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氣血養(yǎng)護:順應自然,減少過度用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保護氣血最好方式——不受力</b></p><p class="ql-block">你想過沒有,氣血虧不是因為你虛,而是你太用力了。</p><p class="ql-block">這個覺知是前幾天我和一位同修道友深夜聊天時她說的,我們聊到越來越多的人,五十左右生命就掛機了,四十不到就有某個內(nèi)臟衰竭大病疑難雜癥,生不如死,很多人三十不到就開始常年疲憊,長期掉發(fā),動不動心悸焦慮,可真說起來也沒啥大病,就是哪哪都沒勁,身體亞健康。</p><p class="ql-block">這不是病,是一種叫用力過度的社會癥。</p><p class="ql-block">今天簡單聊聊我們該怎么好好保護氣血,活得松一點,順一點,柔一點,身體不受力。</p><p class="ql-block">小時候有個鄰居是做木工的,冬天赤著手拉鋸子一點兒不抖。</p><p class="ql-block">他跟我說,木頭不能擠,要讓力順著年輪走,長大后我才懂,這不僅是做工的智慧,也是身體的秘密。很多人一做就是腰酸,一站就肩僵,一走就腳沉,不是年齡的問題,是你忘了身體原本是怎么動的。</p><p class="ql-block">我們把身體用成了對抗機器。健身要爆汗,坐姿要挺直,走路要控行,力氣全在撐上流動沒了。而真正健康的身體是像水那樣的,走路的時候讓脊柱自然放松,坐著的時候讓重心自然往下沉,就像老房子有點下陷,但特別穩(wěn)。</p><p class="ql-block">我見過云南茶山上的老人,一身骨頭像連接了什么神奇能量,經(jīng)絡特別通暢,背著上百斤的茶樓,卻一步都不累。</p><p class="ql-block">他們走路靠的不是肌肉,而是骨骼之間那種微妙的連綿不絕的貫通的張馳有度的能力。</p><p class="ql-block">如果你總感覺一天站下來渾身發(fā)緊,建議你試試晨起赤足站在陽臺上,什么都不想,就想象自己是一棵樹,樹跟在腳下,頭頂掛著一根銀線,你會發(fā)現(xiàn),只要你不再強撐身體,會自己找到它舒服的立場,這就是保護氣血的第一步。</p><p class="ql-block">不是禁錮,而是讓身體別再硬抗情緒,讓周身的筋骨不受力。</p><p class="ql-block">我們總以為氣血是身體的事,但很多時候你的情緒太用力,太苦思冥想,太苦苦探索,太絞盡腦汁,哪怕什么動作也沒有做,也會把血氣抽干。</p><p class="ql-block">有一次我陪朋友去心理咨詢室,看到一個小伙子胃痛到彎著腰進來,檢查,沒事,醫(yī)生說是情緒性的過度緊張。一個人若總是白天亢奮,晚上失眠,情緒易激動,做事卻難專注,心神難安寧,多半是中醫(yī)所說的心腎不交及思慮太多,火上炎而水不濟,這個不是嘴巴喝進來的水液,而是入三焦造血的水液,是津液,精血,唾液,關節(jié)液,四肢百骸的潤滑液,氣血。</p><p class="ql-block">其實很多人不是不會情緒管理,而是太想把一切搞明白了。你越想梳理,越陷得深。有時候真正保護氣血的方式,是給情緒裝一個緩沖罩。</p><p class="ql-block">一次禪修營里見過一個畫面,大殿開門,風進來,住持吹滅蠟燭,然后說,你看這縷煙,他沒有目標,卻最從容。那一刻,我懂了,最省氣學的方式是你,別總想著我要怎么辦。</p><p class="ql-block">而是先讓風吹過去,情緒上來了,不要立刻壓下,也別立刻分析。你可以在心里想象自己是一座北歐的冰屋,風來了,在表面結出冰花就好了。你不是要打敗情緒,只是不跟他纏關系不受力。</p><p class="ql-block">一個人一旦過度依賴外部評價,就會把自己的力量拱手交出。我們觀察一下水族館的章魚,它永遠保留一半的觸手空出來,既能自保,也能相擁。</p><p class="ql-block">這其實就是關系中的柔術,你不一定要贏,但你得不被拖下水。但是呢,我們太習慣把話語權當勝負,把理解當交換,把親密變成持續(xù)性的證明題。佛經(jīng)講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受者相,不是讓你無情,而是讓你不值,不掛不困不耗氣血,遇見柔軟了才會流啊。</p><p class="ql-block">所以如果你最近覺得某段關系讓你累,那就先靜一靜。你先問自己,我是不是又開始用力過猛了?是不是可以退一步,看見對方的情緒,也照顧下自己的氣場,走心的碎碎念致人用心若鏡,不將不贏。</p><p class="ql-block">硬而不藏。生活的藝術本質是卸力的藝術。當我們不再把身體當做對抗重量的器械。</p><p class="ql-block">當心靈停止與情緒的拔河比賽。當關系脫離非黑白的角斗場,生命原本的能量流動就會顯現(xiàn)。因為氣血不是拿來對抗的,是拿來滋養(yǎng)的。你可以強大,但不必緊張,你可以追求,但別再咬牙,你可以想贏,但要學會適時收手。希望我們開始學會,不是所有關系都值得拼命維護,不是所有誤解都要澄清。</p><p class="ql-block">不是所有情緒都得馬上解決,要做的是讓身體像樹一樣扎根,像風一樣穿過,像水一樣繞開你不那么慌了,不那么怕了,也終于沒那么累了,氣血自然回來了,人也慢慢亮了。</p><p class="ql-block">保護氣血的最好方式不受力氣血虧不是因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