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江南,在中國人的認(rèn)知中,有著遠(yuǎn)超地理概念的豐富內(nèi)涵。除了青山綠水、氣候溫潤、物產(chǎn)豐富,它還意味著歷史悠久、人杰地靈、生活富足。在中國東北地區(qū)的吉林省,就隱藏著這樣一個邊陲小城,號稱“東北小江南”,它就是集安。</p> <p class="ql-block">? 集安三面環(huán)山,南面臨水,渾江、鴨綠江兩大水系蜿蜒流過境內(nèi)。在吉林省有平均降雨量最多、積溫最高、無霜期最長和風(fēng)速最低的氣候條件“四最”之說。</p> <p class="ql-block"> 古人建城講究風(fēng)水,依山面水為上乘之選,集安就是這樣一塊風(fēng)水寶地。集安境內(nèi)的老嶺山脈,自東北向西南橫貫全市,形成一道天然屏障,既可抵御北來寒流,也使得溫暖濕潤的海洋氣流沿鴨綠江而來。四季分明,春風(fēng)早度,秋霜晚至,集安“東北小江南”之稱實至名歸。</p> <p class="ql-block"> 集安市,是屬于吉林省管轄的縣級市,位于吉林省東南部,通化市南部,地處長白山西南麓。集安,原名輯安(取“和安”之意),語出《史記·司馬相如傳》“陛下登基,臣服天下,輯安中國?!?lt;/p> <p class="ql-block"> 輯安在邊境,有治外安內(nèi),集體安寧之意。后取諧音集安,故而得名。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建輯安縣;1965年3月,改為集安縣;1988年4月,集安撤縣設(shè)市,更名為集安市,由通化市代管。</p> <p class="ql-block"> 集安歷史悠久,文化底蘊厚重。公元前37年,我國北方少數(shù)民族高句麗在鴨綠江中游和渾江流域建立政權(quán)。公元3年,高句麗遷都國內(nèi)城(今集安市區(qū)),集安作為高句麗都城長達425年,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丸都山城、國內(nèi)城、好太王碑、將軍墳、洞溝古墓群等。</p> <p class="ql-block"> 丸都山城始名 "尉那巖城"。文獻記載,西漢元始三年(3年)高句麗遷都于國內(nèi),筑 “尉那巖城”建安二年 (197年 ), 高句麗與同臣屬于曹魏的公孫氏政權(quán)發(fā)生過一次大規(guī)模戰(zhàn)爭,高句麗潰敗 ,國內(nèi)城被毀。建安三年(198年) 高句麗第十代王山上王加固擴建尉那巖城,修筑大型宮殿,尉那巖城更名為丸都城。</p> <p class="ql-block"> 建于東晉義熙十年(414年)的好大王碑是高句麗19代王碑刻,位于集安市洞溝古墓群禹山墓區(qū)東南部太王鄉(xiāng)大碑街。系洞溝古墓群中著名碑刻,發(fā)現(xiàn)于清末,以巨形方柱碑體、隸楷融合的書法及珍貴歷史內(nèi)容聞名,為書法界的第一奇碑。上刻高麗國神秘往事,1961年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 長壽王陵是高句麗第二十代國王長壽王的陵墓,建于公元5世紀(jì)初。因其獨特的金字塔形結(jié)構(gòu)和精湛的石砌工藝被譽為“東方金字塔”?。該陵墓是高句麗王陵中保存最完整的石結(jié)構(gòu)陵墓,現(xiàn)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 集安之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親朋驅(qū)車赴集安,江南美譽秀非凡。</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老嶺橫亙?nèi)缣煺希瑲鉂欙L(fēng)柔歲月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昔開新紀(jì)高句麗,王城千載韻流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碑陵古墓遺風(fēng)在,勝景長留呈人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您的光臨我的感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謝謝您的閱讀欣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