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最古老的三大城市是科爾多瓦、托萊多和塞戈維亞,這些古城富厚的史遺,見證不同文明在西班牙的共存、交匯與融合,以及多元文化一體。西葡游第十天,我們首先走訪最老的科爾多瓦。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科爾多瓦古城</b></p> 西班牙最古老的三大城市是科爾多瓦、托萊多和塞戈維亞,這些古城富厚的史遺,見證不同文明在西班牙的共存、交匯與融合,以及多元文化一體。西葡游第十天,我們首先走訪最老的科爾多瓦。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歲月如歌歷史長(zhǎng)河</b></p> 公元10世紀(jì),科爾多瓦作為阿拉伯帝國(guó)的首都,坐擁30萬人口,是當(dāng)時(shí)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歲月如歌歷史長(zhǎng)河,物是人非千帆盡過。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滄桑古城馬寂寞</b></p> 科爾多瓦的古城狀貌保全得最好,殘舊不修補(bǔ),原樣不改變,寬窄高矮古人說了算,你只負(fù)責(zé)駐足觀摩和緬懷。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風(fēng)霜高墻人稀疏</b></p> 風(fēng)霜高墻,紅青地面,千年如昨日,默默相送一代又一代,悲乎壯乎?“人生本過客,何必惹塵?!?,眼前環(huán)境很干凈,我們確實(shí)一塵不染地走過。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粗陋街市煙火氣</b></p> 古城主街約6米寬,清一色石磚路,比鵝卵石平坦多了。簡(jiǎn)約粗陋的街里食肆、客棧、商店連排迎客,豐斂由人,不知那些年的煙火氣是否這樣?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狹巷碰肩鮮花伴</b></p> 內(nèi)街巷弄比阿爾拜辛區(qū)窄得多,雙人并肩走易碰撞;路面中間鵝卵石,兩邊平板塊,走起來不順腳,但抬頭有鮮花治愈。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手工精品店</b></p> 這是猶太區(qū)手工精品店,銷售陶瓷、紡織和皮革,以猶太人的技藝定制,生意不錯(cuò)。據(jù)說喜歡收購(gòu)中國(guó)瓷器,不論新舊,早知把家里的唐三彩拿來補(bǔ)貼團(tuán)費(fèi)。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一橋飛架南北</b></p> 一橋飛架南北,南端是橋頭堡,遏制來敵通過,現(xiàn)在是博物館;北端是大清真寺教堂,我們相睇的重點(diǎn)對(duì)象,也是科爾多瓦的標(biāo)志性建筑。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古羅馬橋</b></p> 2000多年歷史的古羅馬橋,由巨石搭建,橫跨瓜達(dá)爾基維爾河,連接新老城區(qū);全長(zhǎng)247米、寬16米,共有16個(gè)拱門橋孔和塔型橋墩,兩邊各有半圓形觀景臺(tái)。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大清真寺教堂</b></p> 大清真寺教堂?聽著就別扭,“清真寺”與“教堂”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幾千年來道不同不相為謀,科爾多瓦夠膽混淆,皆因本教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異教文化及信仰共和,何樂而不為?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科爾多瓦城門</b></p> 公元1世紀(jì)與古羅馬橋同期建的科爾多瓦城門,高16米寬20米,內(nèi)外各4條羅馬柱;進(jìn)大清真寺教堂之必經(jīng),以前是古城唯一入口。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猶太教建筑</b></p> 大清真寺教堂外圍是30米高的四方墻,南墻正對(duì)猶太教舊建筑,在10~15世紀(jì)是猶太人聚居區(qū),基督教打贏了并沒有趕盡殺絕,而是包容異教文明共存。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三層內(nèi)拱圍墻</b></p> 南墻有一段三層內(nèi)拱嵌入面,原先都是馬蹄拱,二層的圖案是伊斯蘭教先知人像;后來首層被改為羅馬拱,中間加十字架和基座。這不是建筑風(fēng)格混搭,而是修改式文化融合。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斑駁殘損墻垣</b></p> 東墻斑駁殘損,不少壁石裸露傷缺,但阿拉伯的圣米格爾拱門和石刻雕花方窗,不忘初心保持形象。一對(duì)新人以此取景,或喜歡蒼涼古舊的質(zhì)感,或誓言:千年墻不倒,不會(huì)與君絕。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寬恕之門</b></p> 大清真寺教堂的圍墻共有19道門,但只開放北墻的寬恕之門(入口),以及西墻的科爾多瓦城門(出口)。拱頂裝飾繁復(fù)花紋,門拱內(nèi)彎間條涂金色,以示高貴。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金橘之園</b></p> 圍墻之內(nèi)有個(gè)4000平方米的金橘園,公元786年建清真寺時(shí)的環(huán)境配套,意在氣氛和諧,不像基督教堂單刀直入獨(dú)孤求敗。樹上金橘任摘,那是1千多年前原生金橘的真味,又酸苦又澀。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伊斯蘭院落</b></p> 幾度夕陽(yáng)紅,庭院依舊在,那么多朝代過去了,但一直保留著大清真寺的阿拉伯圍墻、伊斯蘭院落和金橘園。若把大清真寺教堂定義為清真寺,就位列世界第二,僅次于麥加清真寺。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宣禮樓</b></p> 位于北墻的宣禮樓,93米高,與清真寺同期起建,用于宣禮員在禮拜前召喚伊斯蘭教信徒集合。18世紀(jì)時(shí)被改為巴洛克式塔樓,并加裝大鐘,提醒基督教徒禮拜開始,我們也該正衣冠入殿堂了。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正殿入口</b></p> 大清真寺教堂總占地2.34萬平方米,長(zhǎng)180米、寬130米,是日只開放禮拜正殿,入口在南墻。一路來我們只看過好幾座教堂的外表,這是西葡游首次進(jìn)大教堂內(nèi)觀。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眼花繚亂</b></p> 4000平方米的禮拜正殿,眼花撩亂目不暇接:850個(gè)雙層疊加拱門,一律4米高;上半圓下馬蹄,白石灰?guī)r相間紅石磚,分南北19行排列,玉柱林立、拱廊縱橫,過去是穆斯林祈禱大廳。這些石柱與拱門自搭建以來,至今原汁原味。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中央通道</b></p> 上圖是正殿的中央通道,朝向伊斯蘭圣地麥加,前方是穆斯林的祈禱壁龕米哈拉布----禮拜核心。本教堂是世上異教文化和諧共存的經(jīng)典,比如這純阿拉伯本色的通道,卻出現(xiàn)在基督教堂。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米哈拉布</b></p> 米哈拉布是禮拜殿后墻正中的凹壁或小拱門(壁龕),指示麥加坐標(biāo),由領(lǐng)拜人帶領(lǐng)信徒循向祈禱。我好奇這個(gè)清真寺重地居然還在,只是左側(cè)改裝為基督教堂一隅。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羅馬耶穌會(huì)</b></p> 與米哈拉布正面垂直的,是羅馬耶穌會(huì)教堂的縮小版,巴洛克風(fēng)格的基督教堂款式,擺在這里毫不違和,反而增添文明融合情趣。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宣示主權(quán)</b></p> 大清真寺教堂的微改造隨手可拾,如在一個(gè)阿拉伯馬蹄拱門中間加個(gè)十字架(上圖),視覺元素豐富,立體感增強(qiáng),簡(jiǎn)單實(shí)用地宣示主權(quán)----現(xiàn)在我是基督教堂。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錦上添花</b></p> 彩色窗花是基督(天主)教堂不可或缺,在原清真寺的拱形舊墻頂部鉆個(gè)洞,再裝上彩窗,不失為最簡(jiǎn)捷的文化融合之作,你中有我。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祈禱壁龕拱頂</b></p> 祈禱壁龕拱頂在9世紀(jì)始建,邊緣用金箔鑲嵌阿拉伯花紋和伊斯蘭圖案,13世紀(jì)時(shí)添加哥特與文藝復(fù)興式元素,如復(fù)合卷拱和花瓣卷拱,體現(xiàn)不同信仰的友好交融。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基督主祭壇</b></p> 原清真寺的氣場(chǎng)太大,因此基督教接盤后必須有自己的主祭壇(上圖),但又舍不得拆掉四周緊鄰的穆斯林祈禱廳,寧愿獨(dú)困圍城孤芳自賞,反正現(xiàn)在穆斯林不會(huì)進(jìn)來禮拜。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孤芳自賞</b></p> 基督主祭壇營(yíng)造的氛圍很不錯(cuò),游客走到這不自覺的下意識(shí)坐好,鴉雀無聲地默誦什么的,靜待時(shí)間流逝。我沒有基督細(xì)胞和潛質(zhì),但我感動(dòng)這個(gè)場(chǎng)面。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唱詩(shī)班大廳</b></p> 唱詩(shī)班大廳作為基督教堂的標(biāo)配,其金碧輝煌的裝飾、巴洛克式的雕塑、原音保真的管風(fēng)琴,足以挽回本教顏面,平衡共存氣勢(shì)。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圣器室</b></p> 還有圣特雷莎圣器室,收藏著難得一見的宗教珍品,如上圖《瀆神》中的塞塔。原清真寺是沒有圣器擺放的,既然教堂現(xiàn)在已姓“基”,就應(yīng)該有拿得出手的東西。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托萊多古城</b></p> 我們馬不停蹄奔赴第二古城托萊多,公元192年建城,歷經(jīng)多朝代多種族統(tǒng)治,直至1085年收歸西班牙。古城地勢(shì)高達(dá)530米,環(huán)繞塔霍河,背依峭山壁,易守難攻,最高點(diǎn)是阿爾卡薩城堡。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三族共一河</b></p> 山崖上的城區(qū)分別由三座古橋進(jìn)入,內(nèi)街縱橫交錯(cuò),基督徒、阿拉伯人和猶太人,千年共飲一河,薈萃了基督教、伊斯蘭教和猶太教的文明和藝術(shù),被譽(yù)為“三文化”城。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殘墻隱入口 </b></p> 旅游大巴只能開至山下公路,有6段手扶梯接駁登城,圖中殘墻缺壁后面就是步梯入口處,大隱隱于…….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扶搖上古城</b></p> 托萊多古城對(duì)老年人很友好,530米高幾分鐘就到了,出境游第一次享受。這項(xiàng)笑納中國(guó)老人退休金的旅游利好措施,愿打愿挨。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山坡有內(nèi)街</b></p> 上到山頂?shù)墓懦侵行?,平坦地帶的街道已商業(yè)化,而民居大多沿山坡向下建筑,穆斯林和猶太人雖已是小眾的弱勢(shì)群體,但仍有自己自由的生活空間。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光輝清真寺</b></p> 托萊多古城的異教文化共存,與科爾多瓦的植入式混血型不同,比如各有各的禮拜堂,各自各精彩,井水不犯河水。上圖的光輝清真寺,建于公元999年,地道純正,不加不減不改,巋然不動(dòng)。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圓碉樓</b></p> 伊斯蘭教認(rèn)為圓代表宗教和諧與均衡,清真寺的圓碉樓風(fēng)格,強(qiáng)調(diào)穆斯林在真主面前人人平等,正如各國(guó)首腦開會(huì)坐大圓桌一樣。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圣瑪麗亞猶太教堂</b></p> 圣瑪麗亞猶太教堂的建筑風(fēng)格屬于穆德哈爾式,以白色石柱、幾何圖案、精細(xì)拱頂、金色梁底為基本結(jié)構(gòu),最特出的是木制梯形間條鏤空屋頂。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梯形鏤空屋頂</b></p> 這猶太教堂建于12世紀(jì),1405年曾是天主教堂,現(xiàn)在又改回來作猶太禮拜堂,成為歐洲現(xiàn)存最古老的猶太教堂之一。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托萊多大教堂</b></p> 托萊多大教堂于1247年在清真寺原址上建造,歷時(shí)146年竣工,內(nèi)部裝飾更是18世紀(jì)才完成,外觀不學(xué)哥特式的兩邊對(duì)稱,來個(gè)鴛鴦配。左邊鐘樓90米高,掛著一口17.5噸的大鐘。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參天束柱</b></p> 我第一次見長(zhǎng)在高山上的教堂,其主堂長(zhǎng)112米、寬56米、高45米,亮點(diǎn)是采用集束柱支承---幾條柱并扎,合力大立體感好,這是極少見的法國(guó)哥特式風(fēng)格,托萊多教堂在西班牙排名第二。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七彩八色窗</b></p> 拱尖下的彩色玻璃窗,以宗教場(chǎng)景為主題,采用巴洛克藝術(shù)浮雕和文藝復(fù)興透視技法,在不同陽(yáng)光角度下,呈現(xiàn)多變的光影調(diào)色效果。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帝王之琴</b></p> 與常見的基督(天主)教堂不同,除了唱詩(shī)班大廳有管風(fēng)琴,主座堂翼側(cè)大門上也有管風(fēng)琴,稱之為“帝王之琴”,融合宗教藝術(shù)與音樂美聲,擔(dān)任宗教儀式重角。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拱頂乾坤</b></p> 還有與眾不同的(上圖),是在拱頂挖個(gè)大洞,一群小天使繞圈團(tuán)坐;洞外則另有乾坤,似天庭圣光,好一個(gè)局中局、頂上頂,世界前三的哥特式教堂,都不敢如此另類撩上帝。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圣經(jīng)新約》</b></p> 托萊多大教堂的核心,是幾代工匠的心血----主祭壇上40×25米的巨幅大理石彩色群雕,采用真人尺寸,姿態(tài)自然肌理細(xì)膩,立體靈動(dòng)、鮮活傳神,完美展現(xiàn)圣經(jīng)《新約》的人物與情節(jié)。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耶穌復(fù)活</b></p> 圖右上角的耶穌受難復(fù)活,與門徒生活40日后升天,被譽(yù)為戰(zhàn)勝死亡、實(shí)現(xiàn)永生的基督至高信仰。以精巧逼真的大理石群塑訴說圣經(jīng)故事,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不愧入列世界遺產(chǎn)名錄。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圣母與耶穌</b></p> 這幅圣母與耶穌的群雕,是大理石與涂金桃木的契合,刻畫圣母瑪利亞童貞時(shí),因圣靈降臨誕下耶穌并守護(hù)其成長(zhǎng),展現(xiàn)超越人性的母之博愛。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繪畫館</b></p> 主堂旁邊的繪畫館,最搶眼是28×12米的穹形油畫天花板,也是用真人尺寸構(gòu)圖,金色與象牙色為主調(diào),借鏤空穹頂?shù)淖匀还猓瑥?qiáng)化宗教莊重與神圣感。本館還收藏《耶穌和圣母瑪利亞》等著名畫作。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塞哥維亞古城</b></p> 第三古城塞哥維亞,公元前146年建城,平均海拔1300米,一半在山,一半在平原。地處河流與陸地的交通樞紐,控制丟勒大峽谷和周邊地區(qū),歷來兵家之爭(zhēng)。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一半在山</b></p> 塞哥維亞又稱“羅馬古城”,是羅馬帝國(guó)在西班牙建造的首批城鎮(zhèn)之一,在山那一半位居前沿,地勢(shì)陡峭險(xiǎn)要,易守難攻,與隆達(dá)小鎮(zhèn)異曲同工。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一半平原</b></p> 平原的那一半,有天然屏障守護(hù),安居樂業(yè)人多屋多,是西班牙保存最完好的羅馬古城之一,入列世界遺產(chǎn)名錄。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尖角群凸墻</b></p> 與前倆古城不同,這里清一色羅馬風(fēng),文化交融于“先有我才有你”,如上圖的尖角群凸墻,是哥特式尖塔尖拱的啟蒙原型,銳度視覺沖擊大,上年紀(jì)頭暈眼花者慎近。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花紋圖案墻</b></p> 花紋圖案墻也是古羅馬原創(chuàng),之后被巴洛克式發(fā)揚(yáng)光大,更注重多姿多彩和華麗花樣。顯然,沒有古羅馬就沒有哥特式和巴洛克式。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后羅馬街屋</b></p> 上圖黃色(羅馬式主調(diào))街屋,拱門方門、拱窗方窗混搭,屬于后羅馬建筑風(fēng)格,采用磚石墻體提升房子性價(jià)比,后來加的防盜網(wǎng),愿天下無賊。后代的文藝復(fù)興風(fēng)格,也有參照后羅馬建筑。 古羅馬教堂 圖為內(nèi)街正宗的古羅馬教堂,防御城堡造型,長(zhǎng)方石塊外墻,國(guó)標(biāo)拱門拱窗,簡(jiǎn)約明快得體,宗教矜重感十足。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古羅馬水道橋</b></p> 塞哥維亞的標(biāo)志建筑是古羅馬水道橋,始建于公元前50年,東西走向、穿城而過;全長(zhǎng)894米、橋面寬3米、最高處50米、分上下兩層;共167座拱門橋洞。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橫看成橋側(cè)成拱</b></p> 水道橋用料2萬多塊花崗巖,無須任何灰漿粘合,只靠巨石間的梯形凹槽和重力咬合相互支撐,來實(shí)現(xiàn)超穩(wěn)定連接。據(jù)說樂高的創(chuàng)始人克里斯蒂安森,曾到訪古羅馬水道橋。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遠(yuǎn)近高低各不同</b></p> 水源來自瓜達(dá)拉馬山脈,途中不斷過濾泥沙和雜質(zhì),為塞哥維亞城提供自來水(至今還在用)。憑著古羅馬的巔峰干砌技術(shù),水道橋入列世界文化遺產(chǎn)。上圖是橋西觀景臺(tái),離地30米,恐高者慎。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不識(shí)水橋真面目</b></p> 水道橋的雙層段約200米長(zhǎng),上層拱等高20米;下層拱最高30米,最低1.5米;拱寬一律5米;上下拱的體積比為1:1.5。從橋東折角彎位(如圖)開始,之后都是單拱橋。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只緣身在此橋中</b></p> 古樸水道橋作為古羅馬的史遺之一,堪稱藝術(shù)典范,獨(dú)樹一幟的風(fēng)格,享譽(yù)為“天堂之門”。托上帝保佑,2000多年來沒有臺(tái)風(fēng)沒有地震,萬幸之萬幸。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塞哥維亞大教堂</b></p> 這個(gè)500年歷史的教堂我們沒進(jìn)去,只欣賞88米高的哥特建筑上,有35個(gè)花崗巖雕刻、花飾環(huán)繞的尖塔,意在增加教堂高度感,以及同上帝溝通的幾率。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阿爾卡薩城堡</b></p> 阿爾卡薩城堡位于古城西北部山巖上,三面環(huán)河,當(dāng)年只走吊橋。最初作戰(zhàn)略要塞,現(xiàn)在是軍事博物館,藍(lán)色尖頂呈金屬光澤,據(jù)載是“白雪公主城堡”的參考原型。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坎迪多餐廳</b></p> <p class="ql-block"> 水道橋下240年歷史的坎迪多餐廳,其秘制烤乳豬吸引全球社會(huì)名流,包括歷代西班牙國(guó)王。餐廳榮獲皇室頒發(fā)的“卡斯蒂亞最佳店主一”,表彰傳統(tǒng)技藝和服務(wù)質(zhì)量的堅(jiān)守。</p> 古韻典雅風(fēng) 不足100平方占地面積的坎迪多餐廳,兩層半結(jié)構(gòu),古香古色古韻古典;建筑風(fēng)格是羅馬式+西班牙傳統(tǒng),;墻壁掛滿歷代店長(zhǎng)與政要名人的合影,以及百年游客贈(zèng)送的珍品。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前世相識(shí)今世擁</b></p> <p class="ql-block"> 圖為第三代繼承人阿爾貝托.坎迪多,93歲高齡,開創(chuàng)了摔盤切割烤乳豬的獨(dú)特儀式,如今退居幕后。一見Ms. Chen,似前世相識(shí),即開懷相擁。</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爽朗瀟灑儀式感</b></p> <p class="ql-block"> 主持烤乳豬宴的是第四代繼承人安東尼奧.坎迪多,餐廳現(xiàn)職老板,他表演的盤碟切乳豬,歡快流暢滴水不漏,最爽朗瀟灑的是飛碟落地,四處開花富貴榮華。</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古方秘制烤乳豬</b></p> <p class="ql-block"> 取乳豬3公斤重,用牛油、迷迭香和蒜蓉腌制好再烤3小時(shí),皮薄松脆,肉質(zhì)原始,香味濃郁。但各花入各眼,各味出各口,Ms. Chen說像家里的煲湯肉,可圈可點(diǎ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霞光萬丈映蒼穹</b></p> 西班牙三大古城各有千秋各具特色,以建筑為代表的文化交融和文明共存,印象清晰觸動(dòng)心弦,打破認(rèn)知刷新靈魂。下一站袖珍國(guó)安道爾……(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