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閑暇之余,我總喜歡捧一本書細細品讀。曾經(jīng)讀過無數(shù)本書籍,每一次都是帶著好奇與期待翻開書頁,而這一次卻有所不同。當(dāng)我拿到這本《羊道》時,內(nèi)心竟有些猶豫,不知是因書名的陌生,還是對內(nèi)容的未知,我竟生出一絲遲疑——擔(dān)心自己是否能真正讀懂這本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原本我是想讀李娟的《我的阿勒泰》,于是將書名發(fā)給孩子,讓他在圖書館幫我借閱。沒想到他卻帶回了《羊道》。孩子說他在網(wǎng)上查過,若想真正讀懂李娟的文字,最好從《羊道》開始,按順序閱讀。他笑著對我說:“你先慢慢看,看看能不能看懂?!薄堆虻馈饭灿腥荆@是第一本。聽罷孩子的話,我決定靜下心來細細品味,不為別的,只為不負他的一番心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羊道》是作家李娟的作品。她是一位極具生活氣息的女作家,1979年出生于新疆生產(chǎn)建設(shè)兵團農(nóng)七師,成長經(jīng)歷輾轉(zhuǎn)于四川與新疆之間,曾親歷阿勒泰牧場的生活。她的作品包括散文集《九篇雪》《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走夜路請放聲歌唱》《記一忘二三》等,曾榮獲魯迅文學(xué)獎、人民文學(xué)獎、上海文學(xué)獎、天山文學(xué)獎、朱自清散文獎等多項殊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這本《羊道》共有兩百余頁,我用了整整十一天才讀完。書中語言質(zhì)樸卻富有力量,我一邊讀一邊摘抄,將幾十個四字成語和優(yōu)美詞句記錄在本子上,仿佛在收藏一段段生活的詩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與其他作家的作品不同,李娟在《羊道》的開篇親自撰寫序言。她在序中提到,自己曾是一名機關(guān)職員,后來毅然離開辦公室,走進了扎克拜媽媽一家的生活。通過親身體驗,她將牧場的生活方式與居住習(xí)俗娓娓道來。書中第四頁為“再版自序”,她寫道,《羊道》出版五年來,文字如沉默蔓延的根系,持續(xù)生長。再版意味著它將走向更遠的地方,遇見更多讀者。第七頁為“三版自序”,她在結(jié)尾深情致謝:感謝遠方平凡的人們,感謝他們平凡卻努力的生活,也感謝每一位平凡而美好的讀者,感謝那個曾經(jīng)軟弱卻愿意改變的自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羊道》共收錄二十多篇文章,篇名如《吉爾阿特》《塔門爾圖》《荒野來客》《小小伙子胡安西》《馬陷落沼澤》《心流浪天堂》《每天一次的激烈相會》《要過不好不壞的生活》《殺吾列》《漫無邊際的童年時光》《大風(fēng)之夜》《對阿娜爾罕的期待》《涉江》《向北的路》《最熱鬧的地方》《客人們》《可憐的意思》《和卡西的交流》《城里的姑娘阿娜爾罕》《駱駝的事》《孩子窩的塔門爾圖》《羊的事》等,每一篇都如一幅草原生活的畫卷,徐徐展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通過李娟細膩的筆觸,我仿佛走進了草原牧人的日常生活。他們質(zhì)樸、熱情,雖然遷徙頻繁,卻始終以自信的姿態(tài)、整潔的衣著面對旅途中的每一次挑戰(zhàn)。他們對所飼養(yǎng)的羊、鹿、馬等動物充滿關(guān)愛,那份用心,宛如對待自己的孩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一直夢想著有朝一日能踏上草原,親身體驗?zāi)瞧|闊與自由。而讀完《羊道》后,我仿佛已實現(xiàn)了這個愿望。書中描繪的草原生活讓我如臨其境,那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在心中悄然升騰,久久不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讀完《羊道》,我對作者李娟充滿敬佩。她毅然辭去工作,深入草原,與牧民同吃同住,用親身經(jīng)歷和細致觀察,為讀者呈現(xiàn)了一場關(guān)于草原生活的盛宴。她的文字不僅記錄了牧民的日常,更傳遞出一種對生活的熱愛與敬畏。</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