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文/崔漢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世紀九十年代,我懷揣著夢想,和著青春的節(jié)拍,踏入大上海,開啟在大上海青春奉獻之旅。和我的家鄉(xiāng)相比,呀,大上海真的很大。大上海的繁華,讓人羨慕不已,這就是地理書上說的,聞名世界的第三大城市。走在上海的大街小巷,我仿佛從夢境中走到現(xiàn)實中來,我感受到上海像海市蜃樓一樣的壯觀美麗,感受到長江三角洲龍頭經濟的無限魅力,她正以騰飛的腳步踏上時代的列車,向前奔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初到上海,上海的南京路居民住戶的房屋,幾代人擁擠不堪,一位朋友家屋內被分割成上下小閣樓,進去的時候還要彎腰。一些房屋建筑,樓層與低矮的類似棚戶小區(qū),交錯分布。小弄堂,石庫門,留下歲月的痕跡。上海蘇州河渾濁夾雜著污泥,幾乎看不到水鳥的影子。當時的上海和現(xiàn)在的上海相比,像是待開墾的處女地,我們這些來自外地的民工們,就是要在上海這塊古樸的土地上,創(chuàng)造神話般的傳奇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個時候,從上海浦東到浦西,從浦西到浦東,渡江交通工具是渡輪。上海黃浦江兩岸多處設置了輪渡渡口,上班或下班的時候,人們都涌向渡口,乘坐渡輪往返。人流量大的時候,實行限流,排隊按次序從檢票口進入渡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公交車上,也是十分的擁擠。當時的車票,兩角錢起步,半個小時一趟的公交車,讓人們在公交車的站臺上感覺等了很長的時間。坐上公交車,一路上的擁堵,慢慢蠕動著。郊區(qū)的道路也是泥濘,上下顛簸。更不用說乘坐地鐵了,想也不敢想,也沒有立交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時間過得真快,彈指一揮,幾十年的光景已過,我作為來自遠方的在上海打拼的第一代農民工,深切感受到上?,F(xiàn)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巨大變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海超市遍布,寬闊的南京路步行商業(yè)街,繁華似錦,巨幅熒屏商業(yè)廣告林立;陸家嘴作為上海的金融貿易中心,吸引著全球高端企業(yè)技術人才,為上海長久可持續(xù)發(fā)展注入新鮮的活力;矗立著入云的一座座高樓,氣勢宏偉,明珠電視塔成為上海景觀標志建筑之一,迎接全世界的游人目光;黃浦江畔,笙歌裊繞,外灘之夜,燈光璀璨奪目,如夢如幻;上海蘇州河,清澈見底,水鳥飛翔,魚兒悠游;立交橋橫空而起、縱橫交織,密如蛛網;一條條地鐵軌道交通隧道,越江呼嘯而過,出門便捷;低矮的村居民房別墅換新顏,城中村改造,有序持續(xù)推進,拆遷安置房,讓農民享受著改革發(fā)展的紅利,讓老百姓過上幸福的日子,讓老百姓安居樂業(yè);生態(tài)園林,樹木蔥蘢,鷗鷺翔集,雀鳥翻飛,百花斗艷,綠意盎然,充滿詩情畫意;浦東國際機場,是走向世界的窗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今的上海,正在以堅定穩(wěn)固的步伐踏上時代的征程,書寫壯麗的篇章,未來上海更加美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作者簡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崔漢朝,河南淮濱縣人,中等師范畢業(yè),自由撰稿人?;礊I縣第五屆、第六屆政協(xié)委員?!镀謻|應急管理報》特約通訊員。先后在《中國安全生產報》、《新民晚報》、《河北工人報》、《勞動保護》雜志、《建筑安全》雜志、《徐州礦工報》、《珠江時報》、《南粵詩刊》、《徐岔河文藝》、《翠屏》、《華南風骨》、《青梧新論》、《浦東應急管理報》、《潯陽晚報》、《老年康樂報》、《花港詞刊》、《中國教工》雜志文學版、《安徽安全生產》等30多家省、地市級刊物發(fā)表300多篇不同題材文章。</p> <h3><strong>點擊掃碼 ? 關注我們</strong></h3></br><h3><strong>排版說明</strong></h3></br><h3>圖文編輯/隴上光明?</h3></br><h3>投稿要求:尊重原創(chuàng)和首發(fā);附個人簡介和個人照片。</h3></br><h3>● 由于人力有限,來稿自行校對文稿錯別字和標點。</h3></br><h3>投稿郵箱:xtwx2018@126.com<br></br></h3></br><h3>公眾號:xiangtuwenxueweikan</h3></br><h3>免責聲明: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立場,與本號無關。</h3></br><h3>版權聲明:如需轉載、引用,請注明出處并保留二維碼。</h3></br><h3>今日頭條:鄉(xiāng)土文學微刊</h3></br><h3>企 ? 鵝 ? 號:鄉(xiāng)土情愫</h3></br><h3>百 家 號:鄉(xiāng)土文學微刊</h3></br><h3>個人圖書館:鄉(xiāng)土文學微刊</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14lwzPvTsWlBhVBOhOkJZA" >查看原文</a> 原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