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胡衛(wèi)民</p> <p class="ql-block">羅辀重先生創(chuàng)辦陶龕學校,以“血性”兩字為校訓。</p> <p class="ql-block">著名教育家書法家曾彩初說:我的以為一個有血性的人就是有靈魂的人,就是一個有正義感的人,一個真正懂得愛國愛人民的人。一個有血性的人,他的骨頭是硬的,血是熱血的。為了捍衛(wèi)真理與正義,決不怕死。我理解是否對路敬請高明指正。八七老人曾彩初,將這幅血性字畫贈送給我。</p> <p class="ql-block">王魯湘曾言:“血性是一種剛強正直的氣質(zhì),是一種剛強正直的性格?!闭\如斯言,血性是流淌在中華民族血脈中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是刻在國人骨子里的精髓。</p> <p class="ql-block">血性,是一種使命擔當,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家國情懷。在國家和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頭,總有一些人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鋼鐵長城??谷諔?zhàn)爭時期,楊靖宇將軍在冰天雪地、彈盡糧絕的情況下,孤身一人與大量日寇周旋,戰(zhàn)斗幾晝夜后,在濛江縣壯烈犧牲。當敵人割下他的頭顱,剖開他的腹部,發(fā)現(xiàn)胃里只有枯草、樹皮和棉絮,無一粒糧食。楊靖宇將軍用生命詮釋了對國家和民族的擔當,他的血性讓敵人膽寒,讓后人敬仰。</p> <p class="ql-block">佘國綱先生在《羅辀重文集》首發(fā)式上發(fā)言</p> <p class="ql-block">《猛回頭》和《警世鐘》是陳天華在清末創(chuàng)作的兩部著作,以強烈的民族危機感和革命激情著稱,體現(xiàn)了知識分子救亡圖存的血性精神。</p> <p class="ql-block">血性者,人性也。有血性,人類生;無血性,人類滅。有血性,世界立;無血性,世界亡。其內(nèi)涵,信與義:講誠信,重仁義;嚴律己,寬待人。啟超倡,辀重行。律己嚴,講誠信。誠之者,真實也;信之者,可靠也;誠為根,信為本。要做人,不裝人。一是一,二是二。不扯謊,不虛偽。不欺詐,不取巧。不失約,不騙人。我不學,他不是。有錯認,知錯改。不嫁禍,不掩飾。少計較,多包容。聞過喜,聞譽穩(wěn)。同情心,真性情。求知識,有方法。學致用,導正軌。既學生,亦學死。要五官,齊動員。既眼看,又耳聽,勤用腦,多思索。學不厭,誨不倦?;畹嚼?,學到老。做到老,成素養(yǎng)。言有規(guī),行有矩。規(guī)矩在,信義中。守秩序,如接拍。食有度,居有時。朝早起,夜眠足。尊自然,享自然。冷水臉,熱水腳。衣貴潔,不貴華。不吸煙,不酗酒。不賭賻,遠黃毒。惡雖小,亦莫為。善雖小,莫不為。不打架,不罵人。動強身,靜養(yǎng)心。愛勞動,愛鍛煉。自己事,自己做。不粉飾,不亢卑。戒虛妄,息浮躁。止焦慮,放眼量。心地明,行為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