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塞多納是徒步愛好者的天堂,很多景點都叫xxTrail (徒步道),總共有252個景點trails。行前,我們特地準備了登山靴和登山杖。結果,那鞋真的立了大功,防滑保暖護腳腕,腳下的安全,全靠它。登山杖<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倒沒怎么用上,因是游客爬山,時不時要拍照,嫌手不夠用。</span></h3>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魔鬼之橋 (Devil's bridge trail)</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塞多納,我們一共有三次徒步。走魔鬼之橋trail,是第一次,也是最長、險、累的一次。那天,本次旅行的駕駛員一改“Uber司機“(你說地址,我開)的態(tài)度,與副駕駛一起看了地圖,舍近求遠,把我們帶到那里。也許是這"魔鬼橋"的名字很有吸引力。</p> <p class="ql-block">這是一條3.9英里的往返徒步道,上坡4,600 英尺。在塞多納的徒步道中,屬中等難度。這天正值周日,人不少,幾個停車場都無虛位。不過還算幸運,只等了一小會,就見人離開,得以"乘虛而入"。這天,我們走了近一萬七千步。</p> 開始紅砂路平坦開闊,后來越走越崎嶇不平。 一路風景變換,令人新奇,不覺得疲勞 時見山地自行車者,超過我們,瀟灑而去。 <h3>粉紅吉普游,也是塞多納很熱門的活動。</h3> <h3>這是另一種越野車游,看起來很cool。</h3> 這條徒步道上,有兩處幾十米長的地方,很陡峭,幾乎沒有路,手腳并用,一點不用難為情。 <p class="ql-block">中午時分,我們終于登上山頂,那座大自然的雕塑,魔鬼橋,赫然在目。這其實是一座巨高的紅巖拱門,頂端平直,看上去像座拱橋。我們所在的山頭也很陡,有一U形的石道通向“橋面”,山頂與“橋”之間,是萬丈深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拍這張照片,得在U形的石道排隊,等了約半小時。誰不想在這險峰上留個影?“橋面”其實足夠寬,但總有點站在魔鬼背上的感覺。還好,人只能拍得瞇瞇小,即使你戰(zhàn)戰(zhàn)兢兢,整個畫面,仍然壯觀瀟灑,難得自豪。</p> <p class="ql-block">這張照片,是我在排隊時拍的,因角度不同,魔鬼橋的險勢更清楚。</p> <p class="ql-block">上山容易下山難。那兩段陡峭的下山路,對我們這樣年紀的人更是個考驗??吹街車酁槟贻p人,很為咱一行自豪。同時也注意到,有一個雙手拄登山杖的亞裔老年女士,好像更年長,獨自一人,與我們同路,心生佩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山腳下,走在長長的來時路,又累又餓,后悔只帶水,沒帶snacks。大家<span style="color:inherit;">沒有了來時的興奮感。恰好,那位雙杖女士正走到我們身邊,我便開口與她</span>搭話。原來,她是個爽朗健談的臺灣人,走得快,話也快。她家住Prescott,獨自開車約兩小時來這里徒步,只因慕名塞多納的美景。說來,她家與上海還有緣,她的母親1948年畢業(yè)于復旦大學,父親是抗戰(zhàn)時的美軍翻譯官,49年雙雙從大陸到臺灣。她出生在臺灣,后來全家移民美國...。問她怎么一個人來徒步,她答:“不一個人徒步,那就只好放棄徒步”。是哦<span style="color:inherit;">,人生旅途,總會有獨自面對的時候。她的態(tài)度</span>坦然而堅強,頗有感染力。同時,發(fā)自內心地感到,<span style="color:inherit;">我們應該珍惜現(xiàn)有的生活,感恩你仍有人陪伴,感恩陪伴你的人。</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教堂巖(Cathedral Rock)</b></p> <p class="ql-block">教堂紅巖,是Arizona拍攝最多的景點之一。我們沒去走攀登其頂峰的trail,而是去了crescent moon 公園,因不少網站介紹,從那里看夕陽下的大教堂巖石,一級棒。這次徒步很短,前一天已走累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大教堂"前,天色已晚,且已晴轉多云,拍了照,不想再往深處走。欲離開時,奇怪幾個攝影者,支起三角架在那里等什么?問了才知道,他們在等最后一抹陽光照在"大教堂"上,應該是在5點10分時,但得碰運氣。我們于是與越來越多的攝影者們一起等。結果,失望而回。不過,后一天,終于看到攝影師們等的那一幕:夕陽下,"大教堂"變成炫麗的焦橘紅色的"熔巖"(見上篇照片)。</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鐘巖(Bell Rock,也稱貝爾巖石)</b></p> <p class="ql-block">鐘巖是塞多納周邊又一標志性的紅砂孤巖,像一口倒扣的鐘,高聳藍天,故名鐘巖。</p> <p class="ql-block">走鐘巖trail, 可短可長,也可在中途來一段短暫的攀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們那天從鐘巖南部的觀景臺開始,沿著環(huán)形徒步道,回到原地,約3.6 英里。途中,既觀賞了鐘巖的不同側面,也看到與它臨近的法庭巖、宇宙飛船巖石和峽谷景觀。</p> <p class="ql-block">據(jù)說,塞多納有四個能量旋渦(Vortex)最為集中的地方,鐘巖是其中之一。這種傳說中的超強能量,來自地下,可以健身醒腦開竅,提升心靈悟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實說,對能量旋渦說將信將疑。既然已身在鐘巖徒步道,當然很想親身試驗一下,說不定有啥奇跡發(fā)生呢。我們起先錯過了徒步道中標出的那個能量磁場地,后來又費力找到那里,停留約半小時,努力體驗。結果是沒有任何特別的感覺,也許是時間不夠長,也許心不夠誠…,哈哈。</p> <h3>但可以確定的是,在行走中,我們深深感受到那里攝人心魄的壯麗、神秘和美,為之震撼興奮、陶醉喜悅、心曠神怡。這也算是一種心靈的修行吧。我想,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塞多納會成為人們心目中的靈修之地。</h3> <h3><br></h3> 各自擺個瑜伽姿勢。 <p class="ql-block">從鐘巖看到的大教堂巖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