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前 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這是一篇祭奠追思文章。祭奠追思對象叫寧廣瑞,1945年出生,自幼潑墨,長期活躍于書法藝術(shù)領(lǐng)域,主要身份: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內(nèi)蒙古政協(xié)書畫院院士,赤峰市書法家協(xié)會原副主席,赤峰市紅山區(qū)書法家協(xié)會原主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寧廣瑞是一個為人寬厚,大度善良之人;其書法風格以瀟灑豪放著稱,尤其在赤峰地區(qū)影響很大,如紅山國家森林公園,赤峰興安植物園,赤峰帶狀公園,赤峰群眾藝術(shù)中心,燈籠河牧場"北京后花園"等題字,都得到了社會各界普遍認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其書法作品數(shù)次獲獎并展出,主要有:1999年,書法作品赴日展出,2002年,書法作品入展“首屆中國書法蘭亭獎作品展”,2003年,書法作品獲首屆杏花村汾酒集團杯全國電視書法大賽人選獎,2004年,作品參加蒙、蘇、港三省地聯(lián)展,2007年,書法作品參加“遼河情百家書法精品展”,2007年,書法作品入展“首屆全國老年書法作品展”等。他的作品無論章法還是結(jié)體都充滿美感,特別獲得喜歡收藏書法廣大中外朋友青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本文撰稿人叫李兆惠,1954年生,退休前任赤峰市文聯(lián)秘書長。年輕時,他和寧廣瑞在工作上曾幾度交集,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他用親身經(jīng)歷的具體事例回憶追思老友,讀起來情真意切,如泣如訴,令人蕩氣回腸,感動不已。</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李兆惠</p> <p class="ql-block"> 驚聞寧廣瑞兄溘然長逝,令人猝不能及,接到噩訊的第一時間,竟然是那么的不敢相信,不愿接受。</p><p class="ql-block"> 真的是天妒英才嗎?</p> <p class="ql-block"> 寧兄是今年5月8日早上由兒子陪同去醫(yī)院做例行體檢時,無半分征兆,坐倒于兒子懷前,兒子緊急呼叫醫(yī)院的醫(yī)護急救,但終是回天乏術(shù),在急救過程中不幸離世,享年81歲。</p><p class="ql-block"> 他走得是那樣的突然,讓所有的人都來不及回過神;他走得是那樣的意外;他走的……情景,令吾輩心碎!但思及他走時的如此寧靜安詳,抑或是一種心理慰藉。</p> <p class="ql-block"> 我與寧兄相識相交,也有近半個世紀的時間了。雖然沒有像一些兄弟那樣的朝夕相伴,但有一些時段的交往過程卻是意篤情長。</p> <p class="ql-block"> 與寧兄最初的相識,是在1977年的赤峰市農(nóng)業(yè)學大寨四級干部大會上。我當時23歲,剛從知青招干到市宣傳組工作。</p><p class="ql-block"> 大會籌備期間,我接到一個任務,到市總工會接洽寧廣瑞老師把會標書寫制作完成,我奉命行事。見到寧老師的時候,便被溫和、儒雅的寧老師所感染。</p><p class="ql-block"> 現(xiàn)在想起來,那時的寧老師只有30歲出頭兒,已是赤峰書法界的翹楚,為赤峰市社會各界召開的各種大型會議書寫制作會標。在當時,這項工作能做到的人,必是大家、高手。</p> <p class="ql-block"> 未見真人之前,我還以為要找的人一定是個50歲的長者,原來只是長我10歲的年輕才俊。</p><p class="ql-block"> 說明來意后,寧老師認真地思考后,開列了所需材料的清單。我?guī)е鍐?,請示會議領(lǐng)導獲批后,便購買這些材料,請來寧老師動筆。當"赤峰市農(nóng)業(yè)學大寨四級干部大會"會標懸掛于禮堂舞臺的上方,得到了市領(lǐng)導的贊賞和表揚時,我也著實地跟著寧老師得享榮光,更喜先生相助終得圓滿。</p><p class="ql-block"> 我與寧老師一起工作多年后才知道,寧老師是當時赤峰市制作會議標志標語的第一人,技藝冠絕一時。</p> <p class="ql-block"> 1983年5月,赤峰取得全國精神文明建設水平較高的榮譽。為使這一成果得到更高更好的效益,決定對市精神文明建設標兵和先進單位實施授掛牌匾,這一制作工藝水平要求之高、涉及范圍之廣,采用的制造材料繁雜,又缺少必要的機械作業(yè)的支持,真是難度較大、任務艱巨。</p><p class="ql-block"> 而宣傳部偏偏給了我這樣一個不懂現(xiàn)在叫"文創(chuàng)"、當時叫"工藝制作"的人來協(xié)調(diào)各單位完成這一任務。</p><p class="ql-block"> 我當時向組織上說明了我不能承擔這一任務時,得到的答復是:"沒問題,領(lǐng)導上已經(jīng)決定由工會的寧廣瑞老師具體實施這一牌匾設計、制作等任務"。聞此言,我心方定。</p> <p class="ql-block"> 果然,在后來兩個多月的工作中,我的工作就是按照寧老師的設計意見,組織、抽調(diào)制作人馬,如勞動局的李貴生、地毯廠的張慶瑞、針織廠的武征然,組成了一支隊伍,制定了設計方案,在市區(qū)內(nèi)和北京購買制作所需要的各種材料,如多合成的厚度膠合板、海綿、塑料,多種顏色的吹塑板面,5mm厚的玻璃板,還有油漆、板刷毛筆,還有大批的抹布塊兒,油印機、電爐子等原始而簡陋的制作工具,就是這樣的條件,寧老師這個總工程師、總設計師開始了他的工作。</p><p class="ql-block"> 他精巧地設計了各類匾額的規(guī)格、幅度、色彩搭配、字形樣式排列、整體制作的均衡利用,他在不斷地試用各種材料,不斷地改進著制作方式。他那種迎難而上,敢于挑戰(zhàn)前所未有的精神,帶動著身邊所有的人,令眾人感佩!</p> <p class="ql-block"> 而我這個任務承擔者,則成為了做好各方保障工作的聯(lián)絡員、采購員。</p><p class="ql-block"> 寧老師卻用他那雙精于文創(chuàng)制作的雙手和縝密的文創(chuàng)思維,把200余件匾額,送到了文明單位的各個窗口。</p><p class="ql-block"> 那莊重、嚴肅、精湛、美麗的標志,又為城區(qū)的精神文明建設增添了亮麗的風景。看到這些匾額的成型,我更感受到寧老師的思想境界,沒有那思想的高度,哪來奪人眼目的文創(chuàng)作品??!寧兄德藝雙馨之風范,歷歷在目。</p> <p class="ql-block">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我與寧兄相處的過往,是我們彼此了解、彼此交流的美好時光。</p><p class="ql-block"> 那是1989年12月,我由紅山區(qū)紅廟子調(diào)到紅山區(qū)精神文明辦任副主任,1990年初,寧兄也由區(qū)總工會來文明辦任副主任。同樣職務,一個辦公室里度過了大半年的時間。那時我37歲,女兒正在小學讀書,我每天早上送女兒上學就早早來到單位,而寧兄也很早。</p><p class="ql-block"> 看到寧兄清理辦公室衛(wèi)生、做準備工作、閱讀并研磨書法知識,每天下午下班后,同事們都會一塊兒打打籃球、下下象棋、玩玩撲克,唯寧兄靜坐臨帖,還會指點我的小女兒習字,令我深為感動。</p> <p class="ql-block"> 可惜的是,隨著撤盟建市,這些匾額就成為了歷史的見證,新的市級表彰也由此而升級、被替代。</p><p class="ql-block"> 多年后,在城區(qū)的萬商大院兒里,我偶然間發(fā)現(xiàn)了當年制作的文明單位牌匾,靜悄悄地躺在一個倉庫的角落中。但它的文創(chuàng)意境、文創(chuàng)習作,還是吸引我觀賞了良久。</p> <p class="ql-block"> 不久,組織上又調(diào)我到赤峰市文明辦工作。工作單位雖然變化了,可赤峰市區(qū)內(nèi)"一場一路"改造工程,仍然與寧兄在一塊兒工作。</p><p class="ql-block"> "一場一路"改造涉及赤峰市區(qū)的鐵路站前廣場和昭烏達路東西近6公里長的街面改造、更新、美化、綠化任務。其中要把前廣場的烈士陵園的烈士紀念碑和蘇聯(lián)紅軍烈士紀念碑搬遷至新建南山。他懷著對先烈的崇敬、對黨和人民的忠誠,履行一位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的神圣職責。他用那蒼勁有力、厚重俊美的新魏碑字體,將為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下的土地革命、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中犧牲的赤峰籍2萬多名先烈的名字銘刻在先烈紀念墻上,使赤峰人民永遠記住這些先烈的英名。每當?shù)搅沂苛陥@祭拜先烈、瞻仰英靈時,人們都會看到那不朽的烈士名字和寧兄的字跡。</p> <p class="ql-block"> 此時已是深夜,窗外望去,在璀璨的群星中,又多了耀眼的一顆,那便是寧廣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后 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5, 138, 0);"> 筆者對李兆惠這篇祭奠追思文章很欣賞。在征得本人意見后,以美篇轉(zhuǎn)載之,在圖文制作中,冥冥中似乎總感到還缺少點什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5, 138, 0);"> 突然意識到,缺少的是一種自身感受和表達,因為筆者豈止和寧廣瑞先生認識,而且論個人關(guān)系還相當不錯。為此我想起了和他交集的兩件事,借此機會一并記錄之,也算對他獻上一點追思緬懷之情吧。</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在延安周恩來故居前合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15px;">第一張照片:(自左至右)寧廣瑞,張子軍,姜向陽,姜玉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15px;">第二張照片:(自左至右)張子軍,寧廣瑞。</span></p><p class="ql-block"> 一是27年前,時間是1998年4月,我們共同經(jīng)歷過一次紅色之旅,去過延安。那時手機還沒有附加攝影視頻功能,難得和他在延安周恩來故居前留了幾張合影。找出昔日舊相冊,通過翻看照片再度追思,他的為人處事點點滴滴,他的才氣修養(yǎng)方方面面,如潮水般在腦海中涌現(xiàn)出來。這些優(yōu)秀品質(zhì)都體現(xiàn)在他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其親家,著名詩人,資深媒體人鮑喜章在他離世后曾作挽聯(lián):塞北書壇突折巨椽筆,俊杰不朽;草原文苑常念大好人,宿星永明。這副挽聯(lián)可以說概括了他的一生,也道出了大家心聲,可謂實事求是,一語中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寧廣瑞贈送筆者的書法集及贈語</span></p><p class="ql-block"> 二是寧廣瑞先生離世前不久,曾委托親家鮑喜章先生贈送筆者一部他新出版的書法集,因當時筆者客居海南,一時遺憾無法拿到手。后來,鮑喜章先生將整個過程都寫在了他的祭奠文章里,讀起來既感動又令人難忘,在此,全文引用文章的敘事過程:此前兩天,我和夫人去他家代張子軍先生取書——去年他出版了一部書法集《樂澤堂墨痕》,他樂呵呵遞給我簽好名的兩本書,一本給張子軍,另一本給他夫人烏瑩。我說,他們兩口子給一本就行了。他說:“我和小烏早就認識,曾在一起工作過?!蔽疫€取笑說:“你還給他們分家?”當我把廣瑞兄的書法集遞到張子軍手中時,子軍感慨地說:“廣瑞兄早就應該出一部書法集。他的書法成就,在赤峰很少有人超越!”</p><p class="ql-block"> 這部書法集是他的絕筆之作,真草隸行四體皆備,可謂彌足珍貴;這份真情誼千金難買,一筆一劃都能與本人產(chǎn)生心靈共振,我自然視若珍寶。</p><p class="ql-block"> 安息吧,寧廣瑞先生。我知心的年兄,我會永遠懷念您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