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世界的首都伊斯坦布爾? ——多彩土耳其行(1)?

笑容(拒聊)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圖 原創(chuàng)</p><p class="ql-block">文 部分網(wǎng)絡(lu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終于站在了世界的十字路口”,左手歐洲,右手亞洲。這里就是伊斯坦布爾(????????????????????),也是拜占庭,是君士坦丁堡。它先后是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奧斯曼帝國的首都。被拿破侖贊賞為“如果世界是一個國家,那他的首都就是伊斯坦布爾”;法國作家拉馬丁說“一個人若只能看這世界一眼,這一眼應(yīng)該給伊斯坦布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土耳其的地理位置極為獨特,是連接歐亞兩大洲的十字路口,國土面積78.36萬平方公里,人口8528萬。北臨黑海,南瀕地中海,西對愛琴海,與希臘、保加利亞、伊朗等眾多國家接壤。</p><p class="ql-block">作為土耳其的第一大城市和最大的海港、商業(yè)中心和文化中心,伊斯坦布爾<span style="font-size:18px;">位于土耳其西北部馬爾馬拉地區(qū)的伊斯坦布爾省,處于戰(zhàn)略要地博斯普魯斯半島上,而位于黑海和馬爾馬拉海之間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及金角灣橫貫其中。它</span>的心臟部分三面環(huán)水,一面是城墻(建于413年,以后不斷修建)。它是世界上唯一一座橫跨歐亞兩個大洲的千年古都,也是連接黑海與地中海的世界十字路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伊斯坦布爾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600多年以前。</span>公元前7世紀(jì),希臘人初建這座城市后,成為羅馬帝國的首都,于公元330年改名君士坦丁堡,別稱新羅馬;1453年土耳其人取得該城后,開始叫伊斯坦布爾,從那時起,該城一直是奧斯曼帝國的首都。作為<span style="font-size:18px;">羅馬、拜占庭、奧斯曼三大帝國的首都上千年,因而長期是中東地區(qū)的政治和宗教中心。并且此城建于亞洲、歐洲兩大洲結(jié)合部,是"絲綢之路"亞洲部分的終點,它與歐亞大陸政治、宗教和藝術(shù)史上的重大事件聯(lián)系在一起,</span>讓歐亞大陸滄海桑田般的不同文明在這里唯美相遇,激情相擁,詩意交織。直到1923年土耳其共和國成立,首都遷往安卡拉,伊斯坦布爾才結(jié)束了其作為首都的歷史,但其在土耳其及世界歷史上的地位依然不可撼動。<span style="font-size:18px;">1985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為世界上唯一一座分布在兩個大洲上的城市,伊斯坦布爾擁有2000多年來都從未間斷、至今還熠熠生輝的歷史文化。這里有92個博物館,166個圖書館,210個藝術(shù)館,260個歌劇院,450座清真寺,4大世界署名遺址,<span style="font-size:18px;">君士坦丁賽馬場、圣索菲亞教堂、托普卡帕宮、蘇萊曼清真寺等一批建筑杰作對歐洲和亞洲產(chǎn)生過重大影響。其所擁有的博物館、教堂、清真寺、宮殿、市場以及自然風(fēng)光,讓人流連忘返。</span>這里,有不盡其數(shù)、美倫美奐的歐式古老建筑,也有浩如煙海、引人入勝的亞洲風(fēng)格的傳奇故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伊斯坦布爾的獨特首先源于它無與倫比的地理位置。這座城市坐落在博斯普魯斯海峽(Bosporus Strait)兩岸,這條長30km的狹窄水道像一把鋒利的刀刃,將歐洲大陸與亞洲大陸切割開來,又用15座橋梁將兩岸緊緊相連。站在博斯普魯斯海峽大橋上,左手是歐洲的現(xiàn)代建筑群,右手是亞洲的清真寺、尖頂和生活區(qū),這種視覺沖擊正是伊斯坦布爾最鮮明的地理標(biāo)識。這條既分割大陸又連接文明的奇妙水道,從來不只是地理課本上的名詞,而是一本用浪花書寫的、千年未合卷的流動史詩。如今,這里每天有超三百艘船只穿越海峽,150列地鐵在隧道中穿梭,350萬通行者跨越兩洲開啟日常生活,這樣的場景在全球也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博斯普魯斯海峽北連黑海,南通馬爾馬拉海和地中海,可乘游輪<span style="font-size:18px;">暢游這座聞名世界的海峽以及跨海大橋, 沿著兩岸散布著蘇丹王夏宮、貴族別墅及各式豪宅,美景如畫,在無盡的蔚藍(lán)海洋上體驗一個小時穿越歐亞版圖的奇妙感受!</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眺望伊斯坦布爾的最佳地點是位于歐洲區(qū)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皮埃爾·洛蒂(</span>Pierre Loti)<span style="font-size:18px;">山</span>,只需十幾分鐘登上山頂,您可以領(lǐng)略到壯麗的高山風(fēng)光和令人嘆為觀止的全景。在山頂遠(yuǎn)眺,<span style="font-size:18px;">向東是金角灣(</span>golden horn)<span style="font-size:18px;">,它</span>位于伊斯坦布爾海峽的南岸,是連接黑海和馬爾馬拉海的重要航道。金角灣是伊斯坦布爾的天然屏障,將城市的歷史中心區(qū)域與其他部分分隔開來,形成了一個角形的避風(fēng)港,在歷史上對君士坦丁堡的防衛(wèi)有著很大的作用。山上還可以一覽無余俯瞰到美麗的伊斯坦布爾老城區(qū)的壯美景色,如山脈、山谷、森林和村莊、<span style="font-size:18px;">清真寺、圓頂和宣禮塔</span>,以及遠(yuǎn)處的地中海海岸線等,景色美不勝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伊斯坦布爾市中心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處遍布建筑杰作和帝國歷史象征的頂級名勝區(qū),是每一位參訪伊斯坦布爾游客的必到之處!它的中心就是</span>君士坦丁堡競技場(Constantinople Hippodrome),又名蘇丹阿赫邁特廣場(Sultanahmet Meydan?)。它最初由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一世于公元324年建立,并在君士坦丁大帝的統(tǒng)治下得到了擴(kuò)建,<span style="font-size:18px;">用于戰(zhàn)車比賽和舉辦其他娛樂項目,</span>成為了當(dāng)時拜占庭帝國最重要的公共娛樂場所。競技場最初的規(guī)??扇菁{超過10萬人,是當(dāng)時世界上最大的賽馬場之一。其在拜占庭帝國時期經(jīng)歷了盛世,至到1453年奧斯曼帝國征服君士坦丁堡后,競技場的建筑逐漸被遺棄,周圍的區(qū)域也被改建。如今的蘇丹阿赫邁特廣場,其地下8.5米處仍保留著公元前6世紀(jì)的古希臘殖民城市遺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座由古羅馬競技場改造而來的廣場,至今仍矗立著三座跨越千年的紀(jì)念碑。分別是來自埃及盧克索的塞奧道西斯“奧拜里斯克”方尖碑(Obelisk of Theodosius): 原為古埃及法老圖特摩思三世為紀(jì)念戰(zhàn)爭勝利而建造, 距今已有 3500 年歷史,保存完好。<span style="font-size:18px;">記錄拜占庭帝國勝利的</span>青銅蛇柱(Spiral Column):其頂端原有三個蛇頭支持的金碗,在第四次十字軍征戰(zhàn)期間,金碗被盜,蛇頭現(xiàn)也不復(fù)存在。君士坦丁方尖碑(Column of Constantine):在10世紀(jì),皇帝君士坦丁七世在賽馬場的另一端,興建了另一座方尖碑,最初它覆蓋著鍍金銅牌浮雕,但在第四次十字軍期間被拉丁軍隊洗劫并將其熔化,這個紀(jì)念碑的石質(zhì)核心幸存了下來,被稱為墻柱。</p> <p class="ql-block">如果說伊斯坦布爾濃縮了土耳其的歷史,那么圣索菲亞大教堂(Hagia Sophia)算是濃縮了伊斯坦布爾的歷史。</p><p class="ql-block">公元532年,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建造,僅用五年便告完成,<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一幢“改變世界建筑史”的建筑典范。</span>它最震撼的是那用1.8w噸黃金打造的巨大的中央穹頂(直徑約31米),高懸如蒼穹,曾是世界最高建筑之一近千年。陽光透過高窗傾瀉而下,照亮內(nèi)壁璀璨的金色馬賽克(描繪基督與帝王),營造出超凡的“神圣智慧”之感。1453年,奧斯曼蘇丹穆罕默德二世征服君士坦丁堡,將其改為清真寺。他增建了四座優(yōu)雅的宣禮塔,內(nèi)部巧妙地融入了《古蘭經(jīng)》銘文壁龕和講壇,與原有的基督教馬賽克共存。1935年變成博物館。2020年,這座建筑重新作為清真寺開放,<span style="font-size:18px;">其恢弘的空間里,拜占庭的榮光與奧斯曼的雄風(fēng)在光影中交織,成為文明對話的象征;巨大的圓頂下,回蕩著千年的祈禱與變遷,沉默地訴說著文明的碰撞與共生。</span></p><p class="ql-block">由于其獨特的歷史,<span style="font-size:18px;">圣索菲亞大教堂</span>一直被公認(rèn)為拜占庭建筑的最為典型的代表、拜占庭藝術(shù)的結(jié)晶,土耳其象征。不僅為拜占庭建筑的最高杰作,也是后續(xù)鄂圖曼圓頂建筑風(fēng)格的模板,是迄今爲(wèi)止保存完好的世界建筑奇跡之一。1985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最著名的奧斯曼建筑,象征奧斯曼帝國權(quán)力和建筑藝術(shù)的是</span>藍(lán)色清真寺(Sultanahmet Camii),奧斯曼帝國蘇丹艾哈邁德一世(Ahmed I)下令建造,1616年完工。<span style="font-size:18px;">建筑主體的的中部是個大圓頂,</span>無鐵釘建筑,<span style="font-size:18px;">四周又有4個直徑為大圓頂1/4的小圓頂,周圍高矗6座宣禮塔(一般清真寺只有4座)。禮拜大廳氣魄宏偉,寬敞豁亮,可同時容納3.5萬信徒做禱告;地面鋪紫紅色的土耳其地毯,</span>墻壁鑲嵌2萬多塊伊茲尼克藍(lán)色瓷磚,陽光下呈現(xiàn)深淺不一的藍(lán)調(diào),故稱為藍(lán)色清真寺。寺內(nèi)有多彩的玻璃窗,透射進(jìn)來陽光映在藍(lán)白磁磚上異常美麗,是伊斯蘭裝飾藝術(shù)的經(jīng)典。建筑師當(dāng)時逾矩設(shè)計的六根細(xì)長宣禮塔,<span style="font-size:18px;">打破伊斯蘭教傳統(tǒng),成為其標(biāo)志性特征</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見證奧斯曼帝國400年風(fēng)云的托普卡帕宮(Topkapi Palace),俗稱“土耳其老皇宮”,是奧斯曼帝國時期最重要的皇宮,有著紫禁城一樣的存在!它位于土耳其古都伊斯坦布爾的歐洲部分、金角灣南岸一個叫“皇宮鼻”的山頂上?!盎蕦m鼻” 像一小半島伸入海中,右前方為廣闊的馬爾馬拉海,左前方是博斯普魯斯海峽入口處, 景色綺麗。 托普卡帕老皇宮是奧斯曼帝國鼎盛時期, 25 位蘇丹寢住過的宮殿,不僅是蘇丹的住所,也是奧斯曼帝國將近400年(1465-1856年)歷史上的行政、教育和藝術(shù)中心,見證了帝國的興衰和無數(shù)重大歷史事件。其建筑風(fēng)格融合了奧斯曼、拜占庭以及后來的巴洛克元素,反映了歷史的沉淀。1985年,托普卡帕宮與伊斯坦布爾歷史區(qū)一同被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chǎn)名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整座宮殿分為四個庭院和后宮一共五塊區(qū)域,眾多建筑,層層遞進(jìn),象征著權(quán)力和私密性。走進(jìn)第一道“帝王之門”進(jìn)入第一庭院,可以看到始建于公元4世紀(jì)拜占庭君士坦丁大帝時期(約337年)的伊蓮娜教堂,原名“神圣和平教堂”,奧斯曼時期被皇宮用作軍械庫和珍寶庫,因此保留了原始的基督教建筑特征。通過第二道“崇敬之門”是第二庭院,帝國政府核心,蘇丹在此接見官員、舉行儀式。庭院內(nèi)有帝國議會廳和御膳房。御膳房陳列了好多中國瓷器,尤其是元代青花尤為珍貴。通過第三道“幸福之門”進(jìn)入第三庭院(蘇丹私人生活區(qū)),有覲見廳、圖書館、珍寶館、圣物室,收藏了眾多珍品。第四庭院以亭臺花園為主,<span style="font-size:18px;">從露臺和亭閣可以欣賞到無與倫比的金角灣、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馬爾馬拉海的壯麗景色</span>。宏偉的“哈雷姆”后宮,是蘇丹的母親、妻妾、子女以及大量侍從和太監(jiān)居住的龐大后宮區(qū)域。內(nèi)部裝飾華麗,房間、庭院、浴室、清真寺一應(yīng)俱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說托普卡帕宮是奧斯曼帝國文化自信的頂峰,那么多瑪巴赫切宮就是最后的輝煌。奧斯曼帝國后期的主要行政中心多瑪巴赫切宮(Dolmabah?e Sarayi), 建于 19 世紀(jì)中葉奧斯曼帝國時期,但卻是巴洛克、洛可可和新古典主義風(fēng)格相融合的一座皇宮,也被稱為“新宮”。位于博斯普魯斯海峽西岸的歐洲部分,綿延600多米,多瑪巴切的意思是“填海而造的花園”。站在面朝海峽的白色拱門,隨手就能拍出“帝國與海洋對話”的大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皇宮建造于奧斯曼帝國的衰落期,帝國投入了大量資金,皇宮內(nèi)部極盡奢華。不僅新宮的后宮建筑相對老皇宮更加氣派和豪華,內(nèi)部珍寶也令人目不暇接,豪華的水晶燈、象牙、黃金制品比比皆是。其中有世界上最大的 4500 公斤重的波希米亞水晶吊燈,是英國維多利亞女王于 1852 年贈予的禮物,至今仍是世界現(xiàn)存最大水晶燈。吊燈的 664個燭臺象征奧斯曼帝國 664 年歷史。浴室和衛(wèi)生間全用白色大理石鑲嵌,所有門窗都由優(yōu)質(zhì)木材精雕細(xì)刻。整個建筑工程耗費 500 萬奧斯曼金磅,相當(dāng)于 35 噸黃金,有 14 噸黃金用于制成金箔裝飾宮殿的天花板,總建造費用相當(dāng)于奧斯曼帝國20年財政收入!還有分布在大廳和各個房間的名家名畫等等。多瑪巴赫切宮不僅是奢華的象征,是奧斯曼帝國努力追趕歐洲現(xiàn)代化的一個縮影,也<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土耳其最后的蘇丹帝國留給世界的一份奢華遺產(chǎn)。</span>然而,在這奢華的表面之下,多瑪巴赫切宮也見證了奧斯曼帝國的衰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地下水宮—-耶萊巴坦(Yerebatan Sarnici),<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拜占庭時期到奧斯曼帝國時期的地下蓄水池。</span>人們稱它為宮殿是因為極像宮殿的內(nèi)部設(shè)計結(jié)構(gòu)及用到336根9米高的精美雕刻的科林斯式粗大石柱支撐穹頂。</p><p class="ql-block">據(jù)史料記載,地下水宮是公元542年,朱斯提尼安大帝動用七千名奴隸花費6年時間在教堂廢墟上建成的,一方面為的是保證宮廷用水供給,一方面是防止敵人圍困,有備無患。水宮儲水量達(dá)10萬噸之多,如果蓄滿了水,據(jù)說可供當(dāng)時全城人喝一個月。到了奧斯曼帝國時期,水宮被廢置,直至十六世紀(jì)中期,荷蘭人無意發(fā)現(xiàn)了它,才使其重見天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神秘的地下水宮中最為著名的應(yīng)該就是美杜莎(古希臘語中是“守護(hù)者”的意思)的頭顱以及淚柱。在水宮一側(cè),兩個巨大石柱下壓著“蛇髮妖女”美杜莎頭像,一個頭朝下,一個側(cè)臉向下。美杜莎的直視可以瞬間石化一切,她的外貌丑陋卻有“驅(qū)魔”的意味,而土耳其赫赫有名的“藍(lán)眼睛”正是美杜莎之眼。水宮中的其他300多根柱子則來自于拜占庭帝國不同古代遺址以及安塔托利亞地區(qū)倒塌的神殿中,讓這座地下宮殿又多了一些或神圣或詭譎的色彩。</p><p class="ql-block">地下水宮還曾是好萊塢大片《007在伊斯坦布爾》、成龍的《特務(wù)迷城》以及2016年熱映電影《但丁密碼》的取景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伊斯坦布爾有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室內(nèi)</span>購物中心大巴扎集市(Grand Bazaar)。這座始建于1461年的市場,<span style="font-size:18px;">從拜占庭時期的市集演變而來,</span>占地4.5萬平方米,4000多家店鋪分布在60多條街道上,可以在這里購買到各種土耳其特色的手工藝品和伴手禮,如傳統(tǒng)的陶瓷器、織物、地毯、銀飾品等 ,還有當(dāng)?shù)氐氖称泛拖懔系?。除了購物,這里還是一個了解當(dāng)?shù)匚幕兔袼椎暮玫胤?。你可以在這里感受到土耳其人的熱情好客和友善。在Bayezid大門的橫匾上,蘇丹阿布都哈密德二世親筆書寫“真主喜愛經(jīng)商的人”。這里曾是絲綢之路的終點,市場的中央穹頂下,商人的叫賣聲與游客的驚嘆聲交織,仿佛時光倒流至奧斯曼帝國的鼎盛時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伊斯坦布爾最著名的商業(yè)步行街是獨立大街(istiklal Caddesi),因紀(jì)念土耳其獨立戰(zhàn)爭的勝利而得名。這條長3公里的步行街從塔克西姆廣場延伸至加拉泰塔,匯聚著19世紀(jì)的歐式建筑,是伊斯坦布爾新城最繁華的大街,被稱作伊斯坦布爾的“香榭大道”。沿街有各色教堂、各國領(lǐng)館、著名飯店等,還有諸多精品店、音樂商店、書店、美術(shù)館、電影院、劇院、圖書館、咖啡廳、酒吧、夜總會、古老的糕點鋪、巧克力店和餐館,構(gòu)成了歐洲與亞洲文化碰撞的生動場景。伊斯坦布爾的老式電車穿過整個獨立大街,無論早晚都很熱鬧,步行街內(nèi)還有土耳其百年網(wǎng)紅軟糖店鋪 “Hafiz Mustafa 1864”。</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獨立大街的起點塔克西姆(Taksim)廣場,是伊斯坦布爾最大最熱鬧的商業(yè)中心,廣場上矗立著一個重要歷史地標(biāo)是1928年豎立的共和國紀(jì)念碑。它紀(jì)念1923年土耳其共和國的成立,并雕刻有現(xiàn)代土耳其的創(chuàng)始人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圖爾克以及土耳其獨立戰(zhàn)爭的其他關(guān)鍵人物。紀(jì)念碑是民族自豪感的象征,也是當(dāng)?shù)厝撕陀慰偷某R姇纥c。</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看到這里,你可能會疑惑,如此耀眼的千年古都為何不是土耳其的首都?作為歐亞大陸的十字路口,東西方文明的交匯點,這里自古以來就是侵略者必爭的戰(zhàn)略要地。為了保護(hù)這座古城。1923年,土耳其共和國將首都遷至安卡拉,然而伊斯坦布爾從未真正退去其首都的精神烙印,當(dāng)現(xiàn)代文明的浪潮席卷全球。這座橫跨兩洲的城市,依然以獨特的文明任性,在全球化格局中占據(jù)著不可替代的戰(zhàn)略坐標(biāo)。它不僅是歷史長河的見證者,更是文明對話的永恒舞臺,是溝通不同大陸的橋梁,是不同信仰的戰(zhàn)場,是和耶路撒冷、羅馬齊名的全世界最偉大的圣城之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當(dāng)你置身其中,</span>宏偉精美的教堂與宮殿,復(fù)古炫彩的街區(qū),每一個畫面都是伊斯坦布爾獨有的味道。<span style="font-size:18px;">從地中海到黑海,從東方到西方,無數(shù)文化、宗教、商業(yè)在這里碰撞。</span>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感受金碧輝煌的裝飾和歷史的厚重感時,仿佛能夠穿越時光,親歷那個輝煌與夢想交織的年代。</span></p><p class="ql-block">千年古都!</p><p class="ql-block">唯一橫跨歐亞大陸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世界十字路口</span></p><p class="ql-block">世界的首都</p><p class="ql-block">一生必去的伊斯坦布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編撰于2025年7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