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甘青環(huán)線游 (6) 塔爾寺

經(jīng)緯

<p class="ql-block">文字與制作/經(jīng)緯 圖片/經(jīng)緯與網(wǎng)絡</p> <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15日,游歷塔爾寺。</p><p class="ql-block">15:00,團隊到達景區(qū)。</p><p class="ql-block">我們聘請了一位講解員。她叫格桑卓瑪,三十歲左右,中等身材,風韻漂亮。她口齒伶俐,專業(yè)水平很高,講解工作認真負責,每到一個景觀,她都進行詳細的解說。由于講解的清楚,使得我們對塔爾寺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知。</p><p class="ql-block">她的工作證號碼:106號。</p> <p class="ql-block">塔爾寺,藏語:“古本賢巴林”---意為“十萬獅子吼佛像彌勒洲”,是藏傳佛教圣地,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甘丹寺、蟄蚌寺、色拉寺、扎什倫布寺、拉卜楞寺和塔爾寺)。</p><p class="ql-block">因最先修建宗喀巴大師紀念塔,而后,逐漸建成寺院,俗語 : 先有塔,后有寺,故稱之“塔爾寺”。</p> <p class="ql-block">塔爾寺坐落在青海高原東北部的宗喀地區(qū)---青海省西寧市西南二十五公里處、似八瓣蓮花的山坳中。</p><p class="ql-block">始建于公元1379年(明洪武十二年,屬于明太祖朱元璋年代)。幾經(jīng)擴建,始具規(guī)模。鼎盛時期,住寺??眾達3600余名,活佛80余位?,F(xiàn)有??眾800多名。占地面積143公頃,殿堂52座,??舍及各類建筑1萬余間,內(nèi)藏文物10萬余件。</p><p class="ql-block">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2012年榮膺國家五A級旅游景區(qū)。</p><p class="ql-block">2018年,入圍“神奇西北100景”。</p> <p class="ql-block">塔爾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創(chuàng)始人宗喀巴大師的誕生地,也是莊嚴的佛教圣地。</p> <p class="ql-block">宗喀巴(1357-1419年 元朝至正十七年---明朝永樂十七年),宗喀人(今青海省湟中)。本名羅桑扎巴,生于塔爾寺(那時尚無寺),十六歲進藏深造,系統(tǒng)學習佛理近二十年。永樂七年(1409年)創(chuàng)立格魯派,著有《菩提道次第廣論》、《密宗道次第廣論》等佛教開山之作。永樂十七年(公元1419年),在拉薩甘丹寺圓寂,享年62歲。</p> <p class="ql-block">宗喀巴父親名叫魯本格,母親為星薩阿切,兄姐六人,宗喀巴排行第四。其自幼崇佛,愛佛、禮佛,天賦極高。3歲時,父親攜其拜見活佛。7歲,入夏瓊寺學佛,之后,積年修佛。青海一帶的??眾尊稱他為杰仁波且,意為寶貝法王。</p> <p class="ql-block">宗喀巴曾是達賴和班禪的宗師。</p><p class="ql-block">一世班禪額爾德尼.克珠杰,在1407年,拜宗喀巴為師,前后隨侍宗喀巴大師12年之久,頗受大師賞識。</p><p class="ql-block">一世達賴根敦主巴,25歲拜宗喀巴為師,成為宗大師八大弟子年齡最小的門徒。</p><p class="ql-block">達賴和班禪在西藏、在格魯派,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他們均出自宗喀巴大師門下,足見宗喀巴大師卓著而罕見的能量與佛門水平。</p><p class="ql-block">宗喀巴大師對于藏傳佛教的建立和發(fā)展具有奠基性、開創(chuàng)性的貢獻,在西域具有 “第二佛陀”之美譽。</p> <p class="ql-block">一世班禪額爾德尼.克珠杰</p> <p class="ql-block">西藏 日喀則 扎什倫布寺 十世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堅贊肉身像。</p> <p class="ql-block">一世達賴喇嘛畫像</p> <p class="ql-block">通過朝拜塔爾寺,我感覺 ,宗喀巴大師,對藏傳佛教具有四大貢獻 : </p><p class="ql-block">一是創(chuàng)立了格魯派。1419年,他創(chuàng)立格魯派(黃教),成為藏傳佛教最具影響力的教派之一。時至今日,格魯派的四大寺院(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扎什倫布寺),仍為宗教文化中心。</p><p class="ql-block">二是形成了經(jīng)典佛學理論體系。以其著作《菩提道次第廣論》、《密宗道次第廣論》為代表,形成了??侶渴求、社會普遍認可、歷史得以傳承的理論體系。其體系是藏傳佛教的必修課和理論基礎,具有劃時代的指導意義。</p><p class="ql-block">三是其推行的宗教改革與戒律復興,為后世藏傳佛教的傳遞與發(fā)展,奠定了扎實的切實可行的傳承和遵循的基礎。</p><p class="ql-block">四是宗喀巴大師的弟子,達賴喇嘛和班禪.額爾德尼都成為傳世活佛,得到歷代朝廷和國家的冊封和認可,在民眾、在社會,具有無上的地位,廣受民眾摩拜。其培養(yǎng)的弟子得到社會的歷史的認可。</p><p class="ql-block">從佛教體系角度,宗喀巴大師功德無邊,值得萬世仰慕。</p> <p class="ql-block">宗喀巴大師</p> <p class="ql-block">宗喀巴</p> <p class="ql-block">拜觀塔爾寺,我被其深邃的佛教文化所打動,留下了深刻的記憶。</p><p class="ql-block">綜其要者,向讀者推薦如下景觀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 . 如來八塔</b></p> <p class="ql-block">它是塔爾寺的標志。</p><p class="ql-block">它矗立于小金瓦殿西北的廣場上,是進入塔爾寺的第一景觀。</p> <p class="ql-block">八塔呈一字排列,莊嚴無比,熠熠生輝。建于清乾隆41年(公元1776年)。是根據(jù)《佛說八大靈塔名號經(jīng)》中的記載,用以紀念釋迦牟尼佛祖從誕生到涅槃的八件大事。故稱,如來八塔。</p> <p class="ql-block">每座塔高6.4米,塔底周長9.4米,底座面積5.7平方米。建筑風格迥異,振撼人寰。塔座有方形和圓形,塔身為覆缽式,狀如倒置的瓶子。上部豎立圓錐形的剎桿,分為十三層,代表佛教的13重天。剎桿頂部裝有仰盤、復盤和日月寶珠。</p> <p class="ql-block">如來八塔,最東側(cè),是標志牌記,黑色大理石牌面,上面鐫刻著三個鎦金大字---塔爾寺。</p><p class="ql-block">從東到西的排列順序是 :</p><p class="ql-block">(1)蓮聚塔</p><p class="ql-block">紀念佛祖降生時,在大地上行走七步,每步開一朵蓮花。</p><p class="ql-block">(2)菩提塔</p><p class="ql-block">紀念佛祖拋棄塵世的榮華,出家修行,獲得徹底覺悟而成佛陀。</p><p class="ql-block">(3)轉(zhuǎn)法輪塔</p><p class="ql-block">紀念佛祖弘法,普度眾生。</p><p class="ql-block">(4)降服外道塔</p><p class="ql-block">(5)天降塔</p><p class="ql-block">佛祖成佛后上升天界,而后,又從天界降臨人間。</p><p class="ql-block">(6)息諍塔</p><p class="ql-block">(7)祝壽塔</p><p class="ql-block">(8)涅槃塔</p><p class="ql-block">紀念佛祖向眾生顯示萬物無常,而入于涅槃。</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 . 大金瓦殿</b></p> <p class="ql-block">位于全寺正中,是塔爾寺的核心景觀。</p><p class="ql-block">藏語稱之“賽爾頓慶莫”,即金瓦的意思。建筑面積450平方米。建于1560年,后于公元1711年施用黃金1300兩、白銀萬兩,改屋頂為三層重檐、歇山式金頂。殿內(nèi)懸掛著清乾隆皇帝御賜的金匾,御題“焚教法幢”。</p><p class="ql-block">進入大金瓦殿內(nèi),迎面矗立著12.5米高的大銀塔。這是宗喀巴誕生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大銀塔以純銀作底座,鍍以黃金,鑲嵌各種珠寶,金碧輝煌,琳瑯滿目。</p><p class="ql-block">相傳,母親星薩阿切在此誕下宗喀巴,切斷臍帶,流下胎血,由此長出一棵菩提樹。以后,母親請人建起磚石塔,包圍了菩提樹。經(jīng)過若干年,人們又在磚石塔外面,筑構木塔。歷史流轉(zhuǎn),木塔外,又建造了大銀塔。至此,形成了三圍之塔。</p><p class="ql-block">據(jù)觀測,菩提樹至今還成活,并滋生根系,延至大金瓦殿之外,生成又一棵巨大的菩提樹,成為塔爾寺奇觀。</p> <p class="ql-block">大銀塔</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3 .小金瓦殿</b></p> <p class="ql-block">又名護法神殿。初建于明朝崇禎四年(公元1631年)。寺中回廊陳設野牛、羊、熊等標本。據(jù)說,這些走獸標本象征一切惡魔已被征服。殿左有一匹白馬標本,相傳是三世達賴喇嘛從西藏到塔爾寺的座騎。三世達賴喇嘛朝拜塔爾寺后,要去蒙古傳經(jīng)說道,這匹馬怎么也不肯走。不久,不食而亡。后人把它當作神馬,立祠供奉。</p><p class="ql-block">主殿佛龕中,供奉著“身、語、意、事業(yè)、功德”五位護法神塑像,周邊供奉著護法神的服飾。二層供奉蓮花生大師塑像。三層供奉宗喀巴師徒三尊等身塑像。</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4 . 大經(jīng)堂</b></p> <p class="ql-block">為土木結(jié)構的藏式平頂建筑,也是塔爾寺建筑規(guī)模最大的經(jīng)堂。其建筑面積近2000平方米,是擁有168根大柱的大型建筑。初建于明朝萬歷三十四年,即公元1606年。它是本寺喇嘛集中誦經(jīng)的地方,堂內(nèi)設有佛團墊,可供千余喇嘛集中打坐誦經(jīng)。按照宗教法制和西藏傳統(tǒng)藝術,裝有銅制鎦金的金鹿法輪、各式金幢、寶瓶、寶塔、金傘和倒鐘等,絢麗輝煌,金碧多姿,給人以威嚴之感。</p> <p class="ql-block">塔爾寺不僅具有深厚的佛教淵源,燦爛輝煌的寺院,還蘊藏著無可比擬的宗教文化與宗教藝術。</p><p class="ql-block">穌油花、壁畫和堆繡被譽為塔爾寺三絕。</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壁畫</b></p> <p class="ql-block">壁畫是塔爾寺各殿堂墻壁上的繪畫。大多繪于布幔上,也有直接繪于墻壁和棟梁者。顏料采用石質(zhì)礦物,色彩鮮艷,經(jīng)久不變。內(nèi)容大多取材于佛經(jīng)、黃教諸密乘經(jīng)典。人物主次多屬密乘教義。壁畫是弘揚藏傳佛教直觀的具有普遍意義的宣傳形式。</p><p class="ql-block">壁畫的主要代表作:</p><p class="ql-block">《釋迦牟尼生平》,位于釋迦牟尼殿外墻,全長33米,高2.6米,完整描繪佛陀從誕生到涅槃的歷史過程。由當代藝僧印巴尖措歷時三年完成。</p><p class="ql-block">宗喀巴主題壁畫,如講經(jīng)院中央壁畫《寶貝法王宗喀巴》,身著金紅色袈裟的宗喀巴大師像,威嚴莊重,栩栩如生,令人嘆為觀止。</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穌油花</b></p> <p class="ql-block">穌油花是用穌油(手工制成的黃油)塑造出各種佛像、人物、山水、飛禽走獸、樹木花草、亭臺樓榭等。其特點是活靈活現(xiàn),栩栩如生。這些油塑統(tǒng)稱為“穌油花”。</p><p class="ql-block">塔爾寺的“穌油花”代表作有:《釋迦牟尼本生故事》《宗喀巴本傳故事》、《文成公主進藏》等。</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堆繡</b></p> <p class="ql-block">堆繡是塔爾寺獨創(chuàng)的藏族藝術品種之一。它用各色綢緞剪成所需的形狀,如佛像、人物花卉、鳥獸等,以羊絨或棉花之類,充實其中,再繡到布幔上。由于中間突起,具有明顯的立體感。</p><p class="ql-block">大經(jīng)堂內(nèi)懸掛有“十八羅漢”等堆繡,是塔爾寺獨創(chuàng)的傳統(tǒng)藝術,是藏傳佛教、僧侶藝術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了解藏傳佛教、學習宗教文化知識,朝拜塔爾寺是不二的選擇。</p><p class="ql-block">游覽塔爾寺的意義,不單單是旅游活動,同時,還應該是接觸宗教,學習佛教文化的過程。</p> <p class="ql-block">游覽塔爾寺,我的感悟是 : 必須聘請講解員。否則,只能走馬觀花,看個表皮,之后茫茫然。</p> <p class="ql-block">本文作者。</p>