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昨天,又刷到我喜歡的演員——孫海英老師的視頻。除了佩服他作為演員的專業(yè)與杰出演技,更佩服他那種不畏權(quán)勢、敢講真話的耿直性格,以及他對新移民無私幫助、不求回報的人生態(tài)度。他不僅是一位出色的藝術(shù)家,更是一名有信仰、有胸懷的基督徒,愛護(hù)兄弟姐妹,平易近人,從不擺架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前段時間他最火的視頻,可能就是那條教新移民如何垃圾分類、如何去回收站賣瓶子和易拉罐的短片。結(jié)果卻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斷章取義,惡意炒作成“孫海英在美國撿垃圾”。這種操作不僅荒謬,還精準(zhǔn)投喂給一類缺乏邏輯、沒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低端人群”,滿足他們病態(tài)的獵奇心理,讓他們從別人“貌似倒霉”的處境中,尋找那一點點可憐又可笑的優(yōu)越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強(qiáng)烈反對這種扭曲事實的言論,也對視頻下那些無腦的、群魔亂舞般的評論感到厭惡。拿他人尊嚴(yán)開玩笑的低級趣味著實惡心,讓人恨不得朝他們臉上吐一口濃痰——不是粗魯,而是惡心的東西配得上惡心的回應(yīng)。這些人,還不如那些被回收的塑料瓶干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說到底,人家兩口子,既不是貪污腐敗的官員,也不是偷稅漏法的商人,而是憑著自己的辛苦與才華賺錢,名氣也有,人品也在。世界那么大,他們想移民去哪兒不行?偏偏來了美國,不僅來了,還活得坦蕩,活得有尊嚴(yán)、有信仰,有什么不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不,今天我又刷到他賣瓶子的短片了:一大袋礦泉水瓶,一袋易拉罐,賣了整整12塊錢,還有幾個小鋼镚。我看了只覺得親切——比我們家每次賣的還多。我跟孩子一起去賣瓶子,滿滿一桶,也不過七八塊錢。但孩子喜歡,每次都是他自己收錢,那是他的小收獲,算作他的“勞動成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實開篇我本來是想寫美國的瓶子回收,沒想到一激動,吐槽先行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美國,垃圾桶分為三種:黑色、綠色和藍(lán)色。黑色桶里丟的是不可回收的純垃圾;綠色桶裝的是可降解物質(zhì),如樹葉、青草、廚余;藍(lán)色桶則是可回收的物品,比如酒瓶、水瓶、易拉罐、紙殼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些瓶瓶罐罐,可以扔進(jìn)藍(lán)桶里由垃圾車回收,也可以自己拿去兌換。因為在美國買水、飲料和酒的時候,商店會多收幾分錢的“瓶罐押金”(CRV)。你去回收,就等于把押金拿回來,這不是小氣摳門,而是一種對資源的尊重和對環(huán)保的實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做好物資回收,也是為環(huán)保出一份力。比如一瓶喝完的礦泉水,瓶子別亂丟,不僅污染環(huán)境,還顯得素質(zhì)低。而如果是滿瓶的水,隨意丟棄就更危險了。因為在烈日下,瓶中的水會通過“凸透鏡”效應(yīng)聚焦陽光,引發(fā)火災(zāi)。不少山火和車損的元兇,可能就是這樣一瓶瓶裝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是垃圾回收的堅定支持者,也像孫老師一樣,是生活里認(rèn)真執(zhí)行的踐行者。我開卡車時喝的所有瓶裝水,都會收集起來。如果遇到撿瓶子的窮人,我就一股腦兒送給他們;如果沒人,就帶回來自己賣。以至于每次從后備箱提回一大包瓶子,老婆都會調(diào)侃我:“我們家拾破爛的老大爺又回來了……”對此,我感到很榮幸!</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最早有這個意識,可能要追溯到十幾年前,那時我在旅行社開小巴,接待各類旅行團(tuán)。每天都有大量的瓶裝水被喝掉,客人常把空瓶子丟在車?yán)?。我?fù)責(zé)打掃,就順手收集起來。每送走一個團(tuán),就積一大包瓶子,賣出幾塊錢。我把錢夾在行車日志本里,存夠二十幾塊,就去買一瓶酒放家里,算是給這段經(jīng)歷留個紀(jì)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久而久之,存了好幾瓶。雖然酒不是好酒,但它們對我有意義。每一瓶酒,仿佛都是一段記憶的載體,是我人生字典里的索引。有了它們,我就記得那些來來往往的游客,也記得當(dāng)年的奮斗時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記得有一年接了一個天津旅行團(tuán),客人都是退休高校老師,文化素養(yǎng)高,對我也很親切。有一位老師看到我收瓶子,滿臉不解:“小朱子,你們在美國過得這么難嗎?還得靠撿瓶子?”我笑著跟他說了原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打算把這一車的瓶子賣了,去買一瓶天津出口的玫瑰露酒,紀(jì)念咱們這幾天一起經(jīng)歷的點滴。錢不在多少,酒也不在貴賤,我就圖個念想。”我還告訴他,我還存著西鳳酒、竹葉青、汾酒、瀘州老窖、洋河大曲、北京二鍋頭……全是帶著回憶的“舊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師聽了,眼睛一亮:“要這么說,還真是有心人!聽你這幾瓶酒的產(chǎn)地,就知道你接過多少地方來的團(tuán)——山西、陜西、河北、四川、北京……”我說:“對啊,一說您就懂,老師果然見多識廣!”我們還聊了很多關(guān)于天津、關(guān)于美國的故事。他還托我?guī)退I了兩桶雅培奶粉,帶回去給小外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瓶玫瑰露酒,我今年終于喝掉了?;ㄏ阋琅f濃郁,味道仿佛沒變,但從喝下第一口開始,記憶的閘門就被打開了。我一杯杯地喝,一邊想起那些親切的天津老鄉(xiāng),想起那段有辛苦有歡笑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些瓶,沒白撿;那些酒,也沒白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些人撿瓶子,是為了維生;有些人,是為了環(huán)保;而我,撿起的除了塑料瓶,還有一段段人情、記憶與自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生活的價值從不由外人定義。愿我們都能像孫老師一樣,即使撿起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活得有信仰、有尊嚴(yán)、有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