,“他姐姐問我,沒正式工作,要不要房子?要不要孩子呀?”由于沒有想過,措手不及,倉惶離去,“要怎么辦”?</p><p class="ql-block">第5小段,“我”已經(jīng)結(jié)婚,“孩子很聽話,想給她更多陪伴,但我要加班!”…“柴米和油鹽,學(xué)校和醫(yī)院,我轉(zhuǎn)個不停,賺不到更多的錢…該怎么辦?"</p><p class="ql-block">這時,在《歌手》現(xiàn)場,我們可以看到,屏幕上,一個中年的男子,正在努力抑制淚水,緊抿著的嘴微微顫抖,五官已經(jīng)皺成一團(tuán),那翻騰的內(nèi)心一絲不茍地刻在了他的臉上,顯然他在歌曲中看到了自己,被觸動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陳楚生在節(jié)目里,說到這個為什么要選唱《大夢》的理由:這歌有些神奇,不少人都在這首歌里找到了自己……</p><p class="ql-block">除了這歌好聽上口,這也是陳楚生選歌的原因:“好歌入心”!</p><p class="ql-block">他認(rèn)為大家喜歡的,應(yīng)該是首好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遺憾的是,第二大段到這里就結(jié)束了,沒有更多的展開就將進(jìn)入了第三大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能覺得太低沉,歌曲在這里寫了一段明亮的副歌:我看到花兒在綻放,我聽到鳥兒在歌唱,我看到人們匆匆忙忙…我看到云朵在天上,我看到小河在流淌,我看到人們<b>迷失</b>在路上。</p><p class="ql-block">生活不僅有苦難,還有花鳥云河,只是匆忙的時刻無暇顧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三大段,是再現(xiàn)部…</p><p class="ql-block">也有3小段:</p><p class="ql-block">第6小段,我已進(jìn)入老年。老媽走了,老二離了婚,娃要我?guī)?;他說趁年輕再去闖一闖,也許會另有一番景象?</p><p class="ql-block">歌曲到這里,人生已經(jīng)進(jìn)入一個輪回:“我”仿佛看到當(dāng)年闖深圳的自己,太多的錯誤不斷重復(fù),“該怎么辦?”</p><p class="ql-block">“無可奈何花落去”,迎接“我”的,即將是“凄風(fēng)苦雨”的晚年。</p><p class="ql-block">第7小段:又過去了20年,七十八歲的“我”摔了跤,躺在病床上,在苦熬的時刻,還得對老伴以安慰,“這,只是小坎”。</p><p class="ql-block">其實,到了這個階段,“該怎么辦”已經(jīng)不再是問題,老年人,“熬”就是了…</p><p class="ql-block">第8小段 ,我已八十八,走在田野上,看到一小孩 在哭泣,心想:這,難道不是我嗎?春風(fēng)蕩漾,花兒開放,鳥兒歌唱,云朵在天,小河流淌,人們散步(不是<b>迷失</b>了!)在路上。</p><p class="ql-block">人生仿佛就是一個輪回,人生一夢,只剩下啦啦啦啦…啦啦啦啦的會心一笑,《大夢》在這時結(jié)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看歌詞,仿佛全首歌都在傷感中,仿佛人生完全沒有亮色,在自怨自艾中度過。</p><p class="ql-block">聽音樂,這首歌卻真的沒有這種低沉哀怨的感覺。即便有感動,有流淚,但并不低沉,因為,還有思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翻看過原版瓦伊拉 任素汐的《大夢》,與陳楚生的這版區(qū)別不大,也十分感人。</p><p class="ql-block">思考良久,我認(rèn)為這首歌之所以成功,是得到了最廣大底層百姓的認(rèn)可:</p><p class="ql-block">中國的老百姓,其實就是中國的脊梁,自古以來,一直是底層的國民,他們堅韌地面對人間的種種艱難困苦,面對戰(zhàn)爭、面對災(zāi)難、面對自身的卑微,從來就沒有低頭放棄,這就是《大夢》給我的另一個維度的思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雖然所有的小段,遇到困難,都發(fā)出了“我,該怎么辦?”的疑問?但,歌曲并不回答,而是在短暫的停頓后,重新提出了一個新的“怎么辦”?</p><p class="ql-block">如果我們不把“我該怎么辦”看做“自怨自艾”,而把它看做一個思考:“我該怎么辦呢?”</p><p class="ql-block">這樣,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這個“我”再次發(fā)出“怎么辦”時,<span style="font-size:18px;">無疑,前面的“怎么辦”的“坎”已然越過,不算什么了。</span></p><p class="ql-block">因為,生活不會讓你沉淪,只有在不斷翻越“怎么辦”的坎”,重新投入了艱難的生活,勇敢地面對了現(xiàn)實 ,直到再次出現(xiàn)“我,該怎么辦?”的人生節(jié)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說,從6歲到88歲,8個小段,難道就是一個人的一生,“我”的一生嗎?</p><p class="ql-block">簡單算一下,現(xiàn)在88歲的人,18歲時,還在1955年,不可能到深圳打工。</p><p class="ql-block">所以我的理解,《大夢》雖然以“我”的名義寫了一生,但這個“我”,其實并不是一個人,而是代指了所有我們這個時代的普通人,他可能是“我”,也可能是“你”,更可能是“他”!</p><p class="ql-block">這就是《大夢》之所以能得到眾多觀眾的認(rèn)可,原因正在這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有的人生,都有自己獨特的故事和經(jīng)歷,偉人如此,草根亦然。</p><p class="ql-block">潮起潮落,原草榮枯,所有的人生,猶如“一江春水向東流”,最終都會離開陸地,匯入大海。</p><p class="ql-block">有的人留下了驚天業(yè)績 ,有的人成效微微,消失不見。</p><p class="ql-block">但即便最普通的人,也一定做過事,也一定有結(jié)果,正是這些微不足道的結(jié)果,相互連接起來,形成了巨大的物質(zhì)財富,堆建起國家民族的歷史成就,創(chuàng)造出地球之上的所有文明。</p><p class="ql-block">沒有他們,地球會一無所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生在世,我們被自己的苦難埋沒,又會被藝術(shù)作品的“苦難”喚醒,重新審視自己,尋找新的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激勵”固然會振奮精神,但我想,《大夢》這樣的低沉,卻能勾起了我們的反思,同樣可以讓人從無奈中緩緩走出——</p><p class="ql-block">“面朝大海,春暖花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截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