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許多著名的商代青銅器上,都鑄制刻畫了蟬紋的裝飾,比如《國家寶藏》中河南博物院的婦好鸮尊,以及國家博物館的四羊方尊等。從商朝人把蟬雕琢在貴重的玉器和青銅器上就可以看出,禪在商朝是作為一種信仰符號存在的。</p><p class="ql-block">商代玉蟬在外觀和雕刻手法上,玉蟬和蟬紋已經(jīng)非常成熟,圖案也已經(jīng)基本定型。根據(jù)郭沫若的觀點,商朝的蟬主要是用來祭祀和作為陪葬品的。</p><p class="ql-block">我收藏的這件大型紅晶銘文蟬,造型具象寫真,體型碩大無朋,那么,這件看似普通的古蟬背后,究竟與華夏民族的名稱,以及夏朝的起源存在怎樣的神秘聯(lián)系呢?</p><p class="ql-block">有些考古學家認為商朝甲骨文中沒有出現(xiàn)“夏”字,據(jù)此否認夏朝的存在。這就引出了另外一種學術觀點,夏朝的“夏”字,其實是“蟬”的象形字。</p><p class="ql-block">蟬被古人認為是“周而復始,綿延不絕”的象征,是夏季的代表性動物。也許古人就是按照蟬的出現(xiàn)和消失的過程,來確定季節(jié)更替的。從蟬的形象上分析,似乎和“夏”字有某種神秘的淵源。</p><p class="ql-block">有些國內考古學家認為,歷史上大禹將王位傳給夏啟后,夏啟使用母親涂山氏部落的圖騰——蟬作為夏朝國號。蟬代表著夏朝的起源,象征著歷史上第一個世襲制王朝,如同蟬一樣生生不息、世代永存。</p><p class="ql-block">蟬在中國古代詩詞中有著極為豐富的文學內涵。蟬有文、清、廉、儉、信、容六種品德,西晉陸云的《寒蟬賦》曰:“夫頭上有緌,則其文也;含氣飲露,則其清也;黍稷不食,則其廉也;處不巢居,則其儉也;應候守節(jié),則其信也;加以冠冕,則其容也。”</p><p class="ql-block">蟬翼輕薄透明而有花紋。漢代在皇帝身邊工作的官員侍中、中常侍的帽子上,都有著蟬翼狀的裝飾,就是取義蟬的高潔。</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我收藏的一件殷商時期紅色水晶銘文蟬,此蟬扁平狀寫真象形,純手工磋磨成器,做工嚴謹細微,工藝精美高超,體型大而材質優(yōu)良,尤為重要的是,此蟬之雙翅各有一文字符號,似甲骨文,這種有銘文的高古玉雕器物,世所罕見,它非常識性冠蟬、佩蟬和晗蟬所能比擬,當是圖騰或祭祀之禮神器。推展與同好分享鑒評。</p> <p class="ql-block">名稱:特大型水晶銘文圖騰祭祀蟬</p><p class="ql-block">時代:殷商</p><p class="ql-block">材質:紅色水晶</p><p class="ql-block">造型:寫真具象</p><p class="ql-block">雕工:平面浮雕</p><p class="ql-block">標識:銘文(兩字,未能識讀)</p><p class="ql-block">規(guī)格:長20.3、寬12.5、厚3.8CM</p><p class="ql-block">描述:此蟬為紅色水晶琢磨而成,扁平狀寫真象形,橢圓形雙眼位于頭部兩側,陰刻線口器,頸部凸弦紋,背脊中心琢磨弧形凹槽至尾部,兩側弧形面為雙羽至尾部尖出,雙羽左右各減地浮雕一銘文(未能識讀)。腹部琢磨出蟬之肌肉皺褶,邊緣減地琢磨出雙翅。蟬體可見黑色碳結晶斑點和土灰色沁蝕斑。</p><p class="ql-block">此蟬形體碩大無朋,雕琢虔誠而嚴謹細微,且水晶材質當時稀有高貴,有銘文可謂寓意不凡。(遺憾未能識讀,不能解讀其含義)。但其獨特性和珍罕性,不失為中華文明遺存?zhèn)鞒兄幸患滟F的實物見證,也是中華文明遺產的密碼,其意義有待進一步研判認知,誠望有識之士辯識解讀。</p> <p class="ql-block">以下為微距圖</p> <p class="ql-block">注:圖片為自然光下手機照片,未做任何修飾處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